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0823 2017三

讀這,感動。蔣老師提到他用心經營其東海的宿舍,糾正我昔日讀他老師陳映真先生上山訪他的印象--以為他是主任,可以分配到"獨棟"宿舍。在我讀過的少數紀錄,蔣老師很認真參加建築系的某次座談會。一句話,做老師時認真,當自由作家/畫家時,作品源源不絕。
我比較好奇的是蔣老師對solitude的字根的解釋,因為根據一般的英文辭書,這樣說:Middle English: from Old French, or from Latin solitudo, from solus ‘alone’.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solitude,好像跟太陽沒直接關係。


0:00

168,027 次觀看
一条 Yitiao 和蔣勳
#文學 #人物 - - 他的聲音,被林青霞當作半顆安眠藥 by 一条 Yitiao
2010年10月,作家蔣勳突發心肌梗塞,多虧學生及時送他去醫院。死裏逃生之後他開始抄經、畫畫,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2017年4月,我們來到台北,通過林懷民先生的熱心引薦,在雲門劇場的大樹書房見到了他,同時,我們還獨家探訪了他在淡水八裏的畫室。

0. Congress:美國國會;主要意思是"正式會議"。The Congrè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 (CIAM, or International Congress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1928-58;當時亞洲只有日本有代表)的秘書長說,congress 原意有"共同工作"。Oxford Dictionaries 網路版,有 "sexual congress" 十幾個用例。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congress



2017.8.21 讀 Le Corbusier 相關部分;一家之言。

說服LC在蘇黎世設藝術展覽館的老太太九十多歲了。跟市府打官司,因為她要求館名要加掛其姓......


展覽館"組裝"中......

1. 近兩年,倫敦的"千禧年一代"的年輕人,喜歡住"微型公寓"(microflat),不過,住戶可共同料理、共餐、同樂等的co-living 建案 (developments)。這型態,可能是某些大學的宿舍之進一步發展。
2.晚餐時間常聽CNN (可憐美利堅、美國人、聽眾):今天共同主持人(Anchor: Chris Cuomo)
說 (大約),現在大家了解,Trump當選前的言論.....,現在,大家則陷入宿醉後的反作用症候群 (hangover)

這則新聞值得思考並進一步注意:"福特將在華成立合資公司生產電動車:福特汽車公司周二表示,將在中國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專門生產電動車,未來的銷售將採用一個本土品牌,而不是採用「福特」品牌。" (WSJ)



三年前的疏忽:今天對照楊牧編譯的【葉慈詩選】(台北:洪範,1997/十印1998),發現此詩的譯者應該是楊牧,參見第187頁。
為何會有此張冠李戴支線像呢?我可能誤引網路的資料而未查。特此更正。
象徵
(楊憲益譯 )
一座暴風雨摧折的老更樓,
一個瞎眼的隱遁者按時敲鐘。
所向無敵的劍鋒依舊
絭養的家臣流浪帶著。
劍鋒上金織的絲鏽覆著,
美人和家臣一起躺下臥著。

POEMS BY W.B. YEATS



同事感情、師生感情,緣分等,都很難得。
孫康宜、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 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Emanuel Pastreich (貝一明) :《跨海求真: 哈佛博士論中美未來》

2014/2017兩天筆記,2014.08.28 昨天補羅文森學長新書《令人懷念的東海歲月與良師益友》的說明 (廣告)。 今天多受孫康宜教授的影響。 首先是她去年的:孫康宜《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連台大的演講都有增訂版。 http://hcbo...
HCBOOKS.BLOGSPOT.COM


2014.08.28 昨天補羅文森學長新書《令人懷念的東海歲月與良師益友》的說明 (廣告)。
今天多受孫康宜教授的影響。 首先是她去年的:孫康宜《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連台大的演講都有增訂版。http://hcbooks.blogspot.tw/2014/08/2013_28.html
再來是她30年前一位學生的回憶錄:Emanuel Pastreich (貝一明) “跨海求真: 哈佛博士論中美未來”---奇人奇書。
2017.8.23 孫教授等貼出懷念同事:Kang-i Sun Chang  Ayling Wang
2016年8月23日Remembering my dear colleague Marston Anderson who had left us 24 years ago today(i.e. August 23, 1992).
讀:Portraits: Marston Anderson (essay) By Emanuel Pastreich

待讀:The Limits of Realism: Chinese Fiction in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