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力量崛起,民運領袖獲香港立法會席位
一周之始,禮拜神之餘,造訪法蘭西的花園,再適合不過了: (BBC) French Garden: The Artistic Garden
公益事業的動態學:規模與範疇
"Scale and Scope" is Alfred Chandler's first major work since his Pulitzer prize-winning "The Visible Hand." .
National Geographic / DNA Revolution / August 2016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 Paul Gordon Lauren 漢譯:國際人權的進展,台北:國立編譯館*韋伯,2008
蘋論
......隨著少子化浪潮以及國人平均餘命延長,各類退撫基金收支失衡是必然的趨勢,再加上台灣財政惡化,若要避免世代剝奪─讓下一代也領得到,甚至要避免希臘化─連自己都領不到,退休軍公教在遊行的激情過後,還是必須回歸理性,務實面對。
大家須重新體認,惟有「找到改革交集」,才能解決問題、避免世代對立,也才能讓社會真正安定。所以,回到年金改革會議尋求共識,並在年金國是會議獲致結論,訂定退休金給付的「地板」(基礎保障)與「天花板」(給付上限),而且溯及既往,這是軍公教勞代表們難以迴避的責任。......
!!!!
蔡英文 Tsai Ing-wen 新增了 3 張相片。
年金制度,是為了要讓退休後的生活保障,可以無慮。改革的目標,是要讓每一位老人家,都可以有一份足以養老的基本生活年金。
因此,這一次的改革,有四個原則,首先,保障應該是全面的。我們希望能夠保障每一位老人家的基本生活需求,讓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維持最低生活所需的給付。
第二,計算標準應該是科學的。無論是所得替代率、個人或政府的提撥費率、以及給付條件,相關的調整,都要經過科學的精算。
第三,各項基金的永續經營,應該是務實的。除了給付的調整之外,包括基金運用的效率、合理的投資報酬率,都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第四,改革的過程,應該是民主的。我們會持續以資訊公開、程序民主、會議透明的方式,展開年金改革內容的實質討論。
重新建立一個公義而永續的年金制度,只有一個意義,就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減輕年輕世代的負擔,保障老年生活的退休安定,這條改革的路,我們會穩健地繼續走下去。
每一個人都替對方多想一點,社會就能夠更團結。這一代人的犧牲,是為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都能夠得到保障。
當然,改革不可能取悅每個人。這件事不容易,也會引來很多人的不諒解。但是我必須很堅定的說:為了下一代的臺灣人,推動年金改革,我們會堅持下去。所有因為改革所造成的壓力,我做總統,我會承擔。
~~~~
9月14日"盛會", 主題:曹永洋:"從史懷哲到陳五福"
蘇錦坤:錯誤的常識:從夏含夷談夏商周的文獻與歷史從夏含夷談 夏商周的文獻與歷史
鍾漢清: 美利助成美事:簡談非營利組織 (美國、台灣、中國)
"由私人創辦的”基金會"是資本主義國家一大創造,在美國尤為發 達,它以雄厚、穩定、管理得法的財力做很多政府做不到的事... ....對外影響及於全世界.......同時,它的確又是貫徹 某種理想原則......這是一種微妙而複雜的現象, 很值得深入研究。----資中筠《洛克菲勒基金會》1992"
-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Garden By "Mont...
- The Gardener's Garden;花園:談人之為人 Gardens: An Essay ...
幾個月前看過某著名大學的園藝系的作品展,幾乎都採用我們稱之為 "QC Story"的方式做報告。似乎缺少絲毫的人文藝術之味道。
今天整理一下一些關於園的書,真是渺小。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Garden By "Monty" Don ; Nature Perfected: Gardens Through History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Garden By "Monty" Don ; Nature Perfected: Gardens Through History
The Gardener's Garden;花園:談人之為人 Gardens: An Essay on the Human Condition by Robert Pogue Harrison ; A Philosophy of Gardens 花園的哲理
~~~~謝謝
過去這幾天,錦坤兄都會傳送新知過來。
昔日工研院同事陳崇斌顧問過來拿Herb Simon的"管理行為"2本,大聊。
曹學長介紹莊紫蓉學姊通信,今天與陳文發先生來訪。諸多學習,譬 如說,《民間知識雜誌》是半月刊;我今天讀到該文中的"巴哈、孟 德爾遜、維多、華格納和弗蘭克仍舊是他喜愛的作曲家。"我不知道 "維多"何許人也。原來是:
夏爾-瑪麗·魏多- 维基百科Charles-Marie Widor,去YouTube
~~~~
Hans 上傳:109 永遠的張深切 林義正 曹永洋 2016-08-19
~~~~~
台灣開學日已近,許多人開始生龍活虎起來!
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