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永和郵局 半路又想起忘身份證買麵包 再出發311
永和中 正路很熱鬧回公館郵局轉200給謂洲郵局職員推銷保險 定存
午後 (二月前要棄用的)黏板上有3 隻小老鼠 用市府的垃圾袋處理掉
4點多理髮
晚餐與YY(會議紀錄 主席兼紀錄)談大樓主委的事兼職 委員的工作分
買3本2手書 失卻家園的人 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
其一為胡適手稿中的絕句選
- My credo and its evolution What I believe / 1931...
- 鄭清茂
- Giles, Herbert Allen, /Giles, Lionel, 翟理思(斯) 父子
- Arthur David Waley/ Madly Singing in the Mountains..
In London, a Pre-Olympic Race to Find a Place to Dock
London's
houseboat residents—many of them alternative-lifestylers who camp on
the water for cheap—are racing to find a place to dock after Britain
imposed restrictions related to this summer's Olympics.
說法" Thomas Sullivan
President, Cleary University
Building on Out of the Crisis
"得某壁立萬仞,豈不益為吾道之光?*
朱子晚年語 錄以奉祝
離明吾兄七十大壽....."
黃建中是先生北大的學生...."壁立萬仞"-......這句話 真如醍醐灌頂(胡頌平) 似有所悟
1959/2/12
*"今為避禍之說者,固出於相愛,然得某壁立萬仞,豈不益為吾道之光?"
----
黄建中的晚年生活_汉东草民_新浪博客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行將結束,同年5月,黃建中與夫人攜女兒淑蘭、淑灌去了台灣。到台灣後,他被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院長劉真聘為該校教育學系教授。
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創立於1946年,教育係為該校初設七學系之一,首任系主任為林本,原有教授鄒謙、余書麟、孫邦正、臧廣恩等10餘人。 1949年,因受解放戰爭影響,部分大陸學人相繼赴台,7月,劉真聘楊亮功任教育系主任,同時聘請陳大齊、黃建中、田培林、劉季洪、汪少倫、範錡、葉守乾等人為該系教授,誠極一時之盛。
1950年2月,立法院在台北復會,黃建中續任立法委員,直至去世。在任期內,他參與台灣經濟計劃制定,尤其是對於教育立法工作有較大貢獻。
1950年3月,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系主任楊亮功因事請假三月,由黃建中暫時代理系主任職務。黃建中在教育系主要講授教育哲學課程,晚年,他結合自己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研究教育學,不過他的研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上,而是立足於哲學、認識論的高度。在教育學方面,他強調教育必須以哲學為基礎,應以哲學指導教育的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他編有《教育哲學》講義,1954年由“中國地方自治函授學校”刊印,1956年又由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教務處出版組印行。 1960年12月,《教育哲學》在他去世後列入“教育部中等教育叢書”(王亞權主編)由台灣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出版。
在《教育哲學》一書中,黃建中對教育哲學留下完整的定義:教育哲學為實踐哲學之一,乃從全體人生經驗上、全部民族文化上,解釋整個教育歷程之意義與價值,批判整個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施;綜合各教育科學及其他相關科學之知識,以研究教育上之根本假定、概念及本質,而推求其最高原理者也。在他看來,研究教育哲學的途徑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以精選偉大哲學家的思想為研究中心。以哲學理論與教育有密切關係的各個主題為綱,以各派哲學對於這些主要問題的解答為目,然後詳述各派哲學對此等主要問題的解答、在教育實施上所產生的影響。 (二)以各哲學派別的思想為研究中心。以各哲學派別為綱,以各派對於教育有關的各個主要問題的解答為目,然後詳述各派哲學體系在教育上所產生的影響。 (三)以問題為研究中心。以教育本身的根本問題為綱,以和此等根本問題相關涉及的各派哲學的解答為目,以期闡明何派哲學對教育本身何種問題有何解答、有何影響,最後更就教育上的實際結果加以批判。他認為,這三種途徑應如何選擇,當視研究者個人的條件、意願及研究主題的性質與要求而定。大致而言,前二者偏重於哲學,以具有哲學知識的基礎者從事較佳;後一途徑則偏重教育,利於具備充分的教育知識者選擇從事。
1954年5月4日,旅台北京大學同學會在台灣大學法學院舉行五四運動紀念會,邀請黃建中演講《蔡孑民的教育思想》。他從蔡元培在教育總長任內、五四運動時期、主持國民政府大學院時期三個階段分析蔡師的新教育思想,對於蔡元培在教育上的貢獻推崇備至。
1955年6月,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田培林(伯蒼)受聘主持教育學院;8月,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成立。該所繫參照美國大學之“研究所”與德國之“教育學研究”與“教育機構”而規劃,兼顧教育行政專業人才之培養與教育學術之研究。其課程參照德國大學制度,就教授之研究專長設科講授。所主任田培林邀請教授開課的原則是不預定任何課程,只要有專家,就請專家來開專門的課,當時在該所開課的教師皆為教育哲學方面的知名學者。教育研究所成立後,即招收首屆碩士班研究生(1972年增設博士班,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考試結果,錄取8人,報到註冊者5人,10月開始上課。
在教育研究所招收的首屆5名研究生中,方炳林、陳道生、賈馥茗、鄧玉祥4人的畢業論文由黃建中指導。 “從蒐集資料、擬訂大綱、編定章節,到潤飾文字”,他都認真指導,一絲不苟,深得學生愛戴。黃建中在中央政治學校的同事王鳳喈也說他“為學不厭,施教不倦;觀察敏銳而深刻,議論平易近人;思想精密,善於分析比較,亦善於融會貫通。”(《比較倫理學·修訂三版序》)三年下來,4名研究生在他指導下分別寫出名為《陸象山教育思想》、《中國書院教育新論》、《朱子教育思想》、《陽明教育思想》的論文。 1958年6月,《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1輯出版,內中收錄的即是首屆碩士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及平時讀書心得的文章。該輯除了刊載黃建中《中國哲學之研究途徑》的指導文章外,還在前言《本所研究旨趣》中特別指出:“這些文章都是在本所教授黃建中先生指導之下,工作出來的結果,所以願意拿這些青年的教育學者工作的結果作為本年度黃先生七十生日壽禮。”
後來教育研究所招收的第二、第三屆碩士班研究生中,伍振鷟、黃振球、鄭世興3人由黃建中指導。他們的畢業論文分別為《伊川教育思想之研究》、《中國固有大學教育之演進》、《梁啟超教育思想之研究》,均刊於《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輯。黃建中為此輯撰寫《弁言》(即序言),提出對於研究中國教育發展中取材撰文的標準供學生們參考借鑒。黃建中在師大的學生,賈馥茗(女)後來任師大教育研究所主任,在台灣教育學術界享有盛譽,伍振鷟後任師大教育學系主任兼教育研究所主任。
晚年除了繼任立法委員、參與台灣立法工作及在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任教外,黃建中還參與多種學術團體的活動。 1950年9月24日,在中國教育學會台灣分會第六次會員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國教育學會”第四屆監事,後又選為“中國教育學會”理事。 1950年後,他連任“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會”第一、二、三屆理事。 1954年11月“中國哲學會”在台灣復會,他是主要發起人之一,並一度主持該會日常會務工作。同時,他還不斷對在大陸出版的《比較倫理學》進行校訂與修改,另外應台灣國立編譯館之約,撰寫《民族道德與知行問題》一書(可視作《比較倫理學》之通俗簡本,著重發揮其註重道德實踐與道德修養的思想),在他去世後由正中書局印行。
黃建中的父親黃菴茀①1943年病逝於重慶,母親劉氏1938年病逝於成都。在他兄妹六人中,三弟守中(禹敷)也曾致力於學術研究,守中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數學系,歷任國立暨南大學附中數學教員、國立編譯館編譯、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曾為《比較倫理學》一書代繕手稿,可惜1949年就去逝了。黃建中無子,有五個女兒,淑君②、淑昭③、淑韞留在大陸,淑蘭④、淑灌隨他去了台灣。雖然早年菴茀公經商多年,黃家薄有資產,但後來黃建中主要以教書為業,雖也在國民黨系統內“先後服官七年,參政立法十數載”,但他為官清廉、不同於流俗,加上四弟盛猷殘疾在身,多年臥病在床,侄子寧生、又寧亦由其撫養,晚年黃家經濟十分拮据,一度出現無處居住而由朋友們集資幫助蓋房的情形。
女婿葉青重婚對晚年的黃建中打擊較大。葉青為浙江人,1943年前後曾任四川峨眉縣縣長,後去台灣。因妻子黃淑君留在了大陸,1956年9月,葉青登報準備與某女結婚,請“內政部”社會司司長劉修如介紹,並請“總統府”秘書長張群證婚。黃建中知道後,當即向有關人員說明情況,終致婚禮屆期,介紹人和證婚人未到,婚禮取消。因葉青與“反共理論專家”任卓宣的筆名相同,當時還替任卓宣帶來不少麻煩。 1957年4月,葉青又在台南地方法院公證結婚,黃建中得知消息後,甚為震怒,派人到南部調查實情,如果屬實,將延請律師控告女婿重婚之罪。 ⑤
1958年12月17日,是國立北京大學成立60週年的校慶紀念日,也是胡適68歲生日,旅台北京大學校友會在台北舉行校慶,同時為胡適祝壽,由黃建中擔任主席,先由黃建中致祝賀詞,繼由胡適做演說,並由梅貽琦、朱家驊、羅家倫、王世傑先後致辭。北大校友會全體校友向胡適三鞠躬賀壽,贈送織錦簽名祝壽冊兩冊。胡適回贈校友每人一本《師門五年記》。
1959年1月,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及朋友們為黃建中七十歲生日做壽,由書法家宗孝忱撰寫《黃離明先生七十雙壽序》,他以回憶性短文《七十述懷》以作酬謝。同月,收錄黃建中40篇論文、講辭的《文教與哲學》專題論文集由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刊印。 2月12日,胡適為黃建中題寫壽箋:“得某壁立萬仞,豈不益為吾道之光?朱子晚年語,錄以奉祝離明吾兄七十大壽,並賀嫂夫人大壽。胡適。 ”早年在北京大學做研究員時,黃建中曾選修過胡適開設的《歐美最近哲學之趨勢》課,“壁立萬仞”是朱子晚年對他的學生說的話,胡適的秘書胡頌平看了這個壽箋,認為胡適選材的眼光獨特,任何材料到了胡適手裡,都能得到恰當的用處。
1959年秋,黃建中積勞成疾住院,在做完前列腺手術後突發高熱,終至不起,於9月18日(農曆八月十六日)上午病逝於台灣大學附屬醫院,終年71歲。 ⑥生前友好當即遺靈極樂殯儀館,並於下午假“立法院”第一會議室舉行治喪委員會,公推何成濬擔任臨時主席,由師大教授程發軔、立法委員程毅志分別報告其生前事蹟及此次因病就醫逝世經過。當經決議,推舉“立法院”院長張道藩為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資政朱家驊、“立法院”副院長黃國書、國民黨“中央委員”郭驥、師大校長杜元載為副主任委員,“立法院”代秘書長袁雍為總幹事、秘書處處長蕭先蔭為副總幹事,議定於22日大殮並舉行公祭。治喪委員會以黃建中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盡瘁教育事業,晚年對台灣教育立法工作尤殫精竭力,平居生活嚴肅儉約,任事認真負責,待人謙和敦厚,身後蕭條,遺妻年逾古稀,弟殘疾在身,兩女尚在求學,生活困頓不堪,特呼籲各方友好免送花圈輓幛,一律改贈賻金,以卹遺族。次日,台灣《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報均刊載出黃建中逝世消息,並簡要介紹其生平,稱他“為國內研究哲學與教育權威學者之一”。
9月22日(星期二)上午九時至十二時,治喪委員會假極樂殯儀館舉行公祭,蔣介石特頒題“讜論流徽”⑦匾額一方,懸掛靈堂中央,陳誠“副總統”親往弔唁。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林尹敬撰《故立法院立法委員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黃離明先生形狀》。參加公祭的單位有“立法院”、“教育部”、“聯合國中國同志會”、“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哲學會”及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央大學、政治大學、暨南大學、中央幹校等校校友會(同學會)和旅台湖北同鄉會等機關團體數十個。政府首長、各界領導前往致祭者有於右任、張群、何成濬、蔣經國、程天放、馬超俊、袁守謙、谷正綱暨立法委員等數百人,備極哀榮。同日,“立法院”院會時,通過湖北籍立法委員徐源泉等24人之動議,以黃建中病逝,請依例每人致送賻金60元,經院會無異議同意。按當時立法院人數為499人計算,每人60元,計可有賻金29940元。 ⑧
1959年10月,台灣教育部為紀念黃建中在教育、哲學上的貢獻,特在國立政治大學、台灣省立師範大學設置“黃建中紀念獎學金”,每校一名。政治大學一名,每年新台幣2000元,師範大學一名,每年新台幣1000元。凡在此二校教育學系肄業滿二年以上之學生,體格健全,品行純良,教育學科成績特優者,可由所在學校教育學系系務會議於每學年開學時,推選一名,由學校報請“教育部”獎勵。 ⑨
黃建中去世時,女兒淑灌只有21歲,正在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讀書,因家庭困難,險些輟學,後在“立法院”及親友資助下完成學業。 1962年她應聘為師大國文系實習助教,1964年升為助教。 1966年,畢業於師大國文研究所(主任林尹)碩士研究生班,畢業論文《荀子非十二子篇辨證》由國文系主任程發軔指導,刊載於《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11期。 1966年,黃淑灌升為師大國文系講師,以後情況不詳。
注 釋:① 1940年11月27日,黃建中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時期的同事許壽裳為黃菴茀八十壽辰贈以一詩:“今年汗漫登金頂,何幸龍門杖履親。椿樹八千徵壽考,杏林十萬紀恩仁。循陔有子宗師選,醫國多方世澤新。它日域中齊奏凱,華堂雙祝樂無垠。”
② 黃淑君(1913–1996),南京匯文中學、南京市助產學校畢業。南京婦幼保健院供應室助產士長。
③ 黃淑昭(1916–2006),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南京匯文女中、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中國藥科大學前身)畢業。華東藥學院附屬南京藥劑學校校長兼教員。
④ 黃淑蘭,台灣大學畢業,1956年10月獲台北市湖北同鄉會舉辦的“石鳳翔先生獎學金”,由何成濬主持,石鳳翔授獎。
⑤ 台灣《聯合報》1957年4月7日。
⑥ 馮契主編《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修訂本)“黃建中”詞條誤為1888年生、1970年卒。
⑦ “讜論流徽”意為以正直之言流傳好名聲。⑧ 台灣《中央日報》1959年9月23日;《聯合報》1959年9月23日。
⑨ 《中央日報》1959年10月8日。
旅台湖北辛亥同志會合攝於台北善導寺(1950年國慶):
前排右起:賀國光、居正、吳經明、何成濬、張知本、石志泉
後排右起:萬耀煌、錢云階、張承槱、陳啟天、餘家菊、邵百昌、李基鴻、熊斌、石鳳翔、黃建中、劉文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