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66287198969962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223
House and Home in Modern Japan
Architecture, Domestic Space, and Bourgeois Culture, 1880-1930
德富蘆花 (1868~1927):
『德富蘆花散文選』 陳德文譯 天津:百花文藝,2005 版,加周遊世界的巡禮記行
拜訪托爾斯泰的五日。
『謀反論』(草稿)最感人。
[美]乔丹·桑德(Jordan Sand)著 焦堃译の近代日本生活空间:太平洋沿岸的文化环流。
乔丹·桑德(Jordan Sand). 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城大学教授,日本近代建筑史、城市史研究权威。 《现代日本家与居》一书是其代表作,本书曾获2004年费正清奖、2005年约翰· ...
近代日本 家 與 居
德富蘆花(1868-1927)作家來。這位日本近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寫過一部散文集《自然與人生》(民友社、1900),該書收錄了其一部短篇小說,以及數十篇描述日本四季變化的散文。其中有一篇〈雜木林〉(林莽),寫得極為生動,令人頗有觸動。
這篇散文前半這樣寫道:
「往東京西郊,直至多摩川這一帶,既有丘陵,又有山谷。谷底有幾條通道,沿谷而下,或順丘而上,彎彎曲曲,綿延不斷。山谷有些地方開闢成水田,有小溪流過,小溪邊上偶爾可以看見水車。丘陵大都被開墾成了旱田,隨處可見到開發以後殘留的一片片林莽。
我愛這一片片林。 在樹林中,有楢、櫟、榛、栗、櫨等樹,數目可觀,大樹稀少。多數為砍伐後的樹墩上蔟生的幼樹。樹下的草地收拾得十分乾淨。罕見的赤松樹和黑松樹,秀枝挺然,掩映著碧空,舉目望去,一片鬱鬱蔥蔥。待到下霜後,收穫蘿蔔的時候,朝樹林望去,頗有『一林黃葉錦,不羨楓林紅』的感觸。樹葉落盡以後,寒林中的千枝萬梢,一簇簇指向寒空,又是一番景象。日落後,青煙瀰漫著大地,林梢隱沒在淡紫色的空中。圓月如盆,景色尤為動人。」
之前,我多次遊歷過日本的林莾地帶,算是與德富蘆花筆下的「雜木林」,有著共通的體驗基礎。的確,現今在東京近郊幾乎看不到明治時期平民與雜木林共存的生活面貌了。兩年前,我留學東京時期的保證人津野老師,為了強化實證主義的精神,特地帶我們到東京調布的「都立神代植物公園」,實際見識現存的「雜木林」。在那裡,我看見巨大挺拔的朴樹,心情為之興奮,這讓我想起與故鄉鹿草毗鄰的朴子鎮----植有朴仔樹的小鎮。
時間拉回現今的台北市。一個事實擺在眼前:閉居太久的人,容易得病走極端。現在,除非我深入山林,否則不可能體驗林莾之美。仔細思量,林莾之美已不可得,但至少也要親近和得到林蔭的庇護。我認為,最佳方法即到鄰近的公園散步吧,偶爾觸摸樹影跟它們聊談近況,也是瘟疫大流行下的自我拯救。(2021年9月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