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之《日記》1935.12.15: 和范石湖題傳記
不須吹斷去年春,秋月春花已落塵。無奈有時還入夢,依然明麗似秋雲。
非復當年雙鬢青,也無跌宕少年情。
偶餘一點溫馨意,爛縵朱霞傍晚明。
早上8點初猶豫是否參加高行健研討會.....
10:30 kj wu來問聚會確認
補讀周玉寇同學林易雄
接到洪醫師的郵件,含一盒牙間刷;cnn 香港的十件領先/得意事......
游兄,謝謝有機會認識許多新朋友,還把張華和趙民德找來----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1978,頁235,轉引的『胡適日記』1922.2.7 就與胡適的原意有點差距.......
張朋園20年前的文章很部錯 (就政論/學術/朋友三方面談)
胡適與梁啟超 --兩代知識份子的親和與排斥---『胡適與他的朋友 第一集』 1990, 頁19-69
羅文森學長,
你的書我看了1/3,有趣,雖然你的文筆是純理工的。
我看過,約有3處小問題,譬如 前面(文學院)"走下...."有一錯字;丈二金剛,非何和尚;
2014.4.23 讀5天前來羅學長mailed 的電子檔;羅文森《懷念大學歲月 與我的良師益友》2012
不知道該說什麼,喜的是它補足了東海的一些迷底----我接觸的教徒,都是新教的,而羅先生的這本回憶錄的主導力,則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善牧堂的三位神父;羅先生也提到許多師友,不過大半不像神父們的刻畫之深入、感人.......
能夠將大學生活寫成書的,可不多見,而作者記的,卻是很獨特的。
這篇文章已有Paul Klee方面的譯註,不過我認為第6點的"視力",原文說不定是vision,通常翻譯為願景......
日美術教授港千尋評台學運:空虛的力量
新頭殼newtalk2014.04.23 文/港千尋
編按:日本多摩美術大學資訊設計系及美術學系教授、國際知名攝影家、評論家及藝術策展人港千尋(MINATO, Chihiro)先生於太陽花運動期間親訪議場,從藝術的角度,記下他關於太陽花運動的思考。
港千尋認為這場運動,是「將虛偽的審議場,轉換為真實的審議場。這也是自由的想像力所達成的成果」、「在現實空間中取回原先應有的平等,使隱藏在現實中的不平等現形」。
港千尋先生以日文寫作,中文由太陽花運動國際部翻譯、21日公開在臉書專頁,新頭殼於22日徵得港千尋先生同意後刊登。
空虛(void)的力量:
void的創造力 抑或是政治誕生的場所
文/港千尋
擁有良好的視力,是藝術的基本。而「反黑箱服貿」的學生們證明了,那同樣是構成政治的基本要件。他們察覺了,明明未經審議卻佯裝已經過審議的「假象」。他 們察覺了,政治已陷入其自身的擬態。他們不僅沒有錯過那些現象,甚至還以「黑箱」為之命名,解放了人們的想像力。我希望在真正的審議仍在持續進行的當下, 記述這令人驚嘆的行動代表了什麼意義。
1 除了在思考的次元上,他們的視力同樣發揮在現實的空間裡。他們確實看見了,立法最高機構的建築物中,小小的窗戶正敞開著。這法律的空間並非如單子 (monad)那樣的抽象資料,實際上,那裡擁有敞開的窗戶。他們由窗戶進入,將虛偽的審議場,轉換為真實的審議場。這也是自由的想像力所達成的成果。
2 若要佔據某個地點,則該地點必得處於空虛的狀態。佔據,由發現空虛開始。這個運動察覺了立法的場域之空虛,並且證明了空虛裡隱藏了創造力。換言之,他們並非將「黑箱」裡的「黑暗」置之不顧,而是在發現了箱子裡的空虛以後,將它轉變為能量。
3 在空虛之中,他們創造了一種秩序,一個社會。身在其中的學生們所發揮的創造力實在令人驚嘆。重要的是,被佔領的立法院並非密閉空間,從一開始,它便向著外部敞開,藉著積極的宣傳活動與源源不絕湧入的物資,以及完備的衛生/法律援助體制,打破了「黑箱」。
4 這次行動賦予了所有被政府排除在審議之外的人們,以及不具有發言權的人們一個表明意見的機會。在民主制度下,社會成員應當被視為平等,但「黑箱」的存 在證明了那不過是表象。藉著打破那剝奪了發言平等的「黑箱」,奪回語言,而政治便由此而生。如此,空有其表的審議場,便能轉變為真正的審議場。在那裡,眾 多的學生以及師長進行著議論。他們透過實踐,闡明了政治存在的樣貌。在現實空間中取回原先應有的平等,使隱藏在現實中的不平等現形,那裡正存在著政治。
5 問題在,我們的視力能否察覺那些偶爾浮現於現實表面的細小偏差與罅隙。某些時候,那些偏差與罅隙能經由幽默感顯現。事實上,在這個運動中,藉著諷刺的精神以及歌曲或繪畫,各式各樣的偏差被十分有趣甚至滑稽地表現出來。那便是民眾的視力。
6 重要的是,「黑箱」不僅僅是服貿協定。在民主國家中存在著無數的黑箱。發現它們,並使之現出原形的行為即為政治,也因為這樣,我們需要視力。良好的視 力是政治的基礎。因此,接下來,當佔領結束後,我們的視力將會受到考驗。我們必須持續注視那法律的空間,務必使其不再成為「黑箱」。
―藝術是為了讓看不見的東西看得見而存在的。(保羅・克利)
(※譯註:原句應為「藝術不是要把看得到的東西再一次表現出來,而是為了讓看不見的東西看得見而存在的」)
7 然而,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空虛的力量。我們必須進入空虛之中,從中取出創造的力量。
2014年4月8日 港千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