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
時間: 本周日2月16日,下午1點至4點
地點: 工學院後方 (陳其寬先生設計的老建築,40年前原建築系館) 。洪堯勳主任說: 教室號碼為IEII104,位於工工系舊實習工廠,現為工工系會議室。
會在門口立牌子以利尋找,單槍與電腦會先準備。
方式: 陳永松建議大家採取聊天方式。鍾漢清建議有人志願當會議記錄者。簡介本小組的緣起和目的,待辦事項,輪流發言。每人報告,以不超過20分鐘…..很可能全程錄影,或將上傳YouTube
期待成果(一年後): 校園 (blog名,近日可啟用;請建議);白皮書 (這項要有志工小組負責,討論事項);書籍 (本項目前由鍾漢清負責,一本建築物史:I wish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art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 with personal narratives to convey the history of Tunghai Campus.
;一本是校友寫校園環境的文集,以許達然為主……)期待成果(一年後): 校園 (blog名,近日可啟用;請建議);白皮書 (這項要有志工小組負責,討論事項);書籍 (本項目前由鍾漢清負責,一本建築物史:I wish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art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 with personal narratives to convey the history of Tunghai Campus.
校園環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Place is important, not me.“ ( Explore Northlandz at http://www.Separate-----Together.com/ )
“The past is always tense, the future perfect.” ― Zadie Smith
'We can't determine the right thing to do now solely on the basis that someone did the wrong thing done in the past. Putting those past wrongs right is rarely as simple, or as cheap, as reversing the original act'
開始的20-30分鐘,大家相互認識一下 (也請各位說一下:你期望的會議成果)。
接著, 我想請建築系的沈金標先生或彭康健先生 , 簡介校整體校園,20分鐘- -(彭兄沒連絡上,就請沈兄介紹,他在15日北上高鐵中說O.K.)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多,我們輪流簡短談你的看法;
最後談一些專門的議題。
營造永續校園;提供”顧客”優良服務。
原先之志是要做一公開的資料庫,含東海建築物的故事。 《東海校園建築步道》陳其寬序;
寫東海環境的人
許達然的“谷”、“相思樹”……等等, 寫東海環境者,以他最好。
相關文章的集子,與建築物互補。
----好論文
《大學校園建築外部空間之品質》,參考《趙建中建築師紀念集》,頁212-14
趙建中老師2012年的《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 是關心東海大學校園發展史,以及相關人物之點滴的佳作。
它為東海之友所寫的,也是關心東海的朋友必讀的。「後記」有許多建言,包括設「校園建築師」,以控制校園品質日益低下;「遷教授宿舍區」;「新教舍的空間分配原則」…..都自成一家之言,可作為開會討論之用。
校園設計與決策;模式和歷史 (1954~2014)
除了創校時貝-張-陳的團隊有總體計畫。16-17年之後,漸轉型成約1.7萬師生的新型大學。
之後,每位新校長,隨可用資源來添增…..piecemeal /muddling through方式。
幾位建築系的老師提出過一些構想和草圖。漢-詹….等老師有”作品” 。
校園區塊:信哉智者能創物
曾約農(路1970s):1955年-1958年(A/B教師宿舍……)
吳德耀 (路1990s):1958年-1971年(工學院1958;教堂1963…….)
謝明山:1972年-1978年(實習農牧場 1973:茂榜廳;建築系館)
梅可望:1978年-1992年(新圖書館/中正;)
阮大年:1992年-1995年(相思林)
王亢沛:1995年-2004年(2005第二教學區動工 )
周日我們回東海大學開《我看東海校園的發展》的座談會。會議記錄由陳先生整理中。我當初請他整理要點就好,不要逐字聽寫。我怕下述的一段對話被大家忘了,所以簡記在此。沈金標先生知道有一小筆錢;我又強調學生應將學校作為真學問的”練習場”;他又是校友總會的”築夢計畫”的企劃人,所以他建議暑假由建築系老師帶一個學生團隊,做個校園新企劃案。鄧裕裕提出: 王亢沛:(任期1995年-2004年;2005第二教學區動工)曾花一百萬元,請建築系的阮偉明老師帶學生做類似的企劃案……蔡副校長拿起一本複印的小冊子,說, 就是這……..
(當時我沒有說,每隔幾年,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討論、設計新校園。
程海東:2004年-2012年7月(第七任) 湯銘哲:2013年2月-今 (第八任)
隱憂
缺長期規畫
市場機制與衝突
人數/科系飽和或縮編
宿舍/校舍制度之包袱
建築品質/文化
---
郭總務長2月9日來信,日很重要的:
鍾先生:
回學校之後被副校長押著趕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的撰寫,剛好要我寫的也是校園規劃的部分。所以要回您的信就耽擱了三天, 真是抱歉。 文章我週一就會寄出,請您再稍待一兩天。關於您所提及的討論會,我們非常歡迎。但因為我們也恰好在這一週要完成一個校園規劃的邀標案,我想, 如果等應徵的團隊確定了,再來開這樣一個討論會,迴響會更大, 且可以讓更多的校內師生開始關切這件事情。 新的校園規劃工作,就是希望可以在1995年洪文雄、阮偉明先生的校園規劃後的將近廿年重新檢討我們校園的發展架構。 這廿年間,東海周邊、 乃至於台中市發生了很多對東海很重要的變化, 但東海卻都無法及時地因應,導致措施很多的先機,非常可惜。 中部科學園區的開發就是一例,即使東海不是清華交大, 但中科的外溢所帶來的生產者服務業及其集體消費的需求卻絕對是東 海可以參與、甚至於一肩扛起的(例如中科實驗中學的籌設, 就曾主動找過東海幫忙)。東海不能故步自封, 但也不應該任憑過去傲人的資產在不經意之中被一點一點侵蝕消逝,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討論發展的架構。 這一種討論的方式亞歷山大曾在Oregon Experiment中實驗過,利用公共議題的拋出擾動校園, 並讓關切此事的師生主動地參與,再將討論的層次逐步地拉高。 夏鑄九老師曾在台大試著推過, 但遇到孫震這一類想把校園規劃團隊當作校內爭議的緩衝器的主官, 功敗垂成。 但台大的經驗後來透過城鄉發展基金會應用於校地比較狹小的陽明醫 學院,據說倒是蠻成功的。 我曾協助洪文雄老師處理過校園規劃,看過傳統的規劃思維下藍圖式的規劃最終沒有一個人會全面接受的窘 境,最終是洪文雄請辭下台,換上阮偉明, 但學生及老師的不滿依舊, 最終是完成了一份可以塵封多年的計畫書, 終究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力。更可惜的是, 阮先生提出的在牧場成立第二教學區的想法被王亢沛校長接受, 但整個二校區計畫卻是作為第一教學區V大樓拆除爭議的緩衝空間之 用,根本上在當時是僅是一個備胎計畫,所以並沒有正視, 也沒有好好地思考基礎設施投資成本的問題。 前人的備胎計畫卻成為後人(程海東校長)主推的旗艦計畫, 搞了幾年下來, 才知道不到兩公里的距離就是得用第二個校區去思考, 每個東西都得兩套,東海自此陷入一個個錢坑之中, 沒有辦法把錢花在自己真正需要的刀口上,甚是可惜。 所以,您所提的歷史與展望,我們當然非常歡迎,有檢討才會有覺醒。只是以前我在野,現在在行政職位上, 每一個批評如果要好好面對,都是一個個要處理的議題。所以, 我會希望不要散彈槍亂打,是否可以先沙盤推演一下, 找出一兩個主軸作為主題,這樣,引言人比較知道如何聚焦, 我這邊也比較知道應該請哪一些老師或行政主管先行準備並回應。 校園簡史究竟如何簡,是否可以再來信說明?東海的四十週年由林載爵老師率領編了一本東海風, 我覺得理出了一些線索讓我們看到前人究竟給了我們哪些我們原本習 而不查的legacy。 五十週年由洪銘水老師率領另編了兩個版本的五十週年校史。 如果您也想參與,也許可以先構思是要檢討東海正史, 還是要循著稗官野史之路,另起一個討論的灶。 現任的湯校長雖不是東海畢業的,但相處下來,我覺得他比很多東海人更珍視東海過往的資產, 他的文人氣質也讓他亟力於將這些過去有意義的人與事用當下我們可 以操作的方式保存與活化。我想, 您的想法及用心校長一定也會認同。 我建議不急著在開學前急忙開一個正式的會, 先讓有話想說的朋友把想說的話丟出來, 大家再彙整成一個說帖或議程,我想, 這樣或許會比較容易產生影響力。 一點淺見,請不吝指正。保持聯絡!奇正
----
參考資料:
http://140.128.103.27/virthu/detail.php?ar_id=2&p_id=77
可看到第10、25、30、33、40、50年的校史
《東海風: 東海大學的歷史》林載爵率領編,東海大學出版社,1995
前往東海風--四十週年特刊電子書
(五十週年由洪銘水老師率領另編了兩個版本的五十週年校史,待補
50年校史--東海五十年校史
林振表國董事長:基督教精神與東海,頁5
程海東校長:東海大學五十年校史序,頁7
洪銘水總編輯:東海五十年剪影,頁9
凡例,頁17
第一部 東海五十年,頁19
第一章 理想大學的創建(1952-1955),頁20
第一節 基督教與全人教育,頁20
第二節 人文精神的拓荒,頁27
第三節 大學體系的建立,頁34
第四節 東海精神的標誌,頁37
第二章 教育理念的開創(1955-1971),頁40
第一節 通才教育,頁40
第二節 勞作教育,頁49
第三節 社會服務,頁53
第四節 一流大學的作為,頁57
第三章 傳統與擴展的平衡(1971-1978),頁67
第一節 告別小型大學,頁67
第二節 中型大學的組織規模,頁70
第三節 質量並重的教學轉型,頁75
第四節 籌措財源與社會關係,頁78
第五節 轉型過程的自覺反省,頁82
第四章 朝向綜合大學的新形象(1978-1992),頁86
第一節 邁向大型大學,頁86
第二節 學術新地標的建立,頁91
第三節 啟開校門與社會參與,頁95
第四節 愛國團結與民主自治,頁99
第五章 東海創校精神的再實踐(1992-2004),頁106
第一節 校園民主,頁106
第二節 綜合大學與優質教學的研究園地,頁112
第三節 學術區塊重組與擴大,頁115
第四節 皮?友組織的強化,頁118
第五節 全球化趨勢下的國際交流,頁122
第六節 校園建設,頁82
第二部 重要文獻,頁140
第三部 大事年表,頁240
1952-1959年,頁240
1960-1969年,頁259
1970-1979年,頁274
1980-1989年,頁290
1990-1999年,頁308
2000-2005年,頁331
第四部 東海校園的發展,頁360
一、教學區,頁360
二、宿舍區,頁421
三、活動區,頁434
四、第二教學區,頁455
第五部 大學城,頁463
一、從山頂四村到理想國,頁463
二、大學城的生活機能,頁474
三、從東西到南北,頁481
附錄 ,頁463
一、東海大學董事會組織結構圖,頁490
二、東海大學組織結構圖,頁491
三、東海大學歷年董事會,頁492
四、東海大學歷年行政與教學單位主管,頁495
五、東海大學歷年校友總會會長,頁501
六、東海大學歷年傑出校友,頁501
七、東海大學統計要覽,頁502
|
|
|
《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
《傳承與開創: 東海工工創系四十年 》
《陳其寬:構築意繪》
那天校長候選人可以提"校地"利用方案?
Fancy a swim in the Paris Metro? Paris mayoral hopeful's plan for swimming pool, restaurant and theatre in unused stations
2014.2.7 與袁學長談到東海大學有些教師宿命"荒廢"問題 (個案很多種,今只談其一.....)。恰巧知道台大的張文亮教授夫婦有兩全其美的做法: 他們住進宿舍,而將校外的房子,以很便宜的方式租給學生,彼此還有家庭式關係。http://hcbooks.blogspot.tw/2010/07/blog-post_22.html
"THE CONSECRATED EMINENCE" :The Story of the Campus and Buildings
of Amherst College By STANLEY KING, I951 這是麻州名校 AMHERST COLLEGE 一百多年的學校建築物及人物的故事。我最驚訝的卻是: 它引 Ecclesiasticus Chapter 38 德訓篇38的, 跟現在讀"思高聖經本"的內容和感覺,差別很大----它贊揚那些蓋校舍的匠人...... 多"正面思考"而非一味推崇經師.....https://archive.org/....../theconsecratedem00king_djvu.txt
我與陳兄長談,知道他對東海校園還有熱情,
美國的徐錚學長 (1973級),很快就有下述的回音。
徐學長在去年11月的台北慶祝晚會上,當著董事長、董事、 校友面,建議校方應花大錢,請世界級任的公司,規劃整個校園。
我想這信或許供我們的大目標之參考 (我們第一步都還未踏出呢,不過也不可低估我們的"潛力")。
徐錚先生的來信,如附。
我喜歡他扣住政治面---董事會----不放。
我30年前受TI公司的OST制度 (目標-策略-戰術)的影響, 將他董事會在NASA的演講翻譯出,放在我翻譯的"前瞻策略思考法" (Putting It All Together)。
不過,我1995年前的思考方式,都是站在組織內的思考, 即我是組織中人,而不是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 現在, 角色反過來。周日的討論,可以考慮採取諸如OST的方式。
幸虧郭奇正先生是舊識,而我的朋友吳國精董事長對東海有捐獻, 讓我有機會非回校園看現場不可。
徐錚先生的看法,可以當我們小組討論的座右銘。
昨天下午我和玉燕談, 我們都知道臺灣大學採取的方式之一是有一老師在通識課程開認識校 園的課。 學生寫專題報告,並開成果展覽會,會場有三位學生負責, 我與他們相談甚歡。當然,臺大出版社有近6- 10本的校園導覽書籍。或許郭先生明年可考慮開類似的課程。
校園,不只是入學時的一份App...
幸虧郭奇正先生是舊識,而我的朋友吳國精董事長對東海有捐獻,
徐錚先生的看法,可以當我們小組討論的座右銘。
昨天下午我和玉燕談,
校園,不只是入學時的一份App...
Hanching: This could be the beginning of a historical movement for Tunghai. I congratulate you. Just to share with you a few obvious but basic points:
1. Your effort has already "stirred up" the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an omen for what you wish to accomplish. May the momentum starts gathering.
2. The Board of Trustees holds the key to any real hope of success (for a tru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ampus, for the university). 新的校園規劃工作 has of course to involve the skate holders; however, it cannot be bottom-up. The Board must lead in a bold and swift top-down initiative. Any attempt to rely on the administration's leadership is flawed, I'm afraid. The administration along can only execute, not lead in the true sense of the word. Only the Board can sanction a vision to transform the university. I consider the lack of appreciation for this basic point a fatal blind spot in all the previous attempts mentioned in the exchange of emails.
3. We have to support the administration, collaborate and work with them.
4. However, we need to work even harder on the Board.
5. We also have to exact a "check and balance" view (as an external voice) on the administration to supplement the goodwill of the administration - every administration by definition has its own agenda, this is organization theory 101. But of course, we must fully respect their prerogative and coordinate with them.
6. I appreciate Kuo Chijeng's letter, and am glad that he is at the helm of campus operations. Yes, "不應該任憑過去傲人的資產在不經意之中被一點一點侵蝕消逝"
7. The vision and leadership cannot come from any one person, but can it come from the 校園規劃的邀標案 and any 應徵的團隊? Would this ultimately become another 緩衝空間, destined to be another 可以塵封多年的計畫書?
8. Finally, I reassert my mantra: a great campus vision can only come from a great vision for the university, and be a part of the latter. The key to the whole enterprise is developing a world-class vision for Tunghai.
having said all that, your effort promises to be a major stride toward mobilizing a grand dialog among stakeholders toward achieving our common goal.
Take care.
-----陳巨擘函
徐錚兄,您好:
很不好意思,漢清竟然先行寫信代為傳達。 我認為您所提的建議都很中肯、也很具有前瞻性。 尤其您在最後特別強調的mantra, a great campus vision can only come from a great vision for the university, and be a part of the latter。我是完全贊同; 東海這些年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求survive,world- class vision大概沒有人去盼望吧,即使只是夢想。
但是我認為您在第二點提到,新校園規劃應該由董事會進行top- down initiative,可能過於高估東海董事會的能力。 他們要作這件事,可能就要先具有您所說的world-class vision。他們有嗎?我倒是存疑。另外, 新校長在應徵時所提之辦學理念是董事會所認可的, 那就應該全權交由校長來履行他自己的目標, 董事會應該是站在支持和監督的角度,而不是直接介入校務。 我覺得現在東海最大的問題是現有老師的scholarship離 world-class還有很大的距離, 而且不容易聘到好的老師。好的老師大都會被台大等國立大學搶走; 同樣,東海也很難招到好的學生。我認為有world-class scholarship的老師,和有好的學生, 才是造就出world-class university的兩大靈魂,學校要如何培養出這兩大靈魂, 可能才是我們要極力行動的方向。這是我的淺見,還請指教。
我是16屆社會系, 以前在學校時因為很喜歡學校開架式的圖書館而常流連在圖書館裡, 當時我所借的書中十之八九,您都已經簽名借過, 所以我看到您的簽名時,就會有記憶猶新之感。 很遺憾當時在學校沒能認識您, 但很高興能在40年後一起來關心東海的未來。
With best regards.
陳巨擘
| 7:34 PM (1 hour ago) | |||
|
2:59 PM (6 hours ago)
他對東海的校園未來有信心,因為它的底子很健壯,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環 境之過去、現在、與未 來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說:「能正確地敘述一件事情,就是難得的詩歌。」他過世前所謂”與神/土地和解”之故事。
History is,
strictly speaking, the study of questions; the study of answers belongs to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W. H. Auden
基本資料
“Wikipedia: 東海大學” 可以當入門2014.1.3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6%B5%B7%E5%A4%A7%E5%AD%B8_(%E5%8F %B0%E7%81%A3)
教師 521
(2013年)
職工 411
學生 16,478
(2013年)
大學部 13,665
研究生 2,813
校園圖示
http://wwwo.thu.edu.tw/img/chinese/x/thu_campus_map_l.jpg
這張圖沒圖示教職員宿舍區 (內有合作廠商進駐)
董事會
獲利能力
決策準則
現在董事會似乎不允許校方去借款/或如臺大的BOT方式 (水源校區的宿舍群全是BOT)。
董事會似乎採取預算總金額控制方式: 如有3.5 億元,校方要自行取捨綜合運動中心要用多少,有餘款才可能考慮建宿舍。
學校行政
募款能力
校園開發-設計史
設計團隊
貝聿銘、張肇康、陳其寬
營造廠:
宿舍與訪客住宿
A.
學生宿舍
B.
教職員宿舍
C.
訪客
C.訪客似乎梢簡單點,
實際上當然也很麻煩。
現有一棟校友會館、招待所。似乎也應該考慮將來的駐校作家/藝術家/企業家/學者。
這一類也許優先序比較低點,因為校外的旅館資源似乎不少。
教職員宿舍 (有待整理,我不太清楚現況,其實該用各類型宿舍做一盤查;譬如”退休教授宿舍已停建…….)。根據約2周前與郭總務長聊天,
現在有A/B型宿舍空地 (已拆屋後) 5棟。 郭 先生有心想鼓勵新一代的台灣建築師提出設計構想。
學生宿舍
現有多少床位? 根據現有學生人數,要6成學生有床位, 似乎得準備近萬個床位。
根據約2周前與郭總務長聊天,他推薦在操場旁建宿舍,而這可以需要對外募捐。
“東海創校以來非常重視住宿學習、人際關係良性發展及知識培養,因此大一新生(含住台中市之學生、復學生??) 配合勞作教育須一律住校一年。學生宿舍座落於男生宿舍區、女生宿舍區、第二教學區三區域,目前約有5,592床位,依棟別不同每學期收費為6100~12600元,女生宿舍有門禁管制。”
問: 男女宿舍的床位? 有無研究生和本部生的區別?
餐聽
午餐在郵局旁的Dante簡餐---玉燕想出去校外美食,我們男士都同意簡餐即可。
郵局前的石方椅,幾乎有半世紀了,風化甚多。
銘賢堂據說已被封死,改成階梯教室, 剩下一尚有點姿色的外殼,周圍的可坐石垣很有味道。最令我訝異的是前面的三棵楓樹長得那樣大了。60年代末,孟祥森 先生說那是世上最有味道的小楓樹;70年代中,多少次在寒風下的等人經驗。女生宿命、校牧室都還很美;宗教中心最煞風景,有某校友說,如果他當上校長,它是待拆建築物最優先的。
我們沿人文大樓、校長室 (增建和布告欄很煞風景)、文理大道榕樹快成樹幕----想起陳其寬 老師過世前幾年與師母高興地走下大道…..文學院的庭子的竹與樹都有點擁擠了;我預知有牟先生的紀念教室……牟先生其實只在東海三年多,70年代他回校演講,銘賢堂為之滿座…..我最欣賞他鼓勵學子,生命有限,學問無盡藏,豈不該努力於生命的學問。
我們在建築系館好一陣子。它很有點髒亂。 不過玉燕告訴我們,2013年夏天的趙建中 老師追思會,在小齡的設計和布置用心之下,整個系館是與現在的截然不同風味的,當時與會者莫不感應,包括湯校長說要奉趙 先生的校園維護和開拓理念經營東海。
安國是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畢業的,跟我們解釋哈佛的學制,甚或東海建築系館與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許多異同。我們在樓上可以望到男生餐廳前近年興建的宿舍大樓(tower) 。
教職員宿舍
"窗明几淨"是東海建築的要項。 修建老宿舍的原則要理想與現實兼顧。
此行要看東海路41號和54號----阿擘的家,附近有大樟樹、楊桃、蓮霧等等,環境很好,相信在安國的協助下,應該在暮春前可入厝。我們在那兒談論約2小時。其間我徒步找41號,竟然無所得, 因為東海路的宿舍,絕少有門牌號碼的。東海路54號附近兩棟,都已"出租"給某些商業機構,真是大出賣.....
下午找到41號,就在招待所的下方(大學路), 不過可能十來年沒人住, 整修工程不小-----阿擘上個暑假在牛津一個月,他說整個大學城維護得很好,似乎年頭到年尾一直在輪流整修。談到牛津,談起胡志強市長,我多信胡寫的牛津求學回憶錄,阿擘則認為不可盡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