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吳士駿S. Felix Wu 教授。這篇介紹美國某大學的校友會成立基金,為母校物色有潛力的新生,稱他們為學校的fellows,給他們種種幫助。這可能是大學品質的最有效保證。換句話說,大學有兩種可能功能, 一是有好老師激發學生,譬如說現在的中研院院長的MIT 老師,另外一種是沒好老師,不過有好圖書館/資訊系統/校園,可交到好朋友,甚至找到好伴侶......, 對我而言,東海是後一類。
郭總務長有來信, 待讀:
鍾先生:
*****
回學校之後被副校長押著趕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的撰寫, 剛好要我寫的也是校園規劃的部分。所以要回您的信就耽擱了三天, 真是抱歉。
文章我週一就會寄出,請您再稍待一兩天。
關於您所提及的討論會,我們非常歡迎。 但因為我們也恰好在這一週要完成一個校園規劃的邀標案,我想, 如果等應徵的團隊確定了,再來開這樣一個討論會,迴響會更大, 且可以讓更多的校內師生開始關切這件事情。
新的校園規劃工作,就是希望可以在1995年洪文雄、 阮偉明先生的校園規劃後的將近廿年重新檢討我們校園的發展架構。 這廿年間,東海周邊、 乃至於台中市發生了很多對東海很重要的變化, 但東海卻都無法及時地因應,導致措施很多的先機,非常可惜。 中部科學園區的開發就是一例,即使東海不是清華交大, 但中科的外溢所帶來的生產者服務業及其集體消費的需求卻絕對是東 海可以參與、甚至於一肩扛起的(例如中科實驗中學的籌設, 就曾主動找過東海幫忙)。東海不能故步自封, 但也不應該任憑過去傲人的資產在不經意之中被一點一點侵蝕消逝,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討論發展的架構。 這一種討論的方式亞歷山大曾在Oregon Experiment中實驗過,利用公共議題的拋出擾動校園, 並讓關切此事的師生主動地參與,再將討論的層次逐步地拉高。 夏鑄九老師曾在台大試著推過, 但遇到孫震這一類想把校園規劃團隊當作校內爭議的緩衝器的主官, 功敗垂成。 但台大的經驗後來透過城鄉發展基金會應用於校地比較狹小的陽明醫 學院,據說倒是蠻成功的。
我曾協助洪文雄老師處理過校園規劃, 看過傳統的規劃思維下藍圖式的規劃最終沒有一個人會全面接受的窘 境,最終是洪文雄請辭下台,換上阮偉明, 但學生及老師的不滿依舊, 最終是完成了一份可以塵封多年的計畫書, 終究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力。更可惜的是, 阮先生提出的在牧場成立第二教學區的想法被王亢沛校長接受, 但整個二校區計畫卻是作為第一教學區V大樓拆除爭議的緩衝空間之 用,根本上在當時是僅是一個備胎計畫,所以並沒有正視, 也沒有好好地思考基礎設施投資成本的問題。 前人的備胎計畫卻成為後人(程海東校長)主推的旗艦計畫, 搞了幾年下來, 才知道不到兩公里的距離就是得用第二個校區去思考, 每個東西都得兩套,東海自此陷入一個個錢坑之中, 沒有辦法把錢花在自己真正需要的刀口上,甚是可惜。
所以,您所提的歷史與展望,我們當然非常歡迎, 有檢討才會有覺醒。只是以前我在野,現在在行政職位上, 每一個批評如果要好好面對,都是一個個要處理的議題。所以, 我會希望不要散彈槍亂打,是否可以先沙盤推演一下, 找出一兩個主軸作為主題,這樣,引言人比較知道如何聚焦, 我這邊也比較知道應該請哪一些老師或行政主管先行準備並回應。
校園簡史究竟如何簡,是否可以再來信說明? 東海的四十週年由林載爵老師率領編了一本東海風, 我覺得理出了一些線索讓我們看到前人究竟給了我們哪些我們原本習 而不查的legacy。 五十週年由洪銘水老師率領另編了兩個版本的五十週年校史。 如果您也想參與,也許可以先構思是要檢討東海正史, 還是要循著稗官野史之路,另起一個討論的灶。
現任的湯校長雖不是東海畢業的,但相處下來, 我覺得他比很多東海人更珍視東海過往的資產, 他的文人氣質也讓他亟力於將這些過去有意義的人與事用當下我們可 以操作的方式保存與活化。我想, 您的想法及用心校長一定也會認同。 我建議不急著在開學前急忙開一個正式的會, 先讓有話想說的朋友把想說的話丟出來, 大家再彙整成一個說帖或議程,我想, 這樣或許會比較容易產生影響力。
一點淺見,請不吝指正。保持聯絡!
奇正
郭先生
很謝謝你的信, 我相信所有的朋友都可以從拜讀它之中獲益。
大概在15年前, 我向Herbert A. Simon請教如何教沒有經驗的學生管理/設計。
換句話說,東海大學的校園主題可能可以養出一打以上的 (各系)碩士論文。
反過來說, 像我們這些超過60歲的校友,
周前在台中的一些想法: (不成體系)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環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草草)
不過我還記得的是觀看幾部芝加哥大學的校園規畫youTube 2013 ,以及某著名私校的校園建築史----
我要回答你的建議, 我想叫大家寫下他們的看法很好,不過大部份的人沒有寫作的習慣。
所以或可以將我們這群當做關心校園的後援會。
因此請你安排的會議,
****
們現在正在招兵買馬, 請大家談你對東海校園的想法。有興趣的朋友請跟我連絡hcsimonl@gmail.com。細節請參考我今天的記事 (更可讀到郭總務長給我的信): http://hcmemory.blogspot.tw/2014/02/0209-2014.html
郭達鴻 我想問:要作些什麼??
hc: 我 們原先(14天前)的想法是合作一本東海校園的書: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建議。 原想弄一專門blog、開學前到東海開一天會。從郭先生的信,學校似乎也有一"類似"計畫要"競標",這也可能有部分重疊。目前知道的很有限,可能大好 (真的出blog出書或有影響力)。 也可能大壞,即、胎死腹中"。 但我總留下一些資料。
郭達鴻 有机會到台中時:大家可以聚會、可以聊聊想想有什,資源可以爭取及利用!我住在東海旁已有30年東海一些事、問題!多少了解一些!也曾在梅校長退休那年担任秘書2年、对東海事物不陌生!!
朋友,
前一陣子, 美國的徐錚學長問我東海湖在什麼地方?
我去學校的網站看它的文字說明,大吃一驚,水準太差了。
這激發起來昔日的一壯志: 想好好做東海建築物的CATALOGUES,它的類似工作如 Italian
Paintings, Florentine School A Catalogue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東海校園的設計與變遷,可能是世界大學之最---就我所知, 戰後美國大學經完整設計的,如芝加哥的IIT以及Oregon大 學等,可能都沒有東海的變化速度之快且大。
所以原先之志是要做一公開的,東海建築物的故事之資料庫。
後來徐學長問我一些老師宿舍問題,我所知有限。 前幾天袁祝平學長跟我解釋某些狀況,我才稍清楚些。
又,幾年前在台北的關懷母校會議上, 沈金標先生提出一塊校地的興建計畫,印象深刻。
我知道更多人關心未來,所以發起這一個還不成熟的案子/團隊。
我無意介入東海的任何政經/綠色博雅問題。 郭奇正總務長近月前還跟我說他跟故洪文雄老師參加校園規劃委員會 的故事,似乎不怎愉快。
這方面,現在的湯校長和其主管團隊,似乎可以”小有可為”--- -據劉玉燕參加趙建中老師追思會上,湯校長的發言之轉述。 郭總務長也年青有為,構想不少---他在3周前到我辦公室的一些 談話。
近數十年來, 我變成台北人,所以約9年前的Google Earth,我沒有去看東海校園。不過年前與陳巨擘、李安國、 劉玉燕回東海一遊、激發起我想成立團隊來理清校園的過去、現在、 和未來的一些相關議題。
“2月16日
(周日2014)下午一點至四點”的會議, 我希望大家可以就自己的資料,整理之,
簡報之。 所以請備電腦檔。
以後給更多資訊和會議的相關資料; 目的說明書、報告順序、會議記錄、……
***
徐錚先生的來信,如附。
我喜歡他扣住政治面---董事會----不放。
我30年前受TI公司的OST制度 (目標-策略-戰術)的影響, 將他董事會在NASA的演講翻譯出,放在我翻譯的"
前瞻策略思考法" (Putting It All Together)。
不過,我1995年前的思考方式,都是站在組織內的思考, 即我是組織中人,而不是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 現在, 角色反過來。周日的討論,可以考慮採取諸如OST的方式。
幸虧郭奇正先生是舊識,而我的朋友吳國精董事長對東海有捐獻, 讓我有機會非回校園看現場不可。
徐錚先生的看法,可以當我們小組討論的座右銘。
昨天下午我和玉燕談, 我們都知道臺灣大學採取的方式之一是有一老師在通識課程開認識校 園的課。 學生寫專題報告,並開成果展覽會,會場有三位學生負責, 我與他們相談甚歡。當然,臺大出版社有近6- 10本的校園導覽書籍。或許郭先生明年可考慮開類似的課程。
校園,不只是入學時的一份App...
***
徐錚先生的來信,如附。
我喜歡他扣住政治面---董事會----不放。
我30年前受TI公司的OST制度 (目標-策略-戰術)的影響, 將他董事會在NASA的演講翻譯出,放在我翻譯的"
不過,我1995年前的思考方式,都是站在組織內的思考,
幸虧郭奇正先生是舊識,而我的朋友吳國精董事長對東海有捐獻,
徐錚先生的看法,可以當我們小組討論的座右銘。
昨天下午我和玉燕談,
校園,不只是入學時的一份App...
Hanching: This could be the beginning of a historical movement for
Tunghai. I congratulate you. Just to share with you a few obvious but
basic points:
1. Your effort has already
"stirred up" the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an omen for what you wish to
accomplish. May the momentum starts gathering.
2. The Board of Trustees holds the key to any real hope of success
(for a tru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ampus, for the
university). 新的校園規劃工作 has of course to involve the skate holders;
however, it cannot be bottom-up. The Board must lead in a bold and swift
top-down initiative. Any attempt to rely on the administration's
leadership is flawed, I'm afraid. The administration along can only
execute, not lead in the true sense of the word. Only the Board
can sanction a vision to transform the university. I consider the lack
of appreciation for this basic point a fatal blind spot in all the
previous attempts mentioned in the exchange of emails.
3. We have to support the administration, collaborate and work with them.
4. However, we need to work even harder on the Board.
5.
We also have to exact a "check and balance" view (as an external voice)
on the administration to supplement the goodwill of the administration -
every administration by definition has its own agenda, this is
organization theory 101. But of course, we must fully respect their
prerogative and coordinate with them.
6. I appreciate Kuo Chijeng's letter, and am glad that he is at the
helm of campus operations. Yes, "不應該任憑過去傲人的資產在不經意之中被一點一點侵蝕消逝"
7.
The vision and leadership cannot come from any one person, but can it
come from the 校園規劃的邀標案 and any 應徵的團隊? Would this ultimately become
another 緩衝空間, destined to be another 可以塵封多年的計畫書?
8. Finally, I reassert my mantra: a great campus vision can only
come from a great vision for the university, and be a part of the
latter. The key to the whole enterprise is developing a world-class
vision for Tunghai.
having said all that, your effort promises to be a
major stride toward mobilizing a grand dialog among stakeholders
toward achieving our common goal.
Take ca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