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校刊 杭立武先生訪問》1983.11.2?
轉載於《細說東海早期風華》梁碧峰編著,2016,pp. 47~50
1930年轉任中英庚款會總幹事,長達13年之久,舉辦留英公費生考試7次。(1944年12月-)中英文教基金董事會董事
引胡適:今日努力,必定有將來的收成。一粒一粒的闢,必有滿倉滿艙的收成。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不會白費。
兩度主持國寶之搬遷。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02167258101989
《懷舊集》
1 杜蘅之;2 巴胡天; 3 梅貽寶(1900 ~1997)、Dr. Douglas J. Elwood、劉文潭、馮滬祥 (1948 ~ 2021 )
3. 梅貽寶(1900 ~1997)、Dr. Douglas J. Elwood、 劉文潭、馮滬祥 (1948 ~ 2021 ) (~ 東海大學 1975 級 畢業紀念冊 人文學科)《懷舊集》 3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562594581948962
《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2019) p.299
東海的人與書 (2):
《杭立武先生訪問紀錄》
《杭立武先生紀念集》
http://hcbooks.blogspot.tw/2011/09/blog-post_327.html
杭立武先生(1904-1991) 東海大學首任董事長
《杭立武先生紀念集》中有他晚年與女兒的對話錄
他當時著重being 而終其一生都是doer
不過doing可影響being.....
----
1937/8/21 " 他有熱心 有膽氣 能負責任 他的見解頗闊大"---胡適日記全集 7: 1934-1939
------ 憶昔命名,懸的甚高,時隔念載,荒田已成綠蔭,而最足欣慰者,目睹國內外各大學及社會各界,咸有東海傑出人才。勉兮諸君,其悉為繼起之俊秀歟!
敬祝第十七屆畢業同學
杭立武
---
1983年8月21日上午,一位手持「馬西亞爾‧博尼亞西奧」護照的菲籍男子,在台北圓山飯店402號房過境三天兩夜後辦理退房,然後與隨行的妹夫柏原、日本記者若宮清等親友驅車前往中正機場,搭上華航 CI811 班機飛往馬尼拉。
這位神秘男子在台期間,曾與當過駐菲大使杭立武接觸,希望台灣當局不要為難他重返故土的決心,也希望日後能助其一臂之力。結果,華航班機降落馬尼拉機場並泊靠在8號空橋不久,三位穿著軍服的士兵便登機臨檢,要求這位「馬西亞爾」的旅客隨他們下停機坪,於是在軍人簇擁步上故國領土,突然爆發槍擊事件,時間是中午十二時五十五分。
頭部被近距離「行刑式」狙殺的華航旅客,真正身分是流亡美國三年多的菲國在野黨領袖艾奎諾。他係於1980年5月8日被馬可仕放逐到美國,行前曾因涉嫌「殺人、顛覆政府及非法持有槍械」而在1972年9月23日遭到逮捕,被軍事法庭判處兩個死刑,並已坐過七年七個多月黑牢後,在美方施壓下,菲國同意讓其出境動心臟手術。結果,艾奎諾全家獲准赴美團圓後,馬可仕透過菲駐美總領事轉達「不要再回馬尼拉」,繼續留在波士頓當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
----- 80年代,杭立武先生是"中國人權"組織負責人:
.......從案發到假釋出獄,前後達33年(1950-1983)! 2月12日吳約明出獄時已63歲,......
吳約明(1920-1997)、妻子吳沈彩葉(1922-2008)及女兒貞容(1949-2011)一家人之墓。圖/陳金興提供
【民報】【專文】白色封印33載——吳約明
坎坷歲月滲入枯葉飄落地上拾起一片靜止的生命啜泣著季節翻滾向岸邊歸航的船在等候鳴笛催促——吳沈彩葉1997年2月16日為亡夫約明…
PEOPLENEWS.TW
杭立武為東海大學第一任董事長
在他的口述歷史書中 談到與胡適共同研擬發行自由中國 並請雷震當總編輯
杭立武先生訪問紀錄
類型:口述歷史叢書
作者: 王 萍 官曼莉
出版年: 1990
精裝本:250元
平裝本:缺書
頁數: 152
開本: 25 開
檔案:PDF
摘要
杭立武先生(1904-1991),安徽滁縣人。1923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2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歸國後受聘為中央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 任。1931年轉任中英庚款董事會總幹事達十數年。其間並創立中國政治學會及中英文協會。抗戰期間任國民參政會參議員、美國聯合援華會會長。1944年任 教育部常務次長。兩年後調政務次長。1949年出長教育部。任內並曾負責搬運故宮文物來台工作。1956年至1972年間,歷任駐泰國、寮國、菲律賓及希 臘大使。1975年任亞洲反共聯盟秘書長。1979年創立中國人權協會。先生為人熱誠、處事練達。六十餘年來,在教育、文化、外交、方面貢獻卓著。(訪問 /王萍,紀錄/官曼莉)
胡適日記1937/8/21 " 他有熱心 有膽氣 能負責任 他的見解頗闊大"---胡適日記全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杭立武
中華民國政治人士
性別 男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籍貫 浙江省杭州
出生 1903年1月26日
大清帝國安徽省滁州
逝世 1991年2月26日 (88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
學歷
金陵大學政治系畢業
(1921年)
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碩士
(1925年)
經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名譽研究員
(1925年-1929年)
考試院編纂考選委員會編纂室副主任
(1929年-1930年)
國立中央大學政治系主任
(1930年)
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1930年)
中英庚款董事會總幹事
(1931年3月-1944年)
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
(1932年9月1日-1953年)
中國政治學會總幹事
(1932年9月1日-1953年)
中英文化協會總幹事
國民參政會(第一屆)參政員
(1938年6月-)
國民參政會(第二屆)參政員
國民參政會(第三屆)參政員
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
(1939年9月-)
考試院法規委員會委員
(1942年4月-)
教育部常務次長
(1944年12月-1945年)
中英文教基金董事會董事
(1944年12月-)
教育部清理戰事文物損失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5年8月-)
教育部政務次長
(1946年10月16日-1948年12月30日)
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國民外交協會常務理事
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理事
教育部中美文化資料供應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央設計局設計委員
中英文化協會秘書長
中緬文化協會秘書長
世界學生服務社中國分社常務委員
美國聯合援華總會副主席
全國私立中等學校救濟委員會主席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
(1947年5月-1949年4月)
國民大會(第一屆)代表
(1948年-1991年2月16日)
教育部政務次長
(1948年6月12日-1948年12月30日)
教育部部長
(1949年3月21日-1950年3月10日)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49年3月21日-1950年3月10日)
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
(1949年8月-1956年6月)
臺灣行政專科學校創辦人
(1949年)
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會理事
(1950年-)
協助流亡中國知識分子協會臺灣分會董事會主席
(1952年-1956年)
基督教大學籌備處主任
(1953年6月-1955年11月)
東海大學董事會董事長
(1953年11月-)
駐泰國大使館大使
(1956年8月31日-1962年2月28日)
駐老撾大使館大使
(1962年2月28日-1962年9月)
駐菲律賓大使館大使
(1964年3月31日-1968年7月30日)
中華學術院哲士
(1966年1月-)
駐希臘大使館大使
(1968年7月30日-1972年8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董事長
(1972年8月-1975年1月)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主任
(1972年8月-1975年1月)
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
(1972年8月-1980年)
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秘書處秘書長
(1976年3月-)
世界人民反共聯盟中國分會副理事長
(1976年3月-)
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
(1979年2月-)
中國政治學會名譽理事長
(1981年-)
中英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
(1979年-)
中泰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
(1979年-)
人生哲學研究會理事長
留英同學會會長
著作
《今日臺灣》
《政治典範要義》
《將來之大戰》
杭立武(1903年1月26日-1991年2月26日),中華民國教育家、政治學家、政治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於安徽省滁州出生,祖籍浙江省杭州。一生歷任教育、文化、外交、社團等各方要職,晚年仍積極不懈地從事國民外交、保障人權和救助難民等工作。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安徽省滁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編輯] 生平
1923年,畢業於金陵大學文學院。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安徽省公費留學名額,赴英國倫敦大學深造,其間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擔任名譽研究員,獲碩士學位後返英倫繼續學習,1929年獲倫敦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回國後任國立中央大學政治系教授,曾兼任系主任。
1931年,任中英庚款董事會總幹事。
1932年,創立中國政治學會併兼任總幹事。
1933年,在南京成立中英文化協會,此後中法、中比、中瑞、中美等文化協會亦相繼成立。
抗戰期間,任國民參政會參議員、美國聯合援華會會長。
1944年,任國民政府教育部常務次長,1946年轉任政務次長。
1947年,任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
1949年,就任教育部長,政府撤台後籌組並出任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國立故宮博物院撤台後前身)。
1953年,參與美國教會聯合會籌辦東海大學,作為大陸十三所教會大學之延續。
1956年起,歷任中華民國駐泰國、老撾、菲律賓及希臘諸國大使,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首席代表。
1965年,發起成立「亞洲與世界社」(AWI)。其間改組「港澳之友會」為「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協助港澳同胞繼續擁有自由權益;同時積極維護爭取台灣原住民權益。
1972年,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1979年,創立中國人權協會。
1991年2月26日,逝世於台北市。 [編輯] 作品
著作
杭立武 原著,《中華文物播遷記》,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年初版。
****
讀到1961年11月某日,杭立慈先生給胡適東海大學的《紅樓夢》影印本給胡適。
外交醜聞/金紀玖生父曝光 杭立慈曾於東海大學任秘書職
新聞日期: 2008年05月09日 媒體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網 庫存頁檔
原始網址: http://www.nownews.com/2008/05/09/10844-2272614.htm
地方中心/台中報導 10億外交醜聞的關係人金紀玖本姓杭,父執輩在中部教育界是響叮噹的人物,伯父杭立武是東海大學創校時的籌備主任,生父杭立慈也在東海校長室擔任秘書一職,校內人士說,杭立慈文筆相當好,負責編輯校訊校刊、撰寫文章,也常常蒐集海外文獻資料提供學生閱讀,甚至在50年前就推動儲存系統,現在學生都能完整閱讀校方的歷史資料,杭立慈相當有貢獻。
翻開東海大學第一屆畢業紀念冊,金紀玖的伯父杭立武,在東海大學創立時擔任籌備主任,也是首屆董事長,而杭立武的弟弟杭立慈,也就是涉入巴鈕案關鍵人物金紀玖的生父,年輕時溫文儒雅相貌堂堂,兒子金紀玖在就讀建中時,兩人都有一雙丹鳳眼、長臉,父子倆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杭立慈不但博學多聞,人品好,44年在擔任校長室秘書時負責校訊校刊編輯,文筆也令後輩印象深刻。
東海校內人士表示,「以前秘書室負責校刊編輯,以及所有貴賓接待,能夠到秘書室的文筆都很不錯。
」 圖書館典藏杭立慈五十年前所編輯的校刊已經泛黃,雖然那個年代相當封閉,但杭立慈常常撰稿投書,甚至蒐集海外文獻資料,提供學生閱讀,擔任秘書二十三年,民國67年退休前,投稿回憶校內工作,一字一句都是寄望老師能夠繼續培育英才的厚望,甚至在五十年前就相當有遠見,建立完整儲存系統,保留完整的歷史資料。
東海校內人士說,「當初他們跟曾約農校長一起,珍貴資料一定留下來,如果當時不留,未來就很難找,所以當時就有計劃去推動做這些資料的保留。
」 畢生奉獻於教育,還曾掏腰包捐獎學金幫助清寒學子,校內人士尊崇的的教育家,親生兒子竟扯入外交醜聞案,校內人士除了訝異還有惋惜異。
**** 《查良鑑董事長紀念專輯》(2022,東海大學圖書館,約460頁)
查良鑑(1904年-1994年)
學人年表查良鑑董事長年表初編 - 東海大學
http://digarc.lib.thu.edu.tw › upfiles › 第7期85-113
PDF
本館為配合查董事長冥誕,以「查良鑑董事長著作展」為題,於一. 樓「主題展示區」,陳列其著作及「年表初編」、「紀念集初稿」,以為追. 思之意。 **東海大學圖書館 ...
查良鑑董事長 - 東海大學虛擬校史館
http://digarc.lib.thu.edu.tw › detail
一生司法生涯資歷豐富,先後曾任上海第一特區地方法院推事兼書記官,重慶實驗地方法院推事兼院長,司法行政部政務次長,最高法院院長,司法行政部部長。1970年7月,受聘為 ...
歷任董事長 - 東海大學虛擬校史館
http://digarc.lib.thu.edu.tw › sub
1953~1956董事長杭立武先生 · ▻ 1957~1959董事長張靜愚先生 · ▻ 1960~1961董事長周聯華牧師 · ▻ 1962~1969董事長蔡一諤先生 ... 1972~1991董事長查良鑑先生.
Wikipedia
查良鑑(1904年-1994年3月13日)[1],字方季,天津人,籍貫浙江海寧。中華民國法學家,曾任中華民國司法行政部部長。
1937年,盧溝橋事件發生,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上海為日軍攻陷,租界淪為孤島,特區法院因為國際條約關係仍能繼續存在。惟偽組織時加迫害威脅,先生不顧艱危,與上海特區法院同仁堅守崗位。雖同仁中迭被暗殺或綁架,先生亦不為所屈。珍珠港事變發生之後,租界淪陷,日本佔領軍登報懸賞訪尋,查良鑑志節堅貞,忠於黨國,乃間關入蜀,備嘗艱苦,屢瀕於危,深獲司法行政部部長謝冠生先生嘉許,不久派任四川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檢察官,旋調陞司法行政部參事。
查良鑑篤信基督教,家中懸掛哥林多前書第13章:「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的條軸,對人對事懷悲天憫人胸懷。秉持愛心、耐心、公平教導學生,以教育為最高理想。從事司法工作亦以教化為先,反對用「亂世用重典」改善治安,相信「法律的力量終究抵不過教育的力量。」任職期間推動法治教育與人權保障。為人低調不居功,以「渺小」處事。病重期間,手書《渺小的自我》寫道:「把自己想成是這世界上最渺小的生物,那麼生活中既少苦悶,又乏憂傷。因為與世無爭,與人無怨,自然煙散雲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