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1103 2016 四

He wanted “anyone tired, worn down, driven to the limits of endurance, to find calm and repose” in his art. In this he certainly succeeded
Matisse died on November 3rd 1954
ECONOMIST.COM


122 巴師壺天與《禪骨詩心集 》 林義正老師 2016-10-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WOxBLFWDs

123 資中筠其人其書 陳健邦 (Ben Chen) 2016-10-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WzVAMz8Us

行善與公益(blog) 鍾漢清 2016-10-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GvOhgK9IY

Soviet cultural imperialism should be dismissed: borscht belongs to Ukraine. But beet-stained bowls litter tables the world over. From The Economist’s 1843 magazine

Hillary Clinton led Republican Donald Trump by 6 percentage points among likely voters, according to a Reuters/Ipsos daily tracking poll released on Wednesday, the same advantage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nominee held before an FBI announcement that reignited the controversy about her email practices.

8點20起;晴;麥當勞咖啡 61;真理堂內有大群人吃包子等,沒去乞之,可惜不知道是怎回事。
Hanching Chung 內行人看門道:俞大綱先生看出"七仙女"主角的幾"招"是沒見過的,請江青到"府上"說明北京學舞的情形。


"臺獨"思想,從"脫日"起算,可能超過百年了。現在,它被中國共產黨的"救亡圖存"者習近平先生,尊為"其勢或可擊垮共產黨"。偉哉,"臺獨"!
~~~~~
習近平和洪秀柱開口閉口反對台獨、否定台獨,習甚至說反台獨是基於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大陸13億人不會答應台獨,如果共產黨不處理台獨,「中國人民會推翻他們。」
首先,習不是大陸人民選出來的領導人,有什麼基礎代表13億人反台獨?怎麼知道13億人都反台獨?.......

獨立的願景是「革命浪漫主義」,拋頭顱、灑熱血,壯烈成仁。從歷史的脈絡裡可以發現,民族解放是不可違逆的政治運動,受到世界各國的支援。台獨運動是具有悲劇性格的革命浪漫主義,也符合民族自決的思潮;但我們為什麼反對台獨,只因為台獨帶來戰爭,非人民之福,除此以外別無原因。


莫非......今天記小讀者最後一本翻譯的一字 Herculaneum:"博物館對於舉辦「超級特展」(blockbuster)樂此不疲。2013年「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生與死」(Life and Death in Pompeii and Herculaneum)特展在大英博物館創下佳績,吸引了47萬名訪客進場參觀。蜂擁而至的人潮,使得主辦單位不得不將展區延伸到圖書閱覽室裡。
Buried a few days after Pompeii, the small but wealthy village of Herculaneum,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volcano, had more time to panic and evacuate than its more famous neighboring city.

Herculaneum
Pompeii's less famous neighbor is still revealing her secrets
ATLASOBSCURA.COM "
http://hctranslations.blogspot.tw/2016/11/aigoogle.html



"自由作家杭之先生於一篇「光景般的『共識』」中說道:
  後現代文化的一大特特色是商品邏輯作為文化邏輯。而流行文化則是商品邏輯滲透得最徹底的領域……
  他們說,當群體在一定時間內,共同地完成了某一個相似的行為,也就有著某種程度的社會意義,(中午到了,大家都在午飯, 這有著什麼樣的社會意義?)因而,流行是健康的,因為那是另一種社會共識的表現……流行的最大特質是「大家都做(買)了,所以我也要做(買)」,所以創造流行的第一步往往是「創造人潮」……
  更有甚者,在流行文化之「大法師」的催眠下,趕流行的人自以為他的「自我」能「自由地、有個性地」選擇他趕什麼樣的流行潮流,因而在人潮中找到「感性的夥伴」,而與之有著「共識」。其實,從主體性的角度來看,這種流行文化下的所謂「共識」是一種失掉主體性、擬似的、光景般的「共識」,隨著流行的月卻步而快速變幻。光景般的「共識」被當成共識,意謂著疏離狀態的深化。(七十七年三月七日自立晚報第十二版)"
http://faculty.ndhu.edu.tw/~e-po…/poemroad/ya-tuo/2005/…/06/



忠信兄,
今天無意間翻1988年7月的《現代詩》,也駝的《喜自莊嚴》引兄1988.3.7在《自立晚報》的"光景般的共識"。
請問您未成集的文章有那些?希望整理個清單讓粉絲參考。
⋯⋯
更多



Tan Dun | Tea: A Mirror of Soul (Opera in Three Acts)

tandun.com/explore/tea-a-mirror-of-soul-opera-in-three-acts/

A “voyage through tea,” Tan Dun's opera uses the composer's concept of organic music to create a musical and theatrical experience that explores matters of the ...


Tan Dun | Tea: A Mirror of Soul

tandun.com/composition/tea-a-mirror-of-soul-opera-in-three-acts/

我實在沒心思去管大肚山上的事,不過,幾年前這樣翻譯過:
Hanching Chung
2013年11月3日 8:42 ·
2013年11月2日是東海大學58周年慶。沈金標兄給我們看:某些師長們依然意氣風發。因人生是一藝術品,特譯此段給師友參考:
『某件作品的優點,它的形式所達的層次,它內在的一貫性等,它們之能為人所辨識,通常要等到它的材料已舊了,或是我們知覺的中樞對於其立面的最明顯特徵都已無動於衷了……因為品質要從歷史過程中展開,並不只要靠該品質本身,更需要的是它隨後的變化以及讓那舊物能「浮雕」出來;也許品質和某消逝過程之間是有關係的。』-----Adorno 《美學理論》轉譯自 Exact Imagination , Late Work by Sherry Weber Nicholsen, The MIT Press, 1997, p.1


羅時瑋發佈了一篇網誌。
17 小時

去年東海校慶六十周年,主編邀我寫校園建築部分,要求涵蓋創校初期之後的發展部分[i]。 我寫完後深深感嘆,從建築的觀點看,東海校園建築只呈現過一次理想,那就是創校時所實現的那一次理想,之後幾乎乏善可陳,多只是為了滿足空間面積需求,無暇顧及校園環境品質的維護與新空間秩序的布局,在那篇文章結論部分,我深切期待東海第二次理想的再出發。
新校長上任以來,校務逐漸在穩定中累積新發展動力。 在不到一年之間,積極重整中長期發展計畫,要求反映到年度預算編列,推動將計算機中心升級成資訊處、會計室升級為財務處,都是對學校老機器的重新調整。 其中有一項由研發處主持的「達文西計畫」,這是整合前幾年已在工學院、管理學院與設計藝術學院共同推動的教學經驗成果,推動校級的創新創業教學實驗,在我看來就是跨院系整合的東海版D-School先驅計畫。 這計畫原先想利用男白宮,後來改到舊藝術中心,我沒參與這決策轉折,後來知道了也沒反對。
因為陳其寬先生的這個作品在當年是相當大膽創新的,這是台灣第二個RC薄殼建築(第一棟是陳先生設計的建築系館,目前由工工系使用),在當時聯董會財務支持逐漸減少之際,陳先生以新的結構系統來創造出低造價的作品,倒傘狀薄殼結構結合傳統的合院格局,加上精準的尺度拿捏與人文意境的再現,成為建築界公認的台灣戰後建築特別具創新代表性的傑作。 而在過去五十多年,這裡也曾是校園活力激發的記憶地點,記得...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