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0115 2012 日

昨天是"選舉日" (台大圖書館閉館) 我原先約林公孚 陳寬仁 戴久永等老師來聚餐
不料其中一人飛美國 一人投票之後忘了來報到 所以我與林公聚餐
這聚會原是林公孚夫婦去年請客 今年我回請 後來我們決定每年都依寬仁師的建議 go dutch.....
我與林公談到三點多 不料昨天蔡英文敗選對我方衝擊甚大 得了失憶症
現在只說林公說他在美國學工業工程時
某年暑假到到芝加哥學一種叫MTM的預定工時制
同學中有一位學化學的 他因找工作不方便要轉行......
林公說人經常要變才行......
我跟他說幾家多國籍公司的謹守公司的價值觀 VALUES
所以他們不會在台灣炒房炒匯賺不義之財
(我只知美商hp概總部大樓 飛利埔公司賺台灣的匯差投機....)

我拿台大學生出的 "意識報"等 希望QKC的朋友可以出"年刊"

現在換今天的陳老師 他說
投票前記得。 投票後,一是忘記(如果直接回家會記起) ;
主要是遇見里長, 他帶我去海巡署的訓練中心, 介紹認識幾個人。
最後拉著吃飯。 這一來全忘了。 下午回來打你家二支電話, 一者說英語,另一說華語。  
......明天在家嗎?上午?下午?

下午他再帶幾本書來寄放我處 (書目下回弄 因我人在外..... 有technical reports 方面(他到中原兼課.....)
和operations research方面........)
跟我講了一位黃埔6期的簡立將軍的許多故事 (他還到金陵大學化學系畢
當連勤參謀長7年之後還去美國拿MBA....) 回來創中正理工
選地是用直昇機去石門水庫附近空中圈地
他一開始希望二百甲 後來60甲成交 (還說些中山研究院的故事......
我跟他說日本規劃總督府 VS 台大醫學院的故事....)
簡將軍將當時在中正的實驗廠的陳老師(講師)抓來當課務助教
必要時先教他 再要求陳老師去台大等"待課"
他沒讀藍血十傑The Whiz Kids :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Americ...
卻對於這十傑的故事很清楚
我並帶陳老師到台大圖書館 了解如何捐獻他母親的回憶錄......
我送他走原舟山路的路去搭車
沿途考他當"CSQ品質獎評審"多年最難望的故事
他說是沙鹿的童醫師家開的醫院 20年前大樓頂樓即有直昇機停機場.........
我跟他講台大校地建公館捷運站與陳水扁市長/校友的故事.....
還有 第一次沖非即溶式美人宏都拉斯咖啡的學習.....

再者 此兩天的水果都是Justing和Daniel和CL 的貢獻 再次謝謝好友





胡適和 毛子水談點「仁」「克己」和做公/私事

先生好像……. 資質差一點的,他就說「仁」是「愛人」……「有殺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這個「仁」字是說人類的尊嚴「仁以為己任」的「仁」字,可以說是代表真理。他對各人的說法都不同,因為各人不同,各人盡他的做去都是仁。有時是人道,有時是人類。

(1961117日胡頌平旁聽到的《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台北:聯經,1984,頁114-15)

196177日胡頌平聽他說楊樹人「這位中古的聖人,可以做到克己,但克己』不是辦事。他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來辦,不麻煩人。我也是有他的毛病….. 這都是『克己──管理自己的做法,可做私人事,但不宜做公家事《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台北:聯經,1984,頁209)

……我過去都是自己工作,從不雇用別人,所以許多信都不曾留稿。」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台北:聯經,1984,頁116)

胡適請人來增加生產,來整理他的出書計畫之一,《神會遺集》和編《壇經》等,似乎後來因故放棄了

****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這裏「任」字的意義是「擔子」)

曾子把「仁以為己任」解釋,自是孔門的宗旨。…..仁是「愛人」仁是「敬人」仁是「孝弟」..仁是「忠恕」仁是「克己復禮仁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毛子水《任重而道遠‧新時代雜誌社論》1964315)


董橋《跟中國的夢賽跑》台北:圓神1987


這本書有幾篇,包括《序》寫的書名之解,是很難懂的。

內容有近十處牽涉到作者董橋的英譯中,有些可能是見仁見智的。

有的內容待商榷。譬如說,《河濱》一篇 (99-101) ,將The Strand Magazine 寫成 Strand Magazine,它的刊物壽命應該是”1891-1950”,而非文中說的 “1891-1945” (我根據的是《牛津英國文學伴讀》)。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我想可能有些文章。


The Strand Magazine was a monthly magazine composed of fictional stories and factual articles founded by George Newnes.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January 1891 to March 1950 running to 711 issues,[1] though the first issue was on sale well before Christmas 1890. Its immediate popularity is evidenced by an initial sale of nearly 300,000. Sales increased in the early months, before settling down to a circulation of almost 500,000 copies a month which lasted well into the 1930s. It was edited by Herbert Greenhough Smith from 1891 to 1930.

Bound volume of The Strand Magazine for January–June 1894 featuring George Charles Haité's famous cover design
Frequency Monthly
First issue January 1891
Final issue
— Number
March 1950
711
Company George Newnes Ltd
Country UK
Language English

The Strand Magazine was a monthly magazine composed of fictional


Read more: http://www.answers.com/topic/strand-magazine#ixzz1jTayemlI


毛姆《觀點》(The Points of View by W. Somerset Maugham) 夏菁譯,上海:上海譯文,2011

目錄

詩人(案:哥德)的三部小說

聖者

散文與神學家蒂樂生

短篇小說

三位 (案:法國)日記體作家

譯後記

讀者從我對目錄的兩處案語,可知作者的文字範圍包括英德文。當時書有也有些拉丁文。

這本書翻譯上有些”疏忽” ,譬如說《散文與神學家蒂樂生》( pp. 83-123) ,傳主姓名的原文是 John Tillotson, 1630-1694。此君的講道文章以簡潔出名,一向是英國18世紀以前的文章範本。現在類似《牛津英國文學伴讀》只用數十字介紹他,而毛姆大發思古之幽情,介紹這英國文化史上常被忽略的人物之生平 (現在人對當初英國國教與天主教的衝突,可能已沒什麼興趣,不過這是16-17世紀英國人的第一要事),相當有趣。



W. Somerset Maugham
http://www.answers.com/topic/w-somerset-maugha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