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1024 2013 四 Howard約周末1400跟嫂夫人來.....


Howard約周末1400跟嫂夫人來.....



最慘的是直接在blogger上寫一小時梁兄. 卻被自己"洗"掉

午後編譯藝獎2013之書

 回東海
謝謝 名字也寫錯
"光寶集團副總Bill Scherkenbach"



元龍百尺樓
《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劉備 ﹞曰:‘君( 許汜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後借指抒發壯懷的登臨處。 陸遊 《秋思》詩:“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 百尺樓。”亦省稱“ 元龍樓 沉礪 《狂歌行》:“時而一憑高,直上 元龍 樓。”參見“ 元龍豪氣
(元龍豪氣) 東漢 陳登 ,字 元龍 許汜曾見之。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久不與語。後 許汜 劉備 曰:“ 陳元龍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見《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黃機 《永遇樂·章史君席上》詞:“ 自有, 元龍豪氣,喚客且休辭醉。
參見“ 元龍高臥
東漢 陳登 ,字 元龍 。《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載, 許汜 劉備 陳元龍 曰:“昔遭亂過 ,見 元龍 元龍 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牀臥,使客臥下牀。”後以“元龍高臥”為怠慢客人之典實。




胸蟠子美千間厦.氣壓元龍百尺樓
Hanching Chung 第三任丈夫Gregory Bateson可能更有名氣 他們女兒 (才女Mary Catherine Bateson)寫的回憶錄很有參考價值...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garet_Mead


嚴格父親和青出於藍的女兒

曾經,她是美國社會二戰後、一代文化研究的教母。Margret Mead瑪格麗特.米德博士,人類學家,也算是一個公共知識份子

已經過世的女性主義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博士,我曾經在196年在美國Utah州首府的鹽湖城的Univ of Utah人類學課上,看過她在1960年代、六十多歲時候、重回薩摩島的黑白紀錄片。...
مشاهدة المزيد
أعجبني · · · منذ 3 ساعات ·

  • Hanching Chung 10幾年前我有系統地讀過G. Bateson 父女的作品.
  • Hanching Chung 現在隨機分享點: 女兒的回憶錄說母親死時心有不甘.因為她是堂堂"名家"...... 女兒將父親一班朋友在古堡的一周討論編寫成書......巴哈《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 故事---
    (這首曲子據G. Bateson之女記他們在奧國某古堡頂樓星空下播放……)
    -----《領導力與組織學習:績效,改善與開創》

    導論

     元設對話:為什麼萬事都有綱要? Metalogue: Why do things have outlines?'

    Daughter: What did you mean by a conversation having an outline? Has this conversation had an outline? 女兒:你說的「每番談話都有一大綱」,意什麼思呢?連這次談話也有一大綱嗎?

    Father: Oh, surely, yes. But we cannot see it yet because the conversation isn't finished. You cannot ever see it while you're in the middle of it. Because if you could see it, you would be predictable - like the machine. And I would be predictable - and the two of us together would be predictable - 父親:沒錯,肯定有的。不過我們這番談話還沒完結,因此這我不清楚。你置身在其中的話,就看不清楚它了。因為要是你能看清楚,就可以預測-像機械般。這樣 我就可預測-我倆都都可預測了…

    Daughter: But I don't understand. You say it is important to be clear about things. And you get angry about people who blur the outlines. And yet we think its better to be unpredictable and not to be like a machine. And you say that we cannot see the outlines of our conversation till it's over. Then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we're clear or not. Because we cannot do anything about it then. 女兒:不過我還是不了解。你說凡事都要清楚,這是重要的。而別人將大綱弄模糊時,你就生氣。可是你又說它最好要不可預測,而且不要像機械般。你又說到我們 談話終了時,才能看清大綱。這樣,我們的意思清不清楚,可都無所謂了,因為這是由不得我們的。

    Father: Yes, I know - and I don't understand it myself ….But anyway, who wants to do anything about it. 父親:沒錯,這我知道 -- 而我自己本身也不了解……話又說回來,對這又怎樣呢?

    (Gregory Bateson 著《邁向心靈的生態學》(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 New York: Ballantine, 1972, p.32 )


     談 王國維之死最好取陳寅恪的說法較"標準": 陳寅恪撰文的《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不自由,毋寧死耳。 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 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 光而永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