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0906 2013 日雨



1100 weber來電長談文化部和台北市各有一design wxibition
YY猶多說昨晚所有權大會.....
公視幸福三角.....




不可思議的東海網站校園公告
讀哈佛大學的http://www.thecrimson.com/about/#
我要查古老的東風刊物
東海圖書館只有它的創刊介紹
沒有什麼時候陣亡的資訊
然後看到湯校長925假如他重讀大一” (意思)
點進去只是一便空白.
然後是校園公告
這是我十幾年網路經驗第一次碰到的斷爛朝報
任何到手的資訊都上傳.
真是了不起的垃圾堆想法…….



Dear HC:

終於,有機會送閣下書了
受你贈書多年
終於,可以小小回報
一收到書即奉上

但,很抱歉,這書,不符合你的標準
因為,沒有索引


在台東陪老爸過89大壽的
卡洛
卡洛:
真是好消息.
妳跟老爸在台東度生日一定感慨良多.
請代向妳父親說台灣還有許多人遙祝他百百歲

妳來信時.台北已小雨十來小時了.
我很難得點溫紳的綠色和平電台的MP3
週六專訪「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新書作者盧世祥先生~
歡迎收聽敝人以台語放送之節目! 敬請指教賜正!! 百拜!!!
013/10/05(六)/ 「看破新聞」


《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 Edward Heath/ 《智慧的薪傳:大師篇》余英時+李遠哲

Juan Linz (1926-2013), Hanching Chung (People 人物) - 1 小時前 

 

 

 

 

又羨又忌 倫敦設計

10,517

香港政府成日都話推廣本地設計,但都係得個講字。唔好話要同歐洲比較,就算與遲起步的中國大陸較量,香港都輸成條街,若你有看過強國搞的100% Design Shanghai,及Beijing Design Week你就會明。香港淨係得個Business Design Week,但入場費高昂,名副其實係當business咁搞。
九月中開鑼的London Design Festival,做得一年比一年好,真是看到我這個香港人又羨慕又妒忌。其中一個我被邀出席的是Wrong for Hay的launch event。Hay本身是我睇住佢大的品牌。2002年出世的Hay,在Milan Fair的Superstudio一鳴驚人,當年我認識了其創辦人Rolf Hay,已知道他非池中物。近年Hay憑 AAC(About A Chair)的人氣,把品牌推上高𥧌,叫好又叫座。但這個品牌又怎會滿足現狀呀。它今次在London Design Festival就推出了Wrong for Hay Collection。「Wrong」是食字,不是right and wrong的wrong,實際係 SebastianWrong的「Wrong」!緊貼design news的你應會知道Sebastian的大名。他為Established& Sons設計的WrongWoods series是現實與幻想的混合體,將真實感卡通化。
每個design festival都有自家一套的設計主張。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設計業一直在找尋新的設計方向。不知怎地,意大利的design industry背負着傳統的包袱,總是走不出那個框框。英國的設計文化卻自由奔放得多,所以不難理解在London Design Festival期間可以見到突破性的家具。Andy Martin這位跨媒體建築師,就在今次festival大放異彩,亦為家具的定義作了一個嶄新的注解。他展出的限量版傢俬,取名California Sun。其隱喻服食迷幻藥LSD後產生的幻覺。觀賞過那件產品的真身,你才會領略到他的震撼感。也許在紙上你會以為,每一件透明resin的尺碼很細,其 實不然。最闊的一件甚至有一米長。簡約風似乎已靜靜地吹起,在這個無味無菌的設計,唯一吊味的是那漸變的色彩。三件分別是作椅子,茶几及角几用。

今次發佈方式亦極有gimmick,在St James's Park附近的Peckham Refreshment Rooms,開設了一家Wrong for Hay Pop Up Restaurant。Sebastian Wrong當然要親自落場,不過唔使煮餸……做番個攞你命咁靚嘅設計就夠啦!這次身為Wrong for Hay Collection的藝術總監,Sebastian會以署名WH設計部份作品,其餘系列的quota他則發掘了許多新星代勞。這系列中,令我難忘的設計 是 WH的Curve Sofa,Curve Chair。外形可不算特別,但叫我眼前一亮的是其包裹布料的pattern。此布料設計師是源自極有名氣的德籍時裝設計師Bernhard Willhelm的手筆。Berhard Willhelm是當今炙手可熱的fashion star,他今季大熱款式是他與Camper的crossover的Himalayan Boots。徐濠縈在她的9月13日發放的blog上就有穿着過。講番此布料的諗頭是採用了Assymentrical design。這設計是懷舊,或是創新?看官真要一看再看,才明白那種卡通化的街頭藝術,沒有時代的局限。沒錯,Berharm Willhelm的街頭乞丐look,用在fashion上,不是人人受得起,但其天花亂墜的pattern做在傢俬上卻出奇地討好。
每逢有大 show,都會有新星初試啼聲,TM for F&M就是一例。由Julia Feix及Tarek Merlin組成的二人組合,為今次為盛事設計了名為Capsule Collection的系列,並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標Covent Garden展出。古典味濃的玻璃Spindle Pendant Lamp是主打。設計師為求塑造出那工業味,特意找上英國Hertfordshire的工藝師手做每一件產品。中間大圖中,Spindle Pendant Lamps下方的是同名系列的Spindle Stools。以大理石打造的此作品,是千里迢迢由意大利Tuscany製成再運到。聽說,製作過程很複雜,先將雲石挖空心,然後將雲石插在一軸心後旋轉 打磨成為那葫蘆形。為了環保,中間挖出的部份不會掉棄,反而是用來做比較細size的Spindle Stools。
總括來說,整個design festival設計質素都很平均,亦沒其他design fair太多巨星stealing the show的詬病。因此我覺得London Design Festival最成功之處,在於給予尚未成名的設計者極上的尊重及自我表達空間,亦是踏上國際舞台前的熱身賽。

作者:招國偉@aluminium(aluminium.ltd@hongkong.com

 

 

郭東耀老師是我東海的師長,由於郭老師到史丹佛大學進修和我個人選課的時差,我只在19749(大四上)修過他一門「高等工程經濟學」(2學分) 
郭老師的胞弟郭東煥先生的家是我們大一起的家,太太是我們社會系的學姐,團契活動等活動很積極所以我們從常去郭老師家打擾,他倆讓我們有家的感覺。

1974-75,僑大家具公司請郭東耀當顧問,他找我和二位同學當「助理」。由於我祖父母是做同一行業所以當時很感興趣和認真;不過郭老師並沒帶我們,所以我沒弄懂郭老師參與多深,可能只是介紹我們實習的機會

1978我快回台灣就業,也寫信向母校詢問有沒機會當老師。郭主任不嫌棄我是屬於低分閃過的學生,給我回信:
漢清賢棣 你好
       很高興接到你的信,知道你那裡的求學生活一切都順利愉快,心中更覺得欣慰,尤其高興你願意學成回母校服務,相信將提供母校學弟妹們很好學習榜樣
你說今年預備回校。未知九月前你的畢業證書能否一起帶回來?因學校申請任教須有正式資歷文件附上,始能提請校方查核決定,盼在這方面能很順利

有關課程教方面有機率論””工程統計等兩種必修課,另外你提的實驗計畫方法,Queuing System 等可作選修課,詳細情形我們可以在日後再研究。耑此 順祝
學安!


郭東耀   4/28
 P.S. 附申請書一份請填寫後寄回

我今天2013.4.15 晚上讀 "東海大學校園解說社/彭康健審訂東海校園建築步道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才知道系上的那顆榕樹,已三百多年. 是郭東耀老師家的祖傳寶物家人在工學院落成時特贈工學院.....2013.4.15


--------
2013.10.6
東海工工系洪堯勳主任轉來郭東耀老師從美國寫來的祝福信和三則故事

      袁學镸  鄧學長 漢清學長
我今年4 月份趁郭東耀老師在台灣的時候
有請他到系上訪問(會登在50周年特刊)並邀請他參加11月份系慶
無奈時間搭配不來
身體狀況也不適合長途飛行
老人家很重視此事並一直放在心中
很有責任感也很有感情的寫信給我們
我會放進50周年特刊及系網
也請您們傳給百川學長  班上同學及有聯絡系友
堯勳敬上

 *****郭東耀撰2013


欣逢東海工工50年慶,可喜可賀!雖蒙邀請前往致詞,但因近來體弱氣衰,不克前往,只能以此文來勉勵大家。期許各位不忘東海工工精神! - 郭東耀謹祝-

東海工工 三個小故事      

從來沒有人知道工工是什麼,唸此系有何意思?畢業後在工程界幹什麼?其前途如何?當年創系時,考進來的學生沒有一個填此為第一志願,也許他們是糊里糊塗填上去的,可能唸了一年後全部都轉系了。若是如此,應台灣工程界熱切要求成立的這一個系不就這樣夭折了?第一任系主任Trimble 博士心中很是焦急,他找遍全台灣都找不到夠資格的師資人才。後來他找到我,告訴我你將是東海新工工系唯一的專任老師。當時我大學畢業已十多年,先後在屬於經濟部的大工廠,省政府的中型工廠,也在與友人共同投資的小型工廠,任過廠長,生產技術管理主管,在生產現場做實務工程師等職。我到了東海之後馬上開一門綜合討論課。這不是已設定的課程,也不是一年級選修課,乃是我義務開的課,教導新生去了解工工的內容,出路,展望及升等之路。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也對自己的前途有了信心。

第一個小故事:
工工系第一屆新生里有一位女學生,叫黃水娟。第一年快結束時,當時的系主任,連同理學院歐保羅院長,要與該女學生面 談,也要求我一起在場。他們是出自善意想勸她轉系。這乃之前有先例,東海有多屆班級,尤其在文理學院,班上只有一位男生考進,因為沒有其他同性的同學,無 論是班會,課業,運動,打球,連郊遊烤肉,都少有夥伴。最後,待不下去了,紛紛轉系離開。現在工工新系也有同樣的情況,不同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是女 生。系主任擔心這位女學生單獨一人,若又錯過轉系機會,一定心裡很遺憾。面談主要是勸她預備轉系。當時不發一言,因我確信她不會轉系,因全班級上了我的討 論課後,心中像吃了定心丸。且在眾男生中,她被呵護照顧,像是女王般。同學課外活動也都邀她參加。這群新生因沒有其他年級的學長,所接觸的都是名教授,好 老師,視他們如同自己兒女。這樣的光景下,她怎會轉系呢?結果院長和系主任勸說失敗。這位女同學已經立定心志,要全力以赴。她不但築夢,也要完成夢想。三 年過後,她成功了。她成為全台灣第一位女工業工程師。這種剛毅,進取,充滿勇氣邁步的精神,正是東海工工的精神。

第二個小故事:
工工第三屆,有兩位女生。其一叫吳麗玉。她人清瘦,寡言少語。該班畢業旅行是要登台灣最高的玉山。太平洋戰爭後半,日 軍在南洋島嶼戰線節節敗退。玉山登山路徑無法維修,任其風化,碎石蓋滿小徑。尤其在風口前斷崖,多次土石流從山頂崩到谷底,幾百公尺長。崖邊的安全護欄水 泥柱和粗鋼條都墮落斷裂,驚險重重。登山第二日我們到達登山起點,排雲山莊。隔天清晨束裝出發,天暗黑伸手不見手指,只能靠些許星光看到玉山主峰的輪廓。 看不見山路,就派一位高大魁梧的同學先行找路。他身帶粗繩上去,先找到一棵大石頭站穩,把繩子拴緊拋下,讓一個個同學握住往上坡爬。不久後,他突然大叫,不行,不行,我站著的這塊大石頭往下滑動,趕快鬆手,往左右疏散。 經過種種艱難繼續前行後,那位吳姓女生終於走不動了,連連喘氣,呼吸急促,臉色青白,坐在地下。這時離山頂約有50公尺,怎能就此停下呢?
全班其他男同學齊聲鼓勵:吳麗玉加油!他們大聲喊叫,但她無動於衷,就是不肯走。眼見如此,全體男同學改用其他方式激 勵她。她看了看我,我知道她走不動,不是出於疲累,乃因患了高山症。這時安靜休息最重要。我要她多休息,告訴她路程快到了,叫兩位男同學一個在前拉她,一 個在她背後推。結果她慢慢移動前進,全體拍手鼓勵。

來到風口,寒風犀利,右邊是斷崖,大家專注看前面同學的背,一個跟著一個緩慢前行,終於成功達頂。我和吳麗玉坐在吳稚 輝銅像的基座,她靜靜地休息,其他同學連連照相留念,而我則是不斷禱告。我帶隊成功達頂,但是否能帶全隊平安下山呢?坡地山路危象重重,但我確信神會看顧 保佑。感謝神,全隊終於當天平安歸回。吳麗玉在下坡山路上,體力越加恢復。雖然腳上大小水泡十多個,但回到宿舍敷藥後,隔天若無其事上課。在登山過程中, 她一忍再忍,沒有流下一滴眼淚。登山過程雖極其艱苦,但她沒有失措埋怨,反在逆境中完成登玉山的壯舉。那個快樂和幸福滋味將伴隨著她一生。她和全隊員堅強 努力,克服困難,眼目一直朝上,直到達成目標,這是東海工工的精神。

最後的小故事:
這是有關吳麗玉的同班男同學杜竹風的故事。一天,上完了課,課後活動也結束了,杜同學洗完澡,吃過飯後,坐在宿舍二樓 門前的走廊欄杆上欣賞夕陽餘暉。欄杆木頭後端與火磚銜接,本應在插入銜接後要用水泥密封,但當初興建時因著施工工人的疏忽,沒有封好縫隙,年日久後雨水滲 入導致木頭腐蝕。很不幸地,當天杜同學坐在木欄上,因著重力壓迫,結果木欄斷裂,轟然一聲,欄杆與人一起從高處墜地。一般人若遭此事故,不是腦部受傷,肋 骨斷裂,就是腹腔出血,手腳骨折。然出於神的保佑和恩典,他大難不死,他乃臉下半部著地,單造成上顎幾颗牙齒脫落而已,真是萬幸。後經急救治療後,臉上看 不出有傷痕,牙齒也排列整齊,比以前好看帥氣,又是一條好漢。

人遇大難,其思想也大變化,價值觀有了修正,變得達觀有智慧,他的為人處事也不同了。他完成治療後回到校園復學,還是爽朗的笑聲,滿面的笑容,與同學朋友一同話家常,同聲歡笑,讓大家都訝異。工工管理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Sunk Cost (埋沒成本),意指已投出的部分成本不能影響你的新決定,要把其捨棄,不再戀戀不忘它的损失,才能做睿智的投资。讓災難變成轉機,痛苦化為契機,不拘泥於過去,把希望立在未來。聖經詩篇121篇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祂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覺。

幾年前,學校邀請畢業30年的校友回母校,我見到別離多年的系友,正納悶是否杜同學出席時,其他 同學齊聲指出他就坐在我對面。他發福了,穿著西裝,好像是一大公司的主管。和他一起出席的,是他的掌上明珠。看他們父女的互動,可以知道他有個幸福的家 庭。他沒有被災禍擊倒,反倒像是浴火鳳凰,經歷磨練後,重新飛舞。他成功了。他忘記背後,努力面前。這正是東海工工的精神!

類似的小故事,不勝枚舉,每屆工工班級都有,如要一一述說,我的回憶錄將寫不完。在此,再次慶賀東海工工50週年慶,我有幸參與東海工工的歷史,有幸與你們眾多系友認識交流,深感人生無憾。再見,東海工工校友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