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0518 2012 五晴 午後陣雨

1970年4月24日「刺蔣案」主角之一的黃文雄,今(18)日將獲頒政大首屆「傑出校友」榮譽,表彰其在民主與人權上所做的貢獻。

今天懷恩堂上日文課空檔時咖啡機旁
唐山書店的老闆過來說 昨天對臺大出版中心的建言很好:
"沒索引的書不能出版大學出版社就是該做榜樣.....網路索引要"史地GIS合作" .....
(我們參加一場其怪的出版外包/合作案"之新書發表會(經銷商說一套一萬美金)

顧亭林詩集(吳宓評注)的錯誤     發現"江上"是詩集的常用字   
可見當時的旅遊工具   的確是江湖客   "新詩"也一樣

黧顏白髮非前似,只有新詩尚苦吟。

同時金李多驍將,遺事江山只戰台。獨有臨風憔悴客,新詩吟罷更徘徊。

我想收集昔日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科普產品: 《南極的故事》《科學新發現》



 台灣日光燈股份有限公司:林文仁打造「旭光」的黃金時代的故事
 林文仁,林克孝
茶  陸游詩集6
 http://kanshi.mizuo.info/2001/06/6.html

聯經書局 立讀建築師 王大閎
王大閎建築師傳記出版徐明松倪安宇執筆 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建築師王大閎傳《靜默的光低吟的風:王大閎先生》由徐明松與倪安宇執筆。王大閎被認為是「台灣戰 ...


 陳芳明,1991,《謝雪紅評傳:落土不凋的雨夜花》。台北:前衛出版社。

 所謂的"全新增訂版"2009 卻將原來的人名索引拿掉

謝雪紅評傳(全新增訂版)

這note 是謝函
我與臺大歷史系有些緣份
譬如說 十幾年前有一門宋史的作業是一份宋代的"日報" (可惜我當時沒去要)

今晚與玉燕參加
這是歷史系藝術史的一門課的報告實習
 包括三單元
1.介紹文藝復興早期的人地作品等 放NHK 的一部早期文藝復興  我只知道約1991年這是6本書 DVD可能3盤
2  他們發表二組作業 都是以 Leon Battista Alberti生平與他的城市 *為主題
 一組是偵探廣播劇
 另一組是設計像"大富翁"般的BOARD GAME(更有文化水準: 地點是15世紀的翡凝翠) (每盤4人比賽 一組裁判  我得第2名獎金200元(送回)


*Juran Quality HANDBOOK 第5板 1998 某章即是以他的名建築為內容

MUH MORE ON
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 --- Leon Battista Alberti與他的城市

 
王大閎建築師傳記出版 徐明松 倪安宇執筆
  + 39 979人瀏覽  
建築師
發表| 
fran


▲圖片翻攝自《靜默的光 低吟的風:王大閎先生》
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建築師王大閎傳記於昨日(4月25日)發表,高齡94歲的王大閎雖行動不便,但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場參與。
這本傳記《靜默的光 低吟的風:王大閎先生》由長期為王大閎策展、出書的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徐明松與文字工作者倪安宇執筆。徐明松自2007年起便不斷為王大閎策展或出版相關 書籍,他以「恬淡而偉大的建築巨匠」形容王大閎:「建築人談起王大閎,常私語他是『最後的貴族』。貴族無關血統,是說他不媚俗、氣韻獨特、優雅不染塵埃, 亦有人以『灰燼中的珠玉』形容之。他出身平民家庭,父親王寵惠是國際知名的法學家,中國風起雲湧之時參與政事,且遊歷歐美多年,家中往來友人皆非俗士,耳 濡目染之下,王大閎自與同齡孩童大不相同。之後他先赴瑞士,再奔英、美就學,所習所見所聞所思都是最『前衛』的。長時間接觸各國文化、人種、思維,他面對 尚在混沌、變動中的華人社會頗能怡然自處、笑看一切,對名利也多了一分清爽坦然。執著於尋找中國建築的現代性,商品化時代來臨後王大閎雖淡出建築界,但他 的作品持續散發魅力和影響力,讓人低迴再三。恬淡中見偉大,是王大閎先生建築作品給我們的教誨。建築如其人。」

▲高齡94歲的王大閎先生(中)與其傳記作者徐明松(右)、倪安宇合影(左)。
 「國父紀念館」的建築設計師王大閎被認為是「台灣戰後最重要」的建築師,其「中國建築現代化」理念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風格,作品化繁為簡,線條形式簡單,構造層次豐富,並蘊含豐富的人文內涵。
 從一位廣東東莞子弟,13歲開始王大閎便便接受瑞士、英國與美國各種不同的文化洗禮,師從現代設計學校先驅包浩斯的創辦人-葛羅培斯 (Walter Gropius) 與密斯·凡·德羅,也與另兩位知名建築師貝聿銘與菲力普·強生(Philip Johnson)是同班同學。
 
而後王大閎回到上海、蘇州,之後又輾轉來到香港、台灣。終其一生站在他立足的土地來看世界。他將現代主義的信仰與精神,透過建築展現實踐。他在「國 父紀念館設計立意」中提到:「我們現代建築有三個方向可走,我們可以追隨現代西方建築,也可以抄仿我國古代宮殿式建築,或者創造有革命性的新中國式建 築…。」他對中國傳統建築如何與西方現代主義的嘗試,成果斐然,對20世紀華人建築的定位,與新世紀的建築走向,極俱歷史意義。

▲圖片翻攝自《靜默的光 低吟的風:王大閎先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