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playdown 災情
義大利慘 德國經濟模式真的一枝獨秀?
胡適的女王口吃問題 是記錯還是我沒去找
臺灣海岸等慘不忍睹
約十一點夢見 我以她很高個 一手撫我臉 一手欲動不動
St John the Cross的詩哲
旅遊威尼斯希臘等 寫法有感情
午餐薄案專門放送台不知道瓜瓜是其寶貝 以為是藝名 據說人人怕我
買四本百元 人權呼應陶百川 玻璃屋裏的人 華嚴 巴黎的異鄉人 毛姆 孩子的動物朋友Why the Wild Things Are G. F. Melson
前天向戴老師解釋寬仁師的八十壽慶的方式: 第一優先 由品質學會辦 我們同天會後再與陳老師喝一杯 不然 (即CSQ另有說詞) 我們找一飯店自辦 (重陽節前後 所有的人都知道撰"說到陳寬仁 我想起......"者 六月底截稿)
我還希望戴老師將三年前的祝文"更新之" 換句話說 我從三年前就特別注意八十大壽的"玩法" 現在手頭沒東西 不過今午"挪移"一文:黃純青(晴園)「臺灣叢書」"游仙小詩,祝黃晴園(純青)八十大壽": 其中下文是我打的字:
1952 "胡適蒞臨造訪,父黃純青設宴招待並合影記念。"黃得時生平著作年表初編(未定稿)
1954.2.25 日記 "游仙小詩,祝黃晴園(純青)八十大壽": (HC:黃純青晚年自號晴園老人。)
先生同我都曾親見桑田變成了蒼海,
也都曾親見蒼海還變成了桑田。
今天我舉杯敬祝先生努力加餐飯,------
收復河山,痛飲天津橋上,同醉秦淮河下, 就在明年。
1954.2.26 日記"下午六點 黃純青先生八十壽辰 (中山北路三段25)"
感謝官兄傳此文
我對於末兩段的看法是存屬官方說法
台灣還沒準備好
其實 這才是真正的TQM
(我們可以比較NHK在此領域的種種節目 他們才算 PREPARED 不過仍有許多問題)
aging 不只是"可靠性"問題 它是 a fact of life 它又牽涉到"生活品質" 所以是很重要的話題 我建議朋友可開設些blog之類的 來嘉惠讀者
不過 或許我們該多談論它
談它的方式很多 譬如說
作者思果已逝 梁永安先生2011年翻譯牛津老年之書老年之書:思我生命之旅 The Oxford Book of Aging: Reflections ...
讀思果「說健忘談老年 外一章 」(http://www.cdn.com.tw/daily/2004/04/21/text/930421e1.htm)
2912年余光中出版翻譯Keats的詩集 老當益狀
一篇 Simon U 文章 (2004年) 更新
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寫給怕老族的信
: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二○二五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
臨床上,我接觸最多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包括你在內, 可能再過十來年將進入六十五歲門檻,或許,你並不覺得自己老, 但這就是「定義上」的老人。
在進入老年之前,你是否曾好好想過:要如何老去? 是天天奔波在醫院,躺在養護機構由專人照料? 還是盡情享受退休生活,到處遊山玩水?
根據研究,人在死亡前,一生中無法自理生活、 需仰賴他人照顧的時間,平均長達七年多。試想一下,整整七年, 你可能無法自己走路、自己上廁所或自己吃飯, 生活大小事都要靠人幫忙,不只自己過得辛苦, 照顧的家人也是身心俱疲。
門診中,我常看到很多罹患慢性病的長輩,很多人認為這「很正常」 ,反正人老了,功能樣樣都退化。我要告訴你:這個觀念是錯的! 我們不要「快速老化」,而是要「成功老化」!
簡單地說,一個老人健不健 康 ,不是看他得什麼病、 或是醫院的檢驗數值最關鍵的指標是身心功能狀況,人老了還活得健
康、有活力,生活有品質,, 身分證上的出生年月日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我總是提醒周遭朋友,及早「儲存老本」, 過了五十歲更需要警惕自己。醫生工作很忙, 我儲存老本的方法就是,把運動「併入」日常生活,多走路、 多爬樓梯,做好飲食控制,不攝取含糖飲料。
如果你不想年老之後,天天看病吃藥, 第一要務就是,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及早鞏固「骨本」與「肉本」 ,因為走路變慢、走路不穩,多半和肌肉退化有關, 練習能鍛鍊肌力的低阻抗運動,例如舉輕一點的啞鈴,適度的伸展, 來保持良好的身體功能,避免骨鬆症與肌少症( sarcopenia), 也就是避免骨質流失與骨骼肌的萎縮與退化。
第二,是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 平日多做一些腦力活動,學習新的事物,活潑使用大? 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不要將自己侷限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 這都是活力老化的要件。
未來的五到十年間,整個醫療照護、長照、銀髮產業, 都會因老年化有很大的改變。你會發現, 往後的醫師並不只是看病與開藥, 而是想盡辦法來維持你的身心功能、改善你的生活品質, 台灣將發展出一個無縫(seamless)接軌的照護體系, 不同健康狀況的人,都有適切的健康
照護服務。
面對人口的白髮化(greying),時間是毫不留情地流逝, 你、我和政府現在就要共同努力, 讓台灣成為一個適合高齡人口居住的「樂活社會」。
在進入老年之前,你是否曾好好想過:要如何老去?
根據研究,人在死亡前,一生中無法自理生活、
門診中,我常看到很多罹患慢性病的長輩,很多人認為這「很正常」
簡單地說,一個老人健不健 康 ,不是看他得什麼病、
我總是提醒周遭朋友,及早「儲存老本」,
如果你不想年老之後,天天看病吃藥, 第一要務就是,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及早鞏固「骨本」與「肉本」
第二,是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
未來的五到十年間,整個醫療照護、長照、銀髮產業,
面對人口的白髮化(greying),時間是毫不留情地流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