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0627-0628 2011

27 似乎成天在整理書
好像也弄點胡適
yy 去嘉義上課 Ken 續 post 文
有到院中園逛一番 某處異香
傍晚6點 是31度 ntu 逛一圈
晚上找到胡適訪商務的case

2-3點才睡 讀vw等等


28日

The Letters of Horace Walpole

讀VW 談這不朽的(為後代) 書信者 (YALE 版) 還沒真正進去



早上讀到

Dear HC,

胡適翻譯的鋼和泰文章,經你提醒,
 在我手邊的《佛教漢語研究》找到了。
 我沒注意到此篇文章的原因是,
鋼和泰只是指出此一方向,
 他本人探究不深,
 這一「梵漢對音」的路數,
 已被高本漢、施向東等人遠遠超越。
 這篇胡適的翻譯文章,懷舊意味遠大於學術意義。

 我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
 也想到「梵台對音」這一主意,雖然慢了鋼和泰八十年,
 也值得以「孤明先發」來自我安慰了。

     Ken

歡迎回到網路世界
作的工 不唐捐 起碼有人再看
至於評價 進步等等 那是身後他人事




謝謝高雄華泰電子集團的王金秋總經理(華信資訊開發公司)的葡萄.....


希望月底能將《領導力與組織學習:績效,改善與開創》 草稿編好.....

導論之一段:

管理書籍的重要與其限制

「對我們而言,組織學習領域中最有用的觀念是建基於已發展了50年的管理理論……」 (Arthur K. Yeung 等人合著《組織學習能力》(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台北:聯經,2001,頁27)

本書重視原典的閱讀和學習,所以談論各著名作者的思想時,都會選些他/她的代表文章供參考。我們討論的是20世紀的一些重要的,或有影響力的管理書籍,多少希望帶你入門,供你修行的參考。

『知識的選擇、組織和陳述,並不是中立和無價值觀念的過程。相反地,它是一個世界觀的表現,由經濟和社會及政治制度所支持(《知識社會史》(The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 by Peter Berg ,台北:麥田,2003,頁289)

「對於你,一本書的唯一價值,在於你覺得它有什麼意思。」 (毛姆 (W. S. Maugham,1874-1965) —其實應該參考他《總結》(Summing Up) 中介紹英國文學的文章,雖然有點大而化之、流於主觀,但畢竟也近一家之言。

胡適在1955年元旦日記記他讀鄭板橋全集 (1892年上海積山書局)

…..鄭燮(1693-1765)是個絕頂聰明,又肯下功夫,故他的寫字、作畫、作詩,都能有獨立的成就。

他《題畫》有一條論徐文長畫《雪竹》的法子,他論云

……殊不知「寫意」二字誤多少事!欺人,瞞自己,再不求進,皆坐此病必極工而後能寫意,非不工而遂能寫意也

《家書》說;總是讀書要有特識。依樣葫蘆,無有是處。而特識又不外乎至情至理。歪扭亂竄,無有是處。

豎儒之言,必不可聽。學者自出眼孔,自豎脊骨讀書可爾

「我們的任務是交貨」("We live to deliver." ) 這是聯邦快遞(FedEx) 公司在CNN 等的廣告用語。該公司 約在1970年代早期成立。約1985 時它在台灣美商很風行。其創辦人、董事長 Frederick Smith說過一句話,我認為很有真知卓見。他說管理書籍該研讀,不過值得細讀的,就是屈指可數那幾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