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1203-1204 2010

感謝David Hsu 幾天前糾正的榫接 的指正。剛好今天他有許多封信過來,所以可為他做一小專集

-----

Dear HC,

上次提到周一良書中稱榫接的裝置,凸出而插入的是(木*巽),虛而受物的是卯。
回來閱讀從你那邊抱回來的期刊,大陸學者提到「巽」是「入」,「兌」是「脫」。
音義可以互相呼應。
-----
Dear HC,

著手寫周一良提示的字詞時,想到李維琦已經在這方面有相當的成果。必須他未發現,或者他的意見有商量餘地,才夠資格作論文研討。現在你隔壁的若水堂有此書:
《佛經詞語彙釋》(2004年,李維琦)

或許此書已經涵蓋了他1994 & 1999的兩本著作,可否勞駕到隔壁幫我詢問(問津堂曾有過此書,我不知道是否還有此書),如無現書,請幫我代訂,下星期六見面時再給你書錢。

有一則如下:

《雜阿含977經》卷35:「佛告尸婆:『彼沙門婆羅門實爾洛漠說耳』」(CBETA, T02, no. 99, p. 252, c19-20)
「洛漠」或者「洛漠說」,從來沒人作解釋。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204頁提到《宋書》卷62「自是家門舊風,何為一旦落漠至此?」周說,「落漠」可能是「疏略紕漏」之意。
 所以此部佛經的「洛漠」很可能就是《宋書》的「落漠」,我在《宋書》五行志又找到一個人自稱是「聖人使者」,下獄審訊之後,這個人是「東海郯縣呂暢,辭語落漠,髡鞭三百,遣」,辭語落漠,意思可能是「對答時,言不對題、離離落落,答語不著邊際,冥漠遼遠、不知所云」。

回到佛經,此句就是說「那個婆羅門的疏漏、不著邊際的談話罷了。」
 這個語詞到了近代,已經成為「冷落、失意」的意思,

http://www.zdic.net/cd/ci/12/ZdicE8Zdic90ZdicBD233167.htm


順道一提,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說,
 落魄,即是落泊,有一個意思等同於落拓,
 不是潦倒失意,而是不羈於禮俗的意思。
 他說杜牧詩即是「不羈」,而非潦倒。

唐 杜牧《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以前都作潦倒來讀他,當時的杜牧任職官僚,並不潦倒。
 若是真的潦倒,還能載酒而行,青樓尋醉,這可不算潦倒。

---

在明目書局的網站看見他們有: 李維琦的佛經釋詞>佛經續釋詞>>,能否找個時間幫我詢問一下,如果有,請替我買下。

       Ken Su

*****

回答Ken Su:

午飯前跑過附近的3家賣簡體字書的書店,都找不到你說的書,明目台北的電腦作者名輸入錯誤,後來發現只賣過一本。剛好我今天也讀過杜牧的:〈題水西寺〉: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含情碧谿水,重上粲公樓 ...

還有其他書緣,蓬草編譯《不聽話孩子的故事:世界文壇大師的童話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普雷衛爾的不聽話孩子的故事八則

***

早上整理一些書,包括想楊聯陞說的Parson 可能引用Max Weber 的說法。

查一下,胡適先生的生日似乎是12月17日,考慮為他設一blog。我在等查你的書時,發現武漢大學整理胡先生的佛學方面論文,竟然賣約RMB 60元,真是有點過份。




偶爾看看電視中德國車如Audi 等的廣告,對照裕隆的哇哇車TOBE的廣告,真覺今世何世。(She may only be 16 but she's already a published author. Katharina Weiss' book "Generation Geil" ("Generation Cool") aims to paint an accurate picture of what makes today's young Germans tick.)

平常少翻雜誌了 (這是老化了)。這回到「校園」發現上帝真的無所不能:譬如說,上帝或神,當然也可以「最善於治理」,遠比紅塵中修行的阿扁。

「天下半月刊」有豐田「重返根本」的品質革命。……收到主婦連盟的月刊「綠主張」,這種自主的刊物很好,介紹2005年日本官方的「食育基本法」。這一期的英文「工業工程雙月刊JCIIE有幾篇都是用實驗計畫等方式者自行車的設計參數,相當不錯。

我在舊書攤看到陶百川的書,我們這一代,他是人物,不過那已是歷史。現在的王建瑄出一些名言。有一次(1992) 我回國同王先生很早去取行李,我很納悶,退下來的,有點清譽的官員,可以搭商務級的飛機來去中國搞希望工程。現在,還有當不完的院長俸可領。

讀社會學家George Casper Homans 的書,查 HISTORICITY字義,查哈佛大學的RESEARCH FELLOW制度,更興奮的是他的詩集和回憶錄,台大圖書館有收藏。

十幾年前,在台灣看NHK特別節目,可以看京都的名寺的和尚們的「聲明」表演,服裝、陣容等都相當可觀。

“Dear HC, 你所寫的詞條:
  唄

声明(しょうみょう)の一種。漢語または梵語(ぼんご)で偈頌(げじゅ)を唱えるもの。短い詞章を一音一音長く引いて、揺りなどの節を多くつける。如来唄・云何唄(うんがばい)など。

唄器(ばいき)」の略。

《一切經音義》卷94:「唄贊(上音敗,下音讚)。」(CBETA, T54, no. 2128, p. 898, a15)
《一切經音義》卷27:「歌唄(此乃西域三契聲,如室路挐所作,是也。《宣驗記》陳思王曹植登魚山,忽聞巖岫有誦經聲,清婉遒亮,遠谷流響,遂依擬其聲而制梵唄,至今傳之,唄亦近代字,無所從也)。」(CBETA, T54, no. 2128, p. 485, b15-16)
唐朝字學大師玄應(與唐玄奘同時),說「唄」是新造的字,「近代字,無所(從)來也」
梵文、巴利文作 Bh
āaka
唄是拉長聲音誦經,唄不是唱。
誦經的音調是學自印度,所以稱「梵唄」。

         Ken Su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