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草7.16

'If we master a bit of drawing, everything else is possible' - Alberto Giacometti
Alberto Giacometti The Dog 1951 Kunsthaus Zürich, Alberto Giacometti Stiftung (inv. GS47) © Alberto Giacometti estate / ACS+DACS in the UK, 2017

Australia on Sunday called for China to lift curbs on the widow of Nobel Peace Prize-winning dissident Liu Xiaobo, who died of liver cancer in custody last week.

一早見識兩個國家機械的的作品。
伊朗政府採用昔日數學天才 Maryam Mirzakhani (1977-2017)的"裝扮"照片,殊不知道她早已拿掉頭巾。
中共找出有點像小混混的劉曉波哥哥主持惡劣低級的"新聞會"。

......標題為"中國顯露出真面目"(China zeigt sein wahres Gesicht)的文章接著指出,西方正在犯一個大錯誤:"這些國家只將中國看作是重要的經濟夥伴,這個國家出口廉價貨物,並且進口比如來自德國的貨物。西方將強大的中國看作是一個新的朋友,可以與其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一些全球性的挑戰。而今,美國顯然要在這個問題上退出。德國甚至表示與中國是'廣泛戰略合作夥伴'的關係。
不過西方不願提及的是:它依舊是那個專制的中國,維持共產黨的權力對北京高層來說是唯一的動力:"通過劉曉波的經歷與死亡,這個中國展示了它的真面目。"因為懼怕劉的主張和著作,而多次將其打入監獄。如此懼怕他的言辭,以至於在他生命中最後的日子也不讓其出國。
還有劉曉波遺孀劉霞的悲慘命運,自2010年她遭到軟禁。劉曉波去世後,劉霞也失聯,朋友都找不到她。文章寫道:"西方國家現在至少應該做的是要求讓劉霞出國。"
作者在文章末尾寫道:"展現出勇敢的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她寫道:'落實民主,讓每個中國人都有自由與尊嚴,才是值得驕傲的真正大國。'劉曉波應該也會說類似的話,不過更加優美。"
刘晓波逝世依旧是德媒关注的话题。《每日镜报》指出,西方正在犯一个大错…
DW.COM


NPR
"Will any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 that have opened profitable outposts in China speak up against censorship, and in defense of those, including students, who are imprisoned for free speech?" asks Scott Simon.
NPR's Scott Simon remembers Liu Xiaobo and the principles he stood for in…
NPR.ORG
As Liu Xiaobo said in the Nobel speech he was not permitted to deliver in person,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source of humanity, and the mother of truth."
Hanching Chung
昨天 21:50
VOA 美學者:劉曉波之死對台灣人民發出警訊;RFI 華語 美國國會擬研討並授權美台軍艦互供軍港
烈士刘晓波由中国制造 (CNN);China bears 'heavy responsibility' for Liu Xiaobo's death: Nobel committee; 諾貝爾主席想追悼劉曉波被拒簽;瀋陽政府:符合死亡3天內火化風俗 指劉霞現在自由 須「不被打擾」


"領導學"漫談 2017-06-16 鍾漢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jDN7TC6g8&t=33s
The New TSAR; 完美的獨裁: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


Herbert Read 書中的圖如下。
由於翻譯者不知道它的實際位置 (下一連結),Herbert的說法當然不清楚。
ICON & IDEA, 1954/1962, p. 72



1989 在北京的台灣學生組織台灣同學會聲援車從廣場開過。
塵封28年的「六四」照片
2017 苦行,直到生命盡頭 ~ 中國留台學生悼劉曉波


苦行,直到生命盡頭 ~ 中國留台學生悼劉曉波


文 / 陸永波
在6月26日,驚聞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身患肝癌的消息。而在已經7月13日晚,劉曉波去世的消息,在自由世界,人們不斷悼念,當晚#Liu Xiaobo的標籤在推特的趨勢排名第一。

而在中國大陸,在社交軟體嚴密的封殺機制下,仍然有不少人表達悼念之意,連平時隻字不提政治之人也隱晦表達,微博上被刪除得很快,而微信上也出現圖片不可見的狀況。之前聽朋友說,2010年時劉曉波獲得諾獎,也是如此的熱度,但那時的氣氛充滿快樂與希望。7年後的今日,我們面對的卻是如此的噩耗,痛心疾首。

天安門紀錄片中說話結巴的學者

我對劉曉波所知不多,最初看到他是在紀錄片「天安門」當中,僅知道他是「天安門四君子」之一,一個說話有些結巴的學者。當時這位聲名鵲起引發爭議的文壇黑馬,從美國飛回北京參與學運。在六月四日凌晨時,他出面與戒嚴部隊談判,讓學生撤出廣場。在歷史洪流中,他的人生就此轉折。

這些歷史,對年輕人總是斷裂和碎片化的,直到最近才開始聽聞他當年之事。1989年9月他上央視「認罪」,是因為父親在遊說他時對他下跪。他後來回憶時說自己當場就崩潰了。或許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所積累下來的愧疚,使得他走上一條孤獨的自我救贖道路。

之後的歲月中,他在嚴密的監控下,堅持寫作,起草聯署,並不為社會主流所知曉。瀏覽網路上的照片,他衣着簡樸,幾乎都面帶笑容,面對這樣的清苦生活與高壓環境,仍然樂觀面對。他也曾是勞動教養制度的受害者(1996年10月被處以勞教三年),直到9年前聚集自由派知識分子聯署的「08憲章」,將他再次投入監獄之中,直至去世也沒有獲得自由。

劉曉波與90後年輕人無關?

絕大多數90後的年輕人成長之中,或許不會看到「劉曉波」這個遙遠的名字,但他真的和我們無關嗎?這位異議知識分子,是一位影片裡的諾獎得主,或是遙遠且老舊的網頁上政治評論的作者,或是歌頌愛和自由的詩人。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他的努力,如同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所說,是與薩哈羅夫、馬丁路德金一樣,都是在掙扎中捍衛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

近日年輕人喜愛的A站和B站大量影片被下架,VPN被封停,北京電影學院性侵案受害者的發聲被打壓,李銀河老師呼籲取消言論審查制度的文章被刪除,一系列集中的事件在最近的網路上爆發。或許正是這樣的氛圍已與前幾年有差異,週圍總有朋友表達著自己的失望與無奈。

但劉曉波,特別是他的後半生,所展現給世人的,是無比堅定的決心。我幾乎沒有看過他的文章,但特地找到他的博士論文來閱讀之後,卻被震驚到,在結束語中「始於悲劇,終於悲劇」的第二小節「即便徒勞,也要抗爭」中所寫:

正視生命的悲愴並不等於逃避人生,悲觀主義並不等於厭世主義。恰恰相反,真正的悲觀主義是主動與命運之神抗爭者,視苦難為生命的動力和意義之所在……既然悲劇是註定的,那麼不該逃避,也不該在虛幻中尋找自我安慰,而應該沉下底層,去體驗人生的真諦,做一個傷痕累累、痛苦萬般的超人……人是註定要死亡的,肯定如此。但是即便毀滅,也要在與死亡的抗拒之中毀滅。

不愧文如其人,要經歷怎樣的人生,才能體悟這些?年輕、迷惘且又懦弱的我,自認做不到如此超然,面對如此的文字,只有羞愧萬分。

他一直苦行著,直到生命盡頭。昨日,他已魂歸大海,沒有墓碑。想起臧克家紀念魯迅的那句: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本文作者為留台中國學生,陸永波為筆名。
  • 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