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0620 2017 Tues.




2017.6.17 漢清講堂:hc問何懷碩先生葉公超送他的法書。
何先生說是王陽明的詩。他唸一段,李元璋兄接下去念完它--他的博士論文的"主角"是王陽明。
我們談他的【王道領導學】ㄧ書應加上王陽明事例。李兄說,可以寫專書。
我說漢清講堂當辦王陽明的討論會。
2017.6.20 李博士回我信
鍾老師好 :
[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這是王陽明貶謫時所作之詩,以明心志。
葉公受貶,題此詩給一後生年輕人( 何懷碩 ),當有深意焉。
這是做葉公超傳記或心態史之絕佳題材,真希望有幸能得以瞻仰此墨寶。
祝好!
晚 李元璋 上
----
王陽明 『伝習録』松岡正剛の千夜千冊


拿2本Walter Neurath memorial lectures,打算介紹Thames & Hudson。
過明目書社,買3本:
藝術與物性:論文與評論集
赫爾曼‧黑塞:玻璃珠遊戲者的人生
歌德與席勒:兩位文學大師之堅的友誼
---
Chiuyung Tai 教授過來聊天,談興頗高。介紹中國的{為你朗讀}、{以人民的名義}、{蘇東坡詩詞}......我跟他談,國家前途,像我們這種過60歲的人,應該"閉嘴",因為下一代人的抉擇。
阿邦送的書中:"昨天有本書是,王溢嘉談易經的書那一本比較搞笑版.....",Tai教授眼尖,取了去,我說要還。




上週末,6.17,談過Andre Malraux在羅浮宮主持過2個法國文化名人的國葬。當時沒找到Le Corbusier的葬禮資料:很久以前,就知道當天NHK有轉播。
今天讀王錦堂譯 《勒‧科比意:悲劇觀點》的【譯序】中有這樣的話:"12年前的今天(1965年9月1日)正是為勒‧科比意舉行送葬儀式的的一天,文化部長在弔詞中承認法國屢次的對她誤解。勒‧科比意今天若地下有知,又不知做何感想。" (案:王錦堂老師翻譯的版本是1973年的,後來英文版在1987年和2000年有增訂/新版。2017.6.20,我在YouTUBE看完 2000年在英國AA的新書發表演講。)
我找到1965.9.1的相關照片一張:⋯⋯
更多
British Pathe,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media resource with a history stretching back over a century. The fin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archive of fabulous footage and stunning stills.
BRITISHPATHE.COM






不知是背痛還是另有問題,幾乎無法入睡。 (中午,凡士林有些功用,松一口氣。





蘋論:民進黨轉向了嗎 台灣的兩岸關係認知已進入另一個全新的階段


蘋論:民進黨轉向了嗎


 
民進黨的現任重量級首長,除蔡英文無明確提出對中台關係的具體想法,其他如陳菊、林佳龍、賴清德以及鄭文燦、黨外親綠的柯文哲等,都公開宣稱「和中」、「知中」、「親中」,一反過去的「反中」、「仇中」、「抗中」,並且把「愛台」連接在親中上,把邏輯上兩項自我矛盾、對立的命題辯證地統一起來,這項轉變非常具有歷史轉折點的意義。

連結愛台自我救贖

相信民進黨的那些諸侯,應該是內心經過激烈的天人交戰,才說服自己接受並宣布親中的想法,但是無法化解對台灣獨立理念的背叛所導致的罪惡感,因此要加上「愛台」,一則向自己交代,二則對同志交代。愛台兩字遂成為他們的自我救贖。三則蔡總統滿意度低落,將帶衰今後的各項選舉,諸侯們也想藉由改善兩岸關係來提升民意滿意度。四,台巴斷交他們看出美國川普政府的不可靠性,並理解到中國強大的現實。
這現象反映出4項意義:1、民進黨的主流派諸侯其實都是政治現實主義者,他們不具備革命浪漫主義的堅強意志,也不具備魚死網破、玉石俱焚的死志,他們願意跟著現實的改變而改變政治態度。在21世紀的今天,先進大國除了中國的國家意識還停留在民族主義狂飆的19世紀,其他文明國家早已把民主人道主義的價值放到最高的位置。台灣不幸要和19世紀的民族霸權主義者打交道,徒呼奈何。 

兩岸政策藍綠趨同

2、諸侯們的親中轉向驗證出中國對台壓力是有效的、方向正確、手段精準,更加鼓勵中國繼續使用這些手段來改變台灣。3、顯示台灣菁英份子對兩岸的看法與中國很不相同。台灣人認為在統獨之間還有一大塊灰色地帶,可以是一中各表、條件九二共識、一國兩制、一中原則、特殊國與國、兩國論等;而中國只認一件事:一個中國或一國兩制,沒有灰色地帶及討價還價的空間。4、顯示民進黨已從過去的絕對台獨,向相對台獨或條件台獨傾斜,對統一的反感情緒也不再激昂壯烈,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將逐漸與國民黨趨同。
藍媒開始對民進黨的改變冷嘲熱諷,顯示出藍營的焦慮,唯恐親中這塊招牌被民進黨篡奪。民進黨的轉向無論是真是假,都表示出台灣的兩岸關係認知已進入另一個全新的階段。




ffolk, centred on Snape Maltings Concert Hall.
Contents
 1 History of the Aldeburgh Festival
2 The festival today
3 References
4 External links
History of the Aldeburgh Festival[edit]
The Festival was founded in 1948 by the composer Benjamin Britten, the singer Peter Pears and the librettist/producer Eric Crozier. Their work with the English Opera Group (which they had founded with designer John Piper in 1947) frequently took them away from home, and it was while they were on tour in Switzerland with Albert Herring and The Rape of Lucretia in August of that year, that Peter Pears said "Why not make our own Festival? ...

聽WQXR的紐約時報整點新聞:
The grant will go toward efforts to document those involved with the 1969 civil…
AMNY.COM
Aldeburgh Festival 2016: 10-26 June 17-year-old pianist Julian Trevelyan, an Aldeburgh Young Musician, plays the piece The Curlew from composer Olivier Messi...
YOUTUBE.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