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0530 2014 五

謝謝 Daniel 和 Justing ,請我家吃玉荷包和蛋殻裝的布丁----
我有點錯亂,先將Justing誤記為東海大學的總務處長,寫信附筆:
附:郭總務長應該給我報告潼院長宿舍屋頂的進度---完成日期-----好讓我看看如何推下去:幾個關係人住在三城市的不同地方,有的email不通,很難做事。
-----
最近2014.5.30國是以"大一中"、"六四25周年"等為熱門,我談談自己的淺見:

昨天讀施明德等人的「我們的呼籲」,想起倡中華邦聯的余紀忠先生。
余紀中忠的論點,遠比當今的「我們的呼籲」深入多多;在實務上,他也曾和北京高層談數小時。這些,可以在余紀忠先生的傳計中找到,譬如說,張慧英寫的「提筆為時代:余紀忠」(台北:時報文化,2002)第3章:永遠的愛國者。
今天蘋果日報的" 蘋論:大一中架構關鍵在北京",大部分都可參考。
蘋論:大一中架構關鍵在北京;難被台灣中國接受(魏千峰)、余紀忠、「我們的呼籲」施明德、程建人、蘇起、...
很有點慧見;
平路:七位大男人的集體告白

  其實沈君山著《 浮生後記:一而不統 》 ( 2004 )  中的 " 與江澤民晤談始末(一九九○至一九九二)"最寶貴,我相信江的談話是中共對台灣問題與六四等的定調:
  • 晤談機緣
  • 第一次晤談第二次晤談
  • 第三次晤談
  • 回顧中共對台灣的心態和對兩岸關係的幾點建議
  • 晤談中提到的幾位先生
《 浮生後記:一而不統 》 ( 沈君山/著 2004 )
-----
這幾年這系列的遊記,真不是蓋的。像這篇Kew Garden,讓我懷疑:我1978年是否造訪過此地。因為鏡頭下的,跟我貧乏記憶的,很不相同.....
  • Hsiangyen Tang Kew Gardens一直都在變化吧。例如那座樹廊,是這些年才有的,推薦我去一遊的朋友留學時期也還沒有。
    Hanching Chung 這是英國了不起的地方之一,年年豐富......
  • 建議下次請特別注意:英國的蛋之味是否真的不同Why English Eggs Are Way Different Than American Ones
請看;特別末段http://demingcircle.blogspot.tw/....../why-english...... demingcircle.blogspot.com

------為昨天"我們的父親來東海大學.......(
60年代與70年代)"加一前言與後語,將它貼到一些facebook群組,試試反應:結果以4599協會的反應最熱烈.....2014 年的愚人節,羅文森學長在4599協會說法,我很想去認識他。不料,那天白狼一夥要路過"立法院--太陽花革命總部",我就帶一把傘去那兒,準備必要時加 入戰鬥。所以那天錯過與羅學長認識的機會。不過,我們是有緣人,所以昨天聊過天---很慚愧,真的是招待不周,不過6月11號可以彌補一下。昨晚,很感念 我們的父輩,所以寫著這篇。


羅學長的入學--東海大學--故事,有些"教訓"可以談談,那就是東海的入學排行問題。他入學時,1960,東海還沒工業工程系IE。1971年,工學院三 系中入學分數殿底的IE,所有的人都可以進成大土木系,我相信理學院的情形,類似。換句話說,1971,說不定東海的化學比成大的高.....這多少可 說,東海創校17年是它的高峰,或許之後就不再那樣風光。


Dear Justing,

布丁收到了。謝謝。
用蛋殼裝布丁之點子,有點好玩,
不知道是否MISLEADING......
再謝
 郭兄、王總經理:
今早分別收到您倆(互不認識)快遞的東西,謝謝。
原先想到Facebook等處寫文章,
後來想用email比較有共同平台。
再次說聲謝謝。

平安

附:郭總務長應該給我報告院長宿舍屋頂的進度---完成日期-----好讓我看看如何推下去:幾個關係人住在三城市的不同地方,有的email不通,很難做事。
 郭總務長,我把您和另外一位郭先弄混了,抱歉。
只有附筆的話是適用的。

2014 年的愚人節,羅文森學長在4599協會說法,我很想去認識他。不料,那天白狼一夥要路過"立法院--太陽花革命總部",我就帶一把傘去那兒,準備必要時加 入戰鬥。所以那天錯過與羅學長認識的機會。不過,我們是有緣人,所以昨天聊過天---很慚愧,真的是招待不周,不過6月11號可以彌補一下。昨晚,很感念 我們的父輩,所以寫著這篇。
我們的父親來東海大學.......(60年代與70年代)
(我們每人都有類似的故事。 "我們對於作者父親帶她上東海入學,到了文學院,研究佈告欄上的東西,來了解中文學系等的描寫,都印象深刻。"讀《長歌行過美麗島:寫給年輕的你 》(唐香燕) :ˊ我聽見了,我看見了。我寫下來了。)
(《戀戀九號宿舍》的折頁廣告是九歌同年出版的《飄著細雪的下午》(作者:趙民德,台北:九歌,2007)也是作者跟父親的故事......飄著細雪的下午: quod erat faciendum)
朋友,今天羅文森 (1942~ ;1964級東海化學)學長來訪。他在九歌出版2本:《戀戀九號宿舍》2007、《當機會被我遇見 》 (2009,中山文藝獎,獎金25萬)。
羅學長很了不起,我稍微聽過他服務於企業的30年工作史和故事,有些也很感人的,這些以後再談;我說的了不起,指他退休之後,為自己訂一生活目標清單,譬如說,每年學多少齣京戲;高爾夫球要達80桿;.....這由他說才精彩。
當然他最大目標之一是將生活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寫出來。他的手頭上還有5-6本書稿已完成,包括將自己的書翻譯成英文,給自己的子女看......
我有幸讀他的《大學四年》,真是 先睹為快。我提出許多增補與修改之建議。今天我跟他說,對身為東海學弟的我而言,非常感謝他的《大學四年》,因為書中的主角,三位耶穌會神父的故事,根本 就是我們的大學生活經驗之外----。
我在1971-75,經常散步到中港路旁的小小天主教堂,因為都是weekdays,完全沒見過書中的許多故事。所以 說,《大學四年》在這方面,讓我再活一次---我跟羅學長說,我的一位同學陳浩斌,也跟耶穌會和新竹的語文教學中心密切相關.....2009年我出書, 有篇記中港路故事,再去東海附近巡禮一番,只有兩處變化較小:第7宿舍以及天主教堂---它最讓我感動。.....不過羅學長說,近年稍有擴建。
我要談他父親與我父親。很巧,他們分別在我們大一時,到東海找兒子的故事。
"我父親來自一個天主教家庭,......後來他覺得自己的個性不太適合於當神父,就去念河北工學院了。 "
羅學長今天送我一本《戀戀九號宿舍》(25坪,一家9口。最感動人的是,羅學長會準備濕毛巾,迎接坐交通車回家的父親......),我只看後面的近10 頁,讓我最衝擊的是,他父親在57歲時就過世,不過他這一輩子的行事,經常會想到他父親會怎麼想,他經常知道父親在天之靈一定同意他的做事或決策,經常容 光煥發。
《戀戀九號宿舍》有羅學長沒考上成大,父親的不平與安慰他東海是好學校,學費雖然比公立大學貴3-4倍,籌錢是身為父母的事.....

"Dr. Collins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就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買一本化學詞典,我們所學的化學方面的詞彙都在那本詞典裡,我們會一生受用無窮。當天晚上寫家信回 家的時候,我就告訴我爸爸,老師要我們買這本化學辭典,大度山上又沒有書店,我只有等有機會到台中去買了。"

"“爸爸,我只是隨便說一說,您怎麼就把書給我買來了哪?”爸爸接著說:
“由你信上的口氣,聽起來這本書很重要。我也可以想像開始念英文原文,沒有一個詞典,很多意思是看不明白的。我念電機工程的時候,也經過這個階段。其實我 昨天 在高雄找了好幾個書局,才找到這本化學辭典。今天早上坐第一班北上的火車到台中來,由於昨天辦公室裏事情很多,開了一整天的會,一上車我就睡着了,睜開眼 一看,台中已經過了,我就在新竹下了車,又買了一張到台中的票,等南下的列車。上了車,我又睡着了,睜開眼一看,已經到了斗南。我乾脆下火車,出了火車 站,找到公路局車站,買了一張直達台中的車票,到了台中,坐上到東海的公路局汽車,所以才這麼晚到。”"

我家住台中,所以故事沒有上述的戲劇性(有點O. Henry的小說味道)。父親在1971年冬天,為我買件冬衣,帶來大肚山的第7宿舍給我。我當時有點不好意思,還怪他多此一舉......。

羅 學長的入學--東海大學--故事,有些"教訓"可以談談,那就是東海的入學排行問題。他入學時,1960,東海還沒工業工程系IE。1971年,工學院三 系中入學分數殿底的IE,所有的人都可以進成大土木系,我相信理學院的情形,類似。換句話說,1971,說不定東海的化學比成大的高.....這多少可 說,東海創校17年是它的高峰,或許之後就不再那樣風光。
我 的書櫃上有一本思高本《聖經》,偶爾我仍會讀。這本L送我的大書,他在末頁寫著「Dear Sol:1993年的聖誕節紀念,主與你同在,你就不再孤獨!你與主同在,就不會失落!從人間的愛來體會天主的愛!在你每天的生活,活出天主的愛!與你同 行 你的L 1993.12.28 」語末,他又加了一句「面對人生的波浪」。而人生的波浪終究沖散了我們。
中文是L的第二語言,他的字體稚拙、用力,用太多驚嘆號。我讀聖經時,總不免想到他一生的追求,非凡人之路的孤獨。
我在十九、二十歲時,接觸到天主教信仰,從法國神父雷煥章聽了三年的教理,後來領洗成為天主教徒,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虔誠信仰生活,那時信仰給我破碎的靈 魂帶來很大的支持與安慰。然而,我的信仰沒有繼續深化,反而對信仰背後的系統產生極大質疑,終而成為冷淡教友,最後失去信仰。
不過,有許多年,我仍習慣性地維持默禱、背誦經文的習慣,直到去年的某一日,我發現自己陷於「無」的狀態,巨大的空虛與巨大的飽滿並存,個體的存在感如此清晰、精神上已是孤身一人。
儘管我不再是基督徒,但我仍喜愛《聖經》格林多前書第十三章1-3節的話:
「我若能說人間的語言,和能說天使的語言;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
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
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我若捨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 」
這些話浸潤在我靈魂深處,給我儆醒,當我產生罪感、犯錯時,這些話語以及生命中一張張呼照過我的臉龐會自然浮現,他們注視我的眼瞳,給我徬徨的身影映出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