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來ADSENSE報單 10周年遊戲 還以為被侵入
Marianne Williamson: "Creativity, Leadership, and Divine Compensation", Talks atGoogle 沒什麼LOVE RESTORE REASON
Published on May 17, 2013It's not a demo, more of a philosophical argument: Why did Sergey Brin and his team at Google want to build an eye-mounted camera/computer, codenamed Glass? Onstage at TED2013, Brin calls for a new way of seeing our relationship with our mobile computers -- not hunched over a screen but meeting the world heads-up.
臺大理髮午餐
接獲 川瀬健一 先生一封平信: 一封介紹他花13多年的心力編的三部曲:
"台灣上映過1899-1945的電影": 黃仁和文夏鄭重推薦.
內附有6張7-ELEVEN (前天咖啡後無法入睡) 的集點:"送給您".....
The Batle of Maldon
包括 地圖
今年漢寶德先生80大壽。他的學生們慶祝的方式很多......。
我很幸運,在1972年春,有機會與建築系同學到漢先生的家,受師母款待。
另外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年初夏,羅時瑋博士邀請我一起參觀漢寶德先生的『 寫藝人間』展。之後我們還到漢先生的新辦公室去聊天。真是妙,
我還記得1971年9月初的新生入門會(orientation)時,漢先生聽到郭東耀主任用「真善美」 來說明工學院三系(化工、工工、建築)的主導理念時,他的有點「害羞」的神情呢……
漢先生近十來年的美育和設計理念的普及,以及世界建築文化的教誨,嘉惠整個華文世界。
多寫一些吧。
漢先生近年出書速度似乎很快,我的blog來不及更新。連回憶錄《築人間》都可以在出版十年之後出增訂本,很了不起。第一版時,我的學長張忠樸先生(1950-2002)都給它出書摘 (網路版和紀念版)。可見漢先生在東海非建築系人的份量。能夠向漢先生這樣平實地面對生平碰到的許多官僚機關的事的人,可能還不多呢。
漢先生的譯筆很好,可惜沒人談這。在70年代初期,建築系的學生讀他的《建築的精神向度》.洏我們外系的人喜歡他翻譯的《合理的設計原則》。他翻譯的《路易斯‧康》,讓我曉得近日某本翻譯之錯誤。BBC的著名節目《人類的躍升》,可能是他翻譯書單的末座。
去年我太太和趙建中先生(1949-2013)等人去訪問漢先生。漢先生心中一定很驚訝趙先生的健康狀況。他當然為趙先生的《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寫序。
今年,我的一位《天下》的記者去訪問漢先生—他們的企劃是一條街的故事,恰巧漢先生在那兒住過四十多年。那位記者說,漢先生建議用昔日的照相。
*****
Albert Sloman 是英國 Essex大學的創校校長 (1962-87 約25年).備受尊敬.
我昨天看ESSEX effect 刊物才知道他去年過世.
他任內的學生得諾貝爾和平獎1987和經濟學獎2000?.
他1960年在BBC的Reith 講座很"膾炙人口":
英國1977-78的Essex 大學,離創校校長 Dr Albert Sloman到BBC發表Reith Lectures『一所新興大學之遠景』 A University in The Making(據說,他談Essex大學校地Wivenhoe Park風景優美,所以學生宿舍必須「起高樓」(towers--每棟十來層,每樓約9-12間,可以男女各居一室共處之, 這在近50年前可能很新潮)。每一tower 都以英國學術巨擘命名,譬如說我住紀念R. H. Tawny的;以前曾想過,我必須翻譯一本他的著作留念。
Sir Albert Sloman
Sir Albert Sloman, who has died aged 91, was the first Vice-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of Essex, one of the seven founded in the 1960s and given (by Michael Beloff) the label “Plateglass Universities”.
2008.7.22
An Occasional Newsletter for Some Friends of HC
這一輩子的一切的造化,或許早已超乎中學時最瘋狂的想像。
我讀過東海(1971-75)與英國的Essex大學(1977 -78)。它們當時所處的「組織生命周期」或許類似。 現在這兩所校園都有點相Tradition-Rich
Campus了。
當時東海大學的小班制等等,都決定更張了。1971年, 幸運的是,校長公館竟然沒人入主, 當地的草坪就成為我們聚會或獨思的仙境。
英國1977-78的Essex 大學,離創校校長 Dr Albert
Sloman到BBC發表Reith Lectures『一所新興大學之遠景』 A University in The Making(據說,他談Essex大學校地Wivenhoe
Park風景優美,所以學生宿舍必須「起高樓」(towers- -每棟十來層,每樓約9-12間,可以男女各居一室共處之, 這在近50年前可能很新潮)。每一tower
都以英國學術巨擘命名,譬如說我住紀念R. H. Tawny的;以前曾想過,我必須翻譯一本他的著作留念。
總之,這兩所大學都不是世界頂尖大學,但是我想, 東海的校園令人驚豔,譬如說,數月之前我邀請2008年的講詩W WS時,用口頭描繪大肚山,就可以讓他眼睛一亮。Essex大學 中最妙的靈地,當然是湖色天光, 如果你讀過藝術史名家Gombrich的名著
Art and Illusion(講座),開章就是談、討論 Constable畫的Wivenhoe Park之湖。
「地杰」與「人靈」不分。
誠然,這一輩子的一切的造化中最精彩的,就是我們的師友。
今年漢寶德先生80大壽。他的學生們慶祝的方式很多......。
我很幸運,在1972年春,有機會與建築系同學到漢先生的家,受師母款待。
另外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年初夏,羅時瑋博士邀請我一起參觀漢寶德先生的『 寫藝人間』展。之後我們還到漢先生的新辦公室去聊天。真是妙,
我還記得1971年9月初的新生入門會(orientation)時,漢先生聽到郭東耀主任用「真善美」 來說明工學院三系(化工、工工、建築)的主導理念時,他的有點「害羞」的神情呢……
漢先生近十來年的美育和設計理念的普及,以及世界建築文化的教誨,嘉惠整個華文世界。
To make a mad pursuit, we must treat the
life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師長中有些已告別人間,所以我簡單追念一些難忘的我師。" Everyone loves everyone else here. It's just so sad."
在Essex時,我的一位教授浪跡過「牛津大學」
、「帝國理工」等。 我紀念的一部分東海師長當時都根產業界的關係密切。我認為這種「 產學」勵志最美好。
The University's motto, Thought the harder, heart the keener, is adapted from the Anglo-Saxon poem The Battle of Maldon.
可能是下段的不同翻譯:
Hé very boldly exhorted the warriors:
"The braver shall thought be, the bolder the heart,
The more the mood, [23] as lessens our might.
Here lieth our lord, all hewn to pieces,
The good on the ground: ever may grieve315
Who now from this war-play thinketh to wend.
· Translated by James M. Garnett at Project Gutenberg
The Battle of Maldon is the name given to an Old English poem of uncertain date celebrating the real Battle of Maldon of 991, at which the Anglo-Saxons failed to prevent a Viking invasion. Only 325 lines of the poem are extant; both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ing are lo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