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校校友(1959~2024年,想像的共同體 (2):私人鳥瞰式記錄、回憶)
Tan Dun’s “Symphony of Colors: Terracotta” performed by the Juilliard Orchestra
重要展覽: 【陳其寬:雙曲.交響|百歲冥誕 展覽;時間|2024年4月25 – 2024/09/22;臺南市美術館 Tainan Art Museum】
1959級 第一屆
五零年代中段,台灣的長老教會(東海大學創校主要教會)黃彰輝等多位董事,只會說英日台等語言的溝通和認同問題(這是東海1959級蔡榮芳教授近幾年兩本著作的主題)。李教授點出,黃彰輝牧師的思想要考慮其“脈絡”或““普世價值””。李教授家對黃彰輝的描述,很得重點。讀者也可以在張英超的口述歷史《宮前町》中了解人們對他的敬仰。
《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
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
《知識人的想望與行徑:台灣菁英林攀龍對上黨國嫡裔曾約農》前衛出版
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1-194
- アジア文化研究所 (IACS)
著作[編集]
- 『転形期の文学』ナウカ社 1934
- 『人間教育 (ゲエテへの一つの試み)』野田書房 1937 1937 Ningen kyōiku: Goethe e no hitotsu no kokoromi(人間教育 ゲェテへの一つの試み)
- 『島崎藤村』弘文堂教養文庫 1939 のち新潮文庫 1939 Shimazaki Tōson (島崎藤村)
- 『作家論』三和書房 1939 Sakka-ron (作家論)
- 『東洋の愛』竹村書房 1939
- 『捨身飼虎』筑摩書房 1941
- 『芸術の運命』実業之日本社 1941
- 『信仰について』筑摩書房 1942
- 『現代人の救ひ』桜井書店 1942
- 『日本の女神』三笠書房 1942
- 『大和古寺風物誌』天理時報社 1943 のち新潮文庫
- 『親鸞』新潮社 日本思想家選集 1944 のち春秋社
- 『続・人生論』生活社 1944
- 『日本人の死』新潮社 1944 Nihonjin no shi (日本人の死)
- 『聖徳太子』創元社 1946 のち角川書店、春秋社Shōtoku Taishi (聖徳太子)
- 『奈良朝文化の話』愛育社 1946
- 『陛下に捧ぐる書翰』十一組出版社 1947
- 『新しき人生論』和田堀書店 1948
- 『現代人の遍歴 (人間教育第2部)』養徳社 1948 のち「わが精神の遍歴」と改題
- 『生命讃歌』弘文社 1948
- 『革命と恋愛 青春の反逆・恋愛に於ける人間性』労働出版部 1948
- 『恋愛美学』若草書房 1948
- 『古典的人物』三興出版部 1948
- 『愛の無常について』大日本雄弁会講談社 1949 のち角川文庫、旺文社文庫、講談社文庫、ハルキ文庫
- 『文学と信仰 作家論集』文体社 1949
- 『現代人の研究 民族の変貌』六興出版社 1950
- 『美貌の皇后』新潮社 1950 のち文庫
- 『恋愛論』家城書房 1950
- 『三人の先覚者 民族の独立』要書房 1950
- 『芸術・教養・人生』雲井書店 1951
- 『文学の読み方』至文堂(学生教養新書) 1952
- 『智識人の肖像』文藝春秋新社 1952
- 『純潔について』社会教育協会(青年シリーズ) 1952
- 『亀井勝一郎著作集』全6巻 創元社 1952-53
- 『島崎藤村論』新潮社 1953
- 『恋愛・自然・人生』河出書房 1954
- 『読書に関する七つの意見』中央公論社 1954
- 『風神帖 随想百篇』河出書房 1954
- 『二十世紀日本の理想像』中央公論社 1954
- 『現代史の中のひとり』文藝春秋新社 1955
- 『日本の智慧 私はいかなるときいかなる智慧に学んだか』朝日新聞社 1955
- 『近代恋愛詩』中央公論社 1955
- 『日本人の典型』角川書店(角川新書) 1956
- 『私の美術遍歴』大日本雄弁会講談社 1956
- 『西洋の知慧』朝日新聞社 1956
- 『倉田百三』現代文芸社 1956
- 『亀井勝一郎選集』全7巻 大日本雄弁会講談社 1957-58
- 『現代史の課題』中央公論社 1957
- 『現代青春論 青春を生きる心について』青春出版社 1957
- 『恋愛曼陀羅』講談社 1958
- 『旅路 亀井勝一郎随想集』知性社 1958
- 『現代夫婦論』主婦の友社 1959
- 『文学・人生・社会』青春出版社 1959
- 『青春をどう生きるか』青春出版社 1959
- 『亀井勝一郎集 現代知性全集』日本書房 1960
- 『現代読書論』青春出版社 1960
- 『日本人の精神史研究』文藝春秋新社 のち講談社文庫
- 「1 古代智識階級の形成」 1960
- 「2 王朝の求道と色好み」 1962
- 「3 中世の生死と宗教観」 1964
- 「4 室町芸術と民衆の心」 文藝春秋 1966
- 『現代親子論』主婦の友社 1961
- 『中国の旅』講談社 1962
- 『亀井勝一郎 宗教選集』全4巻 春秋社 1963-64
- 『人間の心得』青春出版社 1963
- 『黄金の言葉』大和書房 1963
- 『愛と結婚の思索』大和書房 1964
- 『私の人生観』文藝春秋新社 1964
- 『無頼派の祈り 太宰治』審美社 1964
- 『古典美への旅』主婦の友社 1965
- 『愛と祈りについて』大和書房 1965
- 『人生と幸福について』大和書房 1965
- 『思想の花びら もの思う人のために』大和書房 1966
没後刊[編集]
- 『亀井勝一郎人生論集』全8巻別巻2 大和書房 1966-67
- 『亀井勝一郎女性論集』全3巻 大和書房 1967
- 『日本人の精神史』全6巻 文藝春秋 1967
- 『新編亀井勝一郎人生論集』全5巻 講談社 1967
- 『歴史の星々』講談社 1967(遺著)
- 『生死の思索 歎異鈔のこころ』講談社 1967
- 『信仰と美の誘惑 思想との対話4』講談社 1967
- 『病める魂と漂泊者の歌 近代恋愛詩』三笠書房 1967
- 『日本人の美と信仰』大和書房 1968
- 『三人のマリア』大和書房 1969
- 『亀井勝一郎全集』全21巻補巻3 講談社 1971-75、(最終4巻は日記・書簡・序跋解説・初期文章など)
共著編[編集]
- 『人生語録抄』武者小路実篤共編 六芸社 1944
- 『倉田百三評伝』編著 大東出版社(倉田百三選集別巻) 1948
- 『武者小路実篤人生語録』編 朋文社 1953
杜維明談曹又方。 鍾玲2024 寫作流程:從《赤足在草地上》1971《輪迴》1983,2023年的師生會。杜維明《三年的畜艾》(再版《龍鷹之旅:從哈佛回歸東海的認同與感悟(1966-1970)》 《紅土印象》「東海大學徐復觀教授學術講座」2018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多東海大學的故事,是改變多人視野的書。
Owen Hsieh “ 赤足在草地上” 是我年少時最喜歡的一本書,尤其是 “ 雪湖書簡-- 輪迴” 那篇,幾乎每隔一陣子就重讀一遍,有些金句,現在還能背誦。
《雪湖書簡之三 -- 輪迴》的確感人,40多年之後重讀,含淚讀完......
鍾玲《輪迴》短篇小說〈灰濛濛的愛河〉胡菊人序
志文版杜維明《三年的畜艾》不在手上,它再版改為《龍鷹之旅:從哈佛回歸東海的認同與感悟(1966-1970)》
新潮叢書書目
-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
- 杜維明《三年的畜艾》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台北:志文,1970)
《赤足在草地上》目次
《赤足在草地上》序 林衡哲
雨樹上的陽光 方瑜
寫在前面
一.旅美尷尬集.
二. 小石城之晨.
三. 陰影
四. 竹廈── 雪湖書簡之一
五. 恐懼── 雪湖書簡之二
六 .輪迴── 雪湖書簡之三
七. 夢斗塔湖畔
八. 黑詩人黎燈.
九.色飛雷斯的世界
十. 龐德的正名觀.
十一.余光中的火浴 (附火浴原文)
十二. 寒山在東方和西方文學界的地位
才是真生命
--- 齊邦媛《巨流河》,p. 433
紫色的夜雲揮灑而過
就是這高曠,這空靈
浸潤今日的你啊
昨日的我。
後記∶丙寅冬訪母校東海大學,偕光中先生夫人宿賓館,風撼長窗,
鍾玲詩選
Arthur Waley in Encounter 3:3 (1954): “Twenty-seven Poems by Han-shan”.
Around that time Snyder published his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oet Han-Shan’s Cold Mountain Poems in the sixth issue of the "Evergreen Review.”1956.8
Cold Mountain: 100 Poems by the T'ang Poet Han-shan (1970), tr. Burton Wats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其實今日許多少年人都誤在輕信love 是人生唯一的事。」-----《胡適日記》1931.1.5
引此文時,我比胡適之先生寫它時虛長廿歲。唯一比較要得的是,還敢胡寫些歪詩。
從美軍電台的《月光》 迎向《人子》
花園內 祖輩孫女相依 你擔起雙肩 感恩 灌溉
竹林老和尚 放下癡情 普濟寺樹庭下的素餐
夢谷的頑石 紅土的印象 蘋果綠的水袖
在星光燦爛的圖書館引道之外 等妳千年
如一聲嘆息
你看 路思義的鏡牆上
昔日的舞姿凍結 霧
夜的眼神
“小貓的步”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杜維明(Tu Wei-ming 1940-);《三年的畜艾》(《龍鷹之旅:從哈佛回歸東海的認同與感悟(1966-1970)》),《儒家傳統與文明對話》,《文化中國的認知與關懷》,《対話の文明》.
陳文華學長談到杜維明寫日本版的序言:提到受其老師 Erik Erikson (1902-1994)之人類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認同危機等等)之影響:Ph.D. thesis D 1968
The Quest of Self-Realization: A Study of Wang Yang-ming's Formative Years, Ph.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1968.
~~~~~
http://tuweiming.net/wp-content/uploads/2010/12/bibliography-of-Tu-Weimings-works.pdf
~~~
“杜維明著作系列”首推3部作品
2013年07月08日06:57 來源:文匯報 作者:吳越
本報訊 (記者吳越)北京大學出版社從2013年起陸續推出海外新儒家代表杜維明著作系列,囊括其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數十年學術生涯中的重要學術著作和隨筆及文章結集。
第一批推出的作品是杜維明早年的3部學術隨筆,此次為內地首次推出單行本,分別是:
《龍鷹之旅:從哈佛回歸東海的認同與感悟(1966-1970)》。hc:這本書基本上是《三年的畜艾》的再版,特別之處在《再版序》、附錄中的陳張素珍的兩篇批評。
《邁進自由之門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
和《現龍在田:康橋耕耘儒學論述的抉擇(1982-1985)》。hc:這本書基本上是聯經《西樵偶語》1989的再版。
通過這一時期的心得隨筆,可以了解杜維明學術奠基時期的心靈震蕩以及在學術起點對於中國文脈未來何去何從的思考。
據悉,杜維明先後求學於東海大學、哈佛大學,受教於牟宗三、徐復觀、帕森斯等中外著名學者。
----
杜維明先生的作品十來部,中國可能出齊。我讀過好幾本,印象最深刻的還是:
《三年的畜艾》可能是杜維明第一本結集的著作 ,民1970 年初版,志文新潮叢書。其中宣洩了1960年代旅美求學的情懷,......書中談到殷海光先生....
書影和目錄請參考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11070110339804
池田大作+杜維明=對話
{ 対話の文明} 東京:第三文明社,2007
****
11/21(三)14:20-17:00
1960級 第二屆
1961級 第三屆
陳維滄1937 經濟
2002 65歲1月出訪南極,再訪4次出版《雪泥鴻爪》攝影筆記書。收藏海內外華文雜誌創刊號6015冊,東海圖書館3780冊,在《舘刊》介紹
從「珍藏最愛第一聲」到「旅行中看見真善美」等
1962級 第四屆
1963級 第五屆
遠方朋友的信息,都難能可貴:忠信兄說,他牽線,許達然學長的外文書,裝七百箱,年初已贈國家圖書館,這是回國的一步驟吧。謝謝他們報平安。
許文雄 Wen-hsiung Hsu (許達然)
講座教授 聯絡地址:407 台中市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人文大樓H427)
講授課程:近代西方社會和思想史、歷史社會學、當代歐美史學論著、17-20世紀台灣社會史、
專長與經歷: 歷史社會學、台灣社會史、中國社會史、
Professor Emeritu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B. A., Tunghai University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h. 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ostdoctoral Study (British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GRANT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aculty Research Grant, 1976-77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Grant, 1977-78
Fulbright Scholar, 1983-8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aculty Research Grant, 1994-95
PROFESSIONAL HONORS
Affiliated Member,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since 1979
Chair,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1982-84
Coordinat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s on Taiw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July 5-6, 1985; July 5-7, 1986
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1962
編委。聯合文學,自 1984 -
編委。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1984--
評審。國家文藝基金會國家文學獎, 1997 ,2009
東海大學校友講座。歷史研究所,2001 年 5 月 21 日 - 6 月 11 日
評鑑。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年 5 月 28 日 - 29 日
評審。國科會人文組, 2002
吳德耀人文講座, 2002 年 5 月 1 - 2 日
東海大學文史哲中西文化學術講座,2006年11月27日
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2006 年 11 月
編委 。新地文學季刊, 2007-
Phi Tau Phi Scholastic Honor Society 榮譽會員,2008
評審主委。吳三連文學獎,2008
AWARDS
新新文藝獎, 1956
第一屆青年文藝獎──散文, 1965
金筆獎(文藝期刊聯誼會推薦), 1978
吳濁流文學獎, 1980
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 1998
吳三連文學獎, 2001
台灣新文學貢獻獎, 2005
論着 |
WORKS IN WESTERN LANGUAGES “Ch'ing Policies toward Taiwan .” 3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west Conferenc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October 15-16, 1976. “The Plaza and Chinese Arcades .” In 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1949-74 .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6. Pp. 539-554. “Wang Tan.” In Sung Biographies . Edited by Herbert Franke. Wiesbaden , W. Germany : Franz Steiner Verlag Gambh, 1976. Pp. 1147-1153. “George Kerr. Formosa : Licensed Revolution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 1895-1945.”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81, No. 5 (December, 1976): 1210. “George William Carrington. Foreigners in Formosa , 1841-1874.”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 Vol 83, No. 4 (October, 1978): 1081-1082. “Chinese Colonization of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Perio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Los Angeles , March 30 - April, 1979.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nference on the Future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of Iowa , September 15-16, 1979. “Chinese Poetry and Society in Taiwan , 1660-1895.”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Foreign Languages, Atlanta , November 22-24, 1979. “From an Unknown Island to a Chinese Frontier: Taiwan before 1683.” In China'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 . Edited by Ronald Knapp. Honolulu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 1980. Pp. 3-29, 258-268. “Frontier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Disorder.” In China '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 . Edited by Ronald Knapp. Honolulu :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 1980. Pp. 87-105, 273-275. “Alie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aiwan .” 1980 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 The University of Iowa , October 24-25, 1980. “Abandoned Women as Metaphor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nual Meeting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Houston , December 27-30, 1980. “The Triads in South China and Taiwan before 1830.”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Toronto , March 13-15, 1981. “Road and Matsu .” In Asian Modern Po e try . Tokyo : Modern Poetry Press, 1981. Pp. 60-61. “The Triads and Their Ideology until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Conference on the Orthodoxy and Heter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Cultural Beliefs and Social Divisions, La Casa de Maria, Montecito , California , August 20-26, 1981.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test in Chinese Poetry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1895-1945).”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Conference Room, Office of the Dean,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ugust 25, 1984. “Purism and Alienation in Taiwan Literature.” Conference on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Purism: A Rhetoric Authentication, East-West Center , Hawaii , September 8-14, 1985. “Communal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during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Tunghai Journal 29(1988): 149-168. “Tragic Vision of Lucien Goldmann in the Fiction of Ch'en Ying-chen.” Conference on the Fiction and Non-fiction of Ch'en Ying-ch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August 4-6, 1988. “ La Plaza et Arcades chinoises.” in 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Contemporaine . Taipei : Institut National de Traduction, 1989. Pp. 233-242. “Purism and Alienation in Recent Taiwanese Fiction.” In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Purism . Edited by Bjorn H. Jernud and Michael J. Shapiro. Berlin and New York : Mouton, 1989. Pp. 197-210. “Anti-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 .”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Chicago , April 5-8, 1990. “Anti-Japanese Colonialism in Taiwan , 1907-1916.” I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 Vol. 25, No. 3, Modern China : Reform, Protest, and Revolution. Armonk , New York : M. E. Sharp, 1992. Pp. 72-93. “Communal Strife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Qing Taiwan .” Midwest Conference on Asian Affairs, 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 September 23-25, 1994. “Ch'ing Policies toward Taiwan , 1683-1895.” In Unbound Taiwan : Close-ups from a Distance . Edited by Marshall Johnson and Fred Chiu. Chicago :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1994. Pp. 117-132, 192-198. “UnvorschriftsmäBige Gebäude, Neunzeiler, Informationen.” Phönixbaum, Moderne Taiwanesische Lyrik. Bochum , Germany : Ruhr Universitat, 2000. Pp. 232-237. “Popular Uprisings in Taiwan , 1683-1895.” YAM : A Quarterly Publication of Taiwanese American Foundation of San Diego , Vol. 5, No. 3 (Autumn 2003): 3- 5 . “Black-Faced Mazu.” Taiwan Literature 14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 2004). Pp. 109-110. “The Triads and Their Ideology up to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A Brief History.” In Heterodoxy in Imperial China . Edited by Kwang-ching Liu and Richard Shek.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Pp. 323-364. ENGLISH TRANSLATION Sea and Land in Poetic Harmony . Kaohsiung : Bureau of Cultural Affairs, Kaohsiung Municipal Government, 2005. 231 pp. 英文論著被譯成中文
|
1964級 第六屆
1 主要.由 1973級 Wenchien Wu提供
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
慶祝畢業60週年同學會
The Class of 1964, Tunghai University
Celebrating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Graduation
文化、休閒、美食 環島之旅
A Cultural, Recreational, and Culinary Tour of Taiwan
2024年4月23日 ~ 5月5日
游明國 (建築系,前東海建築研究所所長) 和張庭驊 (社會系) 帶我們這些從外地到台北來相聚的同學們逛中正紀念堂。午餐游明國
請大家品嚐 Michelin starred 的牛肉麵,太好吃了! 不僅只是這一餐,回到我們一起長大的台灣,餐餐美味佳肴,至今仍 然讓人垂涎三尺,回味無窮!美食 ~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可說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在台灣則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當然,有識途老馬帶路是關鍵 慶祝畢業六十週年同學會活動中最重要的
一項 ~ 4月22日的晚宴(欣葉) *台北晚宴出席者名單:游明國(建築系); 張庭驊(社會系);
彭英毅(物理系~和我們同學三年後轉學改讀醫科); 高佩玉( 社會系); 于孝寶(化工系); 張純美(外文系); 胡昆華( 4化學/張純美夫君); 陳信光(政治系); 鄭宗和(物理系) ; 侯美子(外文系); 歐文隆(社會系); 林雅華(歐文隆夫人); 李南衡(社會系); 吳素菊(建築系~和我們同學一年後轉學改讀醫科)+夫君蔡醫師; 張琦(社會系); 黃淑慎(外文系); 吳明峻(化學系~和我 們同學一年後轉學改讀工程/黃淑慎夫君); 徐中時(物理系); 黃金嬌(徐中時夫人); 鍾立心(生物系); 蘇振華(鍾立心 二公子); 蘇振德(鍾立心三公子); 韓建中(建築系); 端木儷民(5化學/韓建中夫人); 何以麗(生物系); 張慶娟 (化學系); 蔡幸璣(歷史系); 李麗年(歷史系)
2 主要由吳福助提供
《昨夜星辰昨夜風—東海大學第六屆校友畢業五十週年文集》。本書是東海大學第六屆畢業校友,為慶祝畢業 50 週年返校聚會而編 輯 出 版 的 紀 念 文 集,也 是 東 海 大 學 歷 屆 畢 業 校 友 首 創 合 撰 的 紀 念 文 集。
本書李麗年〈編後語〉說,本書「原先只屬於個人的小素描,集合 在一起後,拼貼出一幅屬於大家的大畫面。闊別半世紀之遙的青春歲月躍然紙上,歷歷在目。」
吳老師認為這個大畫面,最為突出的是,充分展 現了第六屆學生昂揚奮發的「開創精神」群像,
3 全 書分為「懷‧往事」、「尋‧東海」、「念‧師友」、「續‧情緣」、「謝‧恩 情 」5 輯,收錄 68 篇短文,加上〈序〉及〈編後語〉,共計 70 篇。
其中 內容較為詳贍的,有顏上田〈東海六十年代回顧〉、李南衡〈猜燈謎的樂 趣 〉、劉 照 男〈 求 真 之 旅 〉、孫 清 山〈 東 海 憶 往 〉、劉 照 男〈 走 過 黃 泥 山 徑 〉、 黃 淑慎〈 有雙 親陪伴 的大 學生涯〉、李南衡〈一路唱回東海〉、陸時時〈粉 墨東海〉、顏上田〈昨夜星辰昨夜風〉、吳福助〈聖誕夜報佳音〉、陳須美 〈歌聲伴我行〉、黃淑慎〈校園記趣〉、李麗年〈奇緣〉、林榮寵〈大度山 的夢幻歲月〉等篇。至於悼念文章,包括焦璗〈張淑纖的一些小故事〉、
李南衡〈序〉說:「小時候,我 們鄉下木桶店師傅,用心地把一片一片的木塊刨修得適於用作桶邊與桶 底的材料,雖然完美,但散落在牆角的也只不過是一片片好看的木片。 當師傅把一片片木塊契合在一起時,最重要的是他用細竹片編成的竹繩 索,把所有的木片緊緊地『箍』在一起,才成其為完美的『桶』。我們東 海第六屆的木片們,多虧有一位把大家『箍』在一起的李麗年同學,多 年來我們才能相互聯繫,在她耐心地催促下,才能讓大家用心寫成 主編李麗年 說「箍桶師」的比喻,是最洽當不過了。另外一位辛勞奉獻的是建築系游明國,承擔後續所有繁雜的出版事務。
游明國回憶錄《美麗人生》。 由陳其寬基金會出版。
劉照男回憶錄《山中燈火入夢來》由萬卷出版。
吳福助「迎暾山書房 」數千本書收入東海圖書館。室友知音、「開創精神」群像之中的作品 :劉照男《孤燈下的耕耘者—吳福助教授侧記》收入《山中燈火入夢來》、
3
1965級 第七屆
1966級 第八屆
鍾玲
志文版杜維明《三年的畜艾》不在手上,它再版改為《龍鷹之旅:從哈佛回歸東海的認同與感悟(1966-1970)》
新潮叢書書目
-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
- 杜維明《三年的畜艾》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
鍾玲《赤足在草地上》(台北:志文,1970)
《赤足在草地上》目次
《赤足在草地上》序 林衡哲
雨樹上的陽光 方瑜
寫在前面
一.旅美尷尬集.
二. 小石城之晨.
三. 陰影
四. 竹廈── 雪湖書簡之一
五. 恐懼── 雪湖書簡之二
六 .輪迴── 雪湖書簡之三
七. 夢斗塔湖畔
八. 黑詩人黎燈.
九.色飛雷斯的世界
十. 龐德的正名觀.
十一.余光中的火浴 (附火浴原文)
十二. 寒山在東方和西方文學界的地位
才是真生命
--- 齊邦媛《巨流河》,p. 433
紫色的夜雲揮灑而過
就是這高曠,這空靈
浸潤今日的你啊
昨日的我。
後記∶丙寅冬訪母校東海大學,偕光中先生夫人宿賓館,風撼長窗,
鍾玲詩選
Arthur Waley in Encounter 3:3 (1954): “Twenty-seven Poems by Han-shan”.
Around that time Snyder published his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oet Han-Shan’s Cold Mountain Poems in the sixth issue of the "Evergreen Review.”1956.8
Cold Mountain: 100 Poems by the T'ang Poet Han-shan (1970), tr. Burton Wats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其實今日許多少年人都誤在輕信love 是人生唯一的事。」-----《胡適日記》1931.1.5
引此文時,我比胡適之先生寫它時虛長廿歲。唯一比較要得的是,還敢胡寫些歪詩。
從美軍電台的《月光》 迎向《人子》
花園內 祖輩孫女相依 你擔起雙肩 感恩 灌溉
竹林老和尚 放下癡情 普濟寺樹庭下的素餐
夢谷的頑石 紅土的印象 蘋果綠的水袖
在星光燦爛的圖書館引道之外 等妳千年
如一聲嘆息
你看 路思義的鏡牆上
昔日的舞姿凍結 霧
夜的眼神
“小貓的步”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杜維明(Tu Wei-ming 1940-);《三年的畜艾》(《龍鷹之旅:從哈佛回歸東海的認同與感悟(1966-1970)》),《儒家傳統與文明對話》,《文化中國的認知與關懷》,《対話の文明》.
陳文華學長談到杜維明寫日本版的序言:提到受其老師 Erik Erikson (1902-1994)之人類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認同危機等等)之影響:Ph.D. thesis D 1968
The Quest of Self-Realization: A Study of Wang Yang-ming's Formative Years, Ph.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1968.
~~~~~
http://tuweiming.net/wp-content/uploads/2010/12/bibliography-of-Tu-Weimings-works.pdf
~~~
“杜維明著作系列”首推3部作品
2013年07月08日06:57 來源:文匯報 作者:吳越
本報訊 (記者吳越)北京大學出版社從2013年起陸續推出海外新儒家代表杜維明著作系列,囊括其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數十年學術生涯中的重要學術著作和隨筆及文章結集。
第一批推出的作品是杜維明早年的3部學術隨筆,此次為內地首次推出單行本,分別是:
《龍鷹之旅:從哈佛回歸東海的認同與感悟(1966-1970)》。hc:這本書基本上是《三年的畜艾》的再版,特別之處在《再版序》、附錄中的陳張素珍的兩篇批評。
《邁進自由之門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
和《現龍在田:康橋耕耘儒學論述的抉擇(1982-1985)》。hc:這本書基本上是聯經《西樵偶語》1989的再版。
通過這一時期的心得隨筆,可以了解杜維明學術奠基時期的心靈震蕩以及在學術起點對於中國文脈未來何去何從的思考。
據悉,杜維明先後求學於東海大學、哈佛大學,受教於牟宗三、徐復觀、帕森斯等中外著名學者。
----
杜維明先生的作品十來部,中國可能出齊。我讀過好幾本,印象最深刻的還是:
《三年的畜艾》可能是杜維明第一本結集的著作 ,民1970 年初版,志文新潮叢書。其中宣洩了1960年代旅美求學的情懷,......書中談到殷海光先生....
書影和目錄請參考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11070110339804
池田大作+杜維明=對話
{ 対話の文明} 東京:第三文明社,2007
****
11/21(三)14:20-17:00
孫康宜
羅文森
1967級 第九屆
1968級 第十屆
1969級 第十一屆
1970級 第十二屆
1971級 第十三屆
1972級 第十四屆
1973級 第十五屆
學長寢室;多才
台北市萬華區的地名來自平埔族原住民的 “bang ga”,是獨木舟之意。
請參閱 2022 年 5 月 5 日貼文的:((風土懷思錄)) 之 85,平埔族原住民的地名 “Bang ga” 變成國語的 “萬華”
( ( 風土懷思錄) ) 之 85
平埔族原住民的地名 “Bang Ga” 變成國語的 “萬華”
台北的萬華,緊臨淡水河,賦漁舟之利。當地的平埔族原住民取名為 “bang ga" (bang ㄍㄚ輕聲),在南島語族地域範圍(從南太平洋島嶼到西印度洋島嶼)許多地區的語言 bang ga 意即小獨木舟。
早期漢人來到 bang ga , 取其音寫成閩南語漢字 “莽葛”,發音一樣是 bang ga。 至今在龍山寺前廣場,靠近三水街市場旁還有一家懷舊書店,取店名為 “莽葛拾遺”,非常古典懷舊的店名。
後來又由泉州移民將 bang ga 地名取名為 “艋舺” ,兩個字都有舟字旁,符合南島語族地名獨木舟之意,發音仍然是相同的 bang ga,成為閩南語地名。
日本據台後,因日文漢字無艋舺這兩個字,取艋舺古音,寫成日本漢字 “萬華”,日語發音一樣是 bang ga。
光復後國民政府沿用 “萬華” 兩字未改,但國語發音變成 wan hua (ㄨ`ㄢ ㄏㄨ'ㄚ)。
又一個繼續沿用日本改過地名的實例。
坊間許多書籍皆稱謂古音 bang ga 係 “凱達格蘭族” 原住民語言,但最近有許多人類學者與語言學者則認為 “凱達格蘭族” 是日本據台初期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創造出來的名稱,實際上並沒有此族,萬華當地的平埔族原住民應為 “雷朗人”,屬於 “巴賽族”。巴賽族的名稱見諸史前史,西班牙及荷蘭據台史,日本豐臣幕府史,德川幕府史以及清史。
關於萬華的原住民請參閱 2021 年 7 月 4 日貼上臉書的 ((風土懷思錄)) 之 17 :“虛無飄渺似有若無的凱達格蘭族”。網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8937166042161&id=100067776342794&sfnsn=mo
1974級 第十六屆
陳耀昌 台大醫學#各奔前程50年後的相聚
若扣除當兵1年(我們是預官22期。最後一期的服役一年預官),正好是1974,同學們決定出國或留台灣,天涯各一方,各有奮鬥人生的50年後。(留美的遠多於留台的)。
大家心中想到的,不僅是在場的,還有不在場的,當年情如手足好兄弟,如今已提前告別的死黨。「天命,」我們嘆息著。
50年後,才有真正的體會。我們的50年畢業後人生,其實很真實。至少我並沒有像織田信長的「人生五十年,如夢又似幻」的嘆息。也許是他的人生,太過於大風大浪,變幻莫測吧。我們這一班的人生50年,除了極特殊的少數同學,倒都是安穩漸進的安樂人生。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
1975級 第十七屆
建築系的李金台-羅時瑋夫婦参訪美術館,才發現同學江克慧-吳婉香夫婦都在附近的公私單位當志工,很佩服、感動,請讀留言……
1976級 第十八屆
1977級 第十九屆
1978級 第二十屆
1979級 第二十一屆
1980級 第22屆
1981級 第23屆
1982級 第24屆
1983級 第25屆
Jeff Kang 台大工管大三時1966就認識。現在兒子已國中一年級。他說差一分鐘的話,我們三人就沒碰上。很高興遇見老朋友和新一代。照片後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