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卡夫卡萬歲 (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 代表作品《蛻變/ 變形記》、《審判》和《城堡》。《蛻變》金溟若譯,台北志文,新潮文庫 20, 1969/2000 163幅畫作手稿《出色的畫師:作為畫家的弗朗茨•卡夫卡》, FOUR PROPHETS OF OUR DESTINY: Kierkegaard, Dostoevsky, Nietzsche, Kafka. By William Hubben (1895~1974).


卡夫卡萬歲  (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   代表作品《蛻變/ 變形記》、《審判》和《城堡》。《蛻變》金溟若譯,台北志文,新潮文庫 20, 1969/2000 163幅畫作手稿《出色的畫師:作為畫家的弗朗茨•卡夫卡》,     FOUR PROPHETS OF OUR DESTINY: Kierkegaard, Dostoevsky, Nietzsche, Kafka. By William Hubben (1895~1974).

《蛻變》金溟若譯,台北志文,新潮文庫 20, 1969/2000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2693635880794684





Credit...Photo illustration by Ricardo Tomás

SKIP TO CONTENTSKIP TO SITE INDEX



CRITIC’S NOTEBOOK

The Very Online Afterlife of Franz Kafka

One hundred years after his death, the Czech writer circulates as a pop idol of digital alienation.


Credit...Photo illustration by Ricardo Tomás






June 1, 2024


On TikTok, a collection of objects sits atop a stack of books: a string of pearls, a Diptyque candle, a Sylvanian Families rabbit figurine in a scallop-collared dress. A woman’s hand brushes them aside. She pages through the pile of books below. We see “My Year of Rest and Relaxation” by Ottessa Moshfegh and “The Bell Jar” by Sylvia Plath. Also, “The Metamorphosis” by Franz Kafka, a fat black bug on its cover. A question typed over the scene asks: What do you conclude about me?







代表作品《蛻變/ 變形記》、《審判》和《城堡》有著鮮明的主題並以現實生活中人的異化與隔閡、心靈上的兇殘無情、親子間的衝突、迷宮一般的官僚機構為原型。以及有著對人物角色恐怖的追求和使角色發生奇異般的轉換在小說中都有所表現。













May 26, 2022


BOOK REVIEW
The Figures Kafka Drew

A new book of the modernist’s sketches reveals the tension he saw between words and images.

By Lauren Christensen


卡夫卡的卡夫卡
作者: [奧地利]卡夫卡(Franz Kafka)
出版社:中信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人民幣 ¥269
ISBN:9787521757262
內容簡介
2019年,弗朗茨•卡夫卡的大約一百五十幅畫作首次在以色列國家圖書館公開。除了數量遠超此前為人所知的寥寥幾幅,這也是其繪畫作品首次以獨立姿態,而非文學作品的附屬形式與世人見面。雖然卡夫卡以他的寫作而聞名,但這些畫作證明瞭他的文學執行人,也是其終生摯友馬克思•布羅德所說的“雙重天賦”——他筆下充滿了迷人的人物,從現實到夢幻、怪誕、離奇、狂歡化,他們照亮了這位現代主義作家不為人知的一面。
近一個世紀以來,它們歷經戰亂、版權糾紛。這一次,四散於耶路撒冷、維也納、牛津大學、瑪律巴赫等處的163幅畫作及珍貴手稿終於結集成書,讀者無須遍走全球,只需翻開書頁,即可與K一起穿行夢境。
本書內容結構:
一、163幅官方、高清的畫作手稿,依照年份先後彙編、展示
二、符合藝術史標準的畫作解說
三、3篇重磅文章,從不同角度解讀卡夫卡畫作——
1)《“然而,什麼樣的地?什麼樣的牆?”——卡夫卡作品中的身體》裘蒂斯•巴特勒/文
從身體角度,分析卡夫卡的小說和畫作中的線條與圖像
2)《卡夫卡的繪畫與寫作》安德莉亞斯•基爾徹/文
從傳記和歷史角度,對卡夫卡的繪畫實踐進行了梳理,並展示了它在美學和詩學上與其文學作品間的聯繫
3)《畫作目錄》帕維爾•施密特/文
分類梳理卡夫卡的繪畫作品,提供有關畫作年代、尺寸、紙張、所在地,以及有關內容和筆法的專業資訊。
作者簡介
[奧]弗朗茨•卡夫卡┃繪
1883年出生於布拉格;1901年進入布拉格德語大學,初習化學、文學,後轉習法律,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保險公司任職,利用業餘時間寫作。陸續出版《變形記》及《鄉村醫生》《饑餓藝術家》 等小說。1924年因病去世。1925年《審判》出版,1926年《城堡》出版,引發世界文壇震動。
[瑞士]安德莉亞斯•基爾徹┃編著
自2008年起擔任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文學和文化研究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文學、文化以及猶太文學和文化史。2022年,基爾徹主編的《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畫作手稿》一書面世,引發對於卡夫卡新一輪的討論。
目  錄
1、序言:傳承與保存 安德莉亞斯•基爾徹/文
2、卡夫卡的畫
(1)單張和較小對開頁上的畫作,1901—1907 年
(2)速寫本
(3)旅行日記中的畫,1911—1912 年
(4)書信中的圖畫,1909—1921 年
(5)日記和筆記本中的畫,1909—1924 年
(6)帶有圖案和裝飾的手稿,1913—1922 年
3、卡夫卡的繪畫與寫作 安德莉亞斯•基爾徹/文
4、“然而,那是什麼樣的地?什麼樣的牆?”——卡夫卡作品中的身體 裘蒂斯•巴特勒/文
5、畫作目錄 帕維爾•施密特/文
6、注釋
7、圖片權利清單
前  言
作為畫家的卡夫卡——這一話題似乎一直以來都並未被認真對待。在我們已有的認知中,總是更習慣將卡夫卡視為作家,因為我們對他的瞭解還非常不充分。直到最近,我們能見到的卡夫卡畫作相對而言數量很少,只有大約 40 幅草圖。這些作品中,也只有少數幾幅因為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成為卡夫卡平裝版作品集的封面,而為人所知。
目前可以見到的卡夫卡畫作以《曾是一個出色的畫師:作為畫家的弗朗茨•卡夫卡》 為題,於 2002 年在烏德勒支結集出版,由尼爾斯•博克霍夫和瑪麗耶克•凡•多爾斯特編著,布拉格的維塔利斯出版社於 2007 年出版了該書的英文版,又於 2011 年發行德文增訂版。然而這本書卻絲毫不能充分展示卡夫卡的繪畫:一方面是品質上的原因,書中這 41 張圖是在沒有原件的情況下被複製的;另一方面是數量上的原因,這本所謂的“作家卡夫卡的繪畫作品”(博克霍夫和多爾斯特語)的集冊,在編纂中其實忽略了大量直到最近才有機會接觸到的一手資料。
出於相同的原因,此前對卡夫卡繪畫的研究也一直不盡如人意。 1979 年出版的《卡夫卡手冊》中一篇題為《繪畫》的文章看似首次觸及了卡夫卡創作中的繪畫元素,但其作者、藝術史學家沃爾夫岡•羅特依靠的也僅僅只有“十幾幅”作品而已。1 儘管近年來出現了更多關於卡夫卡繪畫的著作,其中至少包括兩部專著 2,但它們也只是依憑於此前已知的 40 幅左右的畫作,因此資料來源大多不可靠且不完整。其中的缺失在於,卡夫卡文學遺產中所包含的大部分繪畫作品在幾十年來完全沒有獲取途徑。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部分繪畫作品將會是卡夫卡作品中最後一座巨大的未知寶庫。
這些作品原本屬於馬克斯•布羅德,而不是卡夫卡的家人,直到最近,這些作品還一直被嚴密塵封在布羅德的繼承人——他的前秘書伊爾莎•埃斯特•霍夫的私人財產中。卡夫卡遺物中的其他作品在他 1924 年去世之後由布羅德進行編輯,已經或正在進行出版,包括兩種批註版本:由費舍爾出版社自 1982 年起出版的《卡夫卡作品、書信和日記權威注釋版》和由施特霍姆菲爾德出版社自 1997 年起(2019 年後則由沃斯坦出版社)出版的《卡夫卡手稿、印刷稿和打字稿權威注釋版》。直到 2019 年中,卡夫卡遺物中先前被塵封的那部分才得以面世。在此之前,這些遺稿經歷了一場歷時 10 年、引人注目的訴訟,最終在 2016 年,以色列最高法院剝奪了霍夫和她的繼承人對這些作品的所有權之後,它們才歸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家圖書館所有。鑒於布羅德和卡夫卡遺物繼承的複雜性,詳細地追述卡夫卡繪畫作品的傳播歷史就顯得尤為必要。


----

此書所提到的大部分著作,華文界到約2010年才翻譯稍齊,如T. Mann的孚士德博士、FOUR PROPHETS OF OUR DESTINY: Kierkegaard, Dostoevsky, Nietzsche, Kafka. By William Hubben (1895~1974).

做為台灣出版界的標記,水牛,1969



Dostoevsky, Kierkegaard, Nietzsche and Kafka
Goodreads

all outsiders in their societies, unable to fit into the accepted nineteenth-century categories of theology, philosophy, or belles lettres. Instead, they saw themselves both as the end products of a dying civilization and as prophets of the coming chao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is brilliant combination of biography and lucid exposition, their apocalyptic visions of the future are woven together into a provocative portrait of modernity.





A STUDY of the message for our time to be found in Kierkegaard, Dostoevsky, Nietzsche and Kafka, this small book has a depth of insight and a comprehensiveness of treatment considerably beyond what its modesty of tone and size indicates.

They Saw the Shadows; FOUR PROPHETS OF OUR DESTINY: Kierkegaard, Dostoevsky, Nietzsche, Kafka. By William Hubben. 170 pp.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2.75.

所有他們社會中的局外人,無法融入十九世紀公認的神學、哲學或純文學範疇。 相反,他們認​​為自己既是垂死文明的最終產物,也是二十世紀即將到來的混亂的預言家。 在這本傳記與清晰闡述的精彩結合中,他們對未來的世界末日願景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令人興奮的現代性肖像。


這本小書研究了克爾凱郭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和卡夫卡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全面的處理,遠遠超出了其謙遜的語氣和篇幅所表明的內容。

他們看到了陰影; 我們命運的四位先知:克爾凱郭爾、杜斯妥也夫斯基、尼采、卡夫卡。 作者:威廉·胡本。 170 頁。紐約:麥克米倫公司 1952/1997

William Hubben. .The author poses these 4 great thinkers as the 4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

William Hubben was the editor of the "Friends Journal" and is the author of "Exiled Pilgrim", an account of his own life and time. Google Books
Born: 1895
Died: 197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