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0521 2019 二



HCCART.BLOGSPOT.COM
Brooklyn Bridge Seen from Manhattan in 2005 Coordinates 40.706°N 73.997°W Coordinates : 40.706°N 73.997°W Carries 6 lanes of roadw...


The Great Bridge
C-SPAN.ORG
The Great Bridge

Hanching Chung How the Brooklyn Bridge was Built Document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LMkZnmMqQ




貝聿銘先生在接The 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和 Louvre Pyramid 兩案子時,都跟業主說,我不知道此案該怎樣設計或者我是否勝任,請給我一段時間研究、思考,之後,我再答覆你。
前者,請參考殷允芃女士的訪問:



關於這個網站
HCCART.BLOGSPOT.COM
貝聿銘先生在紀錄影片 First Person Single中自述,他元是普通的地產開發公司的建築設計不負責人 (約80位同事),之後離公司開建築事務所,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被選入甘迺迪總統紀念圖書館的15位 諮詢委員( 包括國際名家,名單參考...



世道人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 李怡
2019-05-20
論壇
5月16日,102歲的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我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1982年,中國改革開放不久,貝聿銘為北京建築的香山飯店(酒店)開幕。旅美學者趙浩生參加開幕禮後來港跟我說,他一大早去到飯店,只見貝聿銘和他太太二人在大堂拖地,他奇怪為甚麼要大師自己動手打掃,貝聿銘說他叫不動酒店的員工,而嘉賓包括基辛格到來看見髒髒的大堂很丟臉,只好夫妻二人動手啦。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笑話。在文革後中國仍然是「做又36,不做又36」的社會體制下,還真是不能不相信有這種怪事。
在文革後的荒蕪時期,貝聿銘很願意為中國作貢獻,但中國兩度邀請他在紫禁城附近建一幢「現代化建築樣板」的高層旅館,都被他拒絕了,他認為這破壞了北京的古城風貌。終於,他選擇在北京近郊以秋天紅葉馳名的香山建一座低層庭院式酒店。
貝聿銘的建築遍佈四個大洲、十個國家。他的一句名言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他這句話,使我想起另一位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和他美麗的民國才女林徽因。梁思成是梁啟超的兒子。他與林徽因1924年同在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系學習,1928年在加拿大結婚。二人婚後回國開始對中國古建築進行實地考察,發現許多古代建築瑰寶,並寫成記錄。1949年後,中共開始大規模拆舊城牆、城門、牌樓,梁思成與林徽因不忍心看到古物被毀,不斷奔走游說,被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指為「老保守」。二人不禁為北京古城的破壞痛哭。1955年林徽因在抑鬱中離世。梁思成繼續為保留古蹟力爭不捨,多次上書和痛哭,毛澤東說話了:「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於是梁思成被批判成復古主義的「反動權威」。1966年文革後被打成反動派,紅衞兵給他穿上蟒袍玉帶烏紗帽的戲裝,用繩子牽着敲鑼打鼓叫喊「打倒反動學術權威」,遊街示眾。長期被批鬥、寫檢討和病痛折磨, 1972年梁思成這座樹立古建築的豐碑倒下了。他與陳寅恪、翁文灝曾被並稱「三國寶」,日本人敬他為古建築恩人,這位中國的一代宗師在貧病潦倒中追隨魂牽夢繞的古建築去了。
貝聿銘曾經回憶:「兒時記憶中的蘇州,人們以誠相待,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日常生活之首,我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現在的中國,再也見不到這樣的人文風景,這是跟隨中共對中國古蹟的破壞而來的對傳統文化的毀壞。
社會需要進步發展,但發展如果把舊有的文明毀掉一切重來,這樣去尋求理想國的結果就是走向災難。美國政治哲學家Russell Kirk認為,在道德或政治或品味方面,現代人不可能有任何新發現。社會應該遵從習俗、慣例和延續性:在熟悉的魔鬼和陌生的魔鬼之間,寧可選擇前者。古老的習俗讓人們得以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破壞習俗者所毀壞的,超過他們的所知或所欲。保留古老建築,就意味對傳統的尊重,讓習俗得以延續。
因為,傳統的就是現代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日本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香港和台灣也在保留中華文化的美好習性中步入文明世界。
而摧毀了以古蹟為表徵的舊有文化,也就摧毀了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的互信,摧毀了貝聿銘「兒時記憶中的蘇州」。


百度上期的業績死得慘。
很想知道Google和 Facebook來自中國的廣告收入之衝擊。



美國制裁中興通信時,我有點困惑:為何不敢動華為,是否動手雙方會"開戰"?
忘不掉Trump總統與席"笑臉會面",之後,轉90度,面對鏡頭的"表情"與臉色。


據說,金從越南回朝鮮,斃掉幾人。我相信習的情形類似,只是時間與動手人可能不同。
美國前談判代表稱美中貿易談判最終會達成協議
今年4月卸任的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Clete Willems稱,相信中國有一隻希望改變現狀的強大的改革者隊伍。

幾年前,Eric 在演講中答問,網路世界會二分.....或許,新科技冷戰變成"新三世界"演義。
"Eric Emerson Schmidt i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and software engineer. He is known for being the Chairman of Google from 2001 to 2011, Executive Chairman of Google from 2011 to 2015 and executive chairman of Alphabet Inc. from 2015 to 2017. Wikipedia"




".......在中國,很多人認為美國的舉動是毫不掩飾地阻止中國這個競爭對手的崛起。他們認為,美國打不垮華為的創新和勇氣,就利用政府的權力打壓中國競爭對手。
中國也有人指出,中國對競爭對手設置壁壘的做法,是一種遲早會招致報復的戰略。美國在與封閉的中國互聯網市場打交道時,到某個時候必然會使用對等原則。一篇頗受歡迎的博客文章解釋說,“對等”(reciprocity)這個詞在中文裡被翻譯成“互惠”,所以很多中國人不明白這個觀念也可以用來實施報復。
另一篇流行的博客文章更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反了那麼多年美,”標題裡寫道,“早該有心理準備被美反”。"紐約時報,華為禁令拉下中美科技冷戰的數字鐵幕


思果是翻譯家,散文名家。
今天只影印思果《霜葉乍紅時》(九歌出版社,1982初版,1985五刷)末篇〈值得做翻譯嗎?〉pp.223~25
---2019年才讀到這則:
⋯⋯更多


HUSHIHHC.BLOGSPOT.COM
1954年6月13日,胡適之先生在耶魯大學發表演說 Yung Wing:One Hundred Years After His Graduation,紀念容閎耶魯學院畢業百年。…


汪浩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蔡英文總統近日數度隔空交火,針對「工廠年輕人想不開」一說,郭台銘5月19日下午重炮回擊,批蔡應該要有總統的高度,卻用這議題攻擊對手是「失格的總統」,郭台銘強調,「這是我45年來創業,心中最沈重的痛」,那今天就是因為這樣子,「我經歷過年輕人他們需要什麼,年輕人的感受是什麼,年輕人對未來的期望是什麼,所以有一天我當中華民國的總統,我一定會瞭解年輕人的需求。」
在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出版的《蘋果背後的生與死──生產線上的富士康工人》一書中,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潘毅等學者通過深入的調查,全面記錄了富士康工人如夢魘般的經歷。作者寫道「在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上, 富士康工人經受了異常嚴酷的規訓和高壓工作環境。我們意識到, 正是在全球經濟復蘇, 蘋果及其他品牌公司競相爭逐的情況下, 這十多位工人在 2010 年的春天義無反顧地奔向死亡。我們認為, 工人從工廠宿舍樓跳下的選擇, 是一種挫敗、絕望和反抗的終極行為。」
「近年, 工廠由東向西『和諧拓疆』, 卻引發連串勞資衝突。一些工人和前線管理人員被迫遷移, 引起了工資和福利待遇的削減。矛盾伴隨著廠方隨意終止合同、拒付遣散費、粗暴的管理手法等不斷升溫。面對矛盾, 工人的意識逐漸顯現, 行動也愈來愈組織化, 規模不斷擴大, 方式推陳出新, 一個新生代的工人階級已經破土而出。在工人的行動中,他們往往呼籲政府採取乾預措施保護他們的利益。官員面對不斷增加的工潮, 為求『維穩』, 有時會要求富士康作出讓 步, 迅速解決爭端。但更為常見的, 是一些地方權貴與富士康合謀, 保護公司的利益, 頻繁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侵害工人權益。例如, 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和行政管理手段, 要求職業技術學校支持富士康的所謂『實習項目』, 就可見一斑。」
郭董,與中共地方權貴合謀,這就是你對付年輕人的辦法嗎? 在富士康各園區的1030個中共黨支部,1.6萬黨員不就是你的「維穩」部隊嗎?
世道人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 李怡
2019-05-20
論壇
5月16日,102歲的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我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1982年,中國改革開放不久,貝聿銘為北京建築的香山飯店(酒店)開幕。旅美學者趙浩生參加開幕禮後來港跟我說,他一大早去到飯店,只見貝聿銘和他太太二人在大堂拖地,他奇怪為甚麼要大師自己動手打掃,貝聿銘說他叫不動酒店的員工,而嘉賓包括基辛格到來看見髒髒的大堂很丟臉,只好夫妻二人動手啦。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笑話。在文革後中國仍然是「做又36,不做又36」的社會體制下,還真是不能不相信有這種怪事。
在文革後的荒蕪時期,貝聿銘很願意為中國作貢獻,但中國兩度邀請他在紫禁城附近建一幢「現代化建築樣板」的高層旅館,都被他拒絕了,他認為這破壞了北京的古城風貌。終於,他選擇在北京近郊以秋天紅葉馳名的香山建一座低層庭院式酒店。
貝聿銘的建築遍佈四個大洲、十個國家。他的一句名言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他這句話,使我想起另一位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和他美麗的民國才女林徽因。梁思成是梁啟超的兒子。他與林徽因1924年同在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系學習,1928年在加拿大結婚。二人婚後回國開始對中國古建築進行實地考察,發現許多古代建築瑰寶,並寫成記錄。1949年後,中共開始大規模拆舊城牆、城門、牌樓,梁思成與林徽因不忍心看到古物被毀,不斷奔走游說,被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指為「老保守」。二人不禁為北京古城的破壞痛哭。1955年林徽因在抑鬱中離世。梁思成繼續為保留古蹟力爭不捨,多次上書和痛哭,毛澤東說話了:「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於是梁思成被批判成復古主義的「反動權威」。1966年文革後被打成反動派,紅衞兵給他穿上蟒袍玉帶烏紗帽的戲裝,用繩子牽着敲鑼打鼓叫喊「打倒反動學術權威」,遊街示眾。長期被批鬥、寫檢討和病痛折磨, 1972年梁思成這座樹立古建築的豐碑倒下了。他與陳寅恪、翁文灝曾被並稱「三國寶」,日本人敬他為古建築恩人,這位中國的一代宗師在貧病潦倒中追隨魂牽夢繞的古建築去了。
貝聿銘曾經回憶:「兒時記憶中的蘇州,人們以誠相待,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日常生活之首,我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現在的中國,再也見不到這樣的人文風景,這是跟隨中共對中國古蹟的破壞而來的對傳統文化的毀壞。
社會需要進步發展,但發展如果把舊有的文明毀掉一切重來,這樣去尋求理想國的結果就是走向災難。美國政治哲學家Russell Kirk認為,在道德或政治或品味方面,現代人不可能有任何新發現。社會應該遵從習俗、慣例和延續性:在熟悉的魔鬼和陌生的魔鬼之間,寧可選擇前者。古老的習俗讓人們得以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破壞習俗者所毀壞的,超過他們的所知或所欲。保留古老建築,就意味對傳統的尊重,讓習俗得以延續。
因為,傳統的就是現代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日本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香港和台灣也在保留中華文化的美好習性中步入文明世界。
而摧毀了以古蹟為表徵的舊有文化,也就摧毀了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的互信,摧毀了貝聿銘「兒時記憶中的蘇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