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反思 0629 2021: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602656296411808
有感:重溫《知堂回想錄》、《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知堂書信》;《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周作人晚年書信》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601269049883866
簡談 La Tour Eiffel 和 Brooklyn Bridge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601435806533857
上有天堂,下有La Samaritaine.......
"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 - 法國在台協會
2 小時 ·
令人引頸期盼的重生!Une Renaissance très attendue : La Samaritaine, édifice emblématique situé au cœur de Paris, a rouvert ses portes
位於巴黎市中心、極具代表性的莎瑪麗丹百貨,歷經16年整修後, 終於在本月以華麗婀娜的姿態重現世人面前!
法式時尚和美妝等著慕名而來的顧客推門而入,探索這座第二帝國時代的璀璨建築。還不只這樣呢!法國總統馬克宏在他6月21日的推特說:« 這是一座符合19世紀末精神的大型百貨,内部還加建了托兒所和社會住宅。共創造了3000 個就業機會!我們的歷史建築仍然生命盎然!"
LK Fan
花了兩天,看完一本5OO頁的書,康正果的我的反動自述,他的中文非常好,寫得樸實而精準。又令我對中共之惡了解多d,甚麽是勞改?甚麽是反革命?甚麽是農民生活?他也說了他的六四經歷和國安拘留經歷。上海生與死、天雠、往事並不如煙、鸿等都是必看的書。中共仍然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共,香港人將更廣泛及深刻經歷中國人的痛苦。
---
hc: 台灣版稱為《出中國記》 (允晨);也可參考 239 簡介孫康宜的文集與《走出白色恐怖》/康正果:“出中國記” 2018-8-6 漢清講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x0f5mfPl4&t=357s
我對於將論文集成書的朋友,總是推薦用Herbert Simon的作法:將書分成幾組,各組之前再補序言,使其成系統。
Simon 的大部分作品由 MIT Press 出版,包括其經濟學論文集多本者。這兩本認知心理學的論文集則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 (1979/1989),共千來頁。 謹以此小則筆記,紀念他並謝謝他的教誨。 (我們的二三十封通信,藏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圖書館數位檔。)
Herbert Alexander Simon (June 15, 1916 – February 9, 2001) was an American economist, political scientist and cognitive psychologist, whose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 was decision-making within organizations and is best known for the theorie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and "satisficing".[5] He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in 1978 and the Turing Award in 1975.[6][7] His research was noted for its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and spanned across the fields of cognitive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tical science.[8] He was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for most of his career, from 1949 to 2001.[9]
不定期會收到老曹的信,
總說說近日的生活,
友朋間的活動,
然後也關心出版的現況,
不忘鼓勵。
我當不了老師,
我缺乏這樣持續厚積的熱情。
瘟疫期間,
老曹來信,提到了卡繆的瘟疫,薄伽丘的十日談,
這些過去讀的經典,
就像是醒世寓言。
他也提到了平路的新書間隙,
師母鍾老師曾伴讀平路一段時光。
人生的因緣很難說,
有善有惡,
因為工作接觸許多人,
最大的感想是,
就算不能大氣處世,
也要避免鳥肚雞腸。
過去認識一些人,
因為如此而越走越遠,
人終究要同氣相求。
老曹問我文訊那場生命書寫演講,是先有文稿嗎?
我忘了回,
我好像只有大綱,
後來重潤。
出版第一本書時,
送給一些師長,
只有老曹認真看了,
像在改作業,
非常感動。
之後再出書,
連朋友也不送了。
老曹正在編張清吉先生的紀念文集,
我對老曹說:交給允晨吧。
新潮文庫對我來說,
影響深遠,
而我們這一輩的出版人,
見過張先生的更是不多。
不過,
我也對老曹提到最近的疲憊,
這種倦怠來自於沒有進步的動力。
而這種動力要靠精彩的作品喚醒。
說來也巧,
老曹才提到他的老師施百鍊先生,
我就收到施昇輝兄來信,
問我想不想看士林的故事?
我一口就說好。
不會再有這樣巧的事。
施兄出身士林世家,
也是有許多故事的人。
這本書的校正者正是老曹。
謝謝昇輝兄。
我又想起從童年一直到青春的這條路徑來:劍潭、士林、小北街、大東路、中正高中⋯⋯。
讀 {蜂蜜與塵土}(Honey and Dust) 提到某敘利亞人有「高康大式鬍鬚」,翻譯者解釋一堆「高康大」何許人也,卻沒說這是什麼鬍子。
高康大應是十五、六世紀拉伯雷(F. Rabelais)《巨人傳》(Gargantua et Pantagruel)的主角Gargantua,我多年前還提過:
鍾漢清《戴明領導手冊》譯序兼中文版導言: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學習、鍛鍊出新領導者本事,它也是戴明哲學應用於現場領導改善、培訓大全。本書為作者休提士(Peter R. Scholtes)先生數十餘年經歷及用心的結晶。這本闡揚戴明領導哲學的名作《戴明領導手冊》(The Leader Handbook),應在人間多點知音。這是譯者心意。我要轉引十五、六世紀拉伯雷(F. Rabelais)《巨人傳》(Gargantua et Pantagruel)書後的吉特先生話:「他為我們寫下了這本書。它給讀者以生命,它也使作者精神永垂不朽。」我以為作者會以本書傳世。英國大文評家 John Ruskin說得好:「愛心得匠意,則傑作在望(When love and skill work together, expect a masterpiece)。」
"Readers, friends, if you turn these pages
Put your prejudice aside,
For, really, there's nothing here that's outrageous,
Nothing sick, or bad — or contagious.
Not that I sit here glowing with pride
For my book: all you'll find is laughter:
That's all the glory my heart is after,
Seeing how sorrow eats you, defeats you.
I'd rather write about laughing than crying,
For laughter makes men human, and courageous.
BE HAPPY!"
--from "Gargantua and Pantagruel" (1532 - 1564) by François Rabelai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