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與太太銀座
1900~2100 taiwan
🚨IT'S HAPPENED AGAIN!🚨
Black hole: 財政黑洞。 20190410-78m-800x466-2-1 Sc...
原來今天禮拜天,該上「教堂」遇到陳文發
6年的Facebook青春;16年的Simon U 交情
2013年4月14日下午11:33 ·
林洋港
傍晚才知道林洋港過世。 我記得曾讀過林洋港先生的書,很樸實,要點也變成一般的記憶。誠信「阿港伯」林洋港從政風範受人敬重⋯⋯
更多林洋港
傍晚才知道林洋港過世。 我記得曾讀過林洋港先生的書,很樸實,要點也變成一般的記憶。誠信「阿港伯」林洋港從政風範受人敬重⋯⋯
146,706 次觀看
Raymond Gerges B. Abdo 發文到PABLO PICASSO
" Woman with a Book ( Marie-Thérèse Walter) 1932 by Pablo Picasso
Oil on canvas
The Norton Simon Museum, Pasadena , California in USA
Oil on canvas
The Norton Simon Museum, Pasadena , California in USA
華人作家 III:《坐看雲起時》- 李怡
《坐看雲起時》-李怡…
思想。影視隨筆已說讚
【港台電視《華人作家系列III》 - 《坐看雲起時》李怡】
今晚(1月6日)9時播出的《華人作家系列III》,介紹的作家是香港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李怡先生。
李怡先生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政論文章,和他曾是《七十年代》、《九十年代》雜誌創刊人,他的文章以對時勢的批判性和辛辣見稱,但或許讀者不知道李怡最初是寫情書開始他的作家生涯,原來他有其柔情的一面。
李怡先生於1936年4月13日出生,原名李秉堯,香港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舒樺、齊辛、李怡、余從哲皆是他的筆名。年輕時的李怡先生中學畢業後進入上海書局編輯部工作了兩三年,在編輯部白天選讀很多古今詩文作品,晚上勤奮自修,1957年就嘗試投稿,他一開始就投向當時較高水平的〈文藝週刊〉,居然一投就被刊出。之後他就陸續投稿,大部分被取用刊出,後來得知羅孚先生是當時〈文藝週刊〉主編,對取稿的編輯意識持開放態度。他自述能晉身文壇和一輩子的寫作生涯,羅孚先生可說是把李怡先生帶進文壇的恩師。李怡先生著有政論文集《放逐》、《邊緣》、《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和《香港思潮──本土意識的興起與爭議 第四版》等,部分為《蘋果日報》專欄散文結集如《思緒》、《對應》、《段子》、《遐想》和李怡「人生100篇」系列等,內容主要是政論及一些較輕鬆的話題,如電影評論、書評等。另外,自2003年起,李怡先生擔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一分鐘閱讀》主持介紹一些作家的著作,播出至今,2005年更把節目導讀輯錄成《101好書 : 1分鐘閱讀 : 匯聚中外名家資智慧的生活通識》。李怡先生現為獨立評論人協會(簡稱“評協”)之創會會員。
這齣《坐看雲起時》介紹這位政論名筆在寫作方面的貢獻,追溯他如何由擁護共產主義的文化青年,演變成晚年狠批中共政權的文壇旗手之心路歷程。我們更會漫步於李怡先生的感情世界,由於早年他與愛妻天各一方,我們可閱讀到當年他寫給妻子的情信、情詩,和感動於他歷年不懈對亡妻梁麗怡女士的思念:著作《念。情》正是輯錄多篇懷念亡妻的文章,當中充滿著對妻子的思念,以及他們同生活的點點滴滴,最後結集成書作為一個「為了放下的記念」。
在李怡八十歲生日前後寫成《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寫下所感所思和生活點滴,成為此書的第一部分「八十記事」,第二部分「當我們的身份『被認同』」,是匯集作者專欄《世道人生》的文章,在評論時政中也貫串作者的理念、經歷和人生觀。
2007年獲董橋先生之邀參與撰寫部份《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蘋論》,直到2016年1月30日,現時李怡先生仍有在《香港蘋果日報》〈世道人生〉專欄撰文,自己亦拜讀其文章,最近一篇頗深刻的文章《希望》一文(2019年1月2日)中,李怡先生雖然引用作家魯迅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的暗夜。」但他寄語我們即使對明天不抱希望,並不是要放棄對明天的要求和堅持。作為長者的李怡先生,仍為下一代爭取更好未來。文末李怡先生結尾寫:「明天,就是未來,是不可以妥協的。我們對明天縱使不抱希望,但不等於要放棄對明天的堅持。明天,就是年輕人的時代,年輕人的世界。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站在年輕人一邊,他們就是香港的希望。換句話說,任何排拒、壓制年輕人的言行,不管是甚麼派,都是在扼殺香港的未來。」
至於導演林子穎,正是紀錄片《旺角黑夜》、《未竟之路》(與拍檔黃頌朗共同拍攝)和《地厚天高》的導演。前年畢業的她,由記者,再到紀錄片導演,到現在嘗試成為劇情片的編劇和導演。此齣也許是她首齣在電視播放的紀錄片,李怡先生已經「先睹為快」,並在專頁寫《一點感想》,甚為滿意她的拍攝角度和片名:「……我很欣慰年輕導演Nora(林之洋名)拍了這部片,她選擇從我的生命去看我的寫作,而不是只從寫作去看寫作。我也很欣慰她找了幾位年輕人去談我的寫作,因為我已老去,我關心的是香港的明天,而明天當然是屬於年輕一代的。我也喜歡片名:《坐看雲起時》,這來自唐代王維的詩,前一句是「行到水窮處」。人生之路哪怕已經「行到水窮處」,但看到雲的湧起,水的凝聚,生命會生生不息。有生之年,如果我能寫出「自傳」,這部電影給我勾勒了一些輪廓。謝謝Nora。」這篇文不約而同和他的《世道人生 - 希望》一文相互呼應。而今天林子穎則透過網頁回應謂:「……但一部紀錄片的背後,實則是一段攝製隊和主角本人相知、相識的歷程。我很希望主角知道我在這段期間是怎樣看他。同樣地,我也好奇主角在和我們的這一段關係中,是怎樣看的。這一年和李怡老師的相識,是段很動人的旅程。感謝紀錄片,感謝緣份。」
願李怡先生身體健康,文筆繼續生輝。期待林子穎的第一齣劇情片,讓電影夢帶她走得更廣更遠的路。
今晚9時於港台電視31、31A直播;港台網站 tv.rthk.hk、流動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重溫《坐看雲起時 - 李怡》(Youtube)
The number of executions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regained the power to review all death sentences in 2007; for instance, the Dui Hua Foundation estimates that China executed 12,000 people in 2002, 6,500 people in 2007, and roughly 2,400 in 2013 and 2014.
Capital punishment in China - Wikipedia
Capital punishment in China - Wikipedia
胡適致沈怡函 1954.12.17/21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1953
更多Dr. David Rowe, Yale資料:https://hushihhc.blogspot.com/2016/05/dr-david-rowe.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