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前Farmer作品 無.
晚餐後明目大蓋知道才知識通訊8年停刊.真是有什麼話好說. 所謂科技與文化過份自以為如此. 還是真的沒"人口".....
許多人對清晨漫遊都刮目相看
---
四點多起,忙一陣子blogs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3/08/paul-farmer.html
等,覺得沒什麼意思。
6:10 -9:39
捷運公館--- 劍潭站(應該是下錯站) 士林市場有點恐怖,外頭數部消防車待命---計程車130元 東吳大學圖書館—素心樓/ Ward紀念堂等---山路—100巷—自強隧道---大直---捷運大直站---松山機場---敦化北路---民生東路---民權巷 克爾咖啡Quel Coffee (拿鐵55 (法英quel: who;
what;
which
/ 咖啡風味一流) ,翻看《小日子》8月號,還不錯,每本100元。---捷運科技大樓,小巷,水煎包各10元。臺大法律學院---數學館,八寶粥24元—黑面……----醉月湖美麗小鳥----小朋友籃球教練發飆---告訴你方法偏偏不用----操場---新生南路---家約9點40
十來年前比較常在媒體看到怪傑Jeffrey P. Bezos的訪問.
他基本的想法是沒改變的.
而他創的Amazon 其實是很複雜的" 生意-技術組合"的公司 豈只是賣書.
貝佐斯將以個人資本斥資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不代表亞馬遜公司,這項交易涵蓋了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所有出版業務。An Amazon Problem: The Book Is Dead, Long Live the Book
Jeffrey P. Bezos
Entrepreneur
Jeffrey
Preston "Jeff" Bezos is an American entrepreneur who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growth of e-commerce as the founder and CEO of Amazon.com, Inc.,
an online merchant of books and later of a wide variety of products. Wikipedia
Born: January 12, 1964 (age 49), Albuquerque, New Mexico, United States
Nationality: American
亞馬遜CEO 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公司已同意將包括《華盛頓郵報》
Katharine Graham 訪問台灣並沒有寫入《個人歷史 Personal History 》
Paul Farmer
In its Centennial yea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roudly announces a new partnership with the FXB Center for Health and Human Rights at the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UP is now the publisher of Health and Human Right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This open access, online-only publication, edited by Paul Farmer, is dedicated to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 that advance health as an issue of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 The journal is freely accessible at www.hhrjournal.org.
Paul Farmer是世界窮人及其醫療和人權的著名鼓吹者,擁護者。
我很訝異他在《維基百科》 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ul_Farmer,還沒有中文版。因為除了本文上段, 名家Tracy Kidder* 於2003年撰的 8年前就有漢譯
Paul Edward Farmer (born October 26, 1959) is best known for his humanitarian work providing "first world" health care for "third world" people, beginning in Haiti. Co-founder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justice and health organization Partners In Health (PIH), he is "the man who would cure the world" as made famous in the award-winning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 by Pulitzer-prize-winning author Tracy Kidder.*寫作報導文學文學作品著稱,” 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 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82年,英文和中文《讀者文摘》有書摘)與國家書獎(1982年),” Among Schoolchildren”(中文譯本《學童紀事》由先覺出版)更使他獲得甘迺迪獎(1989年)。House ( Tracy KIDDER)......
Paul Farmer的獎章等無數,請讀者參考《維基百科》 和哈佛大學的網路介紹。
---
英國(蘇格蘭除外) 的"惡犬傷害他人主人將判重罪"的做法和思想上都引人思考與討論
比較: 最近中國北京禁止市民養許多種的大犬的做法.....
或許你有興趣
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RSUIT projec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hcsstt.blogspot.tw
2004.11-2012.11:§
關於《知識通訊評論》
《知識通訊評論》是一本對廣泛知識訊息做有系統介紹的半月刊。由國內外重要的科學文化訊息來源,選擇其中最重要的訊息,分門別類做有系統的介紹,知識的範
圍由物理科學、生命科學、工程科學、地球科學到社會科學和人文藝術領域的知識,另外也兼及知識與社會影響方面,如國際世局攬閱和書評快訊等內容。
這份刊物的目的,是為國內的知識、文化和學術界提供一個訊息的窗口,使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而且是跨越領域的一些重要知識訊息,並藉此建立起國內知識、文化和學術界的一個訊息交流平台,期望未來能夠產生源於文化內在精神的創造力。
發行這樣一份刊物的構想,得到國內眾多知識、文化和學術界人士的肯定,王倬、朱經武、李遠哲、何丙郁、胡定華、翁啟惠、曾志朗、楊牧、楊振寧、管中閔、鄭永齊、劉炯朗、劉兆漢、錢煦、羅浩等多位中研院院士和知識代表性人物,都是《知識通訊評論》的學術顧問。
《知識通訊評論》於93年11月正式出刊,迅速得到國內外各界好評,94年7月入圍金鼎獎最佳新雜誌獎,8月間並與英國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建立夥伴合作關係。
《知識通訊評論》是一個新的嘗試,冀望建立「訊息裏拓展視野,文化中開出創意」的知識文化新局。
這份刊物的目的,是為國內的知識、文化和學術界提供一個訊息的窗口,使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而且是跨越領域的一些重要知識訊息,並藉此建立起國內知識、文化和學術界的一個訊息交流平台,期望未來能夠產生源於文化內在精神的創造力。
發行這樣一份刊物的構想,得到國內眾多知識、文化和學術界人士的肯定,王倬、朱經武、李遠哲、何丙郁、胡定華、翁啟惠、曾志朗、楊牧、楊振寧、管中閔、鄭永齊、劉炯朗、劉兆漢、錢煦、羅浩等多位中研院院士和知識代表性人物,都是《知識通訊評論》的學術顧問。
《知識通訊評論》於93年11月正式出刊,迅速得到國內外各界好評,94年7月入圍金鼎獎最佳新雜誌獎,8月間並與英國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建立夥伴合作關係。
《知識通訊評論》是一個新的嘗試,冀望建立「訊息裏拓展視野,文化中開出創意」的知識文化新局。
§ 訂閱雜誌
本雜誌為月刊,一年12期1200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雜誌訂閱的訊息,歡迎您來電或 來信 詢問。或者,您可以點選此頁面,瞭解詳細訂閱辦法。
§ 聯絡我們
知識通訊評論
電話:02-2311-1968
傳真:02-2331-6345
E-Mail:
寫給知識通訊評論
§ 媒體報導
天下雜誌專訪發行人江才健〈為科學添加人文之心〉
楊振寧院士推薦《知識通訊評論》〈一封介紹江才健先生的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