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0528 2013 二

可能6點起.
照例覽fb一通.


昨晚看澄心論萃  集
饒宗頤:《梵學集》《畫(寧頁)》《澄心論萃》《饒宗頤研究》『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文化藝術之旅──池...
 午35度

 建築系的向心力比ie強---李安琪回來
 jeff Kang 來電我叫他先打david 再cl  他說我現在貢獻社區
 午後 拉肚子2次  (晨OK 喝台大豆漿/番茄汁晚飯前胡蘿蔔汁.....)yy說要身體總檢.
報稅竟然不知道要先繳稅十來萬.....走去師大路的問津堂全*3.5  買2書Cambridge Companion to David Thoreau 蕭麗主編詩詞自由談
東海圖書館 館訊 東海的人與書 (XVII):林衡哲,方師鐸,蔡一諤,張定綺

東海的人與書 (85):



只讀過李田意 (1915-2000)先生的《哈代評傳(A Study of Thomas Hardy)》,上海與香港:商務印書館,1937年。 (2005.8.17 HC作:昨天讀李田意先生的「哈代評傳」(台北商務「人人文庫」,1966影印)。頗不俗 (hc判斷應為1940s初作品。以中國青年之作,如此成績,很好)。不過我查網路資料卻多未提此種作品。記下當參考。*如)
這本或許是他的學士論文二十初頭就能寫出這樣四平八穩的大文學家評傳功力不凡
今天讀到東海圖書館對他的作品和藏書記錄和簡介才知道先生是位通才,大家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3/05/xviii.html
世堂. ACI 的網站資料太多. 光是頒獎就近二十來種. 我希望你花點時間整理你接受Fellowship 的過程. 這種簡介有 助於國人了解專業組織的發展和可能性.
 萬神殿 (羅馬) 一些記錄 (1999-2013)

Wikipedia 中文
萬神廟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
但是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難以澆灌出這麼大的一個穹頂,因為混凝土的張力將無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人們後來得知,古羅馬人當時使用的混凝土是來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然後在建造穹頂時,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後逐漸選用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到頂部時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頂的厚度也逐漸削薄,從穹頂根部的5.9米一直減少到頂部的僅1.5米。
 ref. 唐光華
宜蘭一位在家自學國中生把每篇讀書心得都當做文學創作,而非作業寫。無論體裁,結構與修辭,字字用心,且滿懷歡喜。身為老師,看到學生如此樂而學之,樂而寫之,實在很受鼓舞。或許這孩子因住在高山上,敢於任心靈展翅翱翔。
hc: 師長的大責任似乎要讓他們一直有翱翔的赤子之心.


這篇Simon的序是從2000年的網站所搶救的.

www.deming.com.tw
每周至少五天更新:2000/07/17(updated July 17, 2000Thanks(鳴謝)

感謝司馬賀(H. A. Simon)教授贈其重要" Economics As A Historical
Science"
,本刊將陸續簡介。並賜    『人工科學通識』中文版序 


Preface to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me to see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made availabl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kind of world in which we live today, we can no longer afford the luxury of limiting new knowledge to the particular language community in which it happens to originate. We understand today that knowledge, not  material things, is the principal basis for human  productivity and for the problem solving skills that we need to continue to live,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Nature, on our Earth.
Full exchange of knowledg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communitie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because these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 world, and books that are published in both tongues will thereby become available to most of the world's people.
I wish to thank Mr. Hanching Chung warmly for his vigorous efforts both to translate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and to arrange for its publication I hope that reader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dition will be encouraged to join in the exciting adventure of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he systems that play such a large role in our modern world
Herbert A. Simon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
June 24, 2000


翻譯是深層游戲
近月來投入翻譯工作,相當的辛苦,不過甘苦參半,有時也很快活

我出版的翻譯本,一定比原文豐富:不只有原作者序、譯注、譯後報告(導補充(譬如說正考慮將用語集和索引合併用西方國家文人表示「貨真價實」叫The
         real Simon Pure.=the real or genuine person or
article
可見我的司馬賀叢書是「真貨」。這位大科學家最擅長精密表達,也極用功,樂意將其「天才(經濟學、理學、設計
計畫學、複雜系統、決策  問題解決學、……)」一以貫之,所以我將這本書名取為《人工科學通識
請看目錄第一章
了解自然和人工世界
第二章
經濟的理性
第三章思考的理學:在自然中深埋人造物
第四章記起與學習記憶作為思想的環境
第五章設計的科學
第六章社會計劃:設計演化中的人造物
第七章關於複雜性的各種觀點複雜性結構:各種層級系統
保護天籟,就跟保護動植物一樣重要

石頭無語,卻是自然界最具有象徵意義的寂靜代表。
范欽慧圖片提供
一 顆2.54公分乘以2.54公分大小的石頭,究竟可以告訴我們多少故事?之前因為讀到《一平方英吋的寂靜》(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這本書,認識了作者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他是一位自然野地的錄音師,得獎無數。在戈登過去將近三十年來的錄音經驗中,最棒的錄音地點是在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內的霍河雨林,於 是他把過去一位印地安酋長送給他的一顆石頭,放在這個最精采的聲音殿堂裡,當作他所要保護自然聲境(soundscape)的目標。我寫信向他表達了我對 他所作所為的欣賞,並且也把自己在森林中錄到的天籟CD,轉送給戈登。 就跟戈登的經驗一樣,過去十多年來,我在大自然中錄音,一方面被自然天籟所感動,一方面也感嘆,我們是身處在充滿飛機聲、汽車引擎聲,以及各種人為聲音的 世界裡。因此,當《一平方英吋的寂靜》這本書出現時,我才發現,原來,保護荒野的天籟,就跟保護荒野中的動植物一樣重要。
最讓我讚佩的,其實是戈登對荒野中所擁有的「寂靜」的深入闡述。所謂的「寂靜」,不是沒有聲音,反而是萬物都存在的境界,重要的是,要保護那些荒野之聲,讓世世代代的人都聽得到。
戈登開心的回信告訴我,希望我能寄給他一枚來自於台灣的石頭,他決定將這個石頭放在他的「一平方英吋寂靜」(OSI)的地點,讓這個石頭也能感受到那份寂 靜的力量。於是,我寄給戈登一顆我在秀姑巒溪河床上撿到的石頭,告訴戈登說,這條河發源自中央山脈,那裡是我多年來收錄自然聲境最棒的地點。
還記得那次我去花蓮工作,原本想去看看秀姑巒溪出海口的獅球嶼,還記得當時我在河床上,一眼就被那大片五彩繽紛的石頭所感動,隨手撿了一顆美麗的卵石,當 作旅行的紀念。我把這個石頭寄給了戈登,幾個禮拜後,戈登寫信告訴我,我寄給他的是一顆許願石,因為這個石頭上有著非常獨特的線條。戈登說,按照他們當地 的傳說,如果我們對著這個石頭許願,然後把石頭扔進水裡,我們的願望,就會依照線條展開自己的旅行,最後達成我們的心願。接著戈登做了一個讓我非常驚訝的 決定,他要把這個石頭帶到霍河雨林一陣子之後,再把它寄回還我。
寂靜星球:正在建構的自然聲境博物館

十六年來的錄音工作,作者說她的腦海建構出一張獨特的聲音地圖。
范欽慧圖片提供
「寂靜將會回家」(Silence will come home.)向我預告著。那顆來自花蓮的寂靜石頭,將會繞過地球一周,回到我的手裡。兩個從來沒有見面的野地錄音師,就這樣你來我往,透過一顆石頭,進行了一場極為奇特的旅行。 當石頭回到我手中時,我該如何去面對它呢?這可不是一顆普通的石頭,它雖然只是我隨意在河床上撿到的卵石,卻能漂洋過海,經歷了這段傳奇,我不知道這顆石頭,究竟會經歷什麼樣的故事?為了這顆寂靜的許願石,卻在我的腦海觸動起陣陣漣漪,一點也不安靜。
戈登特別選了一個很奇妙的日子,2012年12月12日,把這個來自台灣的石頭護送到「一平方英吋的寂靜」這個據點,他拍了一些照片給我看,整體看來有點 像是太平山或是棲蘭檜木林的感覺。他告訴我說,這裡有一棵高大的樺樹,從它枝條的形態,就可以看出它最初從種子發芽的樣子。我突然明白,讓戈登著迷的,正 是生命最原本應有的樣子,他追求那樣的純粹,並且努力從原始荒野的源頭,仔細聆聽生命的本質。
這段期間,我跟戈登通了十多封書信,分享了彼此在大自然錄音的經驗,包括我跟他介紹我在自然影像拍攝的心得與困惑,他感性的跟我說,當他碰到困難,會先把 手放在一顆他在亞馬遜河撿到的石頭上三分鐘,用心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光是用理性的思考來判斷……他也跟我介紹他正在建構的自然聲境博物館,稱作: 寂靜星球(QuitePlanet)。人們可以極平價的方式購買與使用戈登多年來在世界各地錄到的各種大自然聲音,包括森林、海洋、雨林、溪流……這些經 費也將回饋到孕育這些荒野聲音的棲地環境保育計畫。
石頭正在回家的路上
幾個星期前,我突然收到戈登寄給我的一個包裹。打開一看,居然是一把製作成很像是鎖鑰的隨身碟,上面還有一排文字寫著:「你是被授權的使用者。」我立刻把 它插進電腦中,發現裡面居然都是大自然的聲音,因為錄音的規格很高,我得下載不同的播放軟體,才能欣賞到戈登所錄製的野地立體原音。
剎那間,我彷彿跟著戈登來到了大自然,閉起眼睛,聽到了那些我熟悉的聲音,不論它錄自何方,我都已經身歷其境。我多麼希望戈登也能來到台灣錄音,渴望他能 聽到那些我曾經錄過音的現場:蘭嶼雨林中的嘟嘟嗚與昆蟲、觀霧森林中的竹鳥與獼猴、知本夜晚的山羌與飛鼠、合歡山上的冷杉枝頭的灰鷽與鷦鷯……是的,牠們 仍然在那裡,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真正聽過牠們的歌聲,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像戈登一樣,把這些聲音告訴所有的人。身為一位野地錄音工作者,我知道自己的工 作就是為環境做記錄做見證,總有一天,我得把所有的訊息傳出去,並回過頭來,去為保護這些天籟而努力。
稍後,戈登告訴我,我的台灣許願石已經在2013年2月19日取回了,石頭正在回家的路上,同時他也放了一個當地的小石頭一起寄給我,並且很俏皮的寫著: 「別問我為什麼,但是我知道有好事即將發生。」我心想:「兩個月足夠我的許願石去做國民外交、認識新朋友吧。」不過,戈登已經開始邀請我為美國奧林匹克國 家公園正在進行的荒野地位計畫(Wilderness Stewardship Plan),到公眾論壇發表意見與想法。這項計畫向全世界蒐集各種不同的建議,以作為國家公園接下來進行保育與管理的重要基礎。
戈登說,未來他希望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推動全世界第一個「寂靜之地」,這個計畫將提供重要的實踐依據,他很希望我能夠貢獻自己的意見,也歡迎台灣所有有想法的人,都能上網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看著這一位自然野地錄音師,從聆聽者變成了自然的代言者。原來,這麼多年來,在野地獲得的各種感動,正為的就是完成這樣的使命。就這樣,我跟戈登透過一 顆來自花蓮的許願石結了緣,這段一平方英吋的旅行,究竟將完成什麼樣的願望?或許當它回到家,重回我手中的那一天,我會安靜的聆聽所有訊息,但是我知道, 那不會是結束,而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全文網址: 文學的自然教室/一平方英吋的旅程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925309.shtml#ixzz2UXRz5To4
Power By udn.com



 九點出去山外買兩本. 等10點
 4891
影片介紹
貧窮我最後的尊嚴
當 大地還沉靜於昏暗晦明之際,「流浪」已如病毒緩緩籠罩人間,流離倉惶的貓、銜賞尋找的愛犬、棄置街頭的神像、呼嘯疾駛的救護車、巡邏臨檢的警察、流動四竄 的二手攤販、枕地安眠的遊民、佇立街頭等待交易的流鶯,等等伴著寺廟清晨的梵音,共譜一闕「流浪曲」。這些「街友」有被逐出家門的殘障者,有被子女遺棄的 病婦,有無屋可居、無事可做的浪人。你會見到盤踞街頭乞討的孤苦老媼,她怨嘆的眼神噙著淚水,搖著空空如也的乞食缽說:「他們仗勢著有錢,偏不給你」;你 會見到拉著推車的流浪婦人,用不屑的眼光觀察苦情乞討的殘疾人。「街友」們日日活在困頓與絕望中,終日只能以酒精麻醉生命苟且偷生,把虛無飄渺的幻想寄託 於彩券,而隨著傷、老、病在朗朗青天下急速邁入死亡。催魂的救護車聲又在大街小巷轟鳴,「街友」們在心中漠然唸著「又有某某人先走一步,解脫了」,而街頭 上無所不在的監視器,一樣冷冷地記錄著這一切,無動於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