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0507 2013 二

半夜弄東海人list



取得Throughput Accounting



大綱

什麼是戴明博士的淵博知識系統?
一些產業的經驗談
物料管理的系統觀
  目的
  目標
  戰略
  戰術 戰情室
  生產系統-物流系統-SIPOC
  傳統物料管理職能上的界定
  系統的重要績效指標
  新會計看法:ABC/Throughtput/JIT/ Order
  供應商的哲學與管理

物料管理上的變異
   可運作定義設計的主要參數考量
   系統穩定性的要求
   瓶頸問題
物料管理上的學習
   如何PDSA與持續改善
物料管理作為社會-心理系統
   如何在組織之中發揮效能

Cases Study for Materials Management:臺灣壹集團 ,台灣連鎖便利商,HTC: the One: microphone...



參考資料
拙著生產管理:策略與實務
拙著系統與變異:淵博知識與理想設計法(Systems and Variations: 2010 Deming Memorial Speeches)
拙譯精實系統Lean Thiking
網頁







這是我十天前聽作者在TED演講 記憶中與實際之快樂
他對近年流行的快樂經濟學的批評
剛剛查此兩字只稍有區別: twitter, Twitter, giggle, titter, well-being,hap...
我半夜查Shorter OED是:
Well-being偏重道德和身體上的健康滿足和繁榮.
這是本年的課題之一待解



 兩則游常山
 70年代有朋友讀附近的大學. 信裏長提到此山.80年代在附近工作數年.無緣. 幾年前老友帶我們遊此山. 從清大出來.中途巧遇老友全家.http://hcplace.blogspot.tw/2013/01/ken-su.html


有一年,我常到新竹市的十八尖山。為了介紹這個景點。

對桃園市近郊的我而言,去一趟新竹市,一小時高速公路車程,說遠不遠,也很花汽油錢。

但是我發現,新竹市的小市民們,年幼的學童,隨父母來十八尖山,通常是為了運動的目的。以這個目的來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應該重視像是這樣多功能的綠地鄰里公園,我真希望,桃園市的虎頭山公園,有新竹市的十八尖山這麼美麗就好了。

但是當地人覺得好笑,這個公園,不過是鄰里性質,有必要宣傳嗎?天天上十八尖山的市民多的是,這是新竹市人人耳熟能詳的景點。

不少竹科、新竹市附近的居民,幾乎天天上山運動,而且從清晨到半夜,二十四小時都有人跡,安全又方便。

十八尖山很適合親子同遊,安全、綠意盎然,有很多步道可以健行,賞花、認識樹木,眺望新竹的市區美景,都很愜意。

這也是一個森林公園,每棵大樹、每種主要的花卉都有編號和介紹,讓年幼學童有認識台灣本土樹木的機會,是最好的植物學教育。「是我們新竹市民最喜歡的郊山,」新竹市府觀光局企劃科專員朱秀麗說

十八尖山蜿蜒八公里,海拔只有50公尺到132公尺高,有十八座山頭因此得名。沿途有歷屆市長體貼的公共設施,例如開飲機(因此連飲水都不必帶)乾淨、衛生、安全的公廁,沿路不斷的廟宇,香火鼎盛的小型宗教性建築,在深夜給人安全感。

沿途有很多涼亭,如介壽亭還有33座觀音像。涼亭旁還有沿山步道,可以鍛鍊腳力。另外,山路前後二頭相通,從博愛路入山口,走到寶山路的登山口,且走且玩,不需要二小時,適合親子運動、散步、遊玩。

這個市民公園,有很多個登山入口,但比較熱鬧、有大型停車場和公廁的新竹市博愛街底的入山口,是人氣最旺的。

 貴刊應該建立類似報導的FOLOW-UP制度 (請建議在網站上報導) 一定很有看頭.

去年天下報導園區外有狼群. 我常想:台灣從80年代初的近千人才到今天說不定有近十萬或數萬半導體人才 理應有更多元國際交流的空間. 類似以前說的bay to bay....
台灣如何和新加坡搶國際人才?最近大家一片罵聲,說台灣年輕人沒有出路,勞陣秘書長、台大社會系碩士畢業的馬來西亞僑生、孫友聯,甚至指控,大學生二十二K是破盤價。

台灣如何和新加坡競爭?本篇專訪,是六、七年前做的,在竹科老爺飯店,匆匆一小時,透過跨國的公關公司安排,我採訪到當時來台北考察順便挖台灣人才的新加坡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局長林瑞年:

這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因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根本是學我們台灣的經濟部工業局的,如今他們發展的策略如此精明厲害,挖角挖到台灣門口來了。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
局長林瑞年:

新加坡想複製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群聚

44歲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局長林瑞年最近頻頻跑台灣。多半時間,他都待在新竹科學園區,一定住在新竹的國賓飯店,方便他拜訪竹科的高科技廠商,也搭高鐵去了南科幾次,反而不上台北。

林瑞年看上的,當然是台灣的優勢:高科技製造業產業群聚。

林瑞年說,根據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的統計,台灣半導體晶圓代工的產值,已經佔了全球的70%,而同時也是第二大的IC設計產業,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也以22%市場佔有率成為世界的季軍,另外半導體後段的封裝(40%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測試(50%),都是世界第一。

曾經是新加坡的日商富士通電腦的高階主管,棄商從政的林瑞年,目前身為新加坡經濟發展的舵手──經濟發展局(EDB)的領導人,立刻看上台灣的電子產業人才又多又好。

他們經過一年的擘畫,訂出搶人才大戰略:與其新加坡自己百年樹人培育高科技工程師,不如直接向台灣借將。

林瑞年因此率領EDB全局展開到台灣的獵才行動。

為此,很多人打聽:新加坡敢來台灣踢館,究竟提供了什麼優惠的薪資福利待遇?答案是:在新加坡可以工作和生活平衡。

林瑞年帶來搶人才的待遇package是:年薪和台灣的竹科相差不多(因為竹科有分紅配股),但是在新加坡不必過竹科那種日以繼夜、晨昏顛倒的加班生活。
「世界各國的人才到新加坡,都不會覺得新加坡排斥他們,在這裡他們可以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林瑞年自豪得說。

新加坡以英語為工作語言,而華裔、馬來裔、印度裔三族共和,憲法保障族群平等,早已是舉世稱羨的富裕且平等的國度。

反觀台灣的竹科各大廠的科技金童們經常熬夜加班,身心不平衡,早已眾所周知。「我們標準正常下班時間是晚上九點,」竹科一家得過企業社會責任獎的管理部門中階主管說。

「我們基本上都採取開放的移民政策,只要有才能我們都歡迎,所以EDB就是盡量把新加坡的環境、基礎建設做好,」林瑞年如此宣示

為什麼要如此積極?因為在日趨明顯的全球的分工角色中,新加坡企圖和當前最熱的大中華經濟圈(台灣加上大陸、香港)深刻連結。

林瑞年密集的台灣行,目標是要深化新加坡的科技產業群聚,最終目的也在:希望能將新加坡的半導體廠,卡入大中華區高科技產業群聚的不同層次的分工網路。

因此新加坡EDB定義的高科技產業國家競爭力就是:凡是可與大中華(及世界)市場相結合的商業、產業與服務業,就是新加坡當前該佈局並戮力實現的。
「我們製造出各種機會,例如,如果大型的工廠設立的話,就會有一個吸引力,」林瑞年說。

新加坡的大策略當然就是要形成高科技產業群聚。在吸引電子產業時,重點在資本密集、知識密集型、創新的產業。

林瑞年領導的EDB所擘畫的具體圖像,就是優先邀請標竿企業來星洲投資。「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盡量製造一個平台,讓世界各國的企業,都可以到新加坡來競爭,」他說。

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外資公司模樣,就是像台灣聞名全球的台積電、聯電、聯發科那樣的標竿大廠,可以進駐新加坡,以便吸引周邊支援性產業進駐。
一旦產業群聚形成後,新加坡生產的晶圓的單價價錢變便宜,有了競爭力後,世界市場的接受度高,世界就非新加坡不可,屆時全球最新的技術又被導入,就會形成正向的循環。

「譬如說,尖端的12吋晶圓廠建立的話,就會有一個效應說:國際科技人才會想,如果我要到一個尖端的12吋晶圓廠工作的話,新加坡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地方,」林瑞年分析說。

他自己當年高中畢業後,就被新加坡政府以公費留學送到日本京都大學念完電機學位;回國後又立刻被日商富士通電腦高薪延聘,連續工作15年後出任新加坡分公司副總經理等職位,深諳世界的半導體產業的競爭遊戲規則。

事實上,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發展了22年,很多高科技的基礎建設也是一步一腳印。新加坡的EDB深知:想要一下子分台灣一杯羹並不容易。而他們也的確在公元二千年就曾經邀請到聯電到新加坡設廠,聯電的廠址就位在「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 Company)旁邊,這是他們國家最重要的金──淡馬錫控股公司所投資的主要企業之一。但是,因為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群聚未能形成,特許公司和新加坡聯電的營運表現都只是差強人意。

如今,林瑞年率軍二度衝刺半導體產業群聚,能不能成功?新加坡想要在ASEAN(東協)和大中華經濟圈之間,成為一個平台,既可以成為全球區域研發和製造調度中心,更可以以龍頭企業的領航地位,帶動新加坡半導體技術產品,讓全世界所需的半導體的製程的一部份,成功地集中在新加坡生產,因此就能製造了一個很大的市場,「通過這些方法來達到我們的競爭力,」林瑞年說。

產業結構雖然有其頑強性,新加坡一時無法超越台灣,但是「這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產業的潮流在改變,當年1960年代以後發展的半導體工業,大部分的工廠都在歐洲、美國,慢慢的工廠都遷移到亞洲,當然目前主要的最終消費市場還是在歐、美國,但是情勢也在變,中國起來了。

「你看中國的手機,不單是自己製造的內需需求,也輸出。只要能吸引足夠公司來新加坡設廠,也就能吸引足夠的支援性的產業來新加坡,一個帶動一個,」林瑞年非常有自信得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