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筆記: 讀張繼高先生的文章《必須贏的人》《從精緻到完美》「」





「無大臣之風」1985.8.2,收入《從精緻到完美》頁356-59
張先生從辜鴻銘說法,認為文祥(文文忠公)獨主創京都同文館,「其遠略,有非曾文正公諸賢可及也。」
現在Wikipedia 的說法:
同文館於1862年8月24日成立於北京,該校的倡始者是洋務派領袖恭親王奕訢桂良文祥的奏請下成立的,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為回應《天津條約》中未來條約需以英語、法語為正本的規定,因此必須培育足夠的外語人才來應付外交事務。
「日文版」說它是中國最早的大學出版社。
同文館には教育機関の他、翻訳作業も行い、1873年には出版会を開いた。これは中国で最も早い大学出版会であり、数多くの本を翻訳して出版した。


---

「語文暴力」1985.11.15,收入《從精緻到完美》頁360-63
張先生的文章提的一些字眼的文化史:
carpetbagger 


Line breaks: carpet|bagger
Pronunciation: /ˈkɑːpɪtbaɡə/



Definition of carpetbagger in English:

noun

informal , derogatory
1A political candidate who seeks election in an area where they have no local connections.
1.1British A person who becomes a member of amutually owned building society or insurancecompany in order to gain financially in the event of the organization demutualizing.


Origin

Mid 19th century: originally applied to people from the northern states of the US who went to the South after the Civil War to profit from the Reconstruction.

  1. 1 わずかな手荷物を持って旅行する人;(私利を求める)移住者,渡り者;(特に)山師.
  2. 2 ((主に米・けなして))(選挙で)(その土地とは関係のない)移入候補者.
  3. 3 《米史》南北戦争のあとに私利を求めて南部へ移住した北部出身者. ▼carpetbagを持って旅行した.
  4. 4 ((英)) カーペットバッガー:協同組合などを株式会社にして私腹を肥やす人.


〈關於電視新聞播報〉(1992.7.13~19 《新聞鏡周刊》192期),收錄 《必須贏的人》 pp.408-27

英國出版的Who's Who on Television "幕前工作頭銜多分工細":

Commentator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拼寫錯誤,改正。

Presenter採訪和製作有獨立預算
Newscaster or Anchorman接近主播
Interviewer
Commentator 政經領域不設
Reporter 參與採訪並在現場手持麥克風報導
Newsreader


(新聞鏡周刊 = The News Mirror Weekly 臺北市 : 新聞鏡周刊社, 民77-89

第1期(民77年10月31日)-第603期(民89年5月29日))


Intruder shot dead by Russell’s husband, Chuck de Caro, who was also wounded after...
THEGUARDIAN.COM


---

盛會:中山堂合唱胡適作詞、趙元任作曲、李抱忱編合唱的《上山》 1959年1月31日


   1959年1月31日,臺灣第一次聯合大合唱由李抱忱指揮五校合唱團,演出於台北市中山堂,當唱完了胡適作詞、趙元任作曲、李抱忱編合唱的《上山》後,胡、趙兩位大師都應邀上台講了話,胡適致詞說:「李先生指揮三百青年這樣唱出,竟使我的詩從沒有這樣好過。」這次的樂壇盛舉,可說是台灣合唱運動新階段的開始。台灣作曲家-李抱忱


此次盛會, 張繼高先生永生難忘,所以在悼念李抱忱、趙元任兩先生的文章,都有深情的說法:

胡、趙兩老在音樂會後,都還應邀上臺向聽眾講了一段話,氣氛醉人極了。 —
〈不懈的人專注的心 — 敬悼李抱忱〉(1979.4.10 《聯合報》),收錄 《必須贏的人》 pp.335-50




趙元任:「今天看到三百位青年唱我的曲子,我真感到『暖心』。我是因為愛好音樂而作曲的,今天太感動了。謝謝大家。」

胡適:「『上山』是我在生活最低潮寫的一首小詩,本來是用來鼓勵自己的。我原認為這不是一首好詩,可是經趙博士譜成歌後,我覺得比我的詩高明多了。這次又經過三百位同學來演唱,我覺得這首詩從沒有這樣好過。」 —〈將軍已死圓圓老—愴念趙元任先生〉(1982.4 《音樂與音響》),收錄《必須贏的人》pp. 359-64




《必須贏的人》收雷根第2任選總統文章兩篇:
〈且看「雷根世紀」〉1984.11.9
〈老薑雷根〉1985.1.25  這篇用力之勤,令人佩服:就職日是1月20,張先生翻譯21日的《紐約時報》社論《雷根和專家們》數段,真不知道那兒的空運報紙,還是報社有電傳設備?
"專家"指甘迺迪總統的親信為"哈佛大學老師-校友之會",而雷根最狠的一手是---他能辨認誰是「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那種專家,而後避之而已。

馬政府的例子是:內閣多人在扁政府時代投書,狠批政事的教授、作家,他們都退出了!



「今日馬英九在媒體上的聲勢有如1948年在上海打老虎的蔣經國......馬英九、 吳東明恐怕最後會成為這局橋牌的discard而已。」-----張繼高《必須贏的人》〈貪之「汙」在哪裡〉1994.3.17

張先生過世20年了。馬英九、 吳東明都好端端的在政壇。今日馬英九在媒體上的聲勢呢?也許是「一息尚存」而已。吳東明先生還是國民黨政權的有力人士。馬英九2任總統任內,大貪汙案/人,人民都能朗朗上口。
真是張繼高先生引用的:「可憐草莽偷垂淚,儘是詩書未死心」的地步。



據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四日浙江總督陳輝祖及浙江學政王杰會銜奏摺載:臣等逐一親加檢閱,其中多有狂謬悖妄之語。至卓長齡詩內有“可知草莽偷垂淚,盡是詩書未死心”。

《石頭記》

戴移孝父子詩集案(乾隆四十五年五月)
【可知草莽偷垂淚】:第一回載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是解讀“可知”二字。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是解“草”字。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則寫“莽”字,《離騷註》云“草冬生不死者”也。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人,我也去下世?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還淚之說己意為之是為“偷垂淚”。《脂本》與《程本》於此岐異,《脂本》將石頭與神瑛當作二人,《程本》只作一人,都與本句無涉。可議者《脂本》將還淚之說寫成問及作答,不比《程本》只作仙草自道貼近“偷”意耳。

【盡是詩書未死心】:五十六回載寶釵笑道:真真膏粱紈?之談。雖是千金小姐,原不知這事,但你們都念過書識字的,竟沒看見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文》不成?念書識字解讀“盡是詩書”,不自棄是表示“未死心”。古代儘有讀書人考到老也不自棄的。




重讀《必須贏的人》中關於當年政治、社會、文化的針貶,還是很有衝擊力道。
〈財經人物的危言〉談的是辜廉松的長文。張先生說,辜對當前問題的"看法",令他感到不安。 張先生說"今日居高位,玩政治的人整天胡亂云云與司空見慣"......希望辜等人談大問題時,最好審慎周延一些,減少誤導,多些文化省察才好。
文末說:教育和經濟一樣,只是文化的工具。沒有新而進取性的倫理文化,不可能形成第一流的國家。

小錯:
《必須贏的人》〈開明與保守〉中,"賀麟(胡適離平後的北大代校長)" (頁241)錯誤,代校長應該是湯用彤

張繼高認為馬先生到哈佛大學陶冶,肯定比急著開演奏會....的,更能有文化的積累,真正的大師。

「新奴隸」1983.12.23
宋人斥王安石:「罷斥老成碩彥,引用儇慧少年,求進太急,用人不當,卒以僨事。」


最近決定每天起碼讀一篇張繼高先生的文章,寫下讀後感 (7月2日,我們打算來一場張先生過世20年的紀念座談會)。他的專欄文章,有些有點時效性,有的用力很深,指出的現象很值得進一步探討,譬如說,〈總有一些人〉《聯合報》副刊 1994 年 3 月 3 曰。
......接近退休,有一位老兄抄了兩句元好問的詩,壓在書桌上:
     「 去古日已遠,百偽無一真。」火氣還是不小。

......他們真的不快樂。也許佛洛依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一書開頭說得對:「有些人經常以錯誤的標準去衡量問題。」.....


我對引言特別有興趣,想去了解它的文章脈絡。手頭上The Basic Writings of Sigmund Freud 沒收此書。就去網路查:1930英文翻譯本: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It is impossible to escape the impression that people commonly use false 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 that they seek {tower* success and wealth for themselves and admire them in others, and that they underestimate what is of true value in life. And yet, in making any general judgement of this sort, we are in danger of forgetting how variegated the human world and its mental fife are.


https://archive.org/stream/CivilizationAndItsDiscontents/freud_civilization_and_its_discontents_djvu.txt

*****




*****

我想談的一些人:

從張超英口述的《宮前町九十番地 》,讀者可以知道,張超英(1933年2月17日-2007年3月7日)先生年輕時,經常坐夜車從台北到台中,追東海外文系畢業的顏千鶴女士。他們兩人有精彩的婚姻生活。



在張超英悼念張繼高先生《專業的知識人》(《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1995.7.3)中,兩次提到 顏千鶴女士。一是張繼高先生讀燕京大學的英文老師,與顏千鶴的東海大學老師是同一人,張先生沒說出老師的名字,她應該是美籍外文系主任柯安思教授(Prof. Anne Cochran),參考

Cochran, Anne, 1902-1999. 柯安思Tunghai - Omnibus - Sites


  《專業的知識人》文末說了一則感人的故事:
      "......1994年我又到張府,呈報我決定復職東京,他雙眼發亮,喜出望外。.....對我說:"超英,這種31年的陳酒,相信你到任何地方都買不到,你就帶去日本,送給你認為重要的人士吧!"
    在電梯內,我看到內人雙眼含淚,也許是我自己的淚眼含糊,分不清彼此。
     想不到,那竟是與繼高兄相聚的最後一次。

*****
半夜,讀張繼高先生寫的兩位人物:

在張繼高先生的《音樂與音響》月刊1982.2 (104期),介紹東海大學副教授陳燦暉以日文寫作-出版的《足堪憂慮的日本》 (大力鎚"日本國民性的缺點",日本人最喜歡讀......),一出版就很暢銷。

----
  青囊壽世沈力揚-吳心柳  檔案下載

*****

今天談張繼高和英國詩人馬勞

這篇短文談《常存感激之心》載《聯合報》副刊:1984.5.11
可以看出張先生喜愛英國詩人的說法,而非暢銷書的"性格太美國化"---這篇前面介紹當時的暢銷書《生活,愛,與學習Living Loving and Learning By Leo Buscaglia

張先生引馬勞2句,我只找到一句

"常存感激之心。 "出處請幫忙。

"請愛我少一,但是久一點。" 典出:
Christopher Marlowe (c. 26 February 1564 – 30 May 1593) was an English dramatist, poet and translator of the Elizabethan era.

The Jew of Malta (c. 1592),

Act IV

  • 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可能不是張先生說的:"....學習馬勞當年對一位熱愛他的女友說的。

*****
約21年前,讀到張先生說他"胡了"--得癌症。從整本懷年他的文集中,可以知道他的告別也很不俗,跟太太去歐洲最後一次旅行 (我印象還有井上 靖的告別文明之旅),照樣做事....
《佛洛伊德傳》 廖運範譯 ,台北:志文, 1969
本書含兩部分:《佛洛伊德的自敘傳》,pp.7-86、Ernest Jones 著《佛洛伊德的一生》,pp.87-194;L. Trilling《評介佛洛伊德》pp.195-206;《年譜》,pp.207-225
佛洛伊德自述偶有些感人的軼事,是Peter Gay的傳記中沒收入的。譬如說在與哲學家William James 散步時,James 夾心症發作,要Freud 先走,他隨後就趕上 (頁59)。"他於一年後因夾心症逝世,我經常希望我能像他那樣,面對逼近的死神能毫無懼色。"
事實上,Freud 在這方面是做到了。




《佛洛伊德傳》By Peter Gay 精彩的地方在:傳主人生關鍵處的"自敘"中,提出其分析和批評:
佛洛伊德自己說,決定學醫的主要原因是:老師在課堂朗讀哥德的《論自然》(p.8)。
Peter Gay在第一章--中文本第38頁及其出處注解等--做一段"精神分析",包括指出該文經專家指出非哥德作品。

NATURE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Translation by ...
Video for goethe on nature▶ 5:14
www.youtube.com/watch?v=0qL5YEpnLS8
Dec 12, 2011 - Uploaded by BMAStudios1
"For Goethe human knowing was nature's knowing raised into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humanity. He was ...

****5.31

  • 朋友,早,
  • 報告一次聚會的提議。
  • 我與劉美蓮老師說,7月1日的聚會,下午1點起大家來談一下張先生,約30分,或剪接成30分。
  • 我沒見過張先生,只是他的忠實讀者,以公共知識份子看張先生。頭上有他的四書: 《樂府春秋》、《從精緻到完美》、《必須贏的人》以上三書由九歌出版、《Pianissimo 張繼高與吳心柳》允晨---劉老師有篇摘要,她在Facebook 公布全文兩篇.....

彭先生是張先生當社長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副總編輯,與張先生共事3年多。

忠信兄與彭兄都是"音與音響"月刊的作者。我今天與彭先生談,他似乎接受我的建議,要寫些他心目中的張先生。
忠信兄的4篇,收入他的《一葦集˙愚廬雜思》。
忠信兄的說法:
"漢清:
    1.  不是有專欄,而是在東海時(1976-77)少年輕狂,因緣在張先生的刊物寫了四篇專欄,後來因故
         沒有繼續寫下去(也是因少年輕狂)。現在想起來,是要感謝張先生的寬容。那四篇少作就收在
         《一葦集》。有空到你那裡可以回憶一下。"


"我要與現在在大陸探訪江文也足跡的劉美蓮老師談....." 劉老師有本相關的書待出版。她是音樂教材的編著者。我知道很有限,就請劉老師自我介紹一番。


作些更正和補充:
我與劉美蓮老師說,7月1日的聚會,下午1點起大家來談一下張先生,約30分,或剪接成30分。

我沒見過張先生,只是他的忠實讀者,以公共知識份子看張先生。手頭上有他的四書: 《樂府春秋》、《從精緻到完美》、《必須贏的人》以上三書由九歌出版、《Pianissimo 張繼高與吳心柳》允晨---劉老師有篇摘要,她在Facebook 公布全文兩篇.....


彭先生是張先生當社長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副總編輯,與張先生共事3年多。


忠信兄與彭兄都是《音樂與音響》月刊的作者。我今天與彭先生談,他似乎接受我的建議,要寫些他心目中的張先生。
忠信兄的4篇《愚廬雜思》,收入他的《一葦集》 (台北:允晨,1987)。
忠信兄的說法:
"漢清:
1. 不是有專欄,而是在東海時(1976-77)少年輕狂,因緣在張先生的刊物寫了四篇專欄,後來因故
沒有繼續寫下去(也是因少年輕狂)。現在想起來,是要感謝張先生的寬容。那四篇少作就收在
《一葦集》。有空到你那裡可以回憶一下。"
 hc:《一葦集》書中用《愚廬雜思》取代原來的《書被催成墨未濃》?
《楔子---由所謂"中國現代音樂論戰"說起》,《一葦集》 頁157-169 ,《音樂與音響》 1976.11 ,《愚廬雜思》之一
《問題的提出與澄清》,《一葦集》 頁171-187,《音樂與音響》第42期 1976.12 ,《愚廬雜思》之二
《問題的引伸》,《一葦集》 頁189-203,《音樂與音響》第43期 ,1977.2 ,《愚廬雜思》之三
《時間中的追尋:問題的轉折與出發》,《一葦集》 頁205-20 ,《音樂與音響》第44期 ,1977.3,《愚廬雜思》之四

中國現代音樂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意識的偽化(The Corruption of Consciousness)及其淨化努力失敗後的積習。(p.215)

****6.3
大家好!

       我是劉美蓮,201512日我在FBPO人間副刊20年前舊作,就希望引發【張繼高紀念會】,讓師兄師妹們相聚,或在忌日當天(621)灌滿臉書。但說真的,效果不算好!此,5月再度重PO,引來「漢清學堂」的回憶。



首先,我電話翟瑞靋,她表達感謝,也表達不想出席任何活動(若我,應也如此)。至於二位張公子與千金,是張繼高過世才知道的,也只接過一通電話/詢問同意「記念文集全文轉載」(書已轉借遺失,連哪家出版都忘了)。我會請人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出席(應該是No),若OK,我就把時間讓給他們。



我曾巧遇黃碧端,第一次她說跟吳心柳不熟,第二次她說很熟呀,也願意寫文章給報紙。我也跟不認識的臉友提及該副刊可否主動邀請大咖如蔣勳、余光中、張作錦、王鼎鈞、林懷民……等人撰文,但她說平日累積稿件已太多。



除了張先生子女,我還能邀請侯惠芳/公視新聞部經理/前民生報音樂記者(或免,她會撰文POFB),至於音樂界,免了吧(故事自己想)



最後,請問有誰認識(或間接)尹衍樑,因為,張繼高生前曾經



美蓮寫於2015.6.3.禁煙節(不抽煙的張先生卻歿於肺癌!)



PS.巧遇<禁煙節>,讓我又哭了,7/1我絕對無法上鏡頭,但能幕後促成,已很感恩!我一定出席,只為了代替翟瑞靋向大家致謝。當天,我也很想說一件跟2016關之事(不錄影),請給我三分鐘時間。


---
劉老師,您太客氣啦。我們出發點只想就自己所知,回憶張先生的一些為人處事的風格和故事而已。
不需要再多找人,讓我們有多少感動,說多少故事。
我昨天貼文,施先生的回應:Kuosh Sh 張繼高二兒子在政大..娶了詹素娟...族群大和解... (詹老師的資料容易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