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0318 2014 二晴 Leslie HALLIWELL電影、電視真的是奇物。臺大影展 2023

今天是臺大影展末日。今年2023全勤。看的電影有許多不解處。
慢專家之眼數十年,有的片,朋友在四十幾年前就,有的片,朋友在四十幾年前就出版過"影評"。......
就近,不看可惜。那年1978,英國,受留學漲影響,去40公里外看場電影,已忘記片名,此舉,英國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博華下午4點50來電。指點他版權事宜。



姚立明?:強盜搶錢還到立法院要發票

為台灣留下命脈一博!
急~ 各位先進,國民黨張慶忠粗暴將服貿協議
送出立法院審查委員會,黨鞭林鴻池更宣稱協議
已超過3個月自動生效,請大家往立法院大門集結抗議,
為台灣留下命脈一博!
台灣教授協會 敬邀

改稿至0;30 ,看電視1:30 ;2:30醒,弄點早餐。8點多,這是今年第一天早晨電梯前間可以免用電燈。今天報紙比周一暢銷得多。買豆漿NTU.....

下午博華會來電。


 The Chicago River was turned bright green for St. Patrick's Day.

 March 17th is St Patrick's day, a celebration of all things Irish and of one thing in particular.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will celebrate with a pint or two (or three, or four) of Guinness, Ireland's unofficial national intoxicant. Now exported to more than 120 countries, the black stuff has become a powerful symbol of Ireland. But how Irish is it really? http://econ.st/1cQwDK6




2014.3.17 臺大校園真的好。傅園內香氣四溢,雪白的杜鵑花叢讓你驚豔,流疏花開始現身.....慢跑者粉紅色衣衫相映池上, ""邊鳥兒一路輕啄.....數學系退休教授的助走器.....
又一年了:國際早餐日:麥當勞餐廳股份有限公司台北005家,備1000份滿福堡相贈,第33號,早上707....

電影、電視真的是奇物。
1950年代的大甲,只有1.5家電影院。70年代的台中市稍多,也許10家。我在英國時,還會去倫敦附近小鎮看場電影,我的英國師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本20世紀英國名人傳記集Brief LIVES中,跟電影業相關的人多是演員/明星/導演/製作人….有一位叫Leslie HALLIWELL 1929-89 的,很有意思,因為他是買影片的專家以及電影百科全書家: 4歲看電影,家鄉Bolton 周圍8公里47家電影院,他都光顧過……Leslie Halliwell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他的葬禮播些他認為偉大電影的片斷。http://en.wikipedia.org/wiki/Leslie_Halliwell

50年台灣剛引進時電視時,我在台北同學家看東京奧運;在大甲某電器行前看小學美女專注螢幕的眼光;1977-78年,在英國捨不得買/租電視…..這一二天在清晨看電視影片:

『秋刀魚の味』(さんまのあじ),看到日本有初老之字眼。
唐孟郊《秋懷》: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 (查此詩才知道徐文杰兄說,中華百科全書全書放到網路上。
公 視 3/16(): 海洋之星的人鯨互動實驗,出乎意表。 
上午7:00:  Lean In by Sheryl Sandberg : 企業女性主義;美國杜邦公司是表率: 現在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女性: 該公司1990年就很重視此議題,而且老董能身體力行,在力壯時就退休,讓賢 (女性)
天下集團的殷允芃到場,想起夏祖麗19758月訪問她談選擇回國做事的故事。大家都將成大看成是工科學生的大本營。 其實,想一下慇女士與董橋,就可以知道其文學院也很有意思的。
日本電影:奇跡の母子犬
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養魚種菜重生奇蹟/李佳璇,陽明山上儉樸自足/亞曼,哥哥麵包妹妹料理/陳宇仁、陳婉如 ...
*****
Kafka wrote, “The meaning of life is that it stops.”
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的話: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它會停止。」
HC: 我昨晚想的是,就個人而言,生命就是在世的這輩子。長生不老的話,由於長是不朽的,沒有死亡或敗亡,所以顯不出生命的寶貴,無法找出意義來。
我翻譯過Aldous Huxley 的《時間必須有個終結》(Time Must Have a Stop),典出《亨利四世上》 (待出版)…..,他是位百科全書型才子。他至少寫過30本書,國人多半只知道他的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對他的了解很片面。現在市面上還有他的小說《旋律的配合》 (Point Counter Point) (上海:譯文,2002)

KJ 大概出國10天。回國補寄些勵志的短語供我參考,譬如說: 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佔有,只能經歷。 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一天我們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




徐錚教授來信:

Thanks for sharing.
I guess we are at the age that we start to gain a keen sense of aging and death. I thought you are a religious person, too. If so, do you have true faith (personal inspiration) in eternal life in any way? Or, what's your personal take/belief on this topic? I raise this question only because it occupie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osition on my mind, and I wish to learn from people like you. Please ignore it if you don't feel comfortable to talk about it for any reason. Thank you.   
我的回信:


徐學長,
我不是教徒,雖然有些好朋友是----這有點矛盾,因為教徒能否和非教徒之間,是否可能有深交, 這可能是很難說的。
我在東海還沒開學前,就認識許多虔誠教友,他們都是好友,包括我的學長寢室1973級的洪一舟、張忠樸、蕭隆昌等人。我的寢室也有嚴匡漢和沈金標等人,感動入教。
不過,胡適之先生的想法,也許影響我很深 : 他回臺灣殉教 : 胡適《不朽——我的宗教》1919及思想發展
影響我很大的Herbert A. Simon,在回憶錄和著作中,對於死亡和不朽,都只是點到為止。 W. Edwards Deming 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90來歲還可以戴氧氣罩上課,直到死前3個月才罷休。
80-90年代的企業界名人許勝雄先生 ( 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仁寶電腦公司創辦人),約十年前,有感而發 (他的創業伙伴溫世仁19481212003127)過世時),深感每個人都只存在他的親友的記憶中而已,而這些記憶,等到當事人(載體)過世之後,也跟著消逝…..
這真是人生不過爾爾的一種說法; that is a fact of lif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