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0807 2016 日

明治維新生活史
柳田 國男(やなぎた くにお、1875年明治8年)7月31日 - 1962年昭和37年)8月8日)は、日本民俗学者官僚。現在の兵庫県神崎郡福崎町生まれで、最晩年に名誉町民第1号となった。没後に正三位勲一等。当時の池田首相が「民間人とはいえ、これだけの人物に瑞宝章では軽い」と発言し旭日大綬章が供えられた。帝国憲法下の農務官僚貴族院書記官長、終戦後から廃止になるまで最後の枢密顧問官に就いた[1]
其實我在一九六八年的斗六某電影院還看到辯士的演出
『40、50年代的電影院,許多人聽不懂外語,也看不懂中文字幕,因此戲院會聘請「辯士」在現場,將劇情口譯成台語,方便觀眾欣賞電影。』




  1. Stanley Kubrick : The Lost Tapes (Full Documentary)

    • 1 year ago
    • 67,592 views
    A short documentary about the early life and feature films of the great Stanley Kubrick, as narrated by himself. The narration was ...

今天兩位1974級的朋友在我的心中:

(賀唐香燕生日)


每回金曜日 TGIF 長歌不歇
由南至北的   美麗島的故事
覓字句 理花園 貓之光
杭之的一葦
國家政策 批判的公共論述

還有 環球展場的旅人 新品
思想起 小牛到 Beyond Object
多少沒說出口的期盼


尤克強 (1952-2010) 英詩中譯 《用你的眼波和我對飲》2004 ,《當秋光越過邊境》2005,《未盡的春雨珠光 》2007,《預約一季冬雪》,2008《夏夜聽花開 花謝》2009


我的網友Onionhead Cerebrum是尤克強先生的讀者 最近他又引其一首英詩的中譯
底下的游常山先生也是尤兄的知音
讓我將前幾年整理的文章加強之

彭教授 (1981級歷史)的因緣:天的告別:懷念尤克強學長- 吳鳴部落格- 樂多日誌  

追求意義的學者生涯—尤克強1/5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7MpYtMKkQ

Tonight I Can Write - 尤克強譯‧朗誦




10:28 雨勢



卡洛爾就是這樣一個喜愛文字遊戲的人,即使在《愛麗絲夢遊奇境》之外也毫不保留地展露這個興趣。1868年到1914年的英國週刊《Vanity Fair》曾在1879年3月29日號,刊載了卡洛爾稱為「Doublet」的文字遊戲。遊戲內容是改變某個單字的每個字母,最後變成另一個意思不同的單字。規則是,在兩個字母數相同的單字間,插入數個其他單字,然後串聯起來。聽起來很簡單,但相當耗費腦力。
譬如題目是把「HEAD換成TAIL」,作法就是更動「HEAD」的每個字母,最後聯到「TAIL」。模範解答是「HEAD」→heal→teal→tell→tall→「TAIL」。困難之處在於,每個經過的單字,如 heal(治療)、teal(野鴨)都一定要有確實的意思,字母亦不能互換。盡量用最少的單字數過關。實際上出在《Vanity Fair》的題目,都是「把PIG(豬)趕進STY(豬舍)」「把PEN(筆)浸到INK(墨水)」「把HARE(野兔)做成SOUP(湯)」「讓POOR(窮人)變成RICH(富人)」等,兩個單字間皆有關係的題目。


The Poet Kao Ch'i, 1335–1374 (1962).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高啟。牟復禮先生讓他成為西方最知名的明代詩人。此書的摘要台灣有翻譯本。這段我記憶有誤(!),以為出在《中國歷史人物論集》 (Confucian Personalities)。現在可以找到吉川幸次郎的"關於高啟",以及孫康宜在《劍橋中國文學史》 中的簡介。不,我的原先記憶沒錯。《中國歷史人物論集˙一個十四世紀的詩人——高啟》 (Confucian Personalities),台北:中山學術+正中,1973,頁325-354。


Learning from Seymour Pape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gef9ABDUc
Published on Aug 1, 2016
A panel from the Spring 2014 Member Event. Panelists: Mitch Resnick, Marvin Minsky, Alan Kay, and Nicholas Negroponte.


Man has within a single generation found himself sharing the world with a strange new species: the computers and computer-like machines. Neither history, nor philosophy, nor common sense will tell us how these machines will affect us, for they do not do "work" as did machine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stead of dealing with materials or energy, we are told that they handle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and even "intellectual processes." There are very few individuals today who doubt that the computer and its relativ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in capability and complexity, and that these machines are destined to play important (though not as yet fully understood) roles in society's future. Though only some of us deal directly with computers, all of us are falling under the shadow of their ever-growing sphere of influence, and thus we all need to understand their capabilities and their limitations. It would indeed be reassuring to have a book that categor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what all these machines can do and what they cannot do, giving sound theoretical or practical grounds for each judgment. However, although some books have purported to do this, it cannot be done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a) Computer-like devices are utterly unlike anything which science has ever considered---we still lack the tools necessary to fully analyze, synthesize, or even think about them; and b) The methods discovered so far are effective in certain areas, but are developing much too rapidly to allow a useful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results. The abstract theory---as described in this book---tells us in no uncertain terms that the machines' potential range is enormous, and that its theoretical limitations are of the subtlest and most elusive sort. There is no reason to suppose machines have any limitations not shared by man.

川勝 平太《文明的海洋史觀》
柳田 國男《明治大正史•世相篇》
Computation: Finite and Infinite Machines by Marvi...
Top 10 philosophers' fictions
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 Bob Dylan and the 50-...
Bloom's Literary Criticism 20th Anniversary Collec...
Portrait of a Genius, Norbert Elias《臨終者的孤寂》
Ernesto Laclau (1935 – 2014) Hegemony and Socialis...
"Possession" by A.S. Byatt 《迷情書蹤》
安徒生文集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2)
Forster's genius was quiet; Howard's End, E. M. Fo...






本書發表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眾所周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日本經濟衰退期,被稱為失去的十年。日本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持續十年的低迷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日本經濟低迷是綜合性、體制性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政府為遏制經濟衰退,采取了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但收效甚微。

而在本書中,作者將日本式資本主義經濟視為未來資本主義發展方向的論斷,與日本目前的現狀相比,與事實有着明顯差異。用發展的觀點看,作者的某些看法的確已經過時。

但是,本着學術自由的立場,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作為譯者,我們盡量保持作者在書中所展現的日本文明之海洋史觀原貌,讓中國讀者真實地了解作者對於日本海洋史觀的思考。

川勝平太,1948年生於日本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早稻田大學博士學分修滿后退學。1985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校長、學校法人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理事長。主要著作有《日本文明與近代西洋》、《富國有德論》、《亞洲經濟的未來與日本文化》、《資本主義始於海洋》等。本書獲第八次日本讀賣論壇獎。劉軍,1966年生於江蘇東海。2005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日語系主任,日語學科帶頭人。致力於日本文學、中日文化比較研究,先后發表論文、專著、譯著近100萬字。主要學術專著有《嘉孺子而哀婦人》、《日本文化視域中的周作人》等,譯著有《南京大屠殺史料集》(56、57卷)、《不思考的練習》等。



目錄
序 尋求新的歷史影像
起之章 「鎖國」與近代世界體系
一、森□通夫的「鎖國」解釋批判
二、亞洲物產的國際流通與鎖國
三、日本的鎖國、開國和近代世界體系
承之章 論歷史觀
一、唯物史觀
Ⅰ達爾文與馬克思
Ⅱ超越「達爾文、馬克思」范式
二、生態史觀
Ⅰ戰后京都學派
Ⅱ支配近代日本的世界觀——唯物史觀
Ⅲ存在與空間——京都學派的認識論
Ⅳ今西學派的世界
Ⅴ結語
轉之章 文明的海洋史觀
一、海洋史觀
Ⅰ海洋史觀之發軔
Ⅱ由陸地史觀到海洋史觀
Ⅲ從海洋透視「大塚史學」
Ⅳ從海洋透視梅棹的「生態史觀」
Ⅴ海洋史觀的社會變遷論
二、歐洲史的海洋史觀范式
Ⅰ古代史界定——歷史的誕生
Ⅱ中世紀的界定
Ⅲ近代史的界定
三、日本史的海洋史觀范式
Ⅰ第一次浪潮——「日本」的誕生
Ⅱ第二次浪潮——經濟社會的誕生
四、海洋亞洲的浪潮——挑戰與回應
Ⅰ生產革命與脫亞
Ⅱ近代誕生於海洋亞洲
結之章 21世紀日本的國土構想
一、太平洋時代
Ⅰ超越「東西文明之和諧」
Ⅱ海洋所展現的全新的歷史鏡像
二、21世紀日本的國土構想
Ⅰ新的全國綜合開發計划書視野中的危機
Ⅱ岩倉使團的疏忽
Ⅲ令英國人感慨萬千的日本鄉景
Ⅳ「園林都市國家」原型
Ⅴ近代經濟發展的兩條道路
Ⅵ被隱藏的近代思想
Ⅶ為何要建設「花園島」?
Ⅷ值得誇耀於世的「花園島」
跋 尋求新的生存方式
譯后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