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1
hc iTaiwan for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kwSdk1F70&t=705s
https://hcbooks.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6.html日本的大出版社,只有對岩波稍有研究。剛剛去角川武藏野美術館神遊。它的英文採 ...Culture Museum. 出版公司能開創,支持如此“大而新”美術館,值得研究。
《聲迴響轉:講稿八篇》(簡體書)葛兆光教授說,近數十年讀胡適最多的其演講。建議研究生讀的是胡適在台大的三次演講 (很早有顓印成一書,現在很少見到 )。演講有專輯/專書,然而在2018年中研院版,則收入所謂的"時論"。
此次演講,{年譜長編}和各大報等有詳述。
早上在溫紳的Facebook 留言說:"末段"的說法有點問題。 胡適的適 是達爾文學說的啟發,不是"逆來順受"......這篇還是寫得不錯
2011/11/30


胡適六十九歲留影
文圖 / 蔡漢勳、黃能揚
畢生推展白話文運動的而享譽學界的胡適博士,自從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淪陷後,先是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執鞭,卻始終拒絕申請美國綠卡,滯留美國的生活也異 常低調;但當台灣當局始終歡迎他返台一道參加「復國大業」,遂使這位曾於抗日期間擔任過駐美大使和出任過北大校長的知名學者,終在朝野各界勸進聲下,在一 九五二年十一月三十日飛來台北講學。實際上,寶島台灣對於胡適博士而言,不是一個陌生地,因其父親胡鐵花在清廷統治時期,曾奉派到台東服務,因此,在台東 火車站旁的市區,便建有「鐵花公園」以資紀念。
這位著名的一代哲人胡適,原籍安徽績溪上莊村人,與現在的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是同宗同鄉,他原來的名是「嗣穈」,學名為洪騂,字希疆,後來才改名成胡 適,字適之,筆名則先後用過天風、藏暉等,身為近代著名學者的胡適曾撰有《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等鉅著而聞名學界。故在他飛抵台北松山機場的 那一刻,除學術界全都引頸期朌外,連蔣經國都代表蔣介石總統親往機場迎接,並主動向新聞界自稱他是胡適「忠實的仰慕者」。至於胡適這一趟在台灣的講學,也 促成了他隨後接掌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契機,亦在冥冥之中確定他在台灣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任內鞠躬盡瘁的宿命。因為就在十年後的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胡適在 舉行歡迎海外中研院院士的酒會上,不幸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才七十二歲。
【微知識:You don't get what you pay】
以下是12個先進國家健康醫療支出與平均壽命的統計數字,美國雖然花費最高,但是平均壽命卻很低。次差的是德國。12國平均壽命最高的是日本,花費反而最低。
那麼台灣呢?根據政府2021年公佈的數據,台灣前一年的平均壽命為81.3歲,經過購買力調整後的健康醫療支出約為$4.2K。
和圖中各國相比,台灣平均壽命約與加拿大相同,但是健康醫療費用卻比之低了不少,甚至比最少的日本還低。
2024 有蟬鳴樹蔭的校園,都是美的……2025校園/住家很久沒 有蟬鳴樹蔭的
承上則短文,陳耀昌醫師提過“台灣英雄”這重要想法,我們要各方面的英雄,包括討論社會數據/意義的;能再任台積電集團/獨董的……好好寫簡學易建築師維基百科等的
前幾年Covid 疫情其間,比較英國,新加坡,台灣的官方發布數據方式和近代統計學“素養”,我們還要學習的,還很多。
Happy Bastille Day! Celebrate the holiday with “The Road to Paris,” one of Leonard Bernstein’s beloved Young People’s Concerts that explores the French capital’s influence on three composers who adored Paris: George Gershwin, Ernest Bloch, and Manuel de Falla. Watch the full concert on Carnegie Hall+: carnegiehallplus.com
Ignaz Gabloner, 29 novembre 1887 – 14 luglio 1964
#AccaddeOggi muore nel 1964 lo scultore bolzanino
#IgnazGabloner tra i maggiori scultori altoatesini dell'inizio del XX secolo, vicono alle istanze cubiste ed espressioniste
【鄭政恆《里爾克十論》將於2024年度香港書展首發!】
《里爾克十論》評論集:作者鄭政恆針對里爾克八部中期至晚期的重要詩集,援引多個中英譯本,深入淺出地與讀者分享多年來的閱讀心得。集中評論的詩集包括:《祈禱書》、《圖像書》、《新詩集》、《新詩別集》、《安魂曲》、《馬利亞生平》、《杜伊諾哀歌》以及《致奧菲斯商籟》。更另外撰文討論五首佚詩,令論述更為完整和豐富。
【發 行】
《里爾克十論》將在香港書展首度發行,起碼在香港文學生活館和界限書店攤檔有售。及後也將陸續登陸各大小書店。
【作者簡介】
鄭政恆,評論人、詩人。《聲韻詩刊》、《方圓》評論編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記憶前書》、《記憶後書》及《記憶之中》,主編有《五〇年代香港詩選》等,合編有《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二》等。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我知道很多人喜歡說英國沒美食。這當然是玩笑話。哪個國家沒食物地雷呢?台灣也不少啊。大家調笑。
我不住英國,偶而來訪,我自己身體誠實的想法是,英國食物風景,「進步」非常非常多。第一次來是大一暑假,1995年,跟May學姊住同一間宿舍,青春對食物不太要求,但的確,我就記得May好喜歡吃那個豆子,但我真的看到豆子就崩潰。當年隨便亂吃,的確常會吃到雷。但反正是出來玩,雷就雷,還不是全部吃光光。
實在是很喜歡來英國旅行,來很多次,每次都覺得食物風景越來越國際,街上餐車比以前好吃太多。我還是很怕早餐的豆子跟培根。但,例如炸魚薯條,只要稍微挑一下,就真的可以吃到極好的魚與現切的薯條。英式薯條加醋,真是,我不會形容,就是很好吃。昨天在Bath吃了The Scallop Shell,新鮮漁獲,非冷凍,現炸,薯條現切,那真是wonderfully british。
我酒量差,但來英國我就是喜歡上酒館喝一pint,Guinness,或者Cider,或者當地的啤酒,點pub food,一些傳統的英式派,沙拉,都非常美味。真的,好多pub food好吃到不行。Bristol的啤酒廠The Left Handed Giant裡面有很多很棒的啤酒,裡面的石窯pizza超驚人,不開玩笑,好吃到炸。
英國Brexit當然令我傷心。上週在倫敦,聽到一群台灣人說,名牌當然要去歐盟買啊,才能退稅,英國脫歐之後都不能退稅了,所以一群人就決定不買了,要下一站去巴黎買。媽啊,這一群台灣人看起來消費力超強的,他們不在這裡買了,真是損失重大。哎。我是個外人,還是衷心祝福這國家早日脫離政治困境,NHS狀況快點好轉,重病的人不用等待。
在Bristol找Banksy早期街頭畫作,走進不富裕的社區,就會看到英國社會的掙扎真相,居住、工作、基礎建設,都亟需更新。挑戰很大。但,至少,這國家是個公共體系,沒有槍枝氾濫。
是個遊客,就開心當個遊客。想買就買,想吃就吃。好喜歡看電視上的英國節目,好多園藝的節目,烹飪的節目,都好好看。真的好多園藝的節目,我都看得呵呵笑。
一路上真的遇到很多友善的英國人。很愛聊天,很會聊天,光是聊天氣就可以聊半小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喜歡跟我聊台灣。哎喲。我是來度假的,為什麼!為什麼我還要聊我自己國家的民主與政治!我真的要隨身帶一個ppt檔案,下次有人問,我就直接播放檔案。
明天回柏林。還是有點遺憾。例如沒進場看溫布頓。沒跳進海裡游泳,實在是太冰。但每天都涼涼的,好舒服好舒服。
週三去捷克參加Author's Reading Month,四個都市,就是去工作。完成這任務,我八月跟九月,必須認真回到我的新小說。
英國真好玩。真的。也好吃。
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校章,就motto ,可参考維基百科(有點投機,因為英雄很快就……)。祝福新浪……
The signs are going up and the gowns are being prepared as we get excited to start summer 2023's
#EssexGraduation next week.……
查看更多
日本的大出版社,只有對岩波稍有研究。剛剛去角川武藏野美術館神遊。它的英文採 ...Culture Museum. 出版公司能開創,支持如此“大而新”美術館,值得研究。
109) 含羞草 能否當校花:大學專用色? HARVARD CRIMSON 的啟示.....陳曉薔老師的著作專輯讀後。邱吉爾的英國史,亨利八世等;
Paris, France!

@sebastianmzh……
查看更多
知名的法國觀念藝術家 Christian Boltanski (1944-2021) 昨日辭世。他擅長以雕塑、攝影、繪畫及錄像等各種媒材創作,其最著名的,是以無名者的遺留物為本所創作的大型裝置作品,關注人的存在與缺席、記憶和生死。……
查看更多
7月15日反思 0715 2021:香港尋人啟事! 2013. 胡適、劉曉波。Wikipedia 的作者"告密";Amazon的大麻煩:product recall;Fire and Ice. 1865 edition of Victor Hugo's, Les Misérables...
In celebration of
#BastilleDay, we're off to re-read our 1865 edition of Victor Hugo's, Les Misérables...before recreating the musical version in the stacks.
目前無法查看此內容
會發生此情況,通常是因為擁有者僅與一小群用戶分享內容、變更了分享對象,或是刪除了內容。
純測試,振興荷包,零等候時間,沒錯,公館郵局。原計畫送某處,被太太笑說太小氣,只好暫時庫存。
"譯者之言
三年前,中共摧毀了劉曉波先生的肉身,甚至消滅了骨灰,但崇高的精神是不朽的。"
華為在英國(德國、法國等歐盟國類似)二十年的打點、經營;50億美金的研究中心承諾;最先進的技術.....可能不敵美國的攤牌:
UK bans China's Huawei from its 5G network, hands US big win
(ALJAZEERA電視......)
UK bans China's Huawei from its 5G network, hands US big win……
查看更多
即將來臨的中共羅織罪狀與"成仁":
2020.7.14
Tai Yiu Ting, 戴耀廷
中聯辦的聲明指我協調此次民主派初選是「典型的涉嫌犯法」。我必須嚴正地指出這指控是完全不合常理的。……
查看更多
我在6月30日的facebook, 對比過Monet和Manet的萬博慶 (即7月4日法國國慶預慶:パリ1区「モントルグイユ通り」1878年6月30日の祭日)
美美國(人/單位)會慶祝"巴士底日":WQXR古典音樂台整天播法國人作品;馬友友他們合作一曲;出版社網頁:The Marquis de Sade and the Avant-Garde is publish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0).
我自己的,有點低沉:法國某老友失聯,有點擔心......。
嘿嘿天下第一號種族歧視者
Trump Tells Freshman Congresswomen to ‘Go Back’ to the Countries They Came From Trump Tells Freshman Congresswomen to ‘Go Back’ to the Countries They Came From
對照
280 歌川國芳:悪魔の浮世絵
hc iTaiwan forum

Gustav Klimt has such a unique style! The artist was born
#onthisday in 1862. Browse the album to zoom in on the jewelry in 'The Dancer.' ……
查看更多
作"紀念劉曉波先生"之前,翻翻史景遷先生的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一書。 歷史有點弔詭,劉曉波等"廣場四君子"沒出現在約870頁的書中,王丹倒有一張照片。
但是,1989-2008,劉曉波的基調是"天安門的公正、正義"。劉霞也說,諾貝爾和平獎是給天安門的 (志士和亡靈)。
最近讀到兩篇寫當時宣布得獎者之前,之時,有很多"媒體人"都很緊張,有的後來痛哭一場,因為那是冤屈的投放和宣洩。
今天新聞說,劉曉波的家人感謝政府/黨,骨灰撒海洋--毛澤東、周恩來等當年承諾骨灰空中灑大地的"承諾",劉曉波幫他們完成心願了。有外媒擔心紀念劉曉波的"地方"。答案是,在風中,在"地球,劉曉波的祖國"。
劉浩俍主要是零八宪章踩红线。他当初应该学高行健,低调一些,人到了海外,再把政治主张拿出来。
中国现在热衷的是经济发展,还不到谈政治改革的阶段。将来会有一天,可以大谈特谈。
( Friedrich) Engels By David McLellan 恩格斯傳; 烏克蘭的恩格斯雕像,胡不魂歸曼徹斯特。
David McLellan 1977恩格斯傳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7
Back on his pedestal . . .
作完"紀念劉曉波先生",百張SLIDES,還是"不足"。幾天前從圖書館借10本相關的書,中文書,都沒索引,沒像哈佛大學出版社的 (值得參考),詩文交融, 很可惜。有的選文者採用很情緒的語言。
譬如說,余杰的劉傳,在【美人贈我以蒙藥】的記述,比網路上的資訊多很多,不過不知道多少台灣讀者知道書名出自"迅翁"?.....
11點過超商,見中時、聯合都仍未賣完。不也樂乎。
紐時有:Inside Erdogan’s Prisons;沒人知道
Inside Xi’s Prisons--昨天美國國會聽證會,有人說,掌控15人名單,劉曉波的謀殺者。
紐時的"訃聞室",似乎平均每天推出兩則。"Liu Xiaobo, Chinese Dissident Who Won Nobel While Jailed, Dies at 61"算是Latest者。
劉浩俍鐘老師的記事風格,使我聯想到Joan Didion。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Ian Johnson writes, "Liu Xiaobo's life and death stand for the fundamental conundrum of Chinese reformers over the past century—not how to boost GDP or recover lost ter……
查看更多
或許可以用這精美的日本產品之科技與藝術,來談陳老師的科技史之翻譯。
從Picnic Set with Design of Chrysanthemum Sprays | 18th century | Japan說起:陳寬仁in NTU Library
This picnic set from the Edo period features designs of chrysanthemum sprays. Its boxes and trays are made of gold maki-e on nashiji, while its sake bottles are made of pewter.
胡適之先生非教徒。
不過,他讀 《新約聖經》曾感動落淚。
他說,如果信教,會信天主教或貴格會。
陳大齊等許多人,相信胡適是現代聖人。
「指南山下一甲子——政大在臺復校六十週年誌」紀錄片(完整版)
第2分~2分30秒談陳大齊校長邀胡適之先生到校演講(蕭萬長講 )
漫遊愛麗斯的奇境 張華先生 2016-6月15日
在後頭,我們"討論此石的語言:埃及官方文字、埃及民間文字、希臘語.....
The Rosetta Stone was discovered
#onthisday in 1799 – key to deciphering Egyptian hieroglyphs!……
查看更多
It'll be the first time ever that the collection has been unveiled to the public...
David Bowie's art is going up for auction and the BBC got an exclusive preview.
今天讀到這句As far as the Catholicism goes, there is a school of thought that says, ‘once a Catholic, always a Catholic’. 有點驚訝,因為上周在英國導演Ken Russell的的訪談中聽他講過‘once a Catholic, always a Catholic’,他的電影,在傳統的天主教徒眼中,或許是"大逆不道"吧!而他自認為是教徒呢。
----
《徐復觀教授紀念文集》,曹永洋等編,臺靜農題署,台北:時報文化,1984---重要的人際網路。2014年。2016年因為認識曹學長,了解約1/3篇幅是東海的學生寫的。曹學長說。翟志成的【俯首甘爲孺子牛】,頁308-18,寫得最好。果然。
可惜,今天讀他寫的兩篇,大失所望:
翟志成《當代新儒學史論》台北:允晨,1993。內有關徐復觀者2篇:《徐復觀的人格 和風格》pp.341-342;《儒門批判與抗議精神之重建--……
查看更多
2012.8.1 舊文
1949年《胡適日記》是王兆熙兄所贈的英國製 the Dataday Diary for 1949 。這是家百年老店*, 2012還存活。胡適用的應是Desk Diaries 系列的A51PAS A53PS / WO5PAS (該公司不知為什麼取Pepys London Diaries 系列? 因為這17世紀的名家用的代碼/密碼寫的日記,甚詳,不像胡適1949年逃亡上海,被共產黨當「戰犯」,被蔣介石說要他「去美國走走」;沒帶什麼書出來,所以上海幾家圖書館等找書讀。每天的日記多最多數行。換句話說這是最狼狽不堪的一年。
*About Us
In 1839, only a few months after Charles Dickens wrote Oliver Twist, the TJ & J Smith partnership was formed in London to manufacture a range of fine
diaries, almanacs, quill pens and special metallic paper.
----
此一記事讓我想起故友劉仲庸。我想起約2006年劉仲庸先生為我從日本帶回新鄉重夫設計的《小行事/記事》本,我有點失望,沒有想像中的創意,其實我應該再努力研究一翻,可惜現在不知藏在什麼地方。
Facebook的好處之一是每天可跟世界名校為伍。
今天可以讀CMU的消息,猶如二十年前的Herbert Simon跟我解釋未來的網路技術趨勢:CMU is leading a Google Expedition to create technolog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interconnected sensors and gadgets on campus.
這所大學的圖書館有我與Simon大師的通信數十封。我沒備份,翻譯出2封發表。其餘的存在我記憶......
朋友夫婦專程到日本聽尊者的開示.....回國之後,直奔美利堅。
看過BBC的Wild China集中的Tibet者,莫不敬畏那片化外寶地,世界生命的源頭、母親.....
這是我第三次見尊者了,並且是在他最後一場80慶典上演唱《自焚者之歌》。尊者毫不忌諱,反而給了我極溫暖、極有力的加持。……
查看更多
尋人啟事!
希望香港的校友能幫我找郭氏父子 (郭亨Henry Kwok (父) 和Chee Kwok)的連絡資訊:
Chee, Kwok(我竟然忘記郭先生的中文名字,我給朋友的信中一定提到他)是1980級理論物理系學生 (BSc, Theoretical Physics. University of Essex ) 。我最可能在1978年早春時認識他。他可能在臺灣讀過書,所以對我很親切。在閒談之間,他知道我對英國史家湯恩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年)很佩服,竟然回房拿出一本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rnold Toynbee回憶錄精裝書 Experiences 送我。他說在倫敦特價買的,不成敬意。這本書影響我很深,所以我有專門的章節介紹它。……
查看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