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雷驤先生(1939~2024): 讀者身分的重要:要多讀 其作品 ,尤其是:雷驤獻給Amy的數十本圖文書:例如第37 本書《風景--昨日的,今日的》 文訊 7月號/2024讀後感想 對話0623 2024 3/10 。摯友王孝廉,張桐生夫婦。《文學漂鳥》
Thanks to everyone who tuned in to the world premiere of "Antarctica: Life Emerging." For #WorldOceansDay, I'm happy to share the full film here. Learn more about how y……
查看更多
分享
我的這一天
3 年前
小英總統的親切好讓人感動啊!
我的這一天
3 年前
所有心情:
3劉夏泱、朱寶龍和其他 1 人1
分享
我的這一天
3 年前
所有心情:
1陳偉雄分享
我的這一天
4 年前
7月2日反思 0702 2021:英美人才留下來。哀香港青年投擲"易燃物"者;砍警後自殘身死者.......法国学者 : 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只剩空壳。中共百年寿诞 硬币另一面没讨论;離世前瑞士老人帶在身邊的長年歲月心愛之物
分享
我的這一天
4 年前
我的這一天
4 年前
我的這一天
5 年前
"《農神吞噬其子》(西班牙語:Saturno devorando a un hijo),是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法蘭西斯科·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的一幅名作。該作是哥雅晚年所繪製的《黑色繪畫》系列中最為著名的一幅,以陰暗恐怖而聞名。畫中是羅馬神話中的農神薩圖爾努斯為了防止兒子們奪權鬥爭而將他們全部吃掉。"
1
分享
Hanching Chung
Saturn Devouring His Son, a portrait of the titan Saturn consuming one of his children, was one of six works with which Goya decorated the dining room. According to Roman myth (inspired by the original Greek myth), it had been foretold that one of the ……
查看更多
- 讚
- 回覆
我的這一天
5 年前
TikTok在印度被禁,全球互聯網進一步分裂
RAYMOND ZHONG, KAI SCHULTZ
字節跳動等多家中國互聯網公司捲入中印爭端。不僅中國在築起高牆,其他國家也對奪回網絡控制權越來越感興趣。審查制度和地緣政治正在加劇世界互聯網日益割裂的局面。nytimes
***
中國時常使出的一招現在落到了自己頭上:針對高人氣軟體的禁令。印度針對中國程式的最新封禁舉措可能不會立即帶來很大的財務影響,但將對中國網路公司的海外雄心造成打擊。......……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
1熊智翔分享
我的這一天
6 年前
我的這一天
6 年前
聽了香港公開大學OUHK的
去Google Trend和 Google Books 找寒山
所有心情:
3Owen Hsieh、Jiayan Mi和其他 1 人1
分享
Hanching Chung
11分26秒雪舟畫寒山、拾得
212 日本水墨画家「雪舟」(1420-1506年) 漢清講堂 2017-12-20……
查看更多

YOUTUBE.COM
212 日本水墨画家「雪舟」(1420-1506年) 漢清講堂 2017-12-20
212 日本水墨画家「雪舟」(1420-1506年) 漢清講堂 2017-12-20
- 讚
- 回覆
- 移除預覽
我的這一天
6 年前
紐約時報這則有點自知之明。
然而,美國3億多人,人才濟濟,國力還是很強,如五角大廈說,要同時與伊朗和中國開戰,沒問題的。
我的一位在美國住/工作數十年的學長,跟我說,他這種料子,在日本和台灣,肯定優秀,然而,美國滿街都是高手.....
Please Stop Telling Me America Is Great……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
9朱寶龍、辛水泉和其他7人分享
我的這一天
6 年前
目前無法查看此內容
會發生此情況,通常是因為擁有者僅與一小群用戶分享內容、變更了分享對象,或是刪除了內容。
所有心情:
1林泰弘分享
我的這一天
6 年前
我的這一天
6 年前
我的這一天
6 年前
加入尚未發表的
巴黎聖母院的故事1163~2019 (The Story of Notre Dame Cathedral)
所有心情:
2Owen Hsieh和林泰弘分享
我的這一天
7 年前
所有心情:
1沈哥分享
我的這一天
7 年前
George Sand、1804年7月1日 – 1876年6月8日
227 《喬治‧ 桑與福樓拜 》 2018-0509 漢清講堂
1er juillet 1804, Amantine Aurore Lucile Dupin nom de naissance, plus connue sous le nom de George Sand voyait le jour à Paris.
Un joyeux anniversaire à celle que nous ……
查看更多
1
分享
我的這一天
8 年前
【永恆的日記--每一天的音樂】(北京三聯,2009)
2月 22 將 New York Skyline 翻譯成"紐約地平線",讓我警覺中、日辭典將skyline 與 horizon翻譯成"地平線"。有問題:錯誤。一般的紐約市的人,看到"地平線"肯定不容易。
日文翻譯有人採用Skyline的音譯,這是西方的獨特概念吧。
拜科技的幫忙,我們可知道New York Skyline 的音樂圖像化:……
查看更多
1
分享
HCTRANSLATIONS.BLOGSPOT.COM
Xanthippe, skyline vs horizon:New York Skyline
Xanthippe, skyline vs horizon:New York Skyline
- 讚
- 回覆
- 移除預覽
我的這一天
8 年前
彭定康說,中國領導層肯定沒有將"一國兩制"好好想過 :中英聯合聲明是兩國條約,聯合國備案,所以中國外交部可以胡說,一些領導可以出爾反爾,玩"一國"比"兩制"優先等文字解釋。
中國由國際關係自卑心轉為傲慢心,可以理解,可以一笑。
彭定康等只能懊惱當"末代總督"任內沒多協助香港民主化。事實上,中共從建國以來就沒想讓香港任何的"民主化" (參考諸多解密的文件),他們無法接受民主的不確定性,不能了解民主制最可能"維穩"。
中共從來以黨優先憲法 (所以提倡新憲法的,顛覆國家罪侍候,黨統治中國,沒有司法獨立等這回事。只有黨,沒有個人,當然沒人權。
中共多/常以口號 ("三個相信"彼此矛盾的話.....)、民族主義等"治國"(或愚民)。 ……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
16辛水泉、黎家慶和其他14人2
2
分享
我的這一天
8 年前
國立歷史博物館
1. Picasso 石印鈔票展:創作力衰竭.....
「畢卡索:想像中的人物肖像-美國德州麥卡倫國際藝術與科學博物館館藏」國際交流巡迴展
「畢卡索:想像中的人物肖像-美國德州麥卡倫國際藝術與科學博物館館藏」國際交流巡迴展「畢卡索:想像中的人物肖像-美國德州麥卡倫國際藝術與科學博物館館藏」國際交流巡迴展……
查看更多
A new kind of Turing test asks humans whether they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art and this machine-generated art.
我的這一天
8 年前
我的這一天
9 年前
漫遊愛麗斯的奇境 張華先生 2016-6月15日
所有心情:
3Howard Chang、陳忠信和其他 1 人4
分享
我的這一天
9 年前
一種誤會
我跟曹先生說,要用他的大名,弄一傳記文學獎。他起先說好主意。
隔天,他說,生前不該用名字設獎,那是為紀念死者的。
我來不及說,這是誤會。……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
5張家玲、廖志峰和其他3人1
分享
Hanching Chung
也有協會,如"筆會",身後設紀念獎的:PEN/Malamud Award
Given annually since 1988 to honor Malamud's memory, the PEN/Malamud Award recognizes excellence in the art of the short story. The award is funded in part by Malamud's $10,000 bequest to the PEN American Center. Th……
查看更多
- 讚
- 回覆
HERMANN HESSE : A Date to Remember. Born July 2 , 1877.
分享
► Artist: Oscar-CLAUDE MONET, (Paris, France, 1840 – Giverny, France, 1926).
► Title: THE CHAILLY PATH THROUGH THE FONTAINEBLEAU FOREST, 1865. Oil on canvas, 97 x 130.5 cm. (Ordrupgaard, Dyrehaven, Copenhagen. Denmark).
昔日應提過福樓拜趕去参加摯友的喪禮
1er juillet 1804, Amantine Aurore Lucile Dupin nom de naissance, plus connue sous le nom de George Sand voyait le jour à Paris.
1er juillet 2017, mon carnet George Sand ouvrait son site sur la toile du net.
Vous avez été plus de 4500 à partager la page d’accueil. Merc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