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2月15日今昔:地球,人間煉獄 CCVII (207期):議題: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Ukraine 疑雲;助長朝鮮野心;阿貓從美國回台,說要來住幾天,真好。Kano 榮譽博士;Duke大學情人節故事集 。今日十五日自由時報;1943年海報/永樂座。



2月15日今昔: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15937979703349
 地球,人間煉獄 CCVII (207期):香港病床九成占滿、韓國所謂第四針,到Brussels抗議去. 加州兩制 fans enjoy Super Bowl maskless. 疫苗打過,美國人比較不焦慮  Covid-19 vaccines have made Americans less anxious and depressed




Ukraine Could Drop NATO Bid to Avoid War, Ambassador ...
https://www.usnews.com › News › World News


5 hours ago — Ambassador Vadym Prystaiko told the BBC Ukraine was willing to be "flexible" over its goal to join the Atlantic military alliance, a move ...

烏克蘭駐英大使週日接受BBC訪問時說,為化解危機,烏克蘭可以就加入北約問題保持「彈性」,令人揣測烏克蘭考慮放棄加入,但他週一再接受BBC訪問時澄清,沒有這個意思,烏克蘭不會放棄加入北約。
烏克蘭憲法列明,加入北約是國家最終目標,官員宣示放棄加入北約,屬違憲。




圖像
Biden's weak response to missile tests aid North Korean ambition

2020


【停課不停學!新冠肺炎如何改變台灣教育界?】
2020年,全台學生放了一個不方便出門的長長寒假;全台教育界則展開一場教育科技的自發性實驗。
在宜蘭教生物、理化的國中老師,學生從新竹穿越雪山山脈而來;430所中小學、25萬香港學生,5天內註冊了台灣新創公司PaGamO的帳戶。
新冠肺炎將是如何開啟了台灣的教育新頁?




(西方)倫理學很迷人。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相關問題該思考。
如近日"身陷武漢"的臺商陸配子女(中國籍者)之接機回臺紛爭,牽涉到中國vs台灣的政治控制與"情理法"的相關討論。一方談"人權",一方談法律與資源限制和疫情風險。
類似的,更簡單的問題諸如:該不該保護"旅美"的總統家屬(美國籍)?


2019年2月15日 
分享對象:所有人







阿貓從美國回台,說要來住幾天,真好。
恰巧,Adi來打掃,可以先整理一下,否則真慘。
江明泱
此次研討會後來出書了。
我的貢獻是指出某著名漢學家 (美國人)對於詩詞中的成都平原的了解是錯誤的。
未提供相片說明。
家成和其他5人


請參考文章末段。
人對人的評價,很難呀。
王晃三教授當中原大學教務長時的兩盛事:2006年,推薦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名譽博士和該校理念。
不料前幾月,我與某資深人談Kano先生,他說他不喜歡、不齒......
未提供相片說明。
林家成

2018
今日十五日自由時報;1943年海報/永樂座
2017

台北去機場:
我們上Taxi,司機七十多(他說退休後無聊,開車以待人生終點.....),他知道我們要去機場,說,怎沒去試搭捷運?
她以前都搭公路局或uber去機場。我說,長榮的,離家較近。帶她去科技大學捷運站,她找不到長榮的招牌,很不高興 (出國也要take chance)......
等車時,突然有所謂"機場巴士"5xx號來:反正都是往機場 (那個抄襲美國某機場的機場......),就上車了。Line過來,說票價140......反正,順風最重要!

2017.2.15 阿邦傳來"英國文明之旅 : 歌穀穀",讀後有感:
70年代,我發現儲安平的《英倫采風》還不錯。
90年代末,我發現徐志摩的劍橋文章有地理之錯誤。
最近20年,台灣去英國的,可能靠網路資訊了解英國。
2011.8
記一些寫英國的好書
趙國材《劍河煙雨》台北:台灣新生報,第一集/第二集:1974;第三/四/五集:1978。
周榆瑞《英倫走筆》台北:聯合報,1976,454頁
收入自1965/1/25 至1976/5/20共90篇
游復熙 季光容《這些英國人》台北:純文學,1978
儲安平《英倫采風》台北:商務轉印大陸時期作品
朱自清《倫敦雜記》(重慶: 開明書局)1943年
陳之藩《劍河倒影》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1983



2016


2014.3.27 在回歸初期,中國對香港的確頗為優容、非常遷就,幾乎可說香港要什麼便給什麼;可是,當中國全面崛起時,「一闊臉就變」,高高在上不可一世(condescension)的劣根性馬上浮現,對香港內政多方干預,最初還猶抱琵琶,近年已不再避嫌,站到台前指點江山;而最讓港人感到不是味兒的是,北京一再挑選不得民心不孚眾望的「心腹」為行政長官,令不滿的民情沸騰,上街抗議政府庸政誤人、矮化香港、赤化香港(這是遲早必行之策,不然何以在二○四七年和祖國無縫融合;
Court to Weigh Arizona Statute on Immigration
By ADAM LIPTAK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challenged parts of the tough immigration law in court, saying it could not be reconciled with federal immigration policies.


Duke University 

Learn a new way to express your love! In honor of #ValentinesDay, Duke professors say 'I love you' in 10 different languages.

2015

晚上過11點下樓到麥當勞(台灣第6分店)。今午跟他們買過2杯咖啡。顧客約6人。注意到櫃台人多,有點擠。很難判斷其staffing 是否適當。不過內部作漢堡的料櫃的高度,顯然造成"動作不經濟"。(這些是我的本行)。下樓,吃漢堡時,注意到一處不繡鋼板上的"McDonald's"拼成"Mc Donald s"。(今夜我怎回事?)


十幾年沒去書展了。上回買了講談社的一本英文"日本"百科,也沒常看,因為網路的資訊不少。那回也買了些香港的旁門書。
今年"去書展否"?的決策比較難,一方面有些出版界的朋友想見面,有些演講想參與。不過,總有許多理由讓人沒去2公里外的市貿。也許是怕市集,也許是手頭待讀的書太多了。


今早接到兩位美國東海校友的信,我將他們轉貼在某群組。
另外,我的香港朋友希望我Fax他給某院院長的信---他們1974~76是台大同房朋友---因為找不到其email。我發現該院有信箱,不過我沒裝Office,無法用Outlook。跑去NTU圖書館,幸好還開放,千辛萬苦發信,不過一直"問", 弄得我只好用Gmail發信。
接下來問題是:我不知道如何從Google 去"sign out"。 走去看附近雜誌架上的某日本藝術刊物,主題為"某"超" artist 的全宇宙"。翻完回去,發現我還掛在電腦。今天只有3人在使用公用電腦,我不恥下問某同學如何脫離Google苦海。他一下子就找出sign out的地方。
趕緊回去。我們夫妻和花園新城來的忠信兄一起去某醫院看友人。第一次遇到大醫院計畫停電,全院陰暗、少人,有點怪。該醫院病房偶數一邊,奇數另外一邊,這也讓我們像迷宮中的"白老鼠"。
友人夫人先交待:"多講見聞,少講病史。"
"講有趣的見聞",實在不容易。譬如說,某人一天查3次體重,不知道算不算。
我們回家後,還想聊些"不太有趣"的fact of life,就在麥當勞用自己的杯子買2杯咖啡,店員說我們帶的杯子稍小,卡布奇諾用的牛奶還有剩,另外裝杯退還。

8 年前
2014年2月15日 
分享對象:你的朋友
朋友
議題: 我看東海大學的校園
時間: 本周日2月16日,下午1點至4點
地點: 工學院後方 (陳其寬先生設計的老建築,40年前原建築系館) 。洪堯勳主任說: 教室號碼為IEII104,位於工工系舊實習工廠,現為工工系會議室。
會在門口立牌子以利尋找,單槍與電腦會先準備。
方式: 陳永松建議大家採取聊天方式。鍾漢清建議有人志願當會議記錄者。簡介本小組的緣起和目的,待辦事項,輪流發言。每人報告,以不超過20分鐘…..很可能全程錄影,或將上傳YouTube
期待成果(一年後): 校園 (blog名,近日可啟用;請建議);白皮書 (這項要有志工小組負責,討論事項);書籍 (本項目前由鍾漢清負責,一本建築物史;一本是校友寫校園環境的文集,以許達然為主……)
校園環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Place is important, not me.“ ( Explore Northlandz at http://www.Separate-----Together.com/ )
“The past is always tense, the future perfect.” ― Zadie Smith
'We can't determine the right thing to do now solely on the basis that someone did the wrong thing done in the past. Putting those past wrongs right is rarely as simple, or as cheap, as reversing the original act'
開始的20-30分鐘,大家相互認識一下 (也請各位說一下:你期望的會議成果)。
接著, 我想請建築系的沈金標先生或彭康健先生 , 簡介校整體校園,20分鐘- -(彭兄沒連絡上,就請沈兄介紹,他在15日北上高鐵中說O.K.)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多,我們輪流簡短談你的看法;
最後談一些專門的議題。
營造永續校園;提供”顧客”優良服務。
原先之志是要做一公開的資料庫,含東海建築物的故事。 《東海校園建築步道》陳其寬序;
寫東海環境的人
許達然的“谷”、“相思樹”……等等, 寫東海環境者,以他最好。
相關文章的集子,與建築物互補。
----好論文
《大學校園建築外部空間之品質》,參考《趙建中建築師紀念集》,頁212-14
趙建中老師2012年的《大度山林:七十年代大學校園回憶錄》, 是關心東海大學校園發展史,以及相關人物之點滴的佳作。
它為東海之友所寫的,也是關心東海的朋友必讀的。「後記」有許多建言,包括設「校園建築師」,以控制校園品質日益低下;「遷教授宿舍區」;「新教舍的空間分配原則」…..都自成一家之言,可作為開會討論之用。
校園設計與決策;模式和歷史 (1954~2014)
除了創校時貝-張-陳的團隊有總體計畫。16-17年之後,漸轉型成約1.7萬師生的新型大學。
之後,每位新校長,隨可用資源來添增…..piecemeal /muddling through方式。
幾位建築系的老師提出過一些構想和草圖。漢-詹….等老師有”作品” 。
校園區塊:信哉智者能創物
曾約農(路1970s):1955年-1958年(A/B教師宿舍……)
吳德耀 (路1990s):1958年-1971年(工學院1958;教堂1963…….)
謝明山:1972年-1978年(實習農牧場 1973:茂榜廳;建築系館)
梅可望:1978年-1992年(新圖書館/中正;)
阮大年:1992年-1995年(相思林)
王亢沛:1995年-2004年(2005第二教學區動工 )
程海東:2004年-2012年7月(第七任) 湯銘哲:2013年2月-今 (第八任)
隱憂
缺長期規畫
市場機制與衝突
人數/科系飽和或縮編
宿舍/校舍制度之包袱
建築品質/文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