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禮拜天美術神遊 (87) 重讀新潮文庫 13 :呂晴夫編譯《畢卡索藝術的秘密》(1969)......志文出版社- Wikiwand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87268029006009

禮拜天美術神遊 (87) 重讀新潮文庫 13 :呂晴夫編譯《畢卡索藝術的秘密》(1969)
72圖  4圖無號; 內文 !101號圖;畢卡作品解說100則

I 畢卡索的一生

II 畢卡索的藝術


III畢卡索與二十世紀藝術

IV 畢卡索的總評價

V 畢卡索論藝術


VI畢卡作品解說 (100則)

VII 畢卡索年譜




世界美術鑑賞全集希臘羅馬專輯/呂晴夫編譯.--初版.--臺北市:志文出版民61


禮拜天美術神遊 (87)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
Pablo Picasso
Portrait de Picasso, 1908.jpg
Picasso in 1908
Born
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1]

25 October 1881
Málaga, Spain
Died8 April 1973 (aged 91)
Mougins, France
Resting placeChâteau of Vauvenargues
43.554142°N 5.604438°E
NationalitySpanish
Education
Known forPainting, drawing, sculptureprintmakingceramicsstage design, writing
Notable work
MovementCubismSurrealism
Spouse(s)
    (m. 1918; died 1955)
       
      (m. 1961)
      Partner(s)
      Children
      Family
      Patron(s)Sergei Shchukin

      Pablo Ruiz Picasso[a][b] (25 October 1881 – 8 April 1973) was a Spanish painter, sculptor, printmakerceramicist and theatre designer who spent most of his adult life in Franc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rt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he is known for co-founding the Cubist movement, the invention of constructed sculpture,[8][9] the co-invention of collage, and for the wide variety of styles that he helped develop and explore. Among his most famous works are the proto-Cubist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and Guernica (1937), a dramatic portrayal of the bombing of Guernica by German and Italian air forces during the Spanish Civil War.

      Picasso demonstrated extraordinary artistic talent in his early years, painting in a naturalistic manner through his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his style changed as he experimented with different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ideas. After 1906, the Fauvist work of the slightly older artist Henri Matisse motivated Picasso to explore more radical styles, beginning a fruitful rivalry between the two artists, who subsequently were often paired by critics as the leaders of modern art.[10][11][12][13]

      Picasso's work is often categorized into periods. While the names of many of his later periods are debated, the most commonly accepted periods in his work are the Blue Period (1901–1904), the Rose Period (1904–1906), the African-influenced Period (1907–1909), Analytic Cubism (1909–1912), and Synthetic Cubism (1912–1919),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Crystal period. Much of Picasso's work of the late 1910s and early 1920s is in a neoclassical style, and his work in the mid-1920s often has characteristics of Surrealism. His later work often combines elements of his earlier styles.

      Exceptionally prolific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his long life, Picasso achieved universal renown and immense fortune for his revolutionary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and became one of the best-known figures in 20th-century art.



      ***

      志文出版社- Wikiwand


      https://www.wikiwand.com/zh-cn/%E5%BF%97%E6%96%87%E5%87%BA%E7%89%88%E7%A4%BE


      志文出版社,由張清吉於1967年創辦的台灣出版社。其以出版“新潮文庫”、“新潮世界名著”、“新潮世界叢書”等叢書而聞名於台灣出版界。

      歷史

      志文出版社之前身,是創業於1963年的長榮書店。其原是一家提供出租服務和舊書交易的小書店,當時經常出入書店的名人名人李敖秦賢次、林衡哲(本名林哲雄)等知識分子,而店內販售的禁書多半為李敖所購去。另外,其亦自行出版《西洋幽默小品》、《二次大戰秘籍》以及林語堂散文集等作品,且編錄《英語欣賞文庫》 》,銷路甚佳。

      隨後,因發行人張清吉受到國立台灣大學的學生林衡哲的勸醫學院說,以及收到林生所自己翻譯之《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使他開始下定決心令出版社進行轉型活動。林兩書,可說是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曾經大行於市的“新潮文庫”之先河。在編輯兩出版書後,出版收到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更獲得了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殷海光陳鼓應的幫助,其甚至可以到出版社致意。受此影響,林衡哲即介紹許多同學一起加入譯書的行列,包括賴其萬、林克明、廖運範、鄭泰安,文榮光,楊庸一,符傳孝等人,他們所翻譯之書籍,以心理學精神分析領域為主。作家曹永洋則介紹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楊耐冬等知識分子加入翻譯的行列。顏元叔在其師黎烈文辭世後,亦將其譯的法國文學作品介紹給文出版社發行。曹洋志、楊耐冬與金若若李永熾孟祥森、宋碧雲、莫渝等人,在當時可說是台灣翻譯界的中堅。而顏元叔叔同事胡耀恆、王夢鷗、叢廖祥雄、陳玲玲所撰的《新潮大學書》,更成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不過,由於台灣歷經日本統治,當時的文化精英英為日文中國熟稔,時有之間難以有熟練的人才可以進行大量的作品翻譯;儘管存在早期少數名著早在民國熟年時即有譯本,但礙於戒嚴法的限制,加上中國大陸的文人的翻譯作品,無法輕易於台灣再版。為解決此類問題,因此志文出版社便參考民國初年或文化大革命期間所出版的中國大陸譯本,以後還會有空缺的翻譯者並在市場上翻譯的作品。但出版社對於譯者的抹消,亦導致現代中國大陸和台灣之翻譯史研究上的困難。

      加上國外翻譯書,作家楊牧所選的“新潮叢書”則為志文出版本土作家濟的新天地,作家包括有陳世驤徐道鄰夏安杜維明、顏元叔、林以亮葉維廉劉述先於梨華劉大任、楊牧等人。其中的劉大任因紅土印象》一書,《遭當時政府指定黑名單,其書尚成為禁書》。

      近年,伴隨國際著作權法的嚴格規定和台灣出版業的激烈競爭狀況,志文出版社雖仍堅持不懈地從事發行出版事業,其然已的英文只能出版列入公共版權內的書籍,難以再造重大的文化貢獻。


      新潮文庫

      “新潮文庫”是張清吉在參考日本岩波書店的“波文庫”傳統後,所出版的大型叢書。每本書皆附上作家的年譜、小傳、創作背景以及個人照片。“新潮文庫”內之之書本,廣泛網羅文學哲學心理學禪學電影等領域,1960至1990年代的台灣學生和知識分子吸收外國文化,為當時封閉的台灣社會一扇的畫面,對於外國的外國社會知識文化的推廣,有貢獻。 非礦物質譯本現世已然版,且譯文上的錯誤及漏譯時常人所詬病;素樸的深書本外觀更不現敵下的市場上其他五顏六色的出版,但以在台灣出版史上的地位言之,志文出版社確實為重要的出版社之一,其影響了整個世代的廣大閱讀者[1]發行人張清吉亦被出版業界譽為“出版界的唐吉訶德” 。[2]

      書目

      此階段需要膨脹。
      編號書名作者、編者、譯者、校對者初版年月
      1羅素我集羅素著,林衡哲譯1967年11月
      2羅素傳艾倫·伍德(Alan Wood)著,林衡哲譯1967年11月
      3羅素散文集羅素著,牟治中譯1967年11月
      4沙特自傳尚-保羅·沙特作家,譚逸1967年11月
      5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杜斯妥也夫斯基著,譯年月
      10海明威小說選海明威著,徐文達譯1968年1月
      12馬克吐溫名作選(12個短篇)馬克吐溫著,譯年月
      16美麗與悲哀川端康成作者原文年月
      14上帝之死(反基督)尼采著,劉崎譯1968年1月
      20蛻變(4個中篇)卡夫卡著,譯年月
      22世界美術鑑賞全集呂晴夫編譯
      22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1974年3月
      23美麗的新世界阿道斯·赫胥黎著,李黎、薛人望譯1969年6月
      24瞧!這個人(尼采自傳)尼采著,劉崎譯1969年6月
      32瘟疫亞伯特·卡謬著,周行之譯1969年12月
      44金閣寺三島由紀夫著作,陳孟鴻譯1971年3月
      48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佛洛伊德著,林克明譯1971年3月
      55自卑與超越阿德勒著,黃光國譯1971年6月
      66白夜杜思妥也夫斯基著,邱慧璋譯1972年1月
      67叔本華選集叔本華著,劉大悲譯1972年1月
      74魂斷威尼斯托瑪斯·曼著,宣誠譯1972年10月
      76我思故我在笛卡兒著,錢志純譯1972年10月
      79夢的解析佛洛伊德著,賴其萬、符傳孝譯1972年10月
      112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叔本華著,劉大悲譯1974年11月
      119原始森林的邊界史懷哲著,餘阿勳譯1975年12月
      120少年維特的煩惱歌德著,週學普譯1975年12月
      153希臘神話愛密爾·金尼斯(Emile Genest)著,趙震譯1977年6月
      159史懷哲傳赫曼·哈格頓英語Hermann Hagedorn山室靜日語山室靜小牧治日語小牧治泉谷老師郎日語泉谷三郎野村實日語野村実)醫師)著,鍾肇政編譯1977年6月
      168動物農莊(附射象、絞首刑、窮人的末日)喬治·奧威爾著,孔繁雲譯1977年12月
      186脂肪球·流浪者居伊·德·莫泊桑著,黎烈文1978年9月
      187決鬥玉哈夫譯,鍾澄澄1978年9月
      204賭徒杜思妥也夫斯基著,邱慧璋譯1979年5月
      205塞瓦斯托堡故事托爾斯泰著,林岳譯1979年5月
      228老人與海海明威著,羅珞珈譯1980年7月
      248電影的語言約瑟·馬斯賽里(Joseph V. Mascelli)著,羅學濂譯1980年12月
      260100個偉大的音樂家服部龍太郎日語服部龍太郎著,張淑懿譯1981年9月
      265異鄉人亞爾伯·卡謬著,莫渝譯1982年3月
      274存在主義松浪信三郎日語松浪信三郎著,梁祥美譯1982年9月
      279電影與批評劉森堯著1982年9月
      287改變歷史的經濟學家羅伯特·海爾布魯諾英語Robert Heilbroner著,蔡伸章譯1983年2月
      326安妮的日記安妮·法蘭克小說,張淑懿1988年4月
      340四季隨筆喬治·吉辛著,李霽野譯,週超駿、陳香妃、曹永洋校對1991年2月
      346一九八四喬治·奧威爾著,董樂山譯1991年10月
      348小王子聖·修伯理著,宋碧雲譯,陳香妃、曹永洋、宋碧雲校對1992年4月
      362伊利亞隨筆查理·蘭姆著,孔繁雲譯1994年3月
      371茶花女小仲馬著,王振孫譯1995年2月
      378西線無戰事雷馬克著,朱文譯1996年8月
      387反烏托邦與自由(原名:我們)薩米爾欽著,吳帆譯1997年4月
      390伊凡·伊里奇之死列夫·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1997年7月
      397嘔吐讓·保羅··沙特作者,桂裕芳1997年10月
      407湖濱散記亨利·大衛·梭羅著,孔繁1999年1月
      413高爾基短篇傑作選高爾基著,許海燕譯1999年11月
      425青年藝術家的畫像詹姆斯·喬依思著,杜若洲譯2000年9月
      432悲慘世界(悲慘本)雨果著,蕭逢年譯2000年11月
      442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著,余鴻榮譯2001年6月
      450我是貓夏目瀛石著,劉振瀛2001年8月
      454初戀.單戀屠格涅夫,吳帆譯2003年1月
      456舞姬黛依絲安納托·法朗士著,傅辛譯2003年1月
      457島崎藤村著,陳德文譯2003年1月
      463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完整本)杜思妥也夫斯基著,蕭逢年譯2004年1月
      483最後一課阿爾封斯·都德著,齊霞飛譯2007年9月
      486老子終於讀懂了老子著,陸晉德譯2010年3月

      新潮世界名著

      書目

      此階段需要膨脹。

      新潮叢書

      書目

      此階段需要膨脹。

      參考資料

      1. ^ 水瓶鯨魚:〈皇冠女與志文男〉,水瓶鯨魚‧五更常忘,2008.06.16。
      2. ^ 高永謀:〈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志文出版社〉,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台北:文訊雜誌社,2008)
      3. ^ 楊牧:〈《新潮叢書》始末〉,《柏克萊精神》(台北:洪范書店,1977),頁149-15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