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反思 0725 2021: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512879266591168
友情不朽
• Sir Edward Burne-Jones; William Morris
by Sir Emery Walker, after Frederick Hollyer half-plate glass positive (27 July 1890). ‘I do not want art for a few, any more than I want education for a few, or freedom for a few.’– William Morris
昨日翡翠水庫進水量12.74 %。 才知道她與石門水庫,為何在儲量七成多點時,須調節。
假使我們的種種儲量,也能如此隨暴風雨自如,美事。
上周,趙先生的“慶餘年詩話”,我從中編出的是鄭州-費城愛情晚晴故事,正巧鄭州有大難,可嘆。
蘇錦坤兄的“法句經”,很能展現科技學者經理的‘
華麗努力轉型’成獨立學子的風貌。我跟他請教胡適之先生在“白話文學史”使用的最早版本。他有熱情的回復。
蘇錦坤兄的“法句經”,很能展現科技學者經理的‘
華麗努力轉型’成獨立學子的風貌。我跟他請教胡適之先生在“白話文學史”使用的最早版本。他有熱情的回復。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這是來自五天竺的出家人維祇難,約於西元224年帶到三國的吳地建康(今日的南京市)寫本《法句經》(五百首偈頌),雖稱 維祇難所翻譯,其實他僅帶來經本而不懂漢語,實際上參加翻譯的是支謙和竺將焰兩位,古代慣例,在經典名稱之下,只寫下帶來經本的人。
在支謙所寫的〈《法句經》序〉當中,提到支謙知道古代的《法句經》至少有五百頌、七百頌和九百頌三種,而且支謙自稱他見過「七百頌」的漢譯本。
支謙和竺將焰開始翻譯了「五百頌本」,而且自稱「譯所不解,則缺不傳;故有脫失,多不出者」,這一次翻譯了26品,我估計偈頌數量不會超過四百首。
在這之後若干年,支謙遇到「竺將炎(竺律炎)」(我們不能確切知道這兩位是否同一人,我認為是不同的兩個人),這一次又翻譯了十三品,所以支謙自稱,總共翻譯了三十九品,752首偈頌。
但是,不幸的是,他將前面的二十六品和後面的十三品混排在一起,不只是「品」混排,也把後面翻譯的 352首偈頌的一部份,安排到前面的二十六品當中。
所以,現在學術的主流沒有例外地一致認為,支謙第一次翻譯的二十六品是從第九品到35品(中間扣除第33品〈利養品〉),這個次序就完全是我翻譯的二十六品的品名,也就是號稱西元前89年就以文字記載下來的「巴利《法句經》」(總共423首偈頌)。
這是一個翻譯史上的奇蹟,支謙居然把一些翻譯過程的細節寫在一篇〈序〉上,而且很幸運地還保存了下來,現在對這一篇序的古代紀錄是「作者不詳」。
如果缺了支謙這一篇序,會留下更多的空白和謎團。
--
Ken Su
在支謙所寫的〈《法句經》序〉當中,提到支謙知道古代的《法句經》至少有五百頌、七百頌和九百頌三種,而且支謙自稱他見過「七百頌」的漢譯本。
支謙和竺將焰開始翻譯了「五百頌本」,而且自稱「譯所不解,則缺不傳;故有脫失,多不出者」,這一次翻譯了26品,我估計偈頌數量不會超過四百首。
在這之後若干年,支謙遇到「竺將炎(竺律炎)」(我們不能確切知道這兩位是否同一人,我認為是不同的兩個人),這一次又翻譯了十三品,所以支謙自稱,總共翻譯了三十九品,752首偈頌。
但是,不幸的是,他將前面的二十六品和後面的十三品混排在一起,不只是「品」混排,也把後面翻譯的 352首偈頌的一部份,安排到前面的二十六品當中。
所以,現在學術的主流沒有例外地一致認為,支謙第一次翻譯的二十六品是從第九品到35品(中間扣除第33品〈利養品〉),這個次序就完全是我翻譯的二十六品的品名,也就是號稱西元前89年就以文字記載下來的「巴利《法句經》」(總共423首偈頌)。
這是一個翻譯史上的奇蹟,支謙居然把一些翻譯過程的細節寫在一篇〈序〉上,而且很幸運地還保存了下來,現在對這一篇序的古代紀錄是「作者不詳」。
如果缺了支謙這一篇序,會留下更多的空白和謎團。
--
Ken Su
20 世紀日本人或 外國人的日本論、川端康成《日本的美與我》 (3次演講及沒後書......)。鈴木大拙《禅と日本文化》、鎌田慧『現代社会100面相 これだけは知ってほしい』、Donald Richie、Donald Keene的; Bruno Taut《日本美之再發現》;Ronald Barthe《符號帝國》(L'Empire des signes, 1970); Claude Lévi-Strauss 《月亮的另一面》;)尤瑟納爾(Marguerite Yourcenar)、《三島由紀夫,或空的幻景》
外國人論日本的特性的書很多,日本人都編出重要的書目了,
我想,20 世紀 外國人的日本論,或許更重要。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有自己對日本及日本人的經驗或體會,那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最好也能將它們"寫"下來。
現在做些極簡單的作者和相關書籍的掃瞄。
HCJAPAN.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