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告別《蘋果日報》紙本 5.17.2021,《蘋果新聞網》相見:《蘋果新聞網》如何比美《紐約時報》的網路經營。重讀卜大中《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中的幾篇《厲害了,我的報》


十八年前的5月2日,台湾SARS疫情最严重之际,台湾《苹果日报》宣布创刊。如今造化弄人,疫情在台湾进入社区感染,全台恐慌之时,《台苹》纸本今天(17日)出刊最后一次报纸后,将在18日起停刊,往后专注数码媒体。壹传媒主席叶一坚(坚哥)16日到《台苹》总部探望员工,直言伤感,犹如“白头人送黑头人”,但寄语香港同事“可以失望,但唔好绝望”。有被裁员工眼看香港变质,《港苹》形势更为恶劣,反叮嘱《港苹》仝人珍重。另一《台苹》老员工表示,理解纸媒风光不再必走下坡,加上老板黎智英又备受港府打压,但情感上始终难以接受屡创台湾报业史先河的《台苹》,突然成为历史名词。



RFI.FR | 作者: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台湾苹果日报老总坚哥今天白头人送黑头人
十八年前的5月2日,台湾SARS疫情最严重之际,台湾《苹果日报》宣布创刊。如今造化弄人,疫情在台湾进入社区感染,全台恐慌之时,《台苹》纸……


重讀卜大中《昨日報:我的孤狗人生》中的幾篇《厲害了,我的報》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474157399261699





我8點半買《蘋果日報》紙本,很順利。原本要繼續昨天的直播簡報悼念它,看到7~8人寫這主題,尤其阿達 (蔡其達)寫"《蘋果日報》紙本停刊,平面媒體會失衡。"很中肯。

我能貢獻什麼呢?
我可以談談《蘋果新聞網》如何比美《紐約時報》的網路經營。
朋友也許會記得,四五年前或者3~4年前,該報每天公布蘋果網路版的造訪人數,可能500~1000萬以上.......所以,黎先生將紙本漲價成20元 (這可能是香港的半價)等,都有些脈絡可循 (當時壹傳媒在台灣可能虧損10億以上)。
我從1989年接觸香港的壹傳媒各種出版品 (含叢書)起,就很佩服該報的印刷與內容質量。
幾次在明目書社聽該報的人談報社的事情,對黎先生的辦報用心,很佩服。
今天許多在監獄的香港菁英,都相信"一國兩制"的香港,可以保護他們......
台灣人要注意,少數的統計數據,前三名退報份數中的2天,是馬"先生"當選總統時......




【前蘋果攝影記者告訴你為什麼是「裸體加屍體」】
聽說黎智英有句名言:「這條新聞沒有照片?把稿子拿去餵狗!」
能寫能拍的 #張大魯,曾放棄16.5年在聯合報的資歷,前往《蘋果日報》當新人。他在《蘋果日報》的2年7個月,是新聞攝影職涯中,最精彩最紮實的31個月。
作為台灣曾經的第一大報,《蘋果日報》的是非功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待過蘋果的員工,又是怎麼看呢?

「我初報到時,發現整個辦公室的個人辦公桌多數都乾淨到像沒人使用。一問才知:任誰都沒有把握還有明天,何必置放太多個人物品呢!」
財經記者寫出來的內容,要連白癡都看得懂  https://bit.ly/3v9bEvG
那些擺出鐵口直斷姿態批評蘋果的人,未必看得到這一層
【黎式經營學】
**
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停刊日,社長陳裕鑫在臉書上貼出幾張紀念圖照;其中,一張籌備時期黎智英畫的組織架構,吸引我的注意。
18年前就能打破報社單一總編輯制的傳統,四個一級部門都設置總編輯,應該是個創舉。就我所知,在出版社方面,最早應是詹宏志在遠流出版社擔任總經理時,曾有過這樣的創設。
不過,更令我感慨的,是手稿右上角「Focu=深入=豐富」的字跡。Focus(聚焦)一直是黎式經營哲學的核心。他的「黎十條」的第一與第二條是這樣寫的:
一、成功的關鍵在於「簡單」。永遠要讓我們的工作事項保持單純。當你發現工作變得複雜的時候,重新思考或乾脆不做這個工作;當一再去除複雜,難以理解的事物便會變得容易明白。
二、「聚焦」是簡單的極致。不要問我們可多做些什麼事,應該問我們可少做些什麼事。你做的事項越少,就越能夠集中精力,做到最好,獲得成功。
黎智英的經營哲學是一貫的,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因為這些信念是他從多年實務教訓中淬取出來的,而不是從管理書上讀來的。
我永遠忘不了,二十年前在《壹週刊》的檢討會上,他對我負責的文稿說「這篇寫得還不錯,但少一頁會更好看!」那種驚異之感。我也記住,他說:「我們要常常想想可以少做點什麼。」
「少一頁會更好看!」這種「減法編輯學」,至今我奉為職場圭臬。特別是在這個資訊氾濫、閱聽者缺乏耐心的時代,寧精勿鬆,寧缺勿濫的編輯剪裁手法就更加重要了。
而年過五十之後,我則常常想起「可以少做點什麼」這個問句。就如黎智英開玩笑說的──「活過的日子比要活的日子多很多了」,那種生命的迫切感,時時叩問:「我應該要少做點什麼?」「更聚焦做點什麼?」
好吧,首先應該少在臉書上發廢文了。
18年一路走來,台灣《蘋果日報》也許「未成功」,但它絕對不是失敗;對我而言,一份報紙能為自己贏得一份時代精神,它的成就是遠遠超越商業成功的。
**
《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OPINION.CW.COM.TW
收掉紙本是勇敢的決定!一個前《蘋果》記者的感想|張大魯/|獨立評論

2003年創刊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今天出版了最後一份報紙,從明天開始停刊。蘋果日報今天也以專刊的方式,向紙本讀者道別,未來會以蘋果新聞網的網路媒體方式,繼續服務。

■導演李惠仁(左)以3年時間完成《蘋果的滋味》紀錄片,圖為特映會海報。資料照片(張良一攝)

出版時間: 2021/05/17
蘋果的滋味(李惠仁)
【蘋果的滋味.自由的滋味】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你可以討厭黎智英,但他就是言論的一部份。」
打從2001年5月31日,台灣壹週刊創刊的當天開始,「黎智英滾出台灣,壹傳媒滾出台灣」這些話,一直沒有中斷過。如同武俠小說裡面的邪教,黎智英是最大的魔頭,而壹傳媒則是魔鏡,映照出貪婪與邪惡,同時也摧毀了原有的和諧。


出版時間: 2021/05/17
我們謝謝您 蘋果基金會18周年報告 天光不遠 因為同在
鍾麗緹超巨型海報當年高掛在敦化北路和南京東路口。
出版時間: 2021/05/17
《蘋果日報》創刊一咬上癮 鍾麗緹美豔18年封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