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今日"之日不可留:2月25日 向明 (何定照)



就受訪時的年齡說來, 向明老師應是我受訪人中年齡最長的:97歲。這樣年齡的受訪人,特色就是隨口說來都是大江大海的歷史故事,充滿驚濤駭浪。

比如說,大家都聽過太平輪沉沒事件,但向明老師描述他來台時坐的商船「恆春輪」,在颱風襲來下整艘船好幾次「被巨浪直立拋在空中再重摔入海」,我才知道當時還有好大群人是這樣過的。那時,向明在艙底隨著炸彈一起翻滾,固然驚悚,但更驚悚的是許多坐在船面上無處可抓的婦孺,就這樣在「垂直角度下」被拋入海。

又比如,來台後他無法與大陸家人聯繫,我問他為何不像有些人所做的,透過第三地轉信?老作家不自覺壓低聲音:「跟我在軍隊同寢室的一位聯絡官,因為家人從美國寫信到部隊,開始一直被調查,結果發瘋。」每天宿舍都有一排排、一床床人不見,沒人敢問。

訪問中我覺得最動人之一的是,向明老師深信,知識就是力量,何況他毫無背景。「你如果沒有知識,將來你就沒有辦法。」是這樣的信念與對知識與文學的熱愛,在無力負擔當時著名補習班美爾頓學費下,他到了國語禮拜堂(今濟南基督長老教會)翁節敦牧師開的家庭式英語補習班,由西南聯大教授張超蓀從ABCD開始教起。

在那貧困的年代,翁牧師只收低廉的每月五元台幣學費,想必也是想幫助許多想求學卻沒資源的人吧?而堂堂西南聯大教授,也因窮困拮据,願意從ABCD開始教起。是這些因緣際會,讓向明老師和更多當年青年能有進一步可能,一步步創造如向明老師說自己的,「我有兩個奇蹟」。

還有更多故事,在報導內容之外,就等向明老師回憶錄述說了。我也很佩服老師,住在老公寓五樓雖不便下樓,他卻顯然甘之如飴,「我要守著這些書」。祝福老師和師母都健健康康,繼續更多記憶與書寫。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42/7887179
人生逆轉學/父母因他被鬥死...詩人向明歷經國共內戰 文學帶給他2個奇蹟

1 年前
午飯前與海偉錄一片:追憶中一中與東海大學的一些事
1 年前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Facebook通過流行手機應用收集敏感個人信息
數百萬智能手機用戶向手機應用透露他們最私密的秘密,包括他們什麼時候想減肥或上周末看的房子價格。還有一些應用掌握用戶的體重、血壓、生理期或懷孕狀態。但大部分用戶都不知道,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數據又被分享給了Facebook。
2 年前

----
準備Slides,也許花了近10天。很慶幸,大部分的舊事,回來了,說幾句......,
----
開始準備"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在英國"。
----
朋友送8個橘子,說,您看,竟然只賣50元!他先將它們洗淨----這很出乎我意外,我很少洗水果。.....
談他的世界之旅,談他女兒比美國名校博士出身的老爸更厲害。談他在各地認識的GAY.....


2020.2.23   Dear Hanching,
How are you, I hope everything is fine for you. My family are alright in every aspects. 
Regard,
Kwok
3 年前 


老郭,
今天小郭來訪,帶來您送的Whiskey,非常謝謝。此刻正在享用。
您說此物最相思--nostalgia for 1970s U. K.
我跟小郭說,當年台灣人都只懂Jonny Walker:我買一瓶帶到Essex,喝不完,就轉送給同樓的matured student Tom,他高興得要命,現在,我可以體會他當時的雀躍!
我跟小郭說,日子特快,轉眼她以大三,更忙得不亦樂乎。我跟她約好她大四畢業回香港前,要到「漢清講堂」YouTube (hc itaiwan forum)
https://goo.gl/Y5CSVy
來報告旅台經驗。
她吃得飽飽的,連說,沒問題!
然後趕往內湖大賣場,大採購去也!
想您老兄!



4 年前
-1:05
141,936 次觀看
The Economist
barely did any housework or childcare at all. Then the world changed. But which parent got the better deal? A history of parenting since the 1960s in 1 minute, 9 seconds
4 年前

今天張華兄來訪--因為政大書城排長隊,所以我有幸與他暢談翻譯與下月紀念鄭明萱的事宜。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各位讀者,今天小編經過政大書城時,看到大排長龍的人潮,覺得大家真是愛書、愛閱讀的人啊。
閱讀是什麼?
卡爾維諾是這樣說的:「閱讀就是拋棄自己的一切意圖與偏見,隨時準備接受突如其來且不知來自何方的聲音。這個聲音不是來自書本,不是來自作者,不是來自約定俗成的文字,而是來自沒有說出來的那部分,來自客觀世界中尚未表達出來,而且尚無合適的詞語表達的部分。」——《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4 年前
On Literature by Umberto Eco《艾可談文學》《埃科談文學》/ Q. and A.
http://hcbooks.blogspot.tw/…/on-literature-by-umberto-eco.h…
譯註3將Sir Pelham Grenville Wodehouse(KBE was an English author and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ad humor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Wikipedia) 說成美國作家,錯誤。英國的。
#那不受干擾魔幻似的小號尖銳的樂音
我應該讓我忠實的讀者(我可能會說總共二十四位,這樣我就不至於和偉大的曼佐尼的二十五位讀者打對台了,其實我是懷著謙遜的心情想勝過他的)自行去分辨,這兩個插曲如何在四十年之後的《傅科擺》中重新被利用上。
此外,在這時期我也寫了一些“年輕宇宙的古老故事”,主角是地球以及其他的星球,時間是時間是銀河系剛剛誕生的時候,星球彼此之間受到愛慾和嫉妒的牽扯: 在一個故事裡面,金星和太陽相愛,費勁要脫離自己的軌道以便自我毀滅在她愛人那熾熱發光的大體積內。那是我小小的、不自覺的宇宙奇趣故事。
我在十六歲的時候對詩開始感興趣。我大量閱讀艱澀難懂的詩作,不過我自己的品位比較偏向卡爾達雷利以及《拉隆達》雜誌那些作者的古典主義風格。我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對於詩的需要(以及同時發現肖邦的音樂)才引發我那柏拉圖式的、說不出口的初戀,或者情況正好相反。但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那種混合都是招致苦痛的,甚至是最溫柔和最自戀的懷舊愁緒都無法令我在不感到完全徹底羞愧的情況下,去回味當時的努力。不過,從我那次的經驗一定浮現出一種嚴厲的自我批評態度: 在幾年之中,這種堅決不動搖的態度已促使我認清一個事實: 我寫的詩和青春痘具有相同的、功能上的起源以及外貌。因此我決定(而這決心持續三十年之久)放棄所謂的創造性寫作,而僅讓自己局限在哲學的反思以及隨筆的寫作上面。
……....

THEPAPER.CN
我完全沒有特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寫作時段、日子或者季節。但在寫第二本和第三本小說的時候我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身在何處,我都可以整理想法、寫作筆記、打出草稿,但是當我一有機會能到鄉下的住所待上至少一個星期的時候,我就會在計算機上輸入一整章的文字。當我離開的時候再把這些文字打印出來並加修改潤飾,然後放進抽屜等待成熟,直到下次我再度回到鄉下住所的時候。

5 年前
唐.德里羅(Don DeLillo)《小天使艾絲梅拉達》(The Angel Esmeralda: Nine Stories),梁永安譯,台北:寶瓶文化,2015
「漢清兄乙未新春誌興
永安」
⋯⋯更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