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在石山寺,鈴木春信繪。(現藏波士頓美術館/取材自維基)
紫式部在石山寺,鈴木春信繪。(現藏波士頓美術館/取材自維基)

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說,日本沒有哪一部小說可以比得上《源氏物語》。我想這是川端發自內心的話。

川端曾有一段時間深入閱讀《源氏物語》,而且,綜觀川端的作品,從《源氏物語》汲取不少養分。

然而,這一部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曠世作品,自不可能突然橫空出世,必有先行文學為其奠基。再則,裏頭寫些什麼?主題為何?我想這些都是讀者希望知道的。

一、物語是什麼?

或許讀者首先會問,物語是什麼?

日本文獻中,最早出現「物語」這個詞,是八世紀《萬葉集》卷七的「淡海縣之物語」。

而《日本書紀》、《古事記》裡出現的「語事」(かたりごと〉指的是神話傳承的內容、具神聖事務者。

相對於「語事」,「物語」指的是與神聖的儀禮等無關、非正統的存在。

從九世紀之後的平安朝時代可知,「物語」是與正史、實錄等次元不同的東西。「物語」對當時的貴族,尤其是女性的日常生活而言,具有特殊的意味。

物語,可用於一般的雜談,有時也有男女同衾、幽會的意思。大抵指夜深人靜之後,男女情話綿綿到天明之意為多。

「散文」適合白晝,「物語」則適合幽暗或薄明之際。

二、物語文學的源流

九世紀末,有「物語之祖」之稱的《竹取物語》,以平定壬申之亂的功臣為藍本。以從月世界到凡間的仙女為主角,主要情節是包括天皇在內的貴公子的求婚,穿插各種滑稽世態,或人情的微妙,漸具現實性與浪漫性。它有幾個特色:

1、捨棄漢文體,使用當時日常會話的文體,而以假名記述。

2、內容雖有部分史實的影子,但整體而言屬於虛構性質。

3、內容以男女戀愛為主。

由此出發的物語文學,因無社會責任,具娛樂性質,用字平易,文體易懂等要素,大受女性歡迎。稱為傳奇物語。

當時應有大量的傳奇物語作品問世,可惜大部分湮滅。今日可見的秀作有《宇津保物語》(970-985)、《落窪物語》(十世紀末)等。

此外,以假名書寫的創作物語,還有以和歌為主體,繞著和歌寫成的小故事,稱之為「歌物語」。有《伊勢物語》(十世紀中期?)、《大和物語》(951年左右)、《平中物語》(923-965年左右)等。

此外,平安朝還有以《土佐日記》(935年左右)為始的日記文學。例如:十世紀後半的《蜻蛉日記》記述與權門貴公子結婚的女性,長年之間的婚姻生活。

《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大約是《蜻蛉日記》完成之際出生的,當然讀過這本日記文學。

紫式部的閱讀範圍非常廣泛,許多傳奇物語、歌物語、女流日記文學都對她產生影響。這方面,留待專章介紹。

上述這些先行文學為紫式部奠定了良好且扎實的基礎。

三、成立的過程與時間

日本學界對於《源氏物語》的成立過程,見解不一,眾說紛云。

有人認為現行各卷的順序不是當初的順序,第一卷的「桐壺」卷與之後的各卷不相連貫,而有《源氏物語》是從短篇小說出發,發展成為長篇小說的說法。

也有人認為「帚木」卷或「若紫」卷才是最初的第一卷,因此,而有「原源氏物語」的假設性看法產生。

《源氏物語》的成立時間,學界也無定論。

看法之一是紫式部的丈夫藤原宣孝去世(1001年)到紫式部出仕宮廷(1005、6年)的四、五年之間,已開始撰寫源氏物語,由於聲名大噪,被延攬到彰子中宮,繼續撰寫。

大約成立於1085年的《更級日記》,其作者菅原孝標之女,在日記中談到從繼母那兒聽到《源氏物語》的故事,而菅原孝標是1017年擔任上總(今千葉縣)守的,由此推論,在這之前貴族之間知道《源氏物語》的、已經相當普遍了。

因此推論,全篇大概成立於1010年左右吧!

四、主題因時代、個人,看法不同。或者也可以由你我認定

「源氏物語」的主題,各時代有不同的代表性說法。

中世代有濃厚的佛教見解,認為「成就出仕的善根」、「勸善懲惡」,或者顯示「盛者必衰」的因果道理。

近世受到儒學的影響較深,說是教導王朝的禮樂,或者說是女子的教育書等。

其中,本居宣長提出「もののあはれ」(物哀、物憐),從抒情與感動論述文學的自律性,具有劃時代的創見。

「物哀」(もののあはれ)是什麼?談論者不少,有的讓人覺得高深莫測,玄之又玄,越看越難懂。我想應看看提倡者本居宣長怎麼說?宣長在《玉の小櫛》中說:

一切稱あはれ的本來是,對看到的聽到的事,心有所感發出的嘆息聲,今之俗言「啊」(ああ),「耶」(はれ)是也。(中略)後世,將あはれ寫成哀字,會讓人認為只有悲哀的事。あはれ不限於悲哀,高興的、有趣的、愉悅的、奇怪的,一切有所感的,都是あはれ。(中略)高興的、有趣的的事,可以說是あはれ的很多,然而,在各種感受之中,高興的、有趣的,感受不深,悲傷的、憂慮的、愛戀的,一切不能隨心所欲的,感受必定很深,因此,稱あはれ的,世俗只說悲哀事,就是這個道理。

(目前,個人覺得台語說的「夭壽」最符合「あはれ」意思。)

又,日本《源氏物語》專家,前國文學資料館館長井伊春樹教授的看法,不離宣長本意,或許更容易了解。

他說:宣長所說的「物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情感吧!對於人來說,無論開心或悲傷時候,都會自然流露出「あはれ」之情,這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共鳴和感動的情感,也是一種審美觀的體現。

然而,一個詞「もののあはれ」是否就能說盡《源氏物語》呢?

他說:「如果僅僅站在一個觀點上,是無法完整理解《源氏物語》的世界。我認為《源氏物語》不僅僅是體現了「物哀」的深奧情感,比之更深刻的是隱藏在作品深處的生活之道。

《源氏物語》太過龐大,其中描述的不是一個僅僅用「物哀」就可以解釋的世界,宣長的這個說法也只能是過去的一種思考方式吧。」

近代之後,觀點更為多元,有描寫世態風俗、女性主義、書寫命運和時間的流逝等。此外,還有人將它作為美學存在的哲學性研究,例如和辻哲郎的「關於物哀」(見《日本精神史研究》),因此,《源氏物語》也被視為展現「美學」的作品。

在較長的執筆期間,作者的思考幾經改變,乃是自然現象。一部長達五十四帖的大作,主題呈現「動態」情狀,而非「靜態」,既自然又合理。紫式部書寫過程中,隨著自己的成長與改變,作品的主題也隨之發展。

超越時空的古典作品,具有隨時代轉變可做不同詮釋的特性。

《源氏物語》的主題,我想也可以由你我認定!

五、三部結構與主要內容

有關《源氏物語》的形成與結構,如前述眾說紛紜,迄無定論。一般通論分為如下三部:

第一部:

1桐壺 2帚木 3空蟬 4夕顏 5若紫 6末摘花 7紅葉賀 8花宴 9葵 10賢木11花散里 12須磨 13明石 14澪標 15蓬生 16關屋 17繪合 18松風 19薄雲20朝顏 21少女 22玉鬘 23初音 24胡蝶 25螢 26常夏 27篝火 28野分 29行幸 30藤袴 31真木柱 32梅枝 33藤裏葉

第二部:

34若菜(上)35若菜(下)36柏木 37橫笛 38鈴虫 39夕霧 40御法 41幻 雲隱

第三部:

42匂宮 43紅梅 44竹河 45橋姬 46椎本 47總角48早蕨 49宿木 50東屋 51浮舟 52蜻蛉 53手習 54夢浮橋

第一部寫的是源氏從出生到達權勢的頂點。

前半到「花宴」為止,圍繞源氏的世界,充滿年輕生命的喜悅。青年源氏與諸多女性交往,受到無限的祝福。其中,與藤壺的亂倫之戀,在源氏的人生投下巨大的陰影,意外的他本人罪的意識卻很薄弱。

然而,這件事有如鋼琴彈奏,在連續高音中,偶而發出的沉重低音,建構了源氏複雜的人生。

「花宴」之後,從「葵」、「賢木」到「須磨」卷,源氏流放到須磨,有著日本古來的「貴種流離譚」的影子。

故事的發展,應驗了「澪標」卷宿曜師(即占星人)的預言:

「有子三人,其中一人為帝,一人為中宮,最差的一人是太政大臣。」

源氏與藤壺的不倫之子,即位為冷泉帝。女兒明石之君姬當時雖為東宮女御,後來升為中宮。兒子夕霧在第二部升為右大臣,後來也晉升為太政大臣。

就大框架而言,如上述第一部承襲了「貴種流離譚」的故事結構,其實,細看內部,包含繼子物語、求婚譚、住吉信仰、北野信仰等。

除了基於古代政治機構的各種型態之外,古代信仰、民間傳承等,也深深投影在《源氏物語》之上。

第二部寫的是源氏步入老年之後的不如意晚年。

朱雀院出家後擔心年輕的女兒女三宮的將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委託皇弟源氏照顧。

女三宮降嫁源氏,源氏迎為正室。一向居正室地位的紫之上,表面裝作平靜無事,其實,內心深受傷害,身體日漸衰弱。

女三宮年輕,與源氏有著代溝。女三宮雖為正室,源氏到訪的日子卻逐漸稀少。柏木早就對女三宮存著愛慕心,認為有機可乘,另一方面也為女三宮受到源氏的冷落抱不平。

在某春日貴公子蹴鞠時,窺見女三宮身影,想擄獲女三宮的心更為狂熱。

紫之上歷經四年的艱忍歲月,終於病倒了! 源氏忙於看顧紫之上期間,遂予柏木接近女三宮的機會。女三宮懷孕了!生下不倫之子薰。

源氏知道後,在憤怒與痛苦之中,體悟到這是自己與藤壺中宮所犯錯誤的報應。

柏木因此一病不起。女三宮,出家了。紫之上也魂歸西天。

源氏在第二部飽嘗被背叛的痛苦,在悔恨、失意中度過。

第三部,即所謂的宇治十帖,主要舞台是寂寞的山村宇治。這裡住著先帝的皇子八宮,妻子早逝,留下三個女兒。

女三宮與柏木的不倫之子薰,長大成人,到宇治向八宮學習佛道,卻愛上大女兒大君。

翌年八宮辭世,遺言請薰照顧女兒們,薰喜歡大君,大君卻希望薰能與中君結婚。薰又將中君介紹給匂宮,大君心痛終至一病不起。

匂宮迎中君到京城。薰雖懷念大君,卻纏著中君不放,中君介紹異母妹浮舟給薰。

貌似大君的浮舟,薰將她金屋藏嬌在宇治,不時前往探望。

不意,這事被匂宮探知,微服到宇治,模仿薰的聲音潛入浮舟寢處,成就好事。之後,不時偷偷到宇治探望浮舟。

有人接近浮舟這事被薰察覺到了,於是要莊園武士嚴加戒備,不讓外人越過雷池一步,準備迎浮舟到京城。匂宮得知薰的安排,也準備接浮舟回京城。

浮舟夾在二個男人之間,左右為難,痛苦不堪,苦思卻無法可解,最後決定投宇治川,以求一了百了。

浮舟命不該絕昏倒樹蔭下,被路過的橫川僧都救起。浮舟恢復意識後,為斷絕俗世的愛欲,乞求僧都為她剃髮為尼。

後來,薰聽說浮舟尚在人間,於是派遣浮舟的弟弟持信探望;浮舟閱信痛哭,但是最後仍然沒跟弟弟相見。

薰不相信浮舟已死,認為是有人將她藏起來了。故事到此結束。

《源氏物語》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研究者從繪畫、書道、音樂、歌謠、服飾、薰香、家具、遊戲、顏色、書信、庭園、自然美、容貌美等各方面深入探討。一般讀者不必那麼大費心思,當作長篇愛情小說閱讀就行了,當會覺得逸趣橫生,讓人愛不釋手。

#主題 #作品 #源氏物語 #一部 #物語透過【Googl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