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禮拜天美術神遊 (53):美不勝收,極簡介紹:Japan: A History of Style 展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2021年3月8日到2022年4月24日):

 禮拜天美術神遊 (53):美不勝收,極簡介紹:Japan: A History of Style 展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2021年3月8日到2022年4月24日):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423285587682214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objects?exhibitionId=df23b6a2-640d-4276-ba68-ca389b538b93&pkgids=677#!?perPage=100&offset=0



Zaō Gongen (蔵王権現) or Kongō Zaō Bosatsu (金剛蔵王菩薩) is a deity worshiped in Shugendō.[10]

gongen (権現), literally "incarnation", was believed to be the manifestation of a buddha in the form of an indigenous kami, an entity who had come to guide the people to salvation, during the era of shinbutsu-shūgō in premodern Japan.[1][2] The words gonge (権化) and kegen (化現) are synonyms for gongen.[3] Gongen shinkō (権現信仰) is the term for belief in the existence of gongen.[3]

The gongen concept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honji suijaku theory, according to which Buddhist deities choose to appear to the Japanese as native kami in order to save th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hayana Buddhist notion of upaya, "expedient means".


Title: 過去現在因果経絵巻断簡|The Illustrated Sutra of Past and Present Karma (Kako genzai inga kyō emaki); Creator: Unidentified Artist




 藝術家 Toko Shinoda 篠田 桃紅 (1913~2021): “Harmony” (2003), “New Dimension,” a lithograph triptych from 1993...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254397617904346




Golden Tablets

Shinoda Tōkō 篠田桃紅 (Japanese, 1913–2021)

藝術家  Toko Shinoda 篠田 桃紅 (1913~2021): “Harmony” (2003), “New Dimension,” a lithograph triptych from 1993...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254397617904346




Yoshitoshi Mori

森 義利(もり よしとし、1898年10月31日 - 1992年5月29日)は、日本の版画家合羽摺の第一人者。東京日本橋生まれ[1]。太平画会洋画研究所、川端画学校卒業。門人に山川秀峰柳宗悦芹沢銈介などがいる。

Four of the Twelve Heavenly Generals

Mori Yoshitoshi (Japanese, 1898–1992)


Abiding Nowhere, the Awakened Mind Arises”

Musō Soseki (Japanese, 1275–1351)


無所


“The Mountain is Empty; A Pinecone Falls”

Zekkai Chūshin 絶海中津書 (Japanese, 1336–1405)

【詩句】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出處】唐·韋應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



禮拜天美術神遊 (52): The Making of Rubens By Svetlana Alpers, 《製造魯本斯》第一章 The Village Wedding (1640) 或譯露天集市;The Wedding Dance BY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66)


 The Making of Rubens
By  Svetlana Alpers, 
《製造魯本斯》第一章 The Village Wedding (1940) 或譯《露天集市》





The Making of Rubens (English) Paperback – 25 7 月 1996
作者 Svetlana Alpers (Author)
  • 出版者 :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edition (25 7 月 1996)
  • Paperback : 186 頁

This rich and readable study places Rubens`s art and life in a modern context. In a provocative discussion of Rubens`s bacchic pictures, Svetlana Alpers takes up the relation between making art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role played by gender in the formation of artistic taste, and the equivocal nature of human creativity.

The Wedding Dance
Pieter Bruegel de Oude - De bruiloft dans (Detroit).jpg
Artist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Year1566[1]
Mediumoil-on-panel[2]
Dimensions119.4 cm × 157.5 cm (47 in × 62 in)
Location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DetroitMichigan


Pittura fiamminga e olandese al Louvre, Parigi

Flemish and Dutch painting in the Louvre, Paris

Category:Paintings by Peter Paul Rubens in the Louvre

View Wikimedia Commons in 中文(台灣)‎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

Subcategories

This category has the following 22 subcategories, out of 22 total.

封面故事: Taiwan is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 ( The Economist, May 1st~7th, 2021)中譯、The Economist 約15分鐘英文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422623027748470


Wassily Kandinsky
Delicate Tension N. 85, 1923
Watercolor and Ink on Paper 35 x 25 cm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Madrid
可能是插圖



中國半官方機構、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在微博發文表示,衛星4月26日在西沙群島東南領海基線外12.2海里處,“發現法國海軍兩棲攻擊艦”,研判是法國海軍雷電號兩棲攻擊艦,此機構在衛星照註記“FS Tonnerre”。 4月中旬以來,法國海軍雷電號兩棲攻擊艦編隊一直在南海活動。德國政府認定台灣海峽是國際海域,不過根據國防部的規劃,即將啟程前往亞洲的巡防艦“巴伐利亞”(Bayern)號將不會通過台灣海峽。


***

這 100 天內,環球局勢風起雲湧,美國國內亦要面對種族衝突和疫情問題,民眾對拜登的評登價好壞參半,共和黨人不滿邊境政策,有民主黨支持者就認為他過於溫和。


《經濟學人》本週的封面稱,「台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表示若台灣發生戰爭將是一場大災難,美國和中國應嚴加避免。過去一段時間一直有台海戰事的預測,也有學者認為不要過度危言聳聽。
你同意《經濟學人》的看法嗎?
籲重視台海情勢 澳防長強調軍方做好準備 …… 
查看更多
吁重视台海情势 澳防长强调军方做好准备 | DW | 26.04.2021
DW.COM
吁重视台海情势 澳防长强调军方做好准备 | DW | 26.04.2021
吁重视台海情势 澳防长强调军方做好准备 | DW | 26.04.2021








    ***



The situation is so unfamiliar that economists are turning to history to get a sense of what to expect. What lessons does the past offer?

A post-pandemic boom is beginning
ECONOMIST.COM
A post-pandemic boom is beginning
Things are about to get interesting




----The Economist 約15分鐘英文影片

Taiwan could cause an all-out war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e island’s sovereignty has been disputed for centuries—and tensions could soon come to a head https://econ.st/3e3tdaM


封面故事: Taiwan is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 ( The Economist, May 1st~7th, 2021)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421283077882465



 
16453瀏覽數

「要評判是否具備第一流的智慧,就是看心智中能否同時秉持兩種互相衝突的概念,而仍然能夠正常運作,」《大亨小傳》作者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曾這麼說。

過去數十年來,藉著行使這種高素質的模糊態度,維持了美國與中國對台灣議題的平和。北京政府說,只有一個中國,也就是他們治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則是叛離的一部分。美國認知到一個中國原則,但也用了70年確保其實為二。

然而,時至今日,戰略性的含糊不清正在崩解。美國日漸疑懼,也許不再能阻止中國武力犯台。印太司令戴維森(ADM. Phil Davidson)三月告訴國會,他擔心中國最快2027年犯台。


戰爭會是災難,不只是因為台灣會發生的殺戮,以及兩大核子強權對立風險驟升。引發災難的另一理由是經濟。

台灣是半導體產業的心臟地帶,全球最有價值晶片製造廠台積電生產84%最尖端晶片。一旦台積電產線中止,全球電子業也只能停擺,成本不可估量。而台積電的技術與專業領先對手約莫十年,美國與中國將耗費數年才得以望其項背。

另一個更嚴峻的理由是,台灣是美中的競技場。儘管沒有條約約束美國捍衛台灣,中國動武依然將測試美國軍力與其外交與政治決心。一旦第七艦隊沒有現身,中國將在一夜間成為亞洲主宰。美國在全球的盟友也會體認,不能倚靠美國。二戰以來的「美利堅和平」將潰散。

為了解如何避免台灣海峽衝突,應從理解延續過去數十年維持平和的矛盾著手。北京政府堅稱,有責任促成統一,即便最後的手段是軍事入侵。台灣過去同意他們為中國的一部分,後則邁向民選政府強調其分野,同時沒有真的宣布獨立。而美國保護台灣抵禦中國入侵,但又承認北京政府。

美國一代一代政府不假思索地繼承這種相牴觸的外交思維,並稱其為「現狀」。事實上,它就是緊繃與懷疑翻湧的源頭。

近來有所改變的是,美國意識到中國25年來不斷壯大海峽軍力。過去五年,中國海軍擴大90 艘船艦與潛艇編制,數量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4至5倍。中國每年建造超過100架尖端戰機,部署太空武器,且擁有大批可以擊中台灣、美國海軍船艦,以及美國位在日本、南韓與關島基地的精密導彈。在中國攻擊台灣的模擬戰爭中,美國已經開始輸了。

部份美國專家總結,軍事優勢終究會誘使中國對台灣動武,並非什麼最終手段,而只是因為他們有能力這麼做。

中國自己的說法是,美國希望台灣危機沸騰,也許甚至希望一戰以遏止中國崛起。中國已經踐踏了香港的自治體制,也讓以類似訴求感召台灣人和平統一的作法掉了價。南海上的貧瘠的珊瑚礁,漸漸變成了軍事基地。

儘管中國明顯變得更獨裁、更民族主義,這樣的分析還是太悲觀,也許是因為對中國的敵意已經成為美國的預設心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尚未要人民為一場帶來各方大規模傷亡和經濟災損的戰爭做準備。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的100週年,中共強打的是繁榮、穩定,以及中國的區域地位和在全球舞台上愈漸重要的角色。而這一切,都可能被一場攻擊置於險境。

一場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不會只有台灣未來的治理。如果可以等待更好的時機,習近平現在有什麼理由要梭哈,承擔一切風險?


但這只能帶來一點點寬慰。美國沒有人可以真的知道習近平現今的想法,更別說他或他的繼任人選未來會怎麼想。中國的不耐很可能與日俱增。習近平對風險的胃口可能更高,特別是他會不會想統一台灣為他的政績鑲上一顆寶石。

想確保台海戰爭對中國來說是一場豪賭,美國與台灣必須未雨綢繆。重新建立台灣海峽平衡需要耗費數年。台灣必須開始部署較少的資源在購置龐大、高昂的武器系統上,畢竟那面對導彈將十分脆弱,反之,應該加強足以破壞侵略的戰略與技術

美國需要武器威懾不要中國發動侵略,同時讓日本與南韓等盟友就緒,並向中國溝通美國的戰役計畫牢不可破。這將是一個取巧的平衡。一般來說,威懾會清楚傳達可能遭致的報復。但美國需要更微妙的溝通。中國必須打消試圖以武力改變台灣現狀的意圖,同時獲得美國保證不會支持台灣正式宣布獨立

維持模糊難上加難。華府與北京的鷹派總是可以說破這就是弱點所在。並且,看似展現對台灣支持的行動,像是美國戰艦停靠台灣,都可能危險地被北京解讀成美國改變了立場。

最好把所有的爭議都擱置。那些只能靠戰爭解決的事,總是可以被延後,正如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所說的,讓更聰明的後人解決。作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也唯有這裡的政治家面臨這樣的試煉。(張詠晴譯)

(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





Ben Chen



台灣海峽勢多違。⋯⋯⋯余承堯,1950年





The Economist

Taiwan is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 A war over the island would be a catastrophe: America and China must work harder to avoid it. Our cover this week https://econ.st/3eA7lTi

----

美國情報單位負責人與國防部高官29日出席國會聽證會,分別指出中國與北韓對美國與其盟友帶來的挑戰。其中,國家情報局長海因斯認為,美國若改變對台策略,可能加強台灣走向獨立的立場。

-----

【世界的危機、台灣的轉機】
經濟學人撰文「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分析掌握世界晶片科技心臟的台灣,在美中競爭間的角色。
在我們看來,這分析還不夠精準,事實上,台灣最危險的時刻不是2021,是7年前的2014。
當時台灣正在親中無上限集團的統治下,朝向「中國和平併吞」之途上邁進,而歐美渾然不知。因為一個看起來溫和、可以跟歐美做生意的獨裁中國,和平吞併一個民主小國,跟中國殖民香港一樣,看來絲毫無害。
但是很明顯,世界都錯了。
中國不只要台灣,中國要的是征服世界,改變文明秩序,鎮壓盡可能多的人類。
而最早發現這一切的,就是你、我,是我們台灣人。當然不包含極少數自認中國人的賣台中國黨高幹。
世界會覺得危機,是因為中國已經兵臨城下。
這是世界的危機,也是台灣的轉機。
而從幾次各國首相、官員的發言,以及聯合軍演,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世界對中國的態度明顯轉變。中國政府當然抗拒,於是嗆了美日搞小圈圈。
「小圈圈」這個詞,用得很巧妙,不明就理的人,可能以為只有兩個國家在搞。
但事實上:
2021/03/28:印度與美國針對中國海軍在印太地區的挑釁活動,在印度洋東部展開聯合軍演。
2021/03/29:澳洲總理進行內閣改組,任命內政部長杜登轉任國防部長,杜登被外界普遍認為屬於抗中的鷹派,曾批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非常真實」的威脅,並曾痛批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
2021/04/19:歐盟理事會通過印太區域合作戰略表示,印太區域自由、開放且符合國際法的航道是歐盟戰略利益關鍵,成員國認知在印太區域建立歐盟海軍勢力的重要性。
2021/04:為制衡中國勢力,法國海軍從2月開始為期5個月在印太地區的部署,並與澳洲皇家海軍在南海舉行聯合訓練,下個月再前往日本聯合軍事演習。
2021/04:美國、日本、澳洲、印度、法國,五國在孟加拉灣舉行三天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以加強制衡中國的能量。
2021/04:法國記者波孟挺新疆言論,引起法國各界批評。
2021/04/20:美日峰會聯合聲明提及台灣,明載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52年來首次在聯合聲明中提到台灣,談及台灣情勢。美國國防部並表示,致力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2021/04/20:日本學界成立 「台灣日本研究院」,深化台灣相關研究議題、建立智庫、作為台日公共議題交流合作平台。
各類發言、新聞,無法一一詳載,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已經結成四方同盟的美、日、印、澳,近期歐洲強國也紛紛重返亞洲。從官方到媒體,大動作明確寫出台灣,其背後的意義,只要有點國際敏銳度的人都可以理解,且對台灣或者是南海議題,從戰略模糊態度漸趨清晰。對周遭國家來說,尤其是印太已經形成同盟的此刻,沒有人是局外人。我們要加入世界最大圈,還是要親中跟中國成為被世界各國針對的小圈圈,這樣的選擇,只要了解國際情勢的,一點都不難。
最明顯的,即先前日本首相菅義偉於日本時間 4月17日,在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日美首腦會議。會後發表的日美共同聲明中,出現「日美兩國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之重要性」等文字,刻意將「台灣」明記於共同聲明之中。這是從1969年後,52年來美日的聯合聲明第一次提到台灣安全的重要性。
聲明中值得注意的另一重點,則是美國再次重申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尖閣諸島(釣魚台),換句話說美國對於尖閣諸島有防衛義務。儘管只是無人小島,確保每一任美國總統重申安保條約適用尖閣諸島,卻是日美關係裡最為重要的一環,美國也願意為了這個小島付上戰爭的風險,那麼戰略意義遠超尖閣諸島的台灣,對日本安全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聯合聲明中特別提及台海和平的重要,其實也是美國和日本再次確認共同防衛台灣的決心,儘管沒有條約明文宣示,但已經是從模糊轉向更清晰的一步。
中國正在頑強的抵抗,特別是當世界各國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也表示,中國會將視此為嚴重破壞穩定。
從過去一帶一路,介入世界各國經貿,與港口、鐵路據點,到現今的疫苗操作,經貿手段、外交威嚇,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情,而認知作戰等灰色地帶,更是每天上演,食安、肺炎、抹黑、謠言,都以無形的手法持續滲透這個世界,作為資訊戰搖滾第一排的台灣,已是世界各國研究假訊息攻防的首要戰略位置。
中國越掙扎,台灣的認知戰就越劇烈。
但世界的浪潮已難回頭,以美中對抗為開端,疫情推波助瀾,台商回流、資金回流的狀況很明顯,當然,錢、人回來了,台灣也面臨能源是否能穩定供應,與綠能開發、環境永續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是甜蜜的負擔,這代表台灣發展的潛力。國際間很現實,講求實力,而台灣應對國際疫情的穩當能耐,也讓世界驚訝台灣的實力。
當世界終於發現有危機,這就是台灣的機會。
世界各國終於開始了解,中國政權真實的一面。
而我們終於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