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0428 2018 六


218 生命典範的故事 - 李亮欽老師 2018-04-22 沈金標
四月二十二的漢清講堂,很謝謝清華大學的張旺山教授的尼…
YOUTUBE.COM

我們有許多組織、章程等,都無法達成有品質的決策。
美國的大學多,很早就注意選校長是難事。
In "Leadership and Ambiguity: The American College President(1974, 270 pages)" , Professors Michael D. Cohen and James G. March of Stanford University...
譬如說,過去十年稍微注意各校的"校長遴選辦法",台灣的,都草率。美國有些名大學,委託校外的專業人事公司提供名單,這稍好些。但......
我上周跟沈先生說我讀過幹過辛辛那提大學校長的回憶錄,他一年在校長公館舉辦500場派對.......
-----
我們的大樓是過去的老公寓,7樓30年了,管理基金數百萬,過去有人掛名領錢多年, 新一代的好多了。近年,開始討論換電梯或其控制系統的事,這還牽涉到廠商的技術與住戶對其信心,就很難辦事了.......

今晨讀東山魁夷先生的《回憶川端先生》,其中記兩次一起夫婦出遊,我就決定跟著紙上走一回。發現網路的資料仍很有限 (古寺的寶物可能只給特別來賓看,又,可惜,我只有神護寺的,沒旁的西明寺)。
東山魁夷先生30年代留學遊歷歐洲,畫過Weimar和 Jena等地,也找不到。


中國的太陽能供給過剩,無配套處理,也會出問題。
2016年4月28日 23:33 ·
Freud: A Life for Our Time is a 1988 biography of Sigmund Freud, the founder of psychoanalysis, by historian Peter Gay.
---《佛洛伊德傳》By Peter Gay :看Sigmund Freud手稿一處,只寫Wivenhoe:這應該是英國Essex大學所在地Wivenhoe Park*。 該校有University of Essex Centre for Psychoanalytic Studies,每年有Freud 講座。我從該中心知道倫敦的演講資訊和這篇: Freud 收藏品展我1990在荷蘭萊登大學參觀過;Peter Gay 當時為它寫過一本書。
* 該校的The Freud Collection 事1998年從文學代理商 Mark Paterson and Associates (版權商)處轉來。所以Peter Gay 應該是到那兒去的,不是到大學圖書館。

這篇提到我們2008年的戴明學者講座,很快,快十周年了。前一陣子,想過"再辦一次"。
2013年4月28日 23:09 ·
在台中老家 (回來幫吳氏祖厝新設計案) 。同學李基正 (Peter Lee)先生從網路上知道我在台中,特地從沙鹿趕來一聚 (請吃飯),真是風雨故人來。
Peter 與我在美術館前停車,找適合於長談的餐廳。妙的是,我們初以為前面的車是逆向停車,不過看他們很淡定,我們掃瞄180度之後,赫然發現是我們逆向 ,闖入單行道。Peter說這經歷有寓意,人總是先怪別人。
我們找一家法式餐廳 ,他們賣早餐(約250元),還在清掃,所以我們在外頭的露天桌椅聊起。Peter 每年都會捐點錢給東海,之前幾年他捐給博雅學程 (覺得效果可以) ,今年捐給勞作制。他跟我講最近的一些經歷,先是一次看文理大道的學生,將落葉都掃入排水溝中,他示範"正確掃法",並趕緊報出他是學長 ,讓他們"肅然起敬"。
另外一次他租真理廳 (學校設備最佳之新場所,我們2008年在此舉辦"戴明學者講座"......)給各地百來位獅子會的朋友開會,他專門請學生打掃會場與照顧洗手間的清潔。由於落葉頗多,所以開會當天,他自己先到,在周遭就打掃起來。他與一位工讀生說 ,會場還要打掃,某位工讀生認為他只負責場內 ,前一天就弄得很乾淨。一句話,兩位工讀生的"態度"天壤之別。我們談到如何將"工頭"教育成leader,懂得示範,懂得要求,懂得建立起有向心力的團隊。
Peter謙虛地說他注重的不是學校的大方向 ,因為許多事他不懂。他更重視學生的人文修養,大力鼓吹大學是通識教育為主,所以必修學分要盡量少,好讓學生多選修自己喜歡的課。
他認為70年代前半葉的"世界主要宗教"等課程都讓他受益,所以他可以同理心地 和中東地區的客人談伊斯蘭教,贏得各國都有不錯的朋友。
他談當初剛出道時,如何以熱心和認真 (寫了7-8本自動製罐機的手冊,他們公司以前以技術自豪,一台價數百萬元的機器,沒manuals) 而讓老闆等人覺得他是中間幹部。等他做兩年想出國留學,老闆用到歐州和非美國地區的市場開發工作,勸他留任。可以公費到世界各地打天下。
他的闖天下的故事很多,如1983年到印度失蹤二周,每天的故事都是一籮筐。
很可惜在近2點時,KJ Wu就提前到我家 (約3點),我就說回去認識吳董吧。妙的是,他也是廣東中山市通,所以他們可以大談"窈窕"地方 (吳董說,廣東的許多地名都古色古香......)。
90年代初,Peter 他們就去設廠,現在已遷到越南。吳先生則想多往自動化走,漸漸"返鄉",因為中國的誘因幾乎沒啦。

Wiki的錯誤比較不容易發現。
Amalie Becker (1778-97)
Goethe immortalized her in a poem which first appeared in Schiller's Musen Almanach of 1799.[1]
然而,席勒死於1805:"Recitations and musical settings
Goethe wrote his epilogue to the "Song of the Bell" shortly after Schiller’s death in order to have it read by the actress Amalie Becker at the conclusion of a memorial celebration in the Lauchstädt Theater. After the three last acts of Maria Stuart, the "Song of the Bell" was recited with distributed roles. "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今天家恆這篇,讓我要寫篇"譯藝獎的遺憾"。 我是 彭淮棟兄的大學同學,一起登過武陵四秀、參加媽祖進香,到台南找老師等等。當兵 後,在永和等地都保持聯絡,互訪等。 他1984~87年翻譯好幾本書,我認為憑這些成就,就可.....
HCTRANSLATIONS.BLOGSPOT.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