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評論
1、爭取連任的總統比上次票還多,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若從一年前的此時來看,這是很驚奇的結果。當時的學術調查(非一般媒體民調),只有15%支持蔡連任,支持柯文哲的有38%。這一年真的發生很多事。
若從催票率(得票數除以總合格選民數)來看,這次蔡英文的催票率約42%,高於2012的馬總統,但低於2008。
高雄人真的生氣了(蔡的得票比過去市長選舉最高的陳菊多十萬)。罷免案如果成功地成案,韓國瑜的市長身份可能真的要緊張一下。
另外,身為一個自由派,我覺得這一年來最大的關鍵人物是蘇貞昌。蔡英文本人在領導風格和政治表演(尤其演講)上面的進化也很明顯。當然,這一年當中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對抗中國的壓力,而在野黨是堅定站在不同立場,這就變成中國因素的大對決。
2、國民黨其實表現超級好啊?我不懂吳敦義為什麼要辭主席?
韓國瑜拿了超過五百萬票,國民黨不分區比上次多一百五十萬票!總統票比上次+45%,不分區+44%!!!成長幅度驚人。
韓國瑜接下來拿下國民黨黨主席之位也不意外(只是要看是不是他本人出來選,還是謝龍介或其他人)。
黨主席之爭才正要揭開序幕。
(這次輔選,馬英九和朱立倫的行程比韓及吳還要多很多)
3、國民黨這次提名了好幾位在統獨光譜上面比較極端的統派候選人,上次投新黨的4%幾乎都歸位了。但光譜中間空出來的位子,則由民眾黨填補上。所以民眾黨破10%也不用奇怪,從政治學的空間理論來看是完全合理。
之後民眾黨在立院內的投票行為應該會變成小國民黨,而柯文哲也確定會拿到2024的選舉門票。
「當台北市長就想要選總統所以市長會做不好」,已經是他的自我實現預言。接下來他要跟韓國瑜比賽誰的市政滿意度會繼續墊底。而他不斷詆毀民主政治、讚揚中國、散播失敗主義等言論,也會成為政治評論者很好的負面教材。
4、立委選舉最大贏家可能是中共吧?被寄予厚望的柯順利拿到下次門票,而且好幾位紅統人士進入國會。幾位泛藍立委們明顯的反美親中,接下來也會發揮很多聲量。
國民黨從1950年來的親美路線可能再也回不去了,連馬英九都跳出來說美國對台幫助「無實效」,一群政治菁英拚命講說中共沒有干預台灣、中共不是威脅。跟全世界大逆風,真的慘。
5、宋楚瑜終局之戰真的終局了。他這次比上次弱很多,各個議題明顯跟不上,也沒有可以貼近年輕人的形象廣告,身邊的許多大將又被民眾黨挖走。廉頗老矣。
2000年他出乎意料地與總統大位失之交臂,後來又沒有在當時氣勢如虹的親民黨支持度基礎上面繼續發展,於2004年重新投入國民黨,可能也註定了親民黨的發展侷限。話說,近期我覺得親民黨最大損失,應該是黃珊珊。
6、陳柏惟是這次最大驚奇。沒有之一。無話可說。這真的猛。
驚奇第二名是台中北北屯的莊競程。
再補一個,伍麗華是第一位獲選的山地原住民選區民進黨籍立委。
7、27歲的賴品妤成為本屆最年輕的國會議員。以後各種國會迷因要大幅增加了?
ps. 棄選自己選區的沒資格叫戰神。
8、馬祖(連江縣)立委選舉,至今一共七次,其中四次民進黨連人都推不出來,第一次選1995年只拿了33票,2012、16都沒人選,再前兩次都是一百多票。這次李問拿了七百多票!
9、大黨不要怪小黨「攪局」。會被攪局代表自己的人選不夠好,怪小黨是不對的。
杜瓦傑法則再次得到印證。新竹市就是最好的證明。
(例如淡水那邊也是如此)
身為長期選擇困難的新竹人,真的很想跟兩大黨說:可以來一點正常的候選人嗎?拜託?
我希望時力好好利用自己的席次,也希望時力有機會拿下新竹市長。過去三年半實在白白浪費掉了太多動能,也給柯文哲崛起的空間。
其實對所有小黨都是一樣,要長遠發展就要認真發展議題、好好利用國會席次在各種法案上面折衝。不要再只是想著鎂光燈。時力在一些區域已經有很好的紮根,大有可為。拜託某位政治明星為全黨著想。
10、拉下了幾位明顯地很OOXX的立委(例如台中的沈智慧。政治素人莊競程在這麼超級深藍的區域贏了,實在非常不容易),但也有幾位也是明顯不太好的上來(例如花蓮王;彰化謝家王朝成型;還有洪孟楷,淡水真的慘)。選舉就是如此。
洪慈庸、吳怡農、蕭美琴等人可惜了,但我想他們接下來應該也是有非常多的發揮空間。先休息一會吧!辛苦了,尤其是蕭美琴。
11、民主國家的選舉一大特色就是「不確定性」,在開票結果出來前,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或許有時候就是大家等待時的緊張來源。在獨裁國家不用選就知道結果了,難怪有些政客很「羨慕」。
12、在中美競爭型態下,這次真的是全球都在看,外交部統計有超過130家國際媒體派人到台灣,很驚人的數字。
13、台灣的民主政治能走到今天這樣,實在很不容易。尤其,整個過程非常和平,而且投票這麼龐大複雜的工程,沒有出現什麼重大瑕疵,落選者也大都很有風度接受結果,沒有任何人挑戰選舉「正當性」(挑戰「結果」的人也都依法律程序要求驗票什麼的)。在內外壓力之下,可以達到這樣子的「民主鞏固」成果,我們真的要給自己大大的掌聲。
不過還是要再補一句,民主政治並不只有「投票」,投票只是最起碼的參與而已,另外還有很多政治參與的方式。
這次選舉過程出現的各種厭女與沙文發言似乎比以往還要明顯與頻繁,反對同婚與性平的聲音非常大,然後對於政見政綱的討論是大大缺席了(在韓國瑜出線的時候幾乎就可預期),之後還需要重建各種政治信任。更不用說,假資訊泛濫的問題並不會消失,而是會更進化。
正是因為台灣國際處境艱難,還有一個龐大鄰居在旁邊,所以我們更該好好地多參與政治(多談論,多找不同資訊來看,多參加各種活動,行有餘力就對公民團體或優質媒體們捐些錢、付費訂閱)。
民主政治和獨裁的拉距戰是很長期的事。我們還得跟獨裁鄰居政權比氣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