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臺北利氏學社Taipei Ricci Institute):雷煥章/雷文炳神父(LEFEUVRE Jean Almire 1922~2010)的簡略生平、 著作; 《人籟論辨月刊》紀念專輯等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96252218827448
人籟論辨月刊
An Asia-Pacific magazine of cultural , social and spiritual concerns雷煥章神父(LEFEUVRE Jean Almire 1922~2010)生平年表
出處:Renlai 13 《人籟論辨月刊》,November 2010
整理 |吳思薇;照片提供| 光啟文化
1922年7月5日
誕生於法國西北部的史米勒·高定 (Chemire-le-Gaudin)。父親為當地市長。
三歲時的雷神父 (前排左二)(圖)
1928年
-入小學,立志要做神父。
十五歲時與弟弟 (右)合影(圖)
1940年
·入耶穌會的拉瓦目(Laval)初學院。 讀了中國繪畫的相關書籍,被書中的 山水畫吸引,立下遠赴中國的決心。
1942年10月11日
•於法國發初願-
22歲的雷神父(圖)
1943年·
於德國馬德堡城(Magdeburg)附近 進入勞動集中營,在兵工廠工作。
1946年
於蒙貝列(Montpellier)國立大學獲 哲學學位。
1947年
·抵達北京。先於沙巴内(Chabanel) 學院學習中文,後赴北京大學哲學系 旁聽。
1952年4月16日
在上海聖依納爵教堂由龔品梅主教 聖晉鐸為神父。
1953-1954年
整理上海見聞後,出版《城裡的兒 童》一書,在法國引發熱烈回響。
1955年
·開始編譯《利氏漢法大字典》
聖壇前的雷神父(圖)
1957年
·在台中與高欲剛(Juan Goyoaga)神 父一同創立光啟出版社。
工作
1962年
在台中商思中心從事大專學生輔導收環
以「雷文炳」 為筆名,與張表亞合著 《西洋藝術史網》,由光啟出版
1964年
應甘易逢(Yves Raguin)神父之邀,開 始投入甲骨文研究,
自述「情勢一發不 可收拾,竟日還記其間,屬致府宴忘 M J
1966年
甘易達神父創辦台北利氏學社,雷神父 為創始成員之一。
1968年
當時台中長者會牧師需赴美進修,委託 雷神父擔任該教會牧師,為時一年
1970年代初期與耶穌會弟 兄於台北震旦中心合影
1971年
調至台北農旦中心,與台大法學院和醫 學院的天主教學生團體維持密切互動。
1986年
出版要理書《一品新門:道路、真理 生命》。
1999年 ·
出版《利氏漢法大字典》。
攝於《利氏漢法 大字典》發表會(圖)
2001年
·出版《利氏漢法辭典》。
2002年
·出版回憶錄《巴黎 北京 台北~迷人的 老魔鬼》。
2008年
·出版《甲骨文集書林》。
·獲續法國文藝勳章。
2010年9月24日
於台北耕莘醫院安息主懷。
***
耶穌會士在華名錄 1842~1955
Directory of the Jesuits in China from 1842 to 1955
Olivier LARDINOIS SJ
Fernando MATEOS SJ (†)
Edmund RYDEN SJ
Taipei Ricci Institute
封面The first five Chine
sees in Xianxian 1875
.
Ms 0804
LEFEUVRE Jean Almire (P)
電煥章 Lei Huanzhang
or 雷文炳 Lei Wenbing
B 05-07-1922 Le Mans, France
E 06-10-1940 Province of Paris
Pris German labour camp
A 13-10-1947 Shanghai Mission
O 16-04-1952 Xujiahui
Ex May 1952 Taiwan
V1 02-02-1956 CS
V2 07-05-1977 P4
D 24-09-2010 Taipei
Specialist in oracular inscriptions
Ms Meynard, Thierry SJ. Jean Lefeuvre jésuite et sinologue. Entretiens recueillis. Paris, 2007.
Bb Shanghai: Les enfants dans la ville,Tournai, 1956
Several Collections of Oracular Inscriptions in France, Paris, 1985
Several Collections of Oracular Inscriptions in Germany. Switzerland and the Netherlands, Taipei, 1997
Collections of Oracular Bone Inscriptions, Taipei, 2008
Articles in Yishujia (The Artist)
Yishan Xinmen, Taipei: Kuangchi, 1986 一扇新門—道路、真理、生命(Taibei: Zhiyin chubanshe 1986).
論辨月刊
人籟
當代社會需要 討「論」與分「辨」
November 2010 2010年11月
請辦空間
01 災難後的心理重建 我是難的影響層要而言,心理,其實才是讓人變得讓天氣爆重的一面。
撰文|江漢聲
讀未來
04 防災意識該覺醒了!從五都縣市重畫看台灣水災防治 防治水隻的基本概念,已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刻!
撰文/林聖
06 劉曉波和他的諾貝爾競爭者:網路 諾貝爾和平獎頒發後,激起對立乃在期待之中。能滾起多少思辨,才更該關心。
文/阿發
人類部落格
08 讀友迴響
10 編輯後台 選文|陳雨君
永遠迷人的老魔鬼 12
紀念雷煥章神父 企畫執行|吳思既
人籟事件簿
一廢墟及其變容
專輯 荒城之戀
企畫執行|吳思薇
將含領弦、廠房
22 引言
24 工廠巨人興衰史
破舊的廠房,鏽蝕的機具,都是貪婪的痕跡。
撰文|林民昌
無重、樂園閉鎖,這
黑現在我們美麗都
邊緣的無用之城,
28 此處誰人家 那些人去樓空的房舍啊,對來訪者輕聲低語著悲歡離合的回憶。 撰文|吳思薇
#與我們無關。我
通它來理解過去
歐和欲望,挑釁
32 失樂園
人群已遠離,歡笑終無聲。 撰文|吳思薇
文明成見,進
未來。一切的
會毀滅,一切
34 三芝飛碟屋的前世今生
每一處棄屋的背後,都躲著很多未竟之夢。
[國文 Munch 36「廢」話連篇 姚瑞中X阮慶岳
主都有再起追
從爆擋到蚊子館,台灣的空間運用思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整理 | 吳思薇
44 廢墟變身
46 從無米廢墟到文化寶庫 宜蘭縣二結穀倉的沒落與復甦
齊心協力,在地文史工作者與居民合作, 讓老穀倉再度飽滿起來。
撰文|陳雨君
***
漢學新叢書河“VARÉTES SINOLOGIQUES NEW SERIES
70
法國所藏甲骨錄
COLLECTIONS D'INSCRIPTIONS ORACULAIRES EN FRANCE
COLLECTIONS OF ORACULAR INSCRIPTIONS IN FRANCE
肉醬
雷煥章
Jean A. LEFEUVRE
利氏學社。RICCI INSTITUTE
Variétés Sinologiques New Séries 97
甲骨文集書林
COLLECTIONS OF ORACULAR BONES INSCRIPTIONS
雷煥章 著 馬向陽 譯
Taipei Ricci Institute 台北利氏學社
漢學新叢書河 VARIÉTÉS SINOLOGIQUES NEW SERIES
77
德瑞荷比
所藏一些甲骨錄
SEVERAL COLLECTIONS OF ORACULAR INSCRIPTIONS IN GERMANY, SWITZERLAND, THE NETHERLANDS, BELGIUM
雷煥章 Jean A. LEFEUVRE
利氏學社·RICCI INSTITUTE
***
Kunis Filex
紀念雷焕章神父 企畫執行-雙莨 永遠迷人的老魔鬼
今年9月24日晚上9點半,雷煥章神父(Jean Almire Robert Lefeuvre)安祥地離開人世。他跟許多外籍老神父一 樣,經歷過那個充滿顛沛流離的「大時代」,在台灣奉獻近乎一半的人生。
但教友口中的「當公」雷神父,和其他神職人員有點不同。除了在聖堂裡正經講道,他也會做許多瘋狂的事:像 在集中營裡痛罵德國人,或與哲學院長公然爭辯聖召問題,把對方氣得半死。到了台灣,戴著法式扁帽的他騎上 「重型機車,去主持彌撒或編辭典、做甲骨文研究,也會找大學生聊天吃飯,以便更貼近台灣人的生活與心理。
某次大專活動的戲劇表演中,當神父扮演一位專剋魔鬼的「老魔鬼」,惹得現場笑聲不絕,日後「老魔鬼」這綽 號便不脛而走,成為「雷公」之外的特別暱稱。 「在這裡,《人籟》透過當神父的耶穌會弟兄以及一些身旁的教友,一同來懷念這位「迷人的老魔鬼」 他們的話語,讓讀者看到「當公」在甲骨文專家與神職人員身分外,另一種平易近人又充滿魅力的風範。 。希望藉由
12 人資語兩月刊 November 2010
1977年夏天,油公司占冰湖。(照片提供/黃冠球)
*
我記憶中的雷公
整理|吳思薇
當公說過,他覺得自己像一株向日葵、很美,也有美味的小瓜子讓小鳥分 (李紅瑋)
雷公曾說,「喜歡」和「愛」不一 樣,喜歡一位後男美女,是因為他的美麗 合你愉悅,故喜歡某人其實是喜歡自己, 是為了自己的好處。而愛一個人則要為了 他的利益著想,必要時會犧牲自己的益 處。言簡意賅,令人醍醐灌頂!
(黃冠球)
每次聚會,雷神父總是儘量全程參 與,和我們這些窮學生隨意亂吃,無話不 談。有次探討人格九型,眾多同學中只有 我看透雷神父的原型(不同於別人眼中慈祥、和藹的印象)。答案揭曉時,雷公對 我一指,眼神似乎在說:「你這小鬼,被 「你看穿了!」那會心的一笑,讓人難忘。 (張麗慧)
AN AR
當這位老人高舉雙手祈禱時,教友感受到的是他對信仰的 堅定與熱愛。(照片提供/天主教震旦之友協會)
9月24日星期五中午,我收到雷神父 病危的通知,立刻前往醫院。當時許多老 朋友都陸續進去看他,握著、搓著他的手,而雷神父也會回握。到了晚上9點 半,我收到朋友簡訊:「雷公就要離開 了」,於是當下便全心全意全靈地陪伴他 一我們之間的溝通已經沒有阻隔了。感謝雷公您受了一天的苦,好讓分散各處的好朋友有時間聚集過來,見您最後一面。
今年7月底我跟女兒帶著愛犬Cookie 去頤福園看雷公。雷公心情不錯,還跟我 們講解他桌前的聖母像。他說:聖母沒有把小耶穌抱得緊緊(做出用手臂抱住自己 的樣子),而是將耶穌送給我們。接著他 慈愛地摸摸Cookie的鼻子,我們便在走廊 陪他繞繞,跟他說話。一個月後我又去探 望雷公,當時我們本來要出門走走,但突然下起大雨,只好返回屋內。雷公走得非常緩慢,有時還不得不停下來,但會作勢 表示他沒問題,繼續再走。
我認識雷公已有32年。回顧彌撒中 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讓我們體會天 主如慈愛的父親。」慈愛的父親也正是雷 公的寫照,我們永遠懷念他。
(梁明珠)
人籟 事件簿 Rental Files
一他透過這種方式告訴我:我願意花上 我的一生侍奉祂,所以我願意從數千里外的故鄉來到此地,站在你的面前,替你舉行彌撒。
雷公彌撒的動人之處。雖然雷公動作不 落,但他仍每天準時舉行彌撒,自己穿上 祭衣、默想和進行聖祭。當他顫巍巍地舉 起麵餅和聖時,我並不覺得他老態龍 鍾,卻能感受到他的信仰,他的堅定和他 對天主的熱愛,讓關於信仰的任何疑問和 動搖都一掃而空。
我不需要看到兩千年前那個人走在 水上或死而復活的奇蹟,因為當時雷公在 我面前舉行的聖祭,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感謝天主將雷神父帶到我們的生命 中,雖然他必定到了天父的國,但我的眼 眶卻不禁濕潤了起來。
在彌撒裡,雷公用他的生命和意志 告訴你:信仰是真實的。那不只是一些空 泛字彙的排列組合,而是確實存在。你可 以在這個老人身上看到信仰的真實展現
まめを
為年輕教友舉行彌撒的雷公,神情相當專注。攝於1973年9月。(照片提供/黃冠球)
● 人籟 論辨月刊 November 2010
瞭解異文化的方式,也是加深信仰的利 器。他的大半生都在甲骨文研究與傳教工 作間擺盪,漂亮地將古典學者與耶穌會神父的身分融合無間。雷公的另一本知名著 作《一扇新門》,便是編輯自他道理班上 的學生筆記。上課時,他總會要求位資深同學介紹這次的講題,如有必要才會親 自發言,彷彿籍此告訴大家:你們從我這 裡學到的東西,現在得用自己的說法與感 受來告訴別人。對我們來說,雷公留下的 不僅是有形的文化研究遺產,也打開了一 扇通往天主之道的新門。
雷公在震旦中心三樓的辦公室總是歡迎大家造訪。他在研究甲骨文時,也從 未將任何一位意外訪客視為干擾。
話說當雷 公的甲骨文知識完全是自學而來:在《利氏漢法辭典》的編輯團隊成立後不久,他 奉命接手一位耶穌會同仁的學術研究工 作,從此一頭栽進中國古代文字的世界 裡,樂此不疲。
雷公出生於法國鄉村,十歲就會騎馬:這樣的童年經驗,讓他對中國的農業文明倍感親切。雖然雷公的研究聚焦於中國語言和書寫的起源,但他亦從中探索中 華文化的精神與華人基本思想。他研究民間信仰,也是因為想盡可能地掌握當地民眾的表達方式,如此才能進一步瞭解和尊 重對方,從而開啟對話的可能。
此外,學術研究對雷公來說,既是
因為有您,才有現在的我們
撰文|江漢聲
奉獻獎的康泰文教基金會。所以雷神父對天主教的醫療事業非常重要,也給我很大 的感想,那就是如何在天主教大學或醫學院裡做福傳和學生輔導。無可諱言,這一 代年輕人信奉天主教的不多,能被天主教醫療傳愛感動的更少,而在大學或醫學院 裡做福傳亦是相當困難。事實上,我們也 沒有像雷神父那樣的精神導師來號召,尤其我個人會負責天主教醫學院的醫學教 育,將來又要負責興建天主教醫學院的附 設醫院。今天在感念雷神父以前對我們的 召喚之餘,也希望他老人家在天之靈能護 佑我們,並祈求天主能復甦我們醫學院和 醫院的福傳,有好的帶領如同雷神父,傳 承給我們年輕的學生,讓他們將來成為優 秀的天主教醫療人員。
雷神父的過世,對台大醫學院畢業的天主教醫療人員而言是個令人哀傷的訊 息。因為他看著我們長大,看著我們從嫩的醫學院學生成為自信滿滿的年輕醫療 工作人員,也看著我們慢慢成熟為管理級 的醫療工作人員。直到近年,我們仍在震 且中心聚會,看著雷神父日漸蒼老、衰 弱,心裡是那麼不捨。雖然知道歲月無 情,而正如聖經所言,人的肉體生命又是 那麼脆弱,但雷神父即使如此蒼老,仍然 精神抖擻,眼光炯炯有神,說話鏗鏘有 力,讓我覺得我們都還停留在昔日年輕的 時代。
雷神父是我們台大醫學院畢業醫療人員的精神導師,是我們人生方向的燈塔。因為有雷神父,我們才會在學成後獻 身於天主教的醫療事業,並成立獲得醫療
November 2010 Renlai 17
人籟事件簿 Renlai Files
打開文化與信仰的新門 撰文/杜樂仁(Jacques Duraud) 翻譯 吳思薇
很會講故事,常提起他在北京的趣聞與理 邊認識的中國朋友。那兩個月我過得特別 愉快,因為我從雷公身上體會到在台灣生 活的樂趣。
我和雷煥章神父初次見面前,他的盛 名已在天主教教會廣為流傳:除了那本一 度在法國十分流行的著作《城裡的兒童》,當我開始學中文時,有位教授還要我就雷神父的學術研究寫篇報告,內容則 是關於他在西方漢學權威學報《通報》上 發表的商代文字考古論文。
手做研究,□論道理
1982年暑假,我終於在第一次的台灣行中遇見雷神父- -也就是許多學生和朋友口中的「雷公」。我們一起用餐之餘, 也在震旦中心關門後的夜裡小聊片刻。他
Staff of the Hungarian section at work. The circular rack in the center holds some of the sany dictionaries needed for frequent consultation. Bare, as other work-rooms, the circalar rack mounted on a bicycle wheel and axle which permits easy consultation by ea worker. The arrangement is primitive but effective.
年起,雷神父(左下)便開始參與編譯漢法辭典的工作。(照片提供/光致文化)
工具書。此外,雷神父也是《利氏漢德辭 典》(Le Grand Ricci)最重要的編纂 者,負責字源學的部分。他還留下一部業 已完成的金文辭典手稿,經適當編修後將 會出版。
從語言研究到靈修推廣
身為牧靈者的雷神父創辦了數個基 督宗教團體,在台灣天主教教會留下深刻 影響。他主持「天主教震旦之友協會」長 達數十年,也是第一位引進泰澤(Tai- zé)祈禱的人。
「雷公」走了,但他將永遠留在許多人的心裡。
圖為雷神父 的殯葬彌撒。(攝影/周端雅)
雷神父對於甲骨文研究十分投入。 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過程中,「土地」和 「祖先」兩種概念至為關鍵,而他在甲骨文裡看到了兩者存在最古老的證據。雷神 父的研究也讓他對民間信仰的精神特別留 心。在論及台灣傳統宗教中土地公和媽祖的重要性時,他深刻的洞見更讓許多台灣 人倍感驚訝。由此看來,他確實是天主教 本土化的先驅。
從事宗教對話者中,最為活躍而知名的天 主教神職人員- 一他的朋友遍及台灣各個 宗教,其中許多都是佛教界的大師。他對 人類找尋唯一真神,求其本性的各種方法 懷有高度熱忱,總是渴望得知他人在這方 面的特別研究與疑問。他以利瑪竇的精神與人建立友誼,對朋友忠誠、毫無保留。 他同時也是東亞地區致力於宗教對話的 穌會代表。
雖然雷神父的聽力和視力均在晚年 陷入困境,他仍不屈不撓地工作到人生最 後一刻。台北利氏學社與《人籟》的成員 及朋友一齊向他致上悼念之意,而他的離 去也深深撼動著我們。
但持續的遠行與勞累影響了馬神父 的健康,以致於他去世前幾年過得相當辛苦。馬?神父現已平靜地離開我們,而我們 將永遠記得這位心思細膩、經常關心身旁 眾人福祉的老友。
一位宗教對話巨擘的辭世
再見了,雷公和老馬!你們是天主 忠實的僕役,對台灣的土地抱著大愛。感 謝你們給我們的一切......我們將你們交付 給慈愛的天主,祂是你們終其一生服侍的對象。
雷神父過世後數日,另一位《人 籟》的密友馬天賜神父(Albert Poulet- Mathis)也離開了我們。馬神父在1927年 生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 45年入耶穌會, 58年6月30日晉鐸為神 父,之後來到台灣。他一開始在台中和輔 仁大學擔任學生牧靈的工作,卻在宗教對 話裡找到真正的聖召。馬神父可謂是台灣
Tor
辭典、甲骨文、 甲骨文、震旦中心 《人籟》談雷公
The
A
雷神父的過世不僅帶給我友無限哀思,也意味著《人籟》從此失去一位可敬的老友,
在這裡、《人籟》的編輯主委属明德神父、發行人社樂仁院長及還?編輯江漢聲醫師, 分別從不同角度來設他們認確的雷公熱愛中國古文字的認真學者、諄諄善誘的神護人員,如動晚董不遺餘力的精神導師………… 他們在他身上不懂看到耶穌會精神的當代實踐,更感受到天主教信仰的真實體現。
再見 雷公與老馬!
撰文|類明德 Benoit Vermander) 翻譯 吳思薇
40年入耶穌會, 「雷公」的雷神父於1922年在法國出生, 52年在上海徐家匯的聖依納爵教堂由龔品梅主教祝聖晉鐸為神父。 在其著作《城裡的兒童》(Les Enfants dans la Ville)中,對這段動盪時局裡的中國天主教教會有相當生動的描述。
相隔短短數日,《人籟》的兩位好 友——同時也是台灣天主教教會的卓越人 物——相繼辭世。他們一生的成就足以長 存眾人心頭,因此我們懷著感動和感謝, 來緬懷這兩位五十多年來一直獻身於台灣 土地及人民的法國耶穌會士。
到了台灣,他成為台北利氏學社的 初代成員,與創辦人甘易逢神父展開密切 合作。雷神父日後成了甲骨文研究的世界 級權威,在金文方面亦成就斐然。他出版 了一些甲骨文圖錄以及相關的學術專文和
再見,雷公!
今年9月24日晚上,雷煥章神父在耕 莘醫院安詳歸返天家。被台灣朋友暱稱為
在堆滿大量書籍與資料的小辦公室裡,當時將近八十歲的雷神父悠遊於甲骨文的世界,不知老之將至。(照片提供/光啟文化)
14 人籟 論辨月刊 November 2010
****
禮拜天美術神遊 (31):Romanesque Art:Norman Art 雷文炳和張秀亞《西洋藝術史綱 第十五卷:羅曼尼斯克藝術》;Andreas Petzold《仿羅馬式藝術》;E. N. Gombrich《藝術的故事 第九章 教會即鬥士》。E. N. Gombrich《藝術的故事 第九章 教會即鬥士 、第十章 教會即凱旋者 》。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By Nicholaus Pevsner,. 第2 章 The Romanesque Style c.1000~1200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281519108525530
Romanesque archite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round arches and massive vaulting, and by heavy piers, columns, and walls with small windows. Although disseminated throughout western Europe, the style reached its fullest development in France and Germany; the equivalent style in England is often called Norman.
Romanesque Art:雷文炳和張秀亞《西洋藝術史綱 第十五卷:羅曼尼斯克藝術》;
Andreas Petzold《仿羅馬式藝術》
E. N. Gombrich《藝術的故事 第九章 教會即鬥士 、第十章 教會即凱旋者 》
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By Nicholaus Pevsner,. 第2 章 The Romanesque Style c.1000~1200
午夜,一封來自老闆的最後通牒郵件
JESSICA BENNETT
馬斯克深夜向員工發出最後通牒:要麼「硬核」工作,要麼領取遣散費。他渴望員工成為工作狂,但更多人決心永遠不要回到這種心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