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知新集:畢加索會看病;梵谷不睡覺.........同本A Bigger Message 譯作,為何台灣版《更大的訊息:與大衛.霍克尼跨世紀的藝術對話 2016》比中國版《藝術漫談 2020》更好

 



2013年7月18日
今天我認真地地在YouTube看2004年Robert Hughes主持BBC的現代藝術家評介影集(各集約1小時) The NEW Shock of the New –這是80年代初的The Shock of the New之續集---此節目後來BBC等2家出版過書冊,有漢譯本。
The NEW Shock of the New「第一集」中訪問/介紹包括David Hockney等數人。主持人Hughes在一篇「衛報」的That's showbusiness 一文中介紹說,很高興Hockney 試過攝影拼貼等「快速藝術」,重用地水彩直接紀錄,而這是。他最擅長的。
其實,片中Hockney充滿熱情地說,他將有另外一番冒險/嘗試 (project)。Hughes 說,你當然有不盡的項目(projects 點子多) 。
我為什麼對project 這字那麼敏感或有興趣呢?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Joseph Juran (「朱蘭」先生,1904-2008)跟兒子Donald Juran和統計學者訪客都墳別說:「你手中一定要有專案來幹活」( "He always told me, 'Never be without a project,' and he never was," Donald Juran. Said. 即Juran忙到過世,都有事情(project)做而不會覺得人生無聊。)
Juran這輩子最成功的,可能是開創「撰述」持續改善的機制,譬如說他主編兼主要作者的 Quality Handbook,各版約11年更新一次,其間由顧問公司的教材和學校用的教科書,都稍有更新,這樣讓他有進步之機會。記得藥養成「一專案接一專案(project by project)的改善習慣」。
同樣的,戴明博士 (1900-93)在40-60年代,平均每10年要出版一本抽樣統計的書。80年代在全球主持著名的四日研討會和擔任顧問等工作之餘,還出版兩本很有份量的著作,作為他留給世間的遺澤。






2017

“It's really the first time I’ve looked back at so long.” – Watch
David Hockney
describe his love of the handmade, making a visual impact, and how the two combine in his new
TASCHEN
SUMO, "A Bigger Book." Get your copy in-store at
The Met Store
or online: tsc.hn/02641fb
Visit "David Hockney" at The Met Fifth Avenue through February 25. http://met.org/2AiGl8h



A Bigger Message 是畫題.....





英國國寶畫家David Hockney 約82歲,他每天都很努力工作,曙光上窗前1小時,天已亮,他就在iPad上畫幅,傳給十來位朋友。常常,一天數幅。
iPad : Digital : Works | David Hockney
www.davidhockney.co/index.php/works/digital/ipad
Official Works by David Hockney including exhibitions, resourc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 Untitled, 182, 2010 - iPad drawing. All Images and Site Content ...
Videos
4:02
Interactive demo of David Hockney painting with iPad, The Met, New ...
BenSlivka
YouTube - Nov 23, 2017
2:16
David Hockney: Draws on His iPad
Louisiana Channel
YouTube - Mar 16, 2016
5:37
Hockney making art with his iPad 11-11-2016
Srey Sopaktra
YouTube - Nov 13, 2016



DAVIDHOCKNEY.CO
Official Works by David Hockney including exhibitions, resourc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修正版 2016 平裝.



THAMESANDHUDSON.COM
David Hockney is possibly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living painter, but he is also something else: an incisive and original thinker on art. Here are the fruits of his lifelong meditations on the problems and paradoxes of representing a three-dimensional wo



2011 精裝




THAMESANDHUDSON.COM
In this remarkable book, a record of a decade of private conversations with art critic Martin Gayford, David Hockney reveals via reflection, anecdote, passion and humour the fruits of his lifelong meditations on the problems and paradoxes of representing





Amazon.com: A Bigger Message: Conversations with David Hockney ...
https://www.amazon.com/Bigger-Message-Conversations-Hockney.../0500292256


David Hockney’s exuberant work is highly praised and widely celebrated―he is perhap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living painter. ...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living ...
A Bigger Message - Thames & Hudson
https://thamesandhudson.com/hockney-bigger-message-9780500238875
Sep 26, 2011 - In this remarkable book, a record of a decade of private conversations with art criticMartin Gayford, David Hockney reveals via reflection, ...

這本書,美不勝收,我隨意翻看,談觀看,從Picasso對攝影師的臉色之"預言家"故事,到對他1971年8月的某幅老年自畫像,都很有洞識。書有索引,你可以更深入去喜愛的人事物。經常穿插英美兩國的不同風情.......
中文本的缺點之一是畫的色彩有些失真。翻譯者沒經驗,譬如說,138頁James Ward於1812~1814的畫,題為Gordale Scar,應該不要對Scar望文生義,將它翻譯成"痕"。


更大的訊息:與大衛.霍克尼跨世紀的藝術對話
A Bigger Message

作者: 馬丁.蓋福特


原文作者: Martin Gayford
譯者: 王燕飛韓書妍
  • 出版社:積木  
  • 出版日期:2016/04/28

火花四射、妙趣橫生,歷時15年(1999~2014),淺白幽默卻處處啟發人心的藝界對話錄。本書是2016年全球最新修訂版,國際畫壇最具影響力、引領近半世紀風潮的現代藝術大師霍克尼與英國藝評家蓋福特熱情開講,同時收錄霍克尼從學生時代至今重要作品,對應跨世紀視覺文化演變,展現與時俱進的動人創作軌跡。

  「畫圖能讓人看清楚的看見事物,並且不斷深入。圖像化作情感穿過身體,進入大腦,留在記憶裡,再由雙手進行傳播。藝術家都是工人,無時無刻不在工作,而剩下來的一點點時間,也只是剛好睡覺而已。」──David Hockney

  .超過180張全彩作品集結。
  .橫跨15年的精采談藝錄。
  .英國藝術教父David Hockney唯一一本對談式著作。
  .收錄近至2014年的最新畫作。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是英國史上繼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2011)之後,第二位被英國女王頒發功績勳章的藝術家。世人稱之為「最受歡迎的在世畫家」(The World’s Most popular living painter)。其作品風格綺麗,廣受愛戴。然而,不僅如此,他也是一位言語犀利、對藝術充滿獨到見解的思想家。

  本書記錄了霍克尼與知名藝評家馬丁.蓋福特(Martin Gayford)長達十五年的對談,從這些生動的訪談之中,霍克尼以特有的熱情、智慧與幽默感,暢談他一生追尋的繪畫意義。世界如何透過藝術家之眼,呈現在平面的畫布上,不只是畫家的課題,而是個哲學議題。

  霍克尼指出,繪畫的本意就是讓人更加、更加清楚地觀看世界。繪畫的媒材──從洞穴壁畫到iPad,是否讓人類的觀看改變?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各種圖像,如何與真實世界連繫?科技和文明是否一再撼動藝術家的創作方式?我們能否再次學會如何單純享受「觀看」之樂,徹底欣賞一張臉龐、一次日出,或是一棵樹?

  在這本妙趣橫生的書中,藝術大師們如梵谷、卡拉瓦喬、維梅爾、莫內、畢卡索,都是作者與霍克尼的絕佳話題,他們睿智風趣的談話也觸及霍克尼的私人生活,與對家鄉的濃烈情感。與霍克尼來往的同輩藝術家如攝影大師卡蒂爾.布列松,或大製片家比利.懷德,也是他熱愛提及的人物。

  這本書無疑是霍克尼的一幅自畫像,更是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關於人類創造力與世界本質的探索之作。

【深度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焜生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執行長
  李思賢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副教授
  林 平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范毅舜 國際資深攝影家
  郭博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鄒駿昇 視覺藝術家
  廖秀哖 Harper’s BAZAAR總編輯
  謝哲青 作家、藝術史講師、「飛碟晚餐」主持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丁.蓋福特 Martin Gayford


  《旁觀者》(Spectator)的專欄藝評家,也是多本藝術評論書籍的作者。其研究範圍包括梵谷、康斯坦伯和米開朗基羅,相關著作如The Yellow House: Van Gogh, Gauguin, and Nine Turbulent Weeks in Provence、Michelangelo: His Epic Life、Man with a Blue Scarf: On Sitting for a Portrait by Lucian Freud和與Philippe de Montebello合著的Rendez-vous with Art等,皆廣受好評。

譯者簡介

王燕飛


  藝術類書籍專業譯者。

韓書妍

  蒙貝里耶第三大學造型藝術系畢,旅居法國九年。現居台灣,週末出沒在咖啡店與文章奮鬥的兼職譯者。

目錄

前言:帶著iPhone的透納

1 約克郡天堂
2 畫畫
3 自然主義的陷阱
4 描繪的問題
5 更大更大的畫
6 更大更大的畫室
7 看得更清楚
8 在手機和電腦裡作畫
9 憑記憶作畫
10 攝影與畫
11 卡拉瓦喬的相機
12 漫漫西行路:空間探索
13 還原洛蘭
14 電影及穿行於風景之間
15 音樂與運動
16 梵谷與速寫的力量
17 在iPad上作畫
18 圖像的力量
19 劇場
20 光線效果
21 沃德蓋特的9螢幕
22 春天降臨
23 冬季
24 人間喜劇
25 完成畫作

大衛.霍克尼生平及創作
延伸閱讀
作品索引
註記
謝辭
名詞索引




Glad to see our friend #DavidHockney at the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BRUEGEL exhibition. Find all the master’s works in our new monograph 🔎 http://fal.cn/SaIa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站立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DAVID HOCKNEY ZU BESUCH BEI BRUEGEL
Der renommierte britische Künstler David Hockney stattete gestern Abend unserer Bruegel-Ausstellung einen Besuch ab. Hockney war speziell für den Besuch der einzigartigen Schau aus England angereist und von den Meisterwerken sichtlich begeister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