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日 星期一

知新集: 讀《讀者文摘 》(1995年7月號)、《里查 費曼:天才的軌跡》(1993) 的感動;對愛因斯坦的批評ˉ。追記三月份來訪的朋友 (時序):林皎碧、陳文華、王晃三《青澀歲月的回憶:那些年在中原工工》的驚奇、林公孚(請客)。 會後的諸多反思: 教育,數位轉型、智慧教室(含on line))、日本、美國、台灣、中國

 


知新集: 讀《讀者文摘 》(1995年7月號)、《里查 費曼:天才的軌跡》(1993) 的感動。追記三月份來訪的朋友 (時序):林皎碧、陳文華、王晃三《青澀歲月的回憶:那些年在中原工工》的驚奇、林公孚(請客)。 會後的諸多反思: 教育,數位轉型、智慧教室(含on line))、日本、美國、台灣、中國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91859692076764


里查 費曼批評愛因斯坦對原子核內的知識了解太少,所以大一統理論難以成立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For knowledge is limited to all we now know and understand, while imagination embraces the entire world, and all there ever will be to know and understand.”

-Albert Einstein


《青澀歲月的回憶:那些年在中原工工》



一本書的驚奇@王晃三
染疫到恢復的過程@林公孚
電子所的勵進會與直播的經驗@鍾漢清

聲音有問題

直播音響失敗,不知所云,
"一本書的驚奇@王晃三"最令人驚訝感動。
一本在台灣版稅微乎其微的書,有美國善人決定未來十年,共捐款台幣約七八千萬給中原大學的工業工程暨系統工程學系,王晃三是台灣對口人。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84876164329556

--

林公孚──和王晃三
其他 2 人

品質三友話短長
王晃三、鍾漢清與我,結識於品質品質學會,晃三兄出任品質知識社群(QKC)召集人時,我們都參加了,都成為品質的好事之徒,由是開啟了30多年的品質之友。
最近兩三年,晃三兄每因事到台北,必邀我到鍾漢清書房到古論今,談天說地,時間大約每半年一次。
漢清曾任職於飛利浦、工研院電子所、摩托羅拉、杜邦集寶成顧問等。他是我少見的愛書人。他出版書也愛買書,居家四壁全是書,連地板都被書佔滿。戴明學流行時,他更是極力翻譯推廣。
書房設有直播裝置,打開它,便可將想法分享線上好友。
晃三曾任中原大學教務長,對中原再造用心甚深,今為榮譽退休教授,在工工系仍然擁有一間研究室和一位助理志工,稱之為書僮,常帶在身邊,名師高徒,相得益彰。
晃三今天台分享在飛利浦工作時到阿姆斯特丹總總部打開了眼界的經驗;漢清與我們分享的是在研院電子所追隨曹興誠、胡定華等人,以及其後投入杜邦及寶成的經驗;我則分享自己從感染新冠病毒從入院治療到康復的二十六天過程,不但如今體力倍增,而且還減重四公斤的滿意情形。
其後我們到附近紫藤廬飲茶,它是全台灣第一處市定古蹟,也是台北市第一處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為特定而指定的活古蹟,1970 和 1980 年代的社會運動人士經常聚集於此,設有茶室與藝術展覽空間。感受那獨特古雅風韻!


台北某醫院的的小改善例
用這則2007年的筆記取代那些故事。
Some Notes on Management in a Hospit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Health Systems, Vol. 2, No.1, Spring, 1900
這篇翻譯全文【對於某醫院之經營管理之筆記】,刊登在我與劉振老師編譯的【戴明博士文選】,台北:華人戴明學院,2009,頁245~52
譯按:這是戴明博士所謂的改善/改革的「外來」智慧之一例。
一家醫院是某醫療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營運上有效率的系統中,作業人員了解他們的工作如何與該系統配合。每個人都自覺其重要,工作的同事們也都會感到自己是要角。
要使系統發揮最佳的效果,光憑苦幹與全力以赴還不夠。一系統必須善加經營。醫院的管理者對院內的許多事情知之甚詳。護士長也一樣。譬如說,護士長知道許多管理者看不到的事情。同樣的,任何工作其間的護士也如此。照顧住院病人的醫生會知道許多醫院的「獨家新聞」。院內病人會看出他人所未見的。
這些從不同角度得來的觀察,如果能公之於世,對醫療系統的管理或會有所助益。
下述筆記為某一喜觀察而心懷感恩的病人所作。它們顯示,護士們即使極為認真、努力,又具備特殊技能和知識,卻大多為(系統所)浪費掉了。護士們眼見她們的努力,大半都毫無成果,一定感到很喪氣。在這種情況下,身為護士如何感到有尊嚴、以職業為榮呢?
作者希望發表這些從病人觀點看醫院的筆記,能對醫療管理之改善稍有幫助。
某醫院病患筆記



知新集:給六位好友:沈金標兄、羅時瑋兄、陳文華學長(日本 )、林皎碧女士、 郭兄父女 (香港)--- 3月20   。給兩位好友 --3.4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5853368433146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