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我的 (36)人事物記憶:金馬60 眾星 天空非常電影 。范我存 (余光中夫人 ~2023)。愛國愛鄉的人:"學問人生 誠為大家風範" (丁聲樹先生)、 Geoffrey Holt過勤儉生活,財留家鄉感人的師生情、友情 (悼念文1979;顧獻樑轉陳其寬邀去東海副教授 1960))《楊英風全集》文集一第13卷和書信第24卷。難得的日本台灣關係。台積電在日本風光:熊本縣......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1947~)大師課【2023金馬電影大師課|金句集錦-【導演】#北野武】 《Kubi》。奇美實業、奇美醫院、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 對台灣發展有貢獻者的塑像〈23句許文龍〉跳出格子吧!。 大衛·休謨( David Hume1711年-1776年)智慧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136234030677836
"The worst of all deceptions is self-deception." ~ Plato
《學問人生 大家風範 --- 丁聲樹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陳坤厚李滄東 林品彤 蕭雅全 等人金馬60
鍾玲──和 San-San Yu 。
He Lived a Frugal Life. Then He Left Millions to His New Hampshire Town.
When Geoffrey Holt died, his will revealed a secret: He had $3.8 million, and he was leaving it all to the town where he had been living in a trailer park.
4 MIN READ
Ms. Mosier, of the New Hampshire Charitable Foundation, said the terms were that the $3.8 million was to be used to “support projects, program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provide health, educational, recreational or cultural benefits to the residents of Hinsdale.”
****
多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台积电已经向供应链伙伴表示,考虑在日本熊本县建造第三座工厂“TSMC Fab-23 Phase 3”,生产3纳米(3nm)芯片,此举可能将日本打造成全球主要的芯片制造中心。
***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1947~)
Japan auteur Kitano's latest samurai film headed to Cannes
Takeshi Kitano’s new film, premiering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next m
Kubi (首, lit. 'Neck') is a 2023 Japanese historical samurai film written, directed and edited by Takeshi Kitano, who also stars as Hashiba Hideyoshi ...
Kubi | |
---|---|
“Kubi” features a star-studded cast, including Hidetoshi Nishijima, marking his return to a Kitano film since the 2002 “Dolls,” which was inspired by traditional Bunraku puppet theater, as well as Ryo Kase, who appeared in Kitano's “Outrage” gangster series.《Kubi》是北野武2019年出版的日本小說。
角川於 2019 年 12 月 20 日出版。 該電影由作者北野親自編劇、剪輯、導演並主演,由出版商角川製作,並於 2023 年 11 月 23 日上映。
概要
時間是戰國時期。 新左衛門受羽柴秀吉和千利休的僱傭,週遊全國尋找叛軍和逃脫的敵人,並意外捕獲了反抗信長的村重荒木。 同時,丹波筱山的農民茂助目睹了秀吉的軍隊向播磨進發,並融入軍隊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信長、秀吉、光秀和家康在荒木村重的領導下開始了一場戰國盛宴,最終導致了本能寺之變。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雖然離開了,但誠如他曾經說過的,文化與醫療是永遠的。身為台南人的我們,是何其有幸享受到他留給我們的一切,許文龍先生的逝世,不是一個結束,這些文化與精神將永遠流傳,直到很久很久以後。
一個生長在神農街的窮困孩子,是如何帶領奇美成為全球最大ABS製造商?每月虧損500萬元的醫院,是如何成為今日雲嘉南地區最大的醫療體系?橫跨80年的博物館夢想,是如何逐步實踐達成?
台南人,這是也許你應該認識的奇美與許文龍。
1928年,許文龍出生於台南,童年時期的他正巧碰上1929年開始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年代。而在許文龍六歲那年,家中的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除夕夜那晚,父親帶著被裁員的沉悶心情回家,那頓走味的年夜飯在許文龍心中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孩童時代的許文龍,不怎麼喜歡讀書,就讀港公學校(今日協進國小前身)的他,放學後不是跑去魚塭釣魚玩耍,就是待在博物館。
當年,日本人在兩廣會館(二戰中已被炸毀,現今湯德章公園、台南市美術館一館之間民宅位置)設立了一座小小的臺南州立教育博物館,年幼的許文龍曾多次參訪這座博物館。
對於孩童來說,能免費參觀博物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各種新奇事物在他的童年中留下深刻印象,長大後要籌辦一間博物館的夢想也自此在他的心中萌芽。
進入中學時代,許文龍進入台南專修工業學校與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就讀(今日成大南工前身)。在學校的他成績也不是那麼理想,排名經常位在全班最後一位,然而雖然基礎學科如國文、公民等科目成績總是在不及格邊緣,但在實務操作的機械學、材料力學、工廠管理等科目卻有相對不錯的成績,許文龍對機械方面的天份與興趣逐漸體現。
不過許文龍也不只對機械有興趣,他更喜歡音樂與小提琴,童年時代與姐姐一同欣賞的電影中傳出的悠揚小提琴樂聲,與早逝的二哥曾經指導過的小提琴演奏技巧,都讓許文龍對小提琴與音樂有著無比的嚮往與著迷。
在高二那年,日本戰敗撤出台灣,許文龍買下日本人遺留的二手小提琴與樂譜,獲得人生中第一把小提琴,音樂也自此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好的良伴。
高工畢業,許文龍與父親及哥哥在沙卡里巴租了一個小攤位,看準當時孩童眾多決定做起童裝的生意。然而做生意總該有個店名,許文龍的父親,許樹河先生便將童裝店取名「奇美」,意指出奇制勝、奇巧美麗之意,這個詞也成為未來奇美集團的名稱由來。
後來,洞察力很好的許文龍決定自行創業,他發現塑膠產品的潛力,便在和平街建立一間8坪大的小工廠,凡是玩具、水壺他都做,由於擁有良好的開模技術,並且懂得掌握流行趨勢與建立尺寸齊全的供應鏈,很快的許文龍的小工廠就幫他賺到第一桶金。
而就在這時,機會與運氣也找上門來。1957年,一場「不碎玻璃」(今日翻譯為壓克力)講習會在台南舉行,看見這種新奇材料的許文龍如獲至寶,他大舉延攬技術人才,希望能研發技術並投入大量生產。
為此,他甚至還飛到日本三菱嫘縈公司求教,起初對方不願意透露技術,但在意外教導對方經理小孩拉小提琴的機緣下,許文龍的一技之長讓他獲得了參觀工廠的機會。
參訪後他一字一句、一筆一劃的將壓克力生產流程記載在自己的手稿中,回台後在不間斷的努力與嘗試下,「不碎玻璃」就這樣在工廠內順利的生產出來了。如今當年許文龍去日商參訪的手稿,以及早年奇美製作的壓克力浴缸都還能在現在奇美博物館的特展「跳出格子吧!」中看到呢!
1959年,許文龍創辦了奇美實業,也正式將不碎玻璃acrylic翻譯為「壓克力」,並註冊商標。他反向操作不選擇在原有的工廠旁擴廠,反而來到土地價格較便宜的南區鹽埕,一次就買下700多坪的土地,為奇美集團未來的擴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也因為小時候父親曾被裁員,許文龍創立奇美後便決定若非不得已,絕不裁員,並視員工如一家人,不僅提高員工待遇為員工當下著想,也開放員工配股,為他們的未來著想。在許文龍獨特的經營理念,以及用人唯才,善待員工的企業文化下,奇美不僅吸納廣大的人才,公司的業績也穩定成長。
然而許文龍的眼光也總是看得比別人遠,他知道必須不斷研發創新,產業也要轉型,公司才能持續保有競爭力。奇美後來投入更高階的石化產品生產,在ABS塑膠製品生產技術的突破,再加上普及大眾的反向生產策略,更讓奇美躍居領先世界的ABS製造商。
在事業成功的同時,許文龍並沒有忘卻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他始終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為這個社會留下一些既長久又有益的東西,以藉此回饋社會,他想了兩條路,一條是文化,另一條則是醫療。
我們先來談談醫療吧!眾所周知,奇美醫院是目前雲嘉南地區最大的醫療體系,光是永康、佳里、柳營三大院區,每天服務的人次就超過萬人,然而醫院的成立一開始也不是那麼順利。
1987年,事業有成的許文龍有感於南部地區的醫療資源匱乏,便決心投入醫療事業,為人們提供收費較低廉、品質也好的醫療服務。當年他原本打算自己蓋一座醫院,但正巧逢甲醫院因擴展至永康的步調太過於快速,出現經營危機即將倒閉。許文龍擔憂若醫院倒掉對於當地的民眾將是很大的困擾,便做出承接逢甲醫院的決定,並以個人名義,幾乎是當時他所有個人資產扛下了逢甲醫院積欠的七億元債務。
剛接手時的逢甲醫院有三不好:收費貴、態度差、醫療品質不好。許文龍對此進行了改革,首先他降低了病患的醫藥費負擔,並大幅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甚至以月薪100萬元的薪資聘請北部的權威醫師到醫院駐診。
1992年,逢甲醫院正式更名為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在奇美針對醫院的制度體檢以及現代化管理下,醫院的生意越來越好,帳面上不再出現每個月虧損500萬元的數字,反而能獲利,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及擴建。
如今台南的奇美醫院,不僅有逢甲醫院初始的樹林院區,還有醫學中心等級的永康院區,和佳里、柳營院區,未來,南科奇美醫院也即將成立。
當年佳里院區擴建時許文龍曾說,還記得自己年輕時搭公車到佳里,忘了給車掌小姐小費,如今只好以佳里奇美醫院來償還。許文龍的幽默體現出他對台南人的疼惜,台南能有一個許文龍,是何等無上的幸運。
除了醫療,許文龍畢生最讓人稱道的,想必就是他對於文化的貢獻。前面曾提到,許文龍孩童時代就有個夢想,長大後要成立一座博物館。而眾所周知,他後來不僅真的做到了,而且還打造了全台灣館藏最豐富的私人博物館,上千把名琴的收藏,也讓奇美博物館成為全世界最權威、最齊全的提琴博物館。
許文龍對於文化的收藏,從半個世紀前就開始了。在奇美集團的事業步上軌道後,許文龍開始以私人之力在世界各地進行蒐藏。1977年,他更成立了奇美文化基金會,為成立博物館的夢想打下了確實基礎。1988年,基金會有計劃的開始蒐藏西洋藝術史上不同時代與流派的作品,從古羅馬帝國的藝術創作,到後印象派的繪畫作品,種種蒐藏都讓許文龍先生離成立博物館的夢想更近一步。
許文龍致力於打造一座平易近人,眾人都能親近的博物館,因此博物館內收藏的物品原則上以19世紀前的古典、寫實主義藝術品為主。他曾說我看得懂的畫,歐吉桑、歐巴桑看得懂的畫,小學生看得懂的東西,就是我收藏的原則。不以收藏名家作品為優先,反倒是許文龍自己看了喜歡,價格也負擔的起比較重要。
終於,1992年,在奇美實業的支持下,許文龍先生的夢想真的實現了,「奇美博物館」誕生了。蒐羅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品,奇美博物館就座落於仁德區奇美實業大樓的五到八樓內,對外開放參觀。值得一提的是,在舊館期間,奇美博物館從開放那天起,秉持許文龍先生的經營理念,始終是免費讓大眾參觀。
不過對於許文龍先生來說,在奇美實業內的博物館,僅能算是這些藏品的暫時棲身之所,他始終有一個更大的夢,那就是蓋一座能讓大家能逛得更舒適、能讓台灣文化發展更加繁榮的大型博物館,而且這座博物館一定得在台南。
然而,要在台南找到能夠成立大型博物館的地方豈是一件簡單的事,歷經多次尋找,從原市政府(今國立臺灣文學館)、警察局(今台南市美術館一館)等多個場地許文龍都碰了一鼻子灰,他甚至連李登輝總統也見了,卻始終還是找不到適合的地。
然而皇天不負苦心人,恰巧當年台南都會公園的興建計劃卡關了,台南縣政府無法負擔開闢都會公園的龐大土地取得與興建經費。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找來台糖、奇美,三方談起合作,台糖捐地來作都會公園,縣政府給予台糖土地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的土地變更利益,並在都會公園內由政府提供土地、奇美集團出資,興建佔地9.5公頃的新奇美博物館,完成一座以博物館為主題的都會公園,達成三贏的局面。
2008年12月,奇美博物館正式動工了,歷經六年的興建,耗資將近新台幣20億元,最終在2015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營運。當年,奇美博物館即將開幕的消息一公布,預約網站連續好幾個月被擠爆,成為全台最熱門景點。不只館內,就連以希臘神話為主題打造的西洋美學風格戶外園區景點,像是「阿波羅噴泉廣場」、「奧林帕斯橋」、「繆思廣場」、「繆思湖」、「納西瑟斯觀水平臺」、「小天使許願池」、「奧林匹亞草坪」等,也都成為最佳拍照打卡聖地。
起初,許文龍先生一度堅持博物館要採全面免費參觀,然而在奇美集團及眾人擔憂可能無法負擔經營開銷及觀展品質可能受到影響的勸說下,奇美博物館最終採取對外收費,但台南市民能免費參觀的收費方式。
博物館興建完成後,奇美集團將建物捐給台南市政府,並由財團法人奇美博物館基金會取得五十年的經營權,同時也一併認養台南都會公園。奇美博物館不僅成為台南人的無價之寶,也同時成為台南的嶄新地標與驕傲。
如今,奇美博物館每年皆吸引了數十萬遊客到訪,也帶給台灣人無數國際級的文化饗宴,像是前年的V&A國際大展《蒂姆.沃克:美妙事物》,或是去年來自英國國家肖像藝廊的《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特展,都讓台灣人能夠更加親近世界殿堂級的藝術展覽。從博物館創立以來,或許在無數參訪奇美博物館的孩子們中,又培養了數個小小許文龍也不定。
31年來,奇美博物館也始終為任何人敞開大門,傳遞文化,散播幸福。如果有人因此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想許文龍先生也會很快樂的。
愛釣魚的許文龍也對漁業資源保育貢獻龐大的心力,不論是環境、文化、醫療等面向,從許文龍個人乃至於整個奇美企業,對於台南、對於台灣社會的貢獻還有太多太多地方無法一一闡述。但我們永遠會記得,他留給我們的一切。
我們是何其有幸能生長在有許文龍的年代,他老人家常說:「金多謝,金多謝」
現在該換我們說了。
許文龍先生,金多謝。
許文龍先生與台大農藝系。
奇美實業、奇美醫院、奇美博物館創辦人,企業界大老許文龍先生日昨以九十五歲耆壽辭世,為他燦爛的人生記下幸福的標誌。
除了實業,許先生喜歡釣魚與藝術,本身拉小提琴與彈奏曼陀林,平時也喜歡作畫捏土。
他做了不少對台灣發展有貢獻者的塑像,其中不乏來自日本的,例如放在長榮大學的台灣自來水之父,濱野瀰四郎技師、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與鳥居信平、以及貢獻於糖業的新渡戶稻造、紅茶的新井耕吉郎、還有台灣蓬萊稻的磯永吉、末永仁,等。
磯 永吉老師是台大農藝系在台北帝大時期的重要教授,戰後台大日籍教授少數被留下來服務者之一,被譽為蓬萊米之父,而他在台中農業改良場的部下,末永 仁技師則有蓬萊米之母的美譽。
台大農藝系在農場有一座木造房子作為育種準備室等方面的用途,2003年在暗房發現磯永吉教授遺留,計四千多冊的手稿、書籍與文獻,後來移送給總圖書館成立「磯永吉文庫」。
然而2006年校方準備拆掉這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作為他用,農藝系經過一番努力,讓台北市政府在2009年7月28日將此小屋指定為市定古蹟,農藝系就準備把木屋作為農業研究的小博物館,並暱稱小屋為「磯小屋」,於2013年3月23日成立磯永吉學會來加以經營。
不知道為什麼,許文龍先生知道了磯小屋這回事,就準備把磯永吉、末永仁塑像的複製品贈送給磯小屋,於是指派奇美文化基金會紀慶玟顧問來系洽商,我們高興都來不及了,還南下奇美公司向文龍先生致謝。
一切就緒後,塑像也寄到學校來了,2012月9日,文龍先生還親自蒞臨本系(1),由我向他做簡報(2),他並與賴光隆老師在兩尊銅像前留影(3)。
我們在系館以便當款待文龍先生與隨從,飯後他興起,為大家彈曼陀林,美妙的樂音從大人物的手上揚起,這樣的機會實在千載難逢。
更妙的是,他還很慷慨地要贈予本系10支曼陀林,並出資聘樂器老師,協助本系成立樂團。我們還真的找了一些有興趣的學生組團,也練習了一陣子,可惜後來學生畢業,就再也組不起來了。
磯小屋在2013年對外開放前,於3月13日舉辦「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歷史空間暨文物展」,並將兩尊銅像移入室內(4,5)。這是不是文龍先生手作塑像在台北僅有的兩尊呢,那有求高明指點了。
(照片來自磯永吉小屋)
****
This Little Reading Light Helped Me Ditch My Phone and Get Back to Real Books
***
Oxford World's Classics
David Hume was a successful philosopher but also appreciated the importance of 'nature' for humanity. Our #ThoughtOfTheWeek comes from one of his many essays. Learn more: https://oxford.ly/46Ynegt
--David Hume
Empirical philosopher David Hume died on August 25th 1776. His work on epistemology, cause and effect, the self and morality caused Schopenhauer to state that "there is more to be learned from each page of David Hume than from the collected philosophical works of Hegel, Herbart and Schleiermacher taken together"
Born #onthisday in 1711: David Hume, philosopher and key figure of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http://ow.ly/Myd1F
David Hume pointed out long ago in his essay "Of suicide" – if it's wrong to end a life because that is a way of playing God, then by the same reasoning it should also be wrong to take precautions to extend it in any way.
http://en.wikipedia.org/wiki/David_Hume 休謨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年6月7日-1776年8月25日[1])是蘇格蘭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他被視為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雖然現代對於休謨的著作研究聚焦於其哲學思想上,他最先是以歷史學家的身分成名。他所著的《英格蘭史》一書[2]*在當時成為英格蘭歷史學界的基礎著作長達60至70年[3]。
* 此書近年中國有翻譯:
- The History of England (原先的標題The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大不列顛史》 (1754–62) 可以在自由圖書館閱讀全文[3]
- 比較像是一套叢書而不只是一本書。休謨討論的歷史範圍「包含了從凱薩大帝入侵到1688年的革命」,這套書後來再版了超過100個版本。許多人將其視為是英格蘭歷史學的標準著作,直到Thomas Macaulay的History of England一書出現為止。
The Life of David Hume by Ernest Campbell Mossner
1954, Thomas Nelson & Sons 出版 / 1970, OUP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 paperback 平裝
扉頁 引Hume :Be a philosopher; but amidst all your philosophy,
be still a man
Description
Mossner's Life of David Hume remains the standard biography of this great thinker and writer. First published in 1954, and updated in 1980, this excellent life story is now reissued in paperback, in response to an overwhelming interest in Hume's brilliant ideas. Containing more than a simple biography, this exemplary work is also a study of intellectual reac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n this new edition are a detailed bibliography, index, and textual supplements, making it the perfect text for scholars and advanced students of Hume, epistem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t is also ideal for historians and literary scholars working o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for anyone with an interest in philosophy.
Features
- the standard biography of Hume
- unavailable for some time, now reissued in paperback
- detailed bibliography, index, and textual supplements
Table of Contents
*****
18世紀的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提出,國家是個人的集合。--- 這句話 很難在此書中找到.*****
- A Kind of History of My Life (1734)
- 寫給一名匿名醫師的信,請求提供能夠治癒他身上「好學的疾病」的療法。信中休謨自承在他18歲時「似乎發現了一個新的思考領域…」並且使他下定決心「拋棄其他所有快樂和事業,完全奉獻在這個領域上。」
- http://serendip.brynmawr.edu/exchange/davidhume
麻布台ヒルズ(Azabudai HillsHills 麻布台Hills) 複合施設 開幕 森建設 広大な中央広場を街の中心に据え、オフィス、住宅、ホテ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スクール、商業施設、文化施設など、多様な都市機能を高度に融合させました
***
Ben Chen
麻布台Hills,11/24開幕
森建設,投入6400億日圓,花了35年:
樹木和綠地占三成面積。
有三棟主建築物。
teamlab也會移到此處:
https://youtu.be/hWh7HzF54VI?si=vZ3IzRd9nSXeRk7l
YOUTUBE.COM
「麻布台ヒルズ」報道陣に公開 日本一高いビル含む複合施設(2023年11月20日)
日本一高いビルなどからなる東京・港区の複合施設「麻布台ヒルズ」が、24日のオープンを前に初めて公開されました。 「麻布台ヒルズ」は不動産大手の森ビルが、およそ6400億円かけて開発しました。 64階建てのメイン....
Hanching Chung
這營造商最會來這套。請參考幾十年前的ANA Hotel, Suntory 會堂那Hill
Kyodo News - English
·
Japan's 330-meter tallest skyscraper Azabudai Hills opens in Tokyo
https://bit.ly/47rLM1g
#AzabudaiHills #MoriJPTower #Japan #KyodoNewsPlus
ENGLISH.KYODONEWS.NET
Japan's 330-meter tallest skyscraper Azabudai Hills opens in Tokyo
Japan's tallest skyscraper opens in the heart of Tokyo, with v
麻布台ヒルズ
圧倒的なスケールとインパクトを誇る“ヒルズの未来形”
麻布台ヒルズのコンセプトは、“緑に包まれ、人と人をつなぐ「広場」のような街 - Modern Urban Village -”。広大な中央広場を街の中心に据え、オフィス、住宅、ホテ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スクール、商業施設、文化施設など、多様な都市機能を高度に融合させました。本プロジェクトは、当社が理想とする「都市の中の都市(コンパクトシティ)」であり、当社がこれまでのヒルズで培ったすべてを注ぎ込んだ「ヒルズの未来形」でもあります。
30年の歳月をかけて取り組んできた都市再生事業が2019年8月に始動、2023年11月に新たな街として都心の真ん中に誕生。人々と共に街を育み、東京の磁力向上に資する都市づくりを進めていきま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