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林富士(1960~2021):《巫者的世界》(2016/2023);多情多能;思念(寫給亡妻倪曉容)林富士 (2019) ....《紅色印象》(1990)。1995:吳鳴、康樂, 林富士

 林富士(1960~2021):《巫者的世界》(2016);多情多能;思念(寫給亡妻倪曉容)林富士 (2019) ....《紅色印象》(1990)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597897873554317



1995:吳鳴、康樂, 林富士

2022年林富士的網路悼念會,印象最深刻的,乃是他的兩位美國老師的悼念.....

吳鳴《秋光侘寂》自序(2022),只提到他東海大學的兩位學長:


 收錄於本書中的篇章,大部分寫於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以人生四季畫分,宜屬秋天,故取名曰《秋光侘寂》。
  人的一生如四季迭替,從出生到二十歲,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斑斕;二十歲到四十歲是夏天,麗似夏花;四十歲到六十歲是秋天,秋山紅葉;六十歲以後是冬天,冬雪皚皚。生命有短長,有人青春早逝,有人冬雪緜長,歲月悠悠,人生難期。
  二○○七年摯友尤克強學長在《預約一季冬・自序》回憶大學時代,康樂和四、五好友在大度山校園裡,月色的文理大道教室屋頂上,對吟唐詩宋詞的景象。克強學長寫道:「康樂兄未及六十算是在人生的秋末仙歸,雖然逃過了冷峻寒冬的考驗焉知非福,但是好人不能平安地渡完人生四季就匆匆離去,畢竟太令人扼腕與不捨。恰如英國詩人濟慈 (John Keats, 1795- 1821) 所寫的一首〈人生的四季〉(The Human Season)── 我就用這首譯詩來祝他一路好走,願來世再共飲一杯。」

其實,林富士(1960~2021)也是他的摯友,另有悼念文:他們 3人 (吳鳴、康樂, 林富士)在1995年臺北縣立文化中心都有專書出版:


  1. 林富士,《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 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5。

  1.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初版,1999年新版。

《巫者的世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台北:三民,2023


【巫者的世界】
咒法祭儀、占卜吉凶──古代巫者肩負溝通天、地、人、鬼的職責,以「神靈代言人」的身分接近政治權力核心,甚至能為人們消災解厄、醫病除疾。然而,隨著時代進展,巫者卻因技能奇巧、神秘難測,漸被貶斥為怪力亂神,還遭到宋代官方嚴令禁止,成為社會邊緣人。為何巫者的地位與角色會歷經如此翻天覆地的轉變?是政治因素或社會變遷造成?還是巫者的本質已然扭曲?
-
本書由巫者的政治、社會地位與其形象切入,分析巫者自傳說時代到隋唐盛世,地位曾歷經四次重大轉捩點,中間雖有起伏,但其重要性逐漸減弱,及至宋代甚至全面禁巫,最終由遠古時期的政治核心,轉變為社會邊緣人物。作者以豐富的文獻、嚴謹的學術考證與多元角度,從政治、社會地位、形象、信仰特色與地位變遷等方面,為相關研究主題另闢蹊徑,深度刻畫 #巫覡 信仰在漫漫歷史中的起落無常。
-
童乩是臺灣 #民間信仰 常見的宗教人物,更是早年醫療不發達時,民眾常求醫的對象。但隨時代變遷,進入日治時期後,行為難以被科學解釋的童乩,往往被貼上「迷信」、「瘋狂」等標籤,形象逐漸從「醫者」變為「病人」。作者透過考察史料及人類學、心理學、民俗學等各方觀點,加上實際田野調查,辨析童乩的儀式結構、裝扮形式與社會角色,由多面向梳理童乩百年來的發展脈絡,帶領讀者穿過奇幻詭譎的迷霧,一探 #巫者 的世界,重新認識這群人類文明中最古老卻鮮活的角色。
-
出版緣起
推薦序
序──吾將上下而求索
🦌
中國古代巫覡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
一、引言
二、神話與傳說中的古代巫覡
三、先秦時期的巫官、官巫及其職事
四、先秦時期的民巫與營業之巫
五、先秦諸子對巫覡的態度
六、禁巫與抑巫
七、秦漢時期的巫覡
八、結語
🦌
中國中古時期的巫者與政治
一、引言
二、三國時期(220-265)
三、兩晉十六國時期(265-420)
四、南北朝時期(420-589)
五、隋朝(581-618)
六、帝王崇信巫者之緣由
七、結語
🦌
「舊俗」與「新風」──試論宋代巫覡信仰的特色
一、引言
二、祀神的改變
三、儀式的新貌
四、結語
附錄 陳淳,〈上趙寺丞論淫祀〉
🦌
清代臺灣的巫覡與巫俗──以《臺灣文獻叢刊》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討
一、引言
二、「童乩」與巫覡釋義
三、巫覡的信仰對象
四、童乩的儀式特質
五、童乩的社會角色
六、士人對於童乩的態度
七、結語
🦌
醫者或病人──童乩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
一、引言
二、「童乩」釋義
三、童乩的醫療者角色
四、童乩的疾病觀與醫療法
五、精神異常與人格解離
六、巫病與成乩
七、另一種病人
八、結語──另一種醫者
🦌
臺灣童乩的儀式裝扮
一、引言
二、童乩的服飾與法器
三、傳統文獻對於「童乩」裝扮的描述
四、近代學者對於「童乩」裝扮的觀察
五、童乩儀式裝扮的特點
六、童乩儀式裝扮的宗教與社會意涵
七、結語
🦌
中國的「巫醫」傳統
一、引言──「獵巫」的醫學史?
二、巫為醫先
三、「巫醫」考釋
四、巫醫同職共事
五、病人巫醫兼致
六、信巫不信醫
七、不用巫醫與巫醫無用
八、結語──在批判與禁斷之下
🦌
附錄:略論占卜與醫療之關係──以中國漢隋之間卜者的醫療活動為主的初步探討
一、引言
二、卜者與治病者
三、漢隋之間卜者的治病事例
四、占卜的醫療功能
五、結語
🦌
-
🐾作者:林富士(1960-2021,曾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
🐾出版社:三民書局
🐾ISBN:9789571475912
🐾出版日期:2023年6月
-
*本文引用文字介紹及目錄均屬各著作人版權所有

**本刊推介之書籍純以學術為考量標準,以饗學界同道




目錄

序: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摸索(1982—1984年)
二、啟程(1984—1987年)
三、閉關(1987—1989年)
四、留學(1989—1994年)
五、歸鄉(1994—2001年)
六、冒險(2001—2015年)
七、未央(2015—)

中國古代巫覡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地位
一、引言
二、神話與傳說中的古代巫覡
三、先秦時期的巫官、官巫及其職事
四、先秦時期的民巫與營業之巫
五、先秦諸子對巫覡的態度
六、禁巫與抑巫
七、秦漢時期的巫覡
八、結語

中國中古時期的巫者與政治
一、引言
二、三國時期(220—280年)
三、兩晉十六國時期(265—420年)
四、南北朝時期(420—589年)
五、隋朝(581—618年)
六、帝王崇信巫者之緣由
七、結語

「舊俗」與「新風」
——試論宋代巫覡信仰的特色
一、引言
二、祀神的改變
三、儀式的新貌
四、結語
附錄 陳淳:《上趙寺丞論淫祀》

清代台灣的巫覡與巫俗
——以《台灣文獻叢刊》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討
一、引言
二、「童乩」與巫覡釋義
三、巫覡的信仰對象
四、童乩的儀式特質
五、童乩的社會角色
六、士人對於童乩的態度
七、結語

醫者或病人
——童乩在台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
一、引言
二、「童乩」釋義
三、童乩的醫療者角色
四、童乩的疾病觀與醫療法
五、精神異常與人格解離
六、巫病與成乩
七、另一種病人
八、結語:另一種醫者

台灣童乩的儀式裝扮
一、引言
二、童乩的服飾與法器
三、傳統文獻對於「童乩」裝扮的描述
四、近代學者對於「童乩」裝扮的觀察
五、童乩儀式裝扮的特點
六、童乩儀式裝扮的宗教與社會意涵
七、結語

中國的「巫醫」傳統
一、引言:「獵巫」的醫學史?
二、巫為醫先
三、「巫醫」考釋
四、巫醫同職共事
五、病人巫醫兼致
六、信巫不信醫
七、不用巫醫與巫醫無用
八、結語:在批判與禁斷之下

附錄:略論占卜與醫療之關系
——以中國漢隋之間卜者的醫療活動為主的初步探討
一、引言
二、卜者與治病者
三、漢隋之間卜者的治病事例
四、占卜的醫療功能
五、結語
征引書目


內容簡介

探索巫者在中國古代社會各階段的發展、變遷及其與政治、社會的互動,並以台灣地區的巫者與巫俗為個案進行精細化研究。既有縱向上從古及今的全面敘述,也有橫向上對關鍵問題的深入研究;既有全國范圍內的普遍考察,也有以台灣本土為對象的個案剖析,體現了作者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專業學識。

林富士(英文名:Fu-shih Lin),1960年生。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興趣主要為中國巫覡史、道教史、疾病史及醫療文化史。近年出版的著作有:《小歷史──歷史的邊陲》《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禮俗與宗教》《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


巫覡 (讀"錫":替人鬼神祝禱。)

吳鳴

和我有革命感情的兄弟,他的散文集《紅色印象》就是我在聯合文學時出版的。下午剛去靈堂和他道別。


送別林富士 (1960- 2021)

https://www.facebook.com/pangmingfui?comment_id=Y29tbWVudDo0NTg4MDIxOTA3ODc1MjQ3XzQ1ODgxMjA5Mjc4NjUzNDU%3D

吳鳴

和我有革命感情的兄弟,他的散文集《紅色印象》就是我在聯合文學時出版的。下午剛去靈堂和他道別。



****

多才多藝多情多能的林先生
思念(寫給亡妻倪曉容)林富士
我在找尋
夏天最後的一朵荷花
在秋恨以前
我在找尋
我那隨你離散的魂魄
在失憶以前
我不斷喊叫你的名字
每一滴淚都飽滿思念
在重逢以前
我不斷否定自己的孤獨
每一場夢都懷抱歡娛
在輪迴以前
我還是要書寫
這一生最難言傳的奧秘
在燈滅以前


****

引言另記名


林富士是台大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余英時的學生,兼有史學和文學的才華。他說他研究的是「小歷史」,其實出於他對社會底層的關懷。
我在擔任聯合報文化記者時,因採訪而認識他,當時他在研究「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吸引了我。原來,他在雲林台西的鄉下出生長大,小時候村子裡沒有醫生,民眾生病通常求助童乩,他還有幾位親戚是童乩,這是他研究童乩的動機。
後來,他又研究「檳榔文化史」,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當年玄奘在印度那爛陀寺留學取經時每天吃檳榔,韓愈、蘇東坡、朱熹都是檳榔族。
林富士喜歡研究庶民的生活,並希望藉著他的研究來提醒大家:「人民是歷史的主體。」
在歷史學術研究之外,林富士還有兩項成就:
一、1994年代,李登輝總統主政時,由杜正勝主持改版國中教科書《認識台灣》,以提升台灣史地教學的比重,其中「社會篇」由林富士、彭明輝(吳鳴)編寫。
二、中研院自1984年開始主導台灣「數位典藏」、發展「數位人文」的工作以來,林富士扮演重要角色,犧牲奉獻的幕後人物。
林富士年紀比我小,卻是我的亦師亦友。他以穿越時空的宏觀、探究本質的微觀,詮釋、分析萬事萬物,我常在與他交談中得到啟發和鼓勵。
他說,史家、記者最主要的社會角色都是「溝通者」,都可以稱之「媒體」,史家的責任是讓古今之際聯繫不斷,記者的責任是讓人群之間溝通無礙。

曹銘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林富士
Lin, Fu-shih
林富士.jpg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60年10月22日60歲)
 臺灣 雲林縣臺西鄉
逝世2021年6月22日
台北市
國籍 臺灣
居住地 臺灣台北市
職業歷史學者
獲獎
  • 台大新詩創作獎、散文獎
  • 聯合報散文獎
  • 國立中興大學98、99年度「特別貢獻獎」
  • 國科會99年度傑出研究獎
  • 2010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 優選

林富士(1960年10月22日-2021年6月22日),雲林臺西人,臺灣歷史學者,筆名林翎[1],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2]。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教育部顧問室召集人、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3],並於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及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單位授課。其專業領域為宗教史(尤其巫覡史、道教史)、疾病史、文明史及數位人文[4]

生平[編輯]

林富士從小在雲林臺西的鄉下長大,小時村子沒有醫生,民眾生病通常求助童乩,甚至有幾位親戚是童乩,這也促使他研究「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5]。他在嘉義讀初中,直到高中才在台北生活。後來就讀台大歷史系學士、碩士,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時,師承余英時,兼有史學和文學的才華。

林富士曾研究「檳榔文化史」[6],發現當年玄奘印度那爛陀寺留學取經時每天吃檳榔,韓愈蘇東坡朱熹都是檳榔族。

1994年,當時總統李登輝任內,由杜正勝主持改版國中教科書《認識臺灣》,以提昇臺灣史地教學比重,其中《認識臺灣(社會篇)》由林富士、彭明輝(吳鳴)編寫[7]

1984年起,中研院主導臺灣「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發展數位人文,林富士亦扮演重要角色。

林富士說他研究的是「小歷史」,其實出於他對社會底層的關懷。他認為,史家、記者最主要的社會角色都是「溝通者」,史家的責任是讓古今之際聯繫不斷。

中興大學時期(2007-2011)[編輯]

林富士學術生涯曾在借調至中興大學,前後擔任中興大學台文所所長、文學院院長,並在任內先後鼓勵學生創作,創立鹿鳴電視台[8]、鹿鳴電子報等學生實習媒體,最後整併為鹿鳴文化資產中心[9][10],並由時任文學院副院長楊翠兼任中心主任[11][12]

2010年,申請興建中興大學「人文大樓」,作為文學院之主要場館,獲得5億元興建經費(校方編列2.7億元,教育部核補2.3億元),並於同年正式展開興建工作。


"2005年8月,他從中研院史語所借調擔任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大事興革,展現無比的魄力。同一時間,我因家庭因素,接受創所所長徐照華教授的邀請,從台灣師大轉任興大台文所教授。當時興大台文所正屬創辦初期,師資短缺。不久前,林淇漾(向陽)、陳建忠兩位專任教授,分別轉職台北教大、清華大學台文所,興大台文所除了徐所長之外,只剩朱惠足、陳國偉兩位年輕教師,我加入後,也只有四名老師。
數月之前,教育部杜正勝部長希望透評鑑方式,檢視各大學新成立的台灣文史語言系所辦學狀況,此一評鑑計畫的主持人是吳文星教授,吳教授邀我擔任協同主持人,協助策畫文學、語言系所的評鑑與工作推動。當時興大台文所被評鑑小組認為有待加強,新任的蕭介夫校長為謀求改善,責成林教授兼任所長,力求改善,著名學者邱貴芬教授就是在他禮聘之下加入興大台文所,並接掌所長一職,短短幾年間,興大台文所氣象一新,士氣高昂。
除了學術成就,林教授的行政能力也非常傑出。2006年8月,我在林教授邀請下擔任文學院副院長,有更多機會跟他接觸。他身材瘦小,為人卻精明幹練,長於擘畫大計。在人文領域非常弱勢的興大,他深獲蕭校長信任,行動力極強。為突破各種障礙與阻力,他常在校內會議慷慨陳詞,舌戰群雄,言談與眉宇之間充滿霸氣,為文學院爭取非常多的資源,不過也得罪不少人。"廖振富 (煩請更正,他到興大是2017年8月,我擔任副院長是2018年8月。)


" 他的夫人倪曉容老師是藝術家,當時也在興大通識中心任教,他們膝下無子,夫妻非常恩愛,也讓我見到林教授強悍外表下的柔情。"廖振富





思念(寫給亡妻倪曉容)林富士
我在找尋
夏天最後的一朵荷花
在秋恨以前
我在找尋
我那隨你離散的魂魄
在失憶以前
我不斷喊叫你的名字
每一滴淚都飽滿思念
在重逢以前
我不斷否定自己的孤獨
每一場夢都懷抱歡娛
在輪迴以前
我還是要書寫
這一生最難言傳的奧秘
在燈滅以前

周昭翡
這是林富士老師在2019年筆會出版的《台灣文譯》發表的詩,懷念他的妻子,很感人。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著作[編輯]

*(繁體中文)《紅色印象》(1990,聯合文學,ISBN 9789575220235

*(繁體中文)《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1995,新北市文化局,ISBN 9789570054644

*(繁體中文)《漢代的巫者》(1999,三民書局,ISBN 9789579628358

*(繁體中文)《小歷史——歷史的邊陲》(2000,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64329

*(繁體中文)《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2001,三民,ISBN 9789571435398

*(繁體中文)《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2008,聯經出版,ISBN 9789570832808

*(簡體中文)《巫者的世界》(2016,廣東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18112930

外部連結[編輯]



****
胡適〈說儒〉(1934)

唐德剛認為胡適〈說儒〉(1934) 是中國三十年代史學論文之最:
參見胡適《胡適口述自傳》唐德剛譯註,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頁278


 所以我們讀孔門的禮書,總覺得這一班知禮的聖賢很像基督教《福音》書裡耶 穌所攻擊的猶太「文士」 (Scribe一和「法利賽人」(Phdrisees)。(「文士」 與「法利賽人」都是歷史上的派別名稱,本來沒有貶意。因為耶穌攻擊過這些人, 歐洲文字裡就留下了不能磨滅的成見,這兩個名詞就永遠帶著一種貶意。我用這些 名詞, 只用他們原來的歷史意義, 不含貶議。)(天主教新譯的《福音》皆譯作 「經師」和「法利塞人」。「經師」之名遠勝於「文士」。適之)猶太的「文全」 和「法利賽人」都是精通古禮的,都是「習於禮」的大師,都是猶太人的「儒」。 耶穌所以不滿意於他們,只是因為他們熟於典禮條文,而沒有真摯的宗教情感。中 國古代的儒,在知識方面已超過了那民眾的宗教,而在職業方面又不能不為民眾做 治喪助葬的事,所以他們對於喪葬之禮實在不能有多大的宗教情緒。老子已明白承 認「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了,然而他還是一個喪禮大師,還不能不做相喪助葬 的職業。孔子也能看透「喪與其易也寧成」了,然而他也還是一個喪禮大師,也還 是「喪事不敢不勉」。他的弟子如「堂堂乎」的子張也已宣言「祭總敬,喪思哀, 其可已矣」了,然而他也不能不替貴族人家做相喪助葬的事。苦哉!苦哉!這種知 識與職業的衝突,這種理智生活與傳統習俗的矛盾,就使這一班聖賢顯露出一種很 像不忠實的體化意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