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 That was all- a simple question; one that tended to close in on one with years, the great revelation had never come. The great revelation perhaps never did come. Instead, there were little daily miracles, illuminations, matches struck unexpectedly in the dark; here was one.” ― from TO THE LIGHTHOUSE By Virginia Woolf, 1927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0518
2019年5月18日 ·
......事實上,美中雙方對何為"強制"、何為"自願"轉讓的定義,存在著不小的分歧。不論是剛剛生效的中國《外商投資法》,還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簽署的《議定書》,都只是承諾"不以行政手段強制技術轉讓"。至於具體的中國企業在與外國企業進行合資談判或者交易談判時將技術轉讓作為前提條件,中國的現行法規則沒有作出規定。而美國政府、美國商界代表,在當前的貿易爭端中,往往以這些案例為依據指責中國的強制技術轉讓行徑。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近年來有所放寬,中國的不少行業依然沒有向外商完全開放,而是要求外企必須與本土企業進行合資,且外資佔股比例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對外方合作夥伴提出技術轉讓要求的中國企業,往往是國資企業。
同時,行政部門直接出面要求外企"以技術換市場"的案例也並非沒有。中國高鐵製造業的崛起就是其中的典型。2004年,中國首次進行高鐵列車採購招標時,當時的鐵道部就在招標中明確寫道"外方關鍵技術必須轉讓、價格必須優惠、必須使用中國品牌(即外企必須與中國本土廠商合作)" 。西門子、阿爾斯通、川崎等外國廠商還不被允許直接與當時的南車、北車等本土企業洽談,只能與中國鐵道部的代表進行談判。覬覦巨大中國市場的外國廠商,最終紛紛接受了中方的條件,與中國廠商合作生產,並且將眾多相關技術轉讓。而南車、北車以及後來的中車集團,則憑藉自身原有的研發能力以及"引進、消化、吸收"的外國新技術,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發,實現了中國政府要求的"跨越式發展" 。
2010年前後,中國官方媒體在讚揚這一發展進程時,絲毫不諱言"鐵道部堅持原則"。目前,中國高鐵製造業已在全球市場上成為了阿爾斯通等老牌西方廠商的最強勁對手。
DW 中文 - 德国之声
2019年5月18日 ·
中国官方媒体近日则高调刊发评论,称西方企业转让技术都是自愿的,中方从未强迫。但是,行政部门直接出面要求外企"以技术换市场"的案例也并非没有。中国高铁制造业的崛起就是典型。
DW.COM
强制技术转让 中国到底搞没搞? | DW | 18.05.2019
停止强制技术转让,是美中贸易争端中华盛顿方面的一大核心诉求,不断反复提及。中国官方媒体近日则高调刊发评论,称西方企业转让技术都是自愿的,中方从未强迫。
Hanching Chung
2019年5月18日 ·
*** START OF THIS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LEAVES OF GRASS ***
LEAVES OF GRASS
By Walt Whitman……
更多
Sounds of North American Frogs [Full Alb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dHW9_G7Jo
張文亮
2019年5月18日 ·
介紹科學史上第一個研究「蛙鳴」的科學家
蛙類的鳴叫,與牠們的姿勢有關,平常蛙類蹲著時,身體略向前傾,使身體的重心在身體的前方,這對蛙類的發聲很重要。蛙類在鳴叫之前,嘴部關閉,自鼻部吸氣,吸入空氣,體內或鳴囊產生壓力,如果身體重心不向前傾,吸氣累聚的壓力,受反作用力影響,身體會向後仰,向前傾可保持平衡。……
更多
分享
我的這一天
2 年前
Hanching Chung
2018年5月18日 ·
公開
Hanching Chung
2018年5月18日 ·
公開
恭喜孫教授!
以前讀齊先生回憶錄巨流河中,不會忘記她深情地寫東海大學的外文系及英才學生群。
希望文集第六中有篇重讀學士論文........
(孫老師的文章多有特色:不斷增益,包括回憶錄走出白色恐怖、我的學思過程、記張充和先生.......)
再次恭賀孫教授!
+4
韓晗──和 TingShan Tsai 。
2018年5月17日 ·
今天由我主编的《孙康宜文集》正式出版,九十五岁的齐邦媛先生专门发信祝贺,五卷本文集收录了孙老师有代表性的全部作品,包括4月27日康宜先生在宇文所安教授荣休仪式上的诗作(还有一些作品孙老师还要校订,拟在未来出版第六卷)。感恩康宜老师的信任和秀威同事们的协助,感动,感激,感谢!光荣属于孙老师!
清沈復*《浮生六記·浪游記快》:“ 海幢寺規模極大,山門內植榕樹,大可十餘抱,蔭濃如蓋,秋冬不凋。”
(*沈復(西元1763年~西元1825(26)年,[1]),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年輕時曾為幕僚,後從商。)
HC似乎找不到"大可十餘抱的榕樹"了,於戲!
Memory, History, Forgetting
Paul Ricoeu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an 1, 2009 - Philosophy - 624 pages
3 Reviews……
更多
Philosophy Now
2017年5月17日 ·
Newly-elected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has a degree in philosophy and was once an assistant to the famed French philosopher Paul Ricœur. This fact has……
更多
紐約時報,好玩:Your Morning Briefing
By CHARLES McDERMID 43 minutes ago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start your day.
--
Russia Investigation Gets Special Counsel……
更多
換日線 Crossing
2017年5月17日 ·
【中國的假面】#李明哲被失蹤60天 #李凈瑜專訪
今天是李明哲「被失蹤」的第 60 天,他的妻子李凈瑜由於台胞證被註銷,無法進入中國「救夫」,如今轉往美國尋求國際救援。
戲稱夫妻兩人是「兩個傻子」的李净瑜,堅持用不違丈夫初衷的方式營救他,面對外界質疑她的政治意圖,李凈瑜只淡淡的說:……
更多
CROSSING.CW.COM.TW
中國的假面下,那些好傻好天真的人──寫在李明哲「被失蹤」第 60 天,專訪李凈瑜、馮崇義 | 陳熙文/談談 | 換日線 Crossing
「很不幸的,西方有些人選擇相信它所維繫的假象,但我們實在不該認定中國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法律服務的對象不是人民,是共產黨 3 月 24 日,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抵達廣州機場準備搭機返回澳洲,結束他為期 20 日的學術訪問。長期關注、研究中國人權問題,他在當月 4 日入境中國,為中國人權律師的情況收集相關資料。馮崇義表示,...
迎: Kawase 先生"旅"台。
張華兄法英尋Alice蹤跡歸國,Ken Su今天問,你何時報告;
美國 紐約時報:
Alice in Wonderland, With More Whimsy……
更多
紐約時報:China Finds Its Global Ambitions Humbled in Its Backyard
By MICHAEL FORSYTHE and AUSTIN RAMZY 7:46 AM ET
Pro-democracy demonstrators protest a Chinese official visiting Hong Kong, while Taiwan prepares to inaugurate a president wary of Beijing’s influence.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13小時 ·
【只匯報中央 不公開披露】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昨日下午於行政長官梁振英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陪同下視察發展局。官方公布相片顯示,陳茂波向張展示,大嶼山發展藍圖及東大嶼都會的發展模型,包括了交椅洲和喜靈洲的填海等。關注團體「守護大嶼聯盟」批評,政府在早前大嶼山發展進行公眾參與活動時,從未有向市民展示東大嶼都會的發展模型,只有虛無的概念地圖,反而政府在張德江來港視察時,卻向其簡介「藍圖」模型,批評政府架空香港市民的知情權。
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
2016年5月18日 ·
HKFP_Lens: “He said that he is here to listen, but where is he when so many local organisations are protesting? Is he willing to face the people?" the Democrati……
更多
HONGKONGFP.COM
'No to One Belt One Road, Zhang Dejiang get lost': HK protesters rally against China's No.3...
‘”No to One Belt One Road, Zhang Dejiang get lost,” protesters chanted as they attempted to gain access to the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during a brief standoff with the police on Wednesday. Zhang, China’s No. 3 official, was speaking at a summit on Beijing’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
2016年5月18日 ·
"近日取得《熊十力傳------天地間一個讀書人》一書,郭齊勇著,業強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內容談到熊十力先生獨行孤往、苦悶求索的一生,「後五四時期」新儒學思潮的哲學奠基人。有談到熊先生對徐復觀先生的讀書評論,藉此回饋華人戴明學會讀書會,以照應戴明博士對淵博知識的資訊與知識的分別,實有異同,歡迎會員同好就此讀書觀點,探討對淵博知識的攫取是否有益?。以下係取材自《熊十力傳------天地間一個讀書人》一書第三章《困厄萬端 神遊玄圃》101-02頁。"
鍾漢清致 Peter 談十力等
熊先生1917參護法軍事,1922任教北大,所以高官學生看多了;《語要》多「蒜精之美」,《答張東蓀》等略述其心路歷程,可惜除此篇中言「五十病軀之作」等,幾乎無日期。所有文字無索引,可惜。稍讀其中,可知彼時英才甚多。許多知識如A. Smith《國富論》中分工而達成合作等,已成常識。
忘掉為什麼叫「十力」?
Peter答:「十力」是佛典<大智度論>中讚揚佛祖釋迦摩尼的話,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廣大的神通和無邊的力量。沈約<內典序>也有「六度之業既深,十力之功自遠」之說。
【鍾查《辭海》:六度又稱六波羅蜜: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靜慮波羅蜜、慧波羅蜜;《唯識論》加「方便善巧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稱曰十勝行。】
【查《辭海》:《智度論》有「如來十力」和「菩薩十力」。後者比較容易了解:發一切智心堅固力;不捨眾生大慈力;具足大悲力;信一切佛法精進力;思行禪定力;除二邊智慧力;成就眾生力;觀法實相力;入三解脫門力;無礙智力。】
為了感謝Peter提示,鍾先生拿《新唯識論》翻翻。
「識者,心之異名。唯者,顯其特殊。即萬化之原,而明以本心是最特殊。言其勝用則宰物而不為物役。...新論究萬殊而歸一本,要在反之此心...正所以顯本,妄之不明,本不可見…」
這些議論相當遙遠,要得到它們的好處,必須進入他們修身養性的境界…補讀《大海與眾漚-熊十力集》(上海文藝出版社)。它解釋《新唯識論》為「黃崗熊十力造」之「造」字,說它在佛學上,只有菩薩能用。又說,初學者要多讀熊十力先生的書信論學等,因為這些雖無體系,其實熊十力先生都極用心要加以保留、或明志。
最初,我不了解「大海與眾漚」意思,經查《辭海》,得知它可能典出《楞嚴經》: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水泡)發。」
有意思的是,半年前讀江兆申《東西行腳》一文(收入《靈漚類稿》)時,完全不知「靈漚」其義。現在通了。
大海為體、眾漚為用。「《新唯識論》建本立極,而談本體。...只認識現前變動變動不居的物事為實有,而不究其原。是猶孩童臨海岸,只識眾漚為實有,而不悟一一漚,皆以大海水為其本原。...談體用不二義...」(《大海與眾漚-熊十力集》第3頁,又用「功能顯用」喻之:功能為大海、顯為眾漚(用)。)
施國勳先生認為,用這比喻來談本體與現象,似乎不夠完善。目前,我對這種玄學,無法真正理解,不過讀其《語要》,常常可以發現佳作,例如《戒諸生》中的「逐臭之夫」,可以說是道盡百年來中華學術文化的無根。
「...對於學術,根本沒有抉擇自己所願學的東西。因之,於其所學,無有不顧天不顧地而埋頭苦幹的精神。亦無有甘受世間冷落寂寞而沛然自足其中的生趣。...吾國學人,總好追逐風氣。一時之所尚...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實則文學、哲學、科學,都是天地間不可缺的學問...西洋名家思想...如杜威、羅素...都有譯述,不為不多。然諸家底思想,不獨在中國無絲毫的影響,且發生許多駁雜、混亂、膚淺、種種毛病,不可抓疏。夫名家顯學,既成為一派思潮,則同情其主張而移譯之者,必有繼續深研之努力,方得根據其思想而發揮光大,成為己物。...(次言:寂寞、專一、恆久,為戴明一生最佳寫照。)」
「科學成功,卻是要致力於支離破碎-此四字,吾先哲之所病...。但科學必不可只如此..(必另有功夫在。)若只如此,必不可識萬化根源。(化源者,是所謂一本是也。此處不是各種知識貫穿得到的。正須反求自得。儒之體認、佛之內證...確實證會之處。...「《新唯識論》的根本精神,在由思辨趣入體認...」)
「先生嘗自言,當其為學為有得力時,亦曾盲目傾仰許多小大名流。」(《大海與眾漚-熊十力集》151)
「余以為儒家根本大典,首推《易》。易之為書,名數為經,質力為緯,非智之事欹。(陽為力,而陰為質。質力非二元...若依玄學言,則陰為辟,陽為翕(音戲,意收斂、和諧順暢)。其意義極深遠。...)」(《大海與眾漚-熊十力集》7)
熊十力、馬一浮先生的「讀書法」
有一次徐復觀 穿著陸軍少將的軍服去北碚金剛碑勉仁書院拜謁熊先生,請教應該讀什麼書。熊先生教他讀王船山的<讀通鑑論>。徐說早年已讀過了。熊先生以不高興的神氣說,「你並沒有讀懂,應當再讀。」過了些時候,徐再去時,說《讀通鑑論》已經讀完了。
熊先生問:「有點什麼心得?」徐接著說了他許多不同意的地方,熊老先生未聽完便怒聲斥罵說:「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像你)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營養。譬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出息!」
「這一罵,罵得我這個陸軍少將目瞪口呆。腦筋理亂轉著;原來這位先生罵人罵得這樣凶!原來他讀書讀得這樣熟!原來讀書是要先讀出每一部的意義!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經過這起死回生的一罵,徐復觀後來選擇了新的生活道路。Peter
前天Peter的信中說:馬一浮先生的'古聞來學,未聞往教。" 馬先生真古人也(熊十力先生的北大課,也都是在北京家中開設的)。
我再好好看他的《復性書院講錄》(這是他抗戰時改變「古聞來學,未聞往教」的想法,到四川樂山開課及刻書。當時印刷多艱難,可以從《刻現象卮言後記》中看出;同樣,熊十力先生的《體用論》等書,都是印一兩百本而已,他怕百年之後,無人知他。)《復性書院講錄》中的《論語大義》等,談孔子學說中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書,才知道他的功力。
他是新儒學中,屬少數真能通多國外語及哲學,也喝過西洋和東洋水的奇人。抄一段馬一浮先生的「讀書法」:
《孔子閒居》曰:「天有四時,春夏秋冬,凡雨霜露,無非數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觀象、觀變、觀物、觀生、觀心,皆讀書也。六合之內,便是一部大書。孟子曰:「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夫文理無窮,豈言語所能盡。...一旦打開自己寶藏,運出自己家珍,方知其道不可勝用也。
「讀書之道有四門:一曰通而不局;二曰精而不雜;三曰密而不煩;四曰專而不固。....然弗犯其無涯也,知類,斯可 。蓋知類則通,通則無礙也。何言乎知類也?語曰:群言淆亂,折衷於聖人,攝之以六藝,而其得失可知也。...」HC
Peter 寫道H.C.說明熊十力與馬一浮先生的認識,
(Peter原先誤以為與牟宗三的認識;鍾案:牟宗三先生在《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1972)中,撰文談他與熊先生之交往;熊先生語要中有牟宗三先生引進A. N. Whitehead的過程哲學等嘉許。)
1930年,熊十力在杭州,知道了當代國學大師、詩人、書法家、隱居不仕的馬一浮先生。 聽說了他的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特別是他的佛學造詣很深。因而極思晤談.。但,馬不輕易見客;馬曾以「古聞來學,未聞往教。」回拒蔡元培校長的電邀任教北大。 熊聽後,思慕益。因將《新唯識論》稿郵寄給馬先生,並附函請教。 寄後數星期沒消息。熊先生感到非常焦慮和失望。
一日,忽有訪客,自報姓名「馬一孚」。熊十力大喜過望。 一見面就埋怨馬先生說:「我的信寄了這麼久,你都不來。」
馬先生說:「如果你只寄了信,我馬上就會來, 可是你寄了大作,我只好細細拜讀完,才能拜訪啊!」
說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信報財經月刊
2016年5月16日 ·
Hanching Chung
哈哈,香港信報的,真的是好問題,碰到專家。
林家成
Hanching Chung
謝。的確是兩人。
林義正
引文中「易知為書」當作「易之為書」。
Ben Chen
道之將癈也,文不在茲乎? 熊十力,集論語句
信報財經月刊
2016年5月16日 ·
林太乙的《林語堂傳》中,最令人感動之一是林語堂先生晚年下山到士林看電影,滿座的鄉音,讓他掉淚。
前幾天游常山引戴望舒的《雨巷》--其中的丁香姑娘,竟然成為文人茶餘飯後的猜迷遊戲。
我想起 林太乙《丁香遍野》(台北:文星,1965)----- 我讀它前一兩章,談到小吃蠔餅、廈門炒麵等等,都覺得很親切。
此書的英文本,網路上讀得到:……
更多
一個大學生投入職場,真的是要歷經天大的變化。 我相對於信每個人,每類的工作都會讓人有不同的磨練和學習。
曾先生在建築、 設計等領域教書。我前兩月在台中,有機會和兩位東海建築畢業生聚餐。他們都曾在好幾個建築事務所或營造單位做過事,有超過常人的付出和貢獻。
另外,也有很不一樣的人。陳先生跟我講過,影響他很大的張老師,她的上班第一天,就讓她決定無法當上班族......必須過自己的日子。
不變的,是他們對於美、生活、建築或設計的熱愛。
曾成德
2014年5月18日 ·
20140518_畢業致詞
每年六月的畢業生致詞是個考驗. 感冒於政治正確, 所以不會有忠告; 憂慮著社會氛圍, 因此無法給 false promise; 然而倘若說出心底的話, 難保不會被誤為 grumpy old man; 僅管心中文青尚未老去, 畢竟不宜公開多再矯情. 真的頗難, 令人頭痛.
無意中讀到 Calvin and Hobbes 臉書上 Bill Watterson 一段話, 說的真好:
"Creating a life that reflects your values and satisfies your soul is a rare achievement. In a culture that relentlessly promotes avarice and excess as the good life, a person happy doing his own work is usually considered an eccentric, if not a subversive. Ambition is only understood if it’s to rise to the top of some imaginary ladder of success. Someone who takes an undemanding job because it affords him the time to pursue other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 is considered a flake. A person who abandons a career in order to stay home and raise children is considered not to be living up to his potential, as if a job title and salary are the sole measure of human worth. You’ll be told in a hundred ways, some subtle and some not, to keep climbing, and never be satisfied with where you are,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re doing. There are a million ways to sell yourself out, and I guarantee you’ll hear about them. To invent your own life’s meaning is not easy, but it’s still allowed. And I think you’ll be happier for the trouble."
http://blogs.gocomics.com/2014/05/grad-as-hell.html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