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0630 2016 四



近8點起來。

11點掙扎。未去美術館。

可憐的蕭乾,在博客來都被搞成"蕭干"。
他參觀紐倫堡大審,看西方司法制允許被告公開陳述己見---這在他50年代末起幾次被鬥之後,才懂得該制度可貴。


"As one gets older one gets more jealous of one’s time. It’s running out. Suddenly with a shock you think you have 15 or 20 years left, especially if you’ve gone through life being young. . . "


Leonard Bernstein

"Fleeting Time", Interview with Sally Quinn

The Washington Post, 1976



facebook 是去年的:
樂峰著《陳從周傳》貝聿銘序2003,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陳從周先生,中國園林藝術之一代宗師,仁人君子,吾之摯友。吾與從周初識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恨相知晚也。每每聆聽從周說園林、議建築、談評彈、論昆曲,甚為投機,暢須教益。得此知己,吾欣慰不已。

從周先生對中國園林如癡如醉,造詣高深。七十年代,吾力薦從周來美協助紐約明軒之建造,後又特邀陳君北上出任香山飯店工程之園林顧問。從周對中國園林之理解肌擘理分,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從周著書多卷,其所著《說園》為中國園林之經典著作而享譽世界,並以此弘揚中國文化精髓,功德無量。

從周待人誠懇,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吾旅居海外多年,彼此重神交而貴道合,不易也。從周幾次攜我重遊蘇州,與江南文人墨客談天說地,共敘鄉情,其情其景,至今難忘。今吾受蘇州老家特邀設計蘇州博物館,可惜從周已先我而去,每每以缺之教益為憾。


從周弟子樂峰先生今著此書以紀念恩師,從周愛女勝吾請我為序。三言兩語,寄語陳君,聊表寸心。


貝聿銘

二零零三年春寫於紐約


Hanching Chung 到 Wikipedia 看其劇目,真了不起。

https://nl.wikipedia.org/wiki/Toneelgroep_De_Appel



Théâtre In Situ 2014 L'APPEL DE LONDRES de Philippe Lellouch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Stvrl7TCo

羅斌新增了 6 張相片


The magnificent De Appel theatre in The Hague is closing down. This is such sad news. The most inspiring performances I saw there when I was young!

荷蘭海牙De Appel劇場要關門,我感到很難過。他們演出給我相當多的啟發。







"Words can be like X-rays, if you use them properly - they'll go through anything. You read and you're pierced."

--from BRAVE NEW WORLD (1932) by Aldous Huxley


9-year-old boy uses allowance money to buy books to donate to local jail in hopes the books would help inmates turn their lives around. "When I’m thinking bad thoughts, I like to read, so I want to collect books for them."


'Allah would never allow me to finance my own interests with someone else’s wealth'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 stories of courage during the Holocaust that would not ever have been able to have been tracked but for the use of this geoscience," Richard Freund, a leader of the expedition team, told NPR.


至今仍認為:"Thought the harder, heart the keener." 很好。


歐麗娟老師2015年出版2本厚厚的書....真令我意外。
其一: 歲月打磨的靈魂之光:「如果《紅樓夢》有母姊會──《大觀紅樓(母神卷)》新書講座」側記

林青霞著《窗裡窗外》
約10年前,台大的一位女老師說,她是林青霞的粉絲,凡是她的著作或報導,無所不收。
再過幾年,台灣大塊文化有她的書......再來是林的自訂版:《窗裡窗外》。
它的中國版,紅底白字部分,幾乎無法卒讀。這可以說原書內頁設計,是不夠robust 穩健的。
通常不喜歡一大堆的推荐文章,不過此書例外,讀起來⋯⋯


從這字眼可看出,Wikipedia和牛津英語辭典等等,較能與時俱進。
HCENGESE.BLOGSPOT.COM|由 HANCHING CHUNG 上傳


最近美國根據衛星研究說,北京每年地層下陷11公分 (我的記憶)。我的反應是,難道中共不知道?
今天我看公視報導中國有人在做大飢荒時期的當事人口述影片庫。
今天無意間看到上田信(ueda makoto,作者是"中國之友")在2000寫的《森林和綠色的中國史》翻譯本,都有上述兩問題的描述:北京在清朝,地下水幾十公分下可取得,"中共建國"後,每年要往下再深挖數尺才可取得......。大飢荒時期,有些地方的人民把整個森林都挖掉....

溫學長的新出發。祝福。
溫肇東發佈了一篇網誌。
23小時
溫肇東 創河塾塾長/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教授
四月時有機會第二次造訪上海八號橋創意園區,在它的二、三、四期轉了一圈。台灣也有不少文創園區,但多以展示和銷售為主,較少像八號橋供設計業者可入駐辦公及創作為主。台北市寸土寸金,在黃金地段「創作」似乎太過奢侈,並非微創業者所能負擔。
八號橋於五年前開始第一期工程,由香港出身、當年改造新天地的黃翰泓,將法租界的上海汽車舊廠房整修、拉皮,讓相關產業有個群聚的場所,氛圍及情調不同於一般辦公寫字樓。因第一期招商十分成功,入駐的公司包括IDEO、Dyson、Grey廣告,英國ALSOP、美國SOM等建築設計,顯示供不應求而陸續開發了二、三、四期。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