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作家最富創造力者之一。還沒有西西的(紀念)網站,基金會.....
台灣洪範出版西西的作品三十多本。自由時報一系列書介
香港著名作家西西與世長辭,享年85歲。這位華語文壇翹楚,童年由上海移居香港展開創作之路。西西的作品為兩岸熟知,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包括:描寫七十年代香港故事的長篇小說《我城》被喻為開創本土文學、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根據她的自述,筆名「西西」是象形字,意念來自穿著裙子的女孩子站在地上的四方格,玩童年遊戲「跳飛機」的形象。
164) 談西西; 學姊劉安雲曾譯《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等名著 西西《 畫/話本 阿霞》《哀悼乳房》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索爾仁尼琴 ( Aleksandr Solzhenitsyn) :阿霞Asya 故事出自 Cancer Ward (1966)《癌症病房》/《癌症樓》,......Susan Sontag故事;「癌症登月計劃2022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93157177983629
【愛讀書】《看小說》西西著,洪範書店出版
如果您喜歡張亦絢的《看電影的慾望》,您十之八九會喜歡這本書。都是多麼有趣、用功、性格鮮明的好作家,寫小短文不擺架子,前者說電影,西西看小說,雖然都是分享別人燒出的好菜,但獨家品味別無分號。西西說:「我好像有個老毛病,看了好的小說,就想告訴別人,希望別人也看。」張亦絢也說過幾乎一樣的話。張岱有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她們如此深情,讓讀者不禁嚮往與其交往。具名書評常多美言,魚幫水、水幫魚,業配報導也不算少數。西西的「心得」值得信賴,不好的地方她就說不好,無論對方名氣有多大;可她也絕不苛毒,有斑點碰傷水果,她也能讀出佳處來。本書介紹數本尚無中譯的精采小說,如《貝葉掛毯》、《女孩是半成形體》,皆蓄意使人心癢難耐。最後,若您是「愛讀書」欄位定時收看的愛用者,推薦您西西版的「愛讀書」,百分百不會錯了。
【愛讀書】《試寫室》西西著,洪範出版
作家西西寫於1970年代香港《快報》的一批專欄文字,多年後重又出土、結集為《試寫室》,全書節奏明朗,音樂叮叮,無所不談。一雙眼睛讀自己:單身者處境、拒絕的藝術、冬眠想望;也讀世界:提出教育觀點、驚歎舶來品價格誇張、關注青少年問題、剖析何以漂亮女生愛講粗口。更精采者自然是讀書、讀電影、讀詩、讀劇、讀物、讀掌聲,各種有溫度的細節,精微的感受,幽默的說話,都在名稱借自久里洋二的專欄「我之試寫室」中演出。有時苦心殷實勸慰,做人與做事的方法;有時淡淡自嘲自省,調整愛憎,留意養生。時隔四十餘年,讀來全無過時感,彷彿作者即在眼前,生動地將所思所感所察慷慨分享,整冊書宛如琥珀,有一個微型時代凝聚其中。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1962)
Cancer Ward (196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ncer_Ward
- Asya – the gymnast Dyomka grows fond of while she requires a mastectomy in the clinic
1989年,因乳癌入院,手術康復後因後遺症致右手失靈,改用左手寫作。[8]1990年,獲香港《八方文藝叢刊》之「八方文學創作獎」。1992年,《哀悼乳房》獲中國時報開卷周報,1992開卷十大好書。1993年,《西西卷》獲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
西西(1937年10月7日-)[1],原名張彥,香港作家、編輯,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省中山縣,小學畢業於上海,1950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就讀於協恩中學,初中時在中文部,中四後轉入英文部。同時並開始投稿香港的報刊、雜誌。1957年進入葛量洪教育學院(今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前身),畢業後任教於官立小學,70年代曾積極參與爭取教師權益的運動。1979年提早退休,專事寫作;曾與友人合辦《大拇指周報》(1975年10月24創刊,1987年2月25日停刊,歷時約十二載,出刊224期)和素葉出版社(1979年成立)。
- 拜登簽署促進生物科技的行政令,發表「癌症登月計劃」講話。
據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稱, 這項新命令旨在啟動一項國家生物科技和生物製造方案, 該方案將推動聯邦政府在確定美國生物科技領先地位的領域進行投資 。
百歲: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索爾仁尼琴 Aleksandr Solzhenitsyn :《癌症病房》《癌症樓》《紅倫》The Red Wheel.《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索忍尼辛回憶錄 》《索忍尼辛選集》《牛犢頂橡樹 副標題: 文學生活隨筆》;
([俄]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牛犢頂橡樹: 文學生活隨筆》 《古拉格群島》《癌症病房》
胡慧玲 Dear HC: 他們還把索忍尼辛的《癌症病房》列入醫學類。
HC: 還是讀小說比較深入而充實
***
牛犢頂橡樹 副標題: 文學生活隨筆 作者: [俄]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譯者: 陳淑賢 / 張大本 / 張曉強 出版社: 中國文聯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頁數: 246
《牛犢頂橡樹(文學生活隨筆)》內容簡介: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俄羅斯作家。生於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 1924年,隨寡母遷居到頓河上的羅斯托夫市。在這裡,他讀完了中學,考入羅斯托夫大學的物理數學系,194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與此同時,因酷愛文學,他還在莫斯科文史哲學院函授班攻習文學。蘇德戰爭爆發後,索爾仁尼琴應徵入伍,曾任大尉砲兵連長,兩次立功受獎。 1974年10月,他聯合一些流亡西方的蘇聯作家,在西柏林創辦了《大陸》文學季刊,作為發表蘇聯流亡作家作品的陣地,他親自寫了發刊詞。 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時,因批評西方社會的實利主義和自由主義,引起一場爭論。
《牛犢頂橡樹》是他在此期間他在西方出版的作品,是一部關於蘇聯國內“文學生活的特寫”,其中講到自己作品的遭遇。
作者簡介 · · · · · ·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俄羅斯作家。生於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 1924年,隨寡母遷居到頓河上的羅斯托夫市。在這裡,他讀完了中學,考入羅斯托夫大學的物理數學系,194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與此同時,因酷愛文學,他還在莫斯科文史哲學院函授班攻習文學。蘇德戰爭爆發後,索爾仁尼琴應徵入伍,曾任大尉砲兵連長,兩次立功受獎。 1974年10月,他聯合一些流亡西方的蘇聯作家,在西柏林創辦了《大陸》文學季刊,作為發表蘇聯流亡作家作品的陣地,他親自寫了發刊詞。 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時,因批評西方社會的實利主義和自由主義,引起一場爭論。 《牛犢頂橡樹》是他在此期間他在西方出版的作品,是一部關於蘇聯國內“文學生活的特寫”,其中講到自己作品的遭遇。
目錄 · · · · · ·
作者簡介 · · · · · ·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俄羅斯作家。生於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 1924年,隨寡母遷居到頓河上的羅斯托夫市。在這裡,他讀完了中學,考入羅斯托夫大學的物理數學系,194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與此同時,因酷愛文學,他還在莫斯科文史哲學院函授班攻習文學。蘇德戰爭爆發後,索爾仁尼琴應徵入伍,曾任大尉砲兵連長,兩次立功受獎。 1974年10月,他聯合一些流亡西方的蘇聯作家,在西柏林創辦了《大陸》文學季刊,作為發表蘇聯流亡作家作品的陣地,他親自寫了發刊詞。 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時,因批評西方社會的實利主義和自由主義,引起一場爭論。 《牛犢頂橡樹》是他在此期間他在西方出版的作品,是一部關於蘇聯國內“文學生活的特寫”,其中講到自己作品的遭遇。
目錄 · · · · · ·
譯者的話 一點說明 地下作家 初露崢嶸 浮出水面 受傷的烏 補記之一(1967年11月) 絞索斷裂 補記之二(1971年2月) 發作 扼殺 補記之三(1973年12月) 諾貝爾獎 遭遇戰 補記之四(1974年6月) 英雄末日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 Aleksandr Solzhenitsyn :The Red Wheel.《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索忍尼辛回憶錄 《索忍尼辛選集》
懷念尉老師「試上高峯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王國維詞,尉天驄字
我對尉天驄教授晚年找The Red Wheel的中譯本,印象深刻: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Creativity in the depths of the Gulag
THE-TLS.CO.UK
Cultural citadel | Daniel Beer
34:35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hc iTaiwan forum
2016.7.1 曹永洋學長來談。他說他想寫篇紀念劉述先先生《文學欣賞的靈魂 》的文章。
我跟他推薦劉教授夫婦合作的《文學欣賞的靈魂 II》---就我所知:
劉述先《馬爾勞與中國 》香港: 中文大學,1981
Hanching Chung
2015年10月11日下午8:15 ·
晚上7點半跟曹永洋先生請教劉安雲,果然是劉述先老師的太太。60年代、70年代讀過劉老師的《文學欣賞的靈魂》、《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等書。
東海大學生物系畢業 (第一屆),曾隨牟宗三、劉述先兩位先生修習哲學,後赴美國南伊大(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修習美國文學、英國文學。曾譯《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等名著,並以劉會友筆名譯《小矮人歷險記》。
《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 》(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By Huston Smith: 休斯頓.史密士 ,台北:立緒,2013)
劉述先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文學欣賞的靈魂》、《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中國哲學與現代化》、《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黃宗羲心學的定位》、《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問題篇》、《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Sung-Ming》等書。曾參與多次東西哲學家會議,儒耶與儒回之間的對話。
我讀過恩思特卡西爾《論人--人類文化哲學導論》劉述先譯,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58;
《馬爾勞與中國》劉述先著 (附錄: (一)劉安雲譯《馬爾勞訪華同憶錄》(二)「同法國事務部長馬爾羅的锬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漢清講堂】 心得分享與討論會日期:2017年6月17日(周六),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 ...
- Russia and the Threat to America.——— (1983b). November 1916 (novel). The Red Wheel.
- ——— (1983c). Victory Celebration.
- ——— (1983d). Prisoners.
- ——— (10 May 1983). Godlessness, the First Step to the Gulag (address). London: Templeton Prize.
- ——— (1984). August 1914 (novel) (much-expanded ed.).
- ——— (1990). Rebuilding Russia.
- ——— (1990). March 1917.
- ——— (c. 1991). April 1917.
- ——— (1995). The Russian Question.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Creativity in the depths of the Gulag
THE-TLS.CO.UK
Cultural citadel | Daniel Beer
34:35
164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鍾漢清 2017-06-17
hc iTaiwan forum
2016.7.1 曹永洋學長來談。他說他想寫篇紀念劉述先先生《文學欣賞的靈魂 》的文章。
我跟他推薦劉教授夫婦合作的《文學欣賞的靈魂 II》---就我所知:
劉述先《馬爾勞與中國 》香港: 中文大學,1981
Hanching Chung
2015年10月11日下午8:15 ·
晚上7點半跟曹永洋先生請教劉安雲,果然是劉述先老師的太太。60年代、70年代讀過劉老師的《文學欣賞的靈魂》、《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等書。
東海大學生物系畢業 (第一屆),曾隨牟宗三、劉述先兩位先生修習哲學,後赴美國南伊大(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修習美國文學、英國文學。曾譯《索忍尼辛選集》、《癌症病房》等名著,並以劉會友筆名譯《小矮人歷險記》。
《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 》(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By Huston Smith: 休斯頓.史密士 ,台北:立緒,2013)
劉述先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文學欣賞的靈魂》、《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中國哲學與現代化》、《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黃宗羲心學的定位》、《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問題篇》、《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 Classical and Sung-Ming》等書。曾參與多次東西哲學家會議,儒耶與儒回之間的對話。
我讀過恩思特卡西爾《論人--人類文化哲學導論》劉述先譯,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58;
《馬爾勞與中國》劉述先著 (附錄: (一)劉安雲譯《馬爾勞訪華同憶錄》(二)「同法國事務部長馬爾羅的锬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
劉述先及其【馬爾勞與中國】 【漢清講堂】 心得分享與討論會日期:2017年6月17日(周六),10:00~ 13: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 ...
***Susan Sontag (/ˈsɒntæɡ/; January 16, 1933 – December 28, 2004) was an American writer, philosopher, and political activist.
- (1978) Illness as Metaphor ISBN 0-394-72844-0
- (1988) AIDS and Its Metaphors (a continuation of Illness as Metaphor) ISBN 0-374-10257-0
- (2003)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ISBN 0-374-24858-3
“I thought I was a student. I thought I was a teacher. And then I discovered that I liked to tell stories and make people cry,”
She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on three different occasions. First, breast cancer in 1975. She responded to it with Illness as Metaphor, a ...
Susan Sontag survived uterine and breast cancer, but as sometimes happens, the treatment that cured her eventually caused the MDS that .
In 2004, Susan Sontag, died from a brutal form of blood cance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西西的〈狗與西西〉
西西的小詩〈狗與西西〉,見刊於幻影編的《小說文藝》創刊號(1965年7月),不知曾否收進其詩集中?藏之!
――2023年2月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